做一个会讲“理”的数学老师 —— 东关小学第十期数学大讲堂

crystal

<h3>  道理道理,行正道明真理;如此行者常至,明者常成。身为数学教师,明理才能讲理,讲理才能浅显严谨地教会学生。为此,三四年级数学老师即以“做一个会讲'理'的数学老师”为题,主办了东关小学第十期数学大讲堂。</h3> <h3>  张联红老师讲的是乘法计算里的“理”——用指定的5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两位数,如何使其乘积最大。在正确分级和合理分配中,轻松几步让看似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h3> <h3>  郭丽云老师和许莉莉老师讲的是除法试商中的“理”——除数折半商四五和同头无除商八九。先是认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再计算,便能得出商的结论,为多位数除法的计算节省了很多时间。明白了个中缘由后还可用于小数除法。</h3> <h3>  吕桂兰老师讲的是估算中的“理”。估算计算起来简便,但计算之前的逻辑思维准备才是真正价值所在——怎样确定估算方向,才能用估算的数字进行合逻辑的解答。短短两句话,道破估算原则。</h3> <h3>  王瑜老师和路阿漫老师则进行了一场辩论,讲情亦讲理。辩题为“能不能告诉学生:当条件和题目中均出现'大约'等字样时,不需要估算”。</h3><h3> 路阿漫老师持正方观点,认为能。王瑜老师持反方观点,认为不能。</h3> <h3>  王瑜老师:估算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提倡估算以增强估算意识和提高估算能力。</h3><h3> 路阿漫老师:精确计算既严谨又快速,节省了确定估算方向的时间,且条件中的“大约”字眼在于暗示数据来源,不在于考察估算。</h3> <h3>  王瑜老师:当条件中给出的数字不是整十整百数时,应该估算。</h3><h3> 路阿漫老师:估算不是为特殊数字而存在,而为特殊情况而存在。数字不是估算或不估算的判断点。</h3><h3> 任何一个跟在“大约”后的数字都会已经是估计数值,再估算可能会离实际情况越来越远。</h3> <h3>  王瑜老师:题目中出现的两个“大约”字眼不能成为判断不估算的必要条件,这样学生会变得刻板教条。</h3><h3> 路阿漫老师:恰恰相反,我们让学生关注条件中的“大约”二字,一是让学生学会寻找关键词,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解题方法,学会偷“懒”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三是让学生归纳反思。其实一举多得,何乐不为呢?</h3> <h3>  台上有理有据、你来我往。台下认真聆听、奋笔疾书。时而静静思索,时而金句频出。</h3> <h3>  每个数学老师都用精心的准备为大讲堂增添了价值,在这里你会看到对工作的兢兢业业,会看到思维碰撞出的美丽火花。“理”会越讲越明,数学课堂也会在数学老师们的努力中焕发新的生命力!</h3>

估算

老师

王瑜

数学老师

阿漫

讲理

数字

学生

计算

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