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谨以此书献给</p><p class="ql-block"> 柳河农场的开发建设者</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老乡亲 兄弟姐妹</p><p class="ql-block"> 我的同学 童年伙伴</p> <p class="ql-block"><b> 前 言</b></p><p class="ql-block"><b> 2020年是柳河建场60周年。60年发展历程,让历经三代奋斗的柳河人万千感慨,那段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是值得记录的一段历史。</b></p><p class="ql-block"><b> 柳河历经黑龙江省委机关柳河农场;黑龙江省柳河五七干校;黑龙江农垦管理干部学院;黑龙江省柳河农场。</b></p><p class="ql-block"><b> 如果你随机在柳河大街上问几个人,柳河有多少年历史,问十个或许也不会有一个人知道,再过几十年,恐怕知道的更少,因为有多少年历史,对他们无关紧要,知道不知道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然而,我们却不一样,我们父辈创建开发建设了这个地方,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辉煌的战歌,成为柳河历史进程的奠基石,我们是见证人和亲历者,那段历史刻在我们心里,那些往事伴着辛酸,伴着快乐融进我们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b> 无论历经多少岁月,都不会忘记童年那刻骨铭心的经历,蓝天白云下,兴安山水间,无边的山林,广袤的田野,湾湾的小河,宁静的场区,书声琅琅的校园,我们在这里度过了风霜雪雨,春夏秋冬。那时,我们春挖野菜夏摸鱼,秋採山梨冬拾柴,白天上课晚捉雀,度过了童年困苦与快乐的时光。</b></p><p class="ql-block"><b> 我们以写回忆文章和同学聚会的形式,缅怀先辈创业之艰辛,见证家乡的发展变化。虽然我们没读几年书,又赶上文革停课闹革命,书写语句未必通顺合乎语法,或许还有错字,但其情其意溢于言表。</b></p><p class="ql-block"><b> 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愿我们的故乡柳河更加美丽富饶。</b></p><p class="ql-block"><b> 组委会</b></p><p class="ql-block"><b> 2020.8.19</b></p> <p class="ql-block"> 目录</p><p class="ql-block">1.前言</p><p class="ql-block">2.目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3.倡议</span></p><p class="ql-block">4.致敬 致歉</p><p class="ql-block">5.不忘的只有你</p><p class="ql-block">6.柳河的情况</p><p class="ql-block">7.东井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回忆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8.儿时的柳河……包和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9.记忆66—68……徐迎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0.爸爸的传奇经历……韩桂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1.雪痕……包和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2.打雀儿……关满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3.我的老爸关文彬……关秀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4.那些年那些事…关秀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5.黑龙江省委机关柳河农场少儿的回忆……刁凤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6.忆童年几多事…依福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7.童年…朱道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8.童年的回忆…依福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学生时代的回忆…依福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怀念家乡的雪…依福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1..柳蒿芽的感念…关满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2.童年之最……关满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3.柳河的野生动物……关满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4.一块手表……关满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5.借牛......关满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6.父亲母亲......关满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7.回老家看看......关满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8.父亲……包和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9.看似不重要,却记忆犹新的事…关满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30.狗剩……包和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31.我的爸爸杨俊卿……杨丽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32.徐场长家的红灯牌收音机...关满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33.故乡 老师 同学和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几首小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34.华年易逝……商金祥</span></p><p class="ql-block">35.同窗……关满斗</p><p class="ql-block">36.延寿……商金祥</p><p class="ql-block">37.醉夕阳……包和平</p><p class="ql-block">38.一井水……关满斗</p><p class="ql-block">39.春来……关满斗</p><p class="ql-block">40.燕子归……关满斗</p><p class="ql-block">41.串门……关满斗</p><p class="ql-block">42.晚归......关满斗</p><p class="ql-block">43.回故乡……依福兰</p><p class="ql-block">44.西河……徐迎宪</p><p class="ql-block">45.忆童年……商金祥</p><p class="ql-block">46.思念……包和平</p><p class="ql-block">47.父辈……包和平</p><p class="ql-block">48.伙伴……包和平</p><p class="ql-block">49.友谊……包和平</p><p class="ql-block">50.柳河记……关满斗</p><p class="ql-block">51.柳河初建难……关满斗</p><p class="ql-block">52.凭栏望……关满斗</p><p class="ql-block">53.元旦 论时光如梭…依福兰</p><p class="ql-block">54.长诗 兴安之歌……徐迎宪</p><p class="ql-block">55.战士的情怀……包和平</p><p class="ql-block">56.创建柳河……包和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言</p><p class="ql-block">柳河大事记</p><p class="ql-block">从省委到干校……徐凤舞</p><p class="ql-block">从省委到学院……徐洪升</p><p class="ql-block">在柳河农场发展中成长……由进魁</p><p class="ql-block">通知</p> <p class="ql-block"> 关于纪念柳河农场建址60周年活动的倡议</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原省委机关柳河农场职工子弟: </p><p class="ql-block"> 2020年是柳河农场建址60周年,为纪念父辈开发建设柳河做出的杰出贡献,特向大家提出纪念活动的倡议,并借此机会共叙乡情友情同学情,希望大家共同参与,将活动搞得近于完美。</p><p class="ql-block"> 一,筹备事宜</p><p class="ql-block"> 1.广泛征集原省委机关柳河农场单位、家庭及个人的文史资料和照片,相关人员提供童年 少年 青年 军旅生涯 近几年的照片,家庭或柳河同学合影照均可。</p><p class="ql-block"> 2.征集回忆原省委机关柳河农场的文章及诗歌(言志的诗歌也可)。</p><p class="ql-block"> 3.将征集的文章和照片,筛选后编辑成册,如有需要可印书留存。</p><p class="ql-block"> 二,筹备组织</p><p class="ql-block"> 为搞好此活动成立组委会,成员 关满斗 包和平 吴滨 商金祥 魏景林 朱道景 赵秀珍</p><p class="ql-block"> 1.后勤组负责人朱道景 宋庆军 关满斗</p><p class="ql-block"> 2.征集编辑组负责人商金祥 吴滨</p><p class="ql-block"> 3.节目及晚会筹备组负责人包和平 韩桂华 </p><p class="ql-block"> 三,活动时间地点</p><p class="ql-block"> 定于2020年8月26日,在柳河农场举办活动(因疫情等特殊情况不能举办活动则另行通知)。</p><p class="ql-block"> 四,活动内容</p><p class="ql-block"> 2020年8月25报到,晚见面餐</p><p class="ql-block"> 8月26日8.30时参观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 游水库 三营 四营 六营游 森林公园 华龙山庄游,合影留念 </p><p class="ql-block"> 中午野餐 </p><p class="ql-block"> 下午自由活动</p><p class="ql-block"> 晚6时聚餐联欢晚会</p><p class="ql-block"> 主持 包和平</p><p class="ql-block"> 1.校友代表讲话 朱道景</p><p class="ql-block"> 2.特约代表讲话 </p><p class="ql-block"> 3.节目</p><p class="ql-block"> 4.即兴娱乐餐</p><p class="ql-block"> 8月27日</p><p class="ql-block"> 早餐 自由活动 中午结束餐</p><p class="ql-block">五,安全</p><p class="ql-block"> 为保证活动期间的安全,特作如下要求和声明,限量饮酒,活动期间的一切安全事宜均由自己负责</p><p class="ql-block"> 六,费用</p><p class="ql-block"> 参加人员每人交费400元,有要纪念册的另加150元,费用多退少补。</p><p class="ql-block"> 七,参与对象 1968年前在原省委机关柳河农场上学的职工子弟,本着参加自愿的原则</p><p class="ql-block"> 八,欢迎大家为本次活动赞助,并予感谢!</p><p class="ql-block"> 组委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2019.11.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向开发建设柳河的父辈们致敬!你们是柳河建设的奠基石,正是你们献青春,洒热血,流汗水,筑基若石,才有柳河今天的风景如画,事业兴旺发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向文革期间受过批判的前辈们致歉!虽然是一场运动,我们绝大多数是参与者,我们和这场运动一样犯了错误,我们应该致歉。</span></p> <h1><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浪迹天涯海角 不忘的只有你</b></h1><h1><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小时候,觉得离某些年龄还远 ,长大后感觉是近期的事,不觉中我们已走在变老的路上,蓦然回首,却发现,我们最爱的是故乡,最亲的是故乡人,趁着谁都没有掉队,我们找个理由聚聚,明年是柳河建址60周年,这个理由太充分了,我们的父辈是开发者 ,建场元勋,一定聚聚,庆祝一下,纪念父辈开发建设柳河做出的杰出贡献,共同回忆我们一起走过的童年少年岁月。</b></h1><h1><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没有两派就不是那个年代的中国,同学、校友也免不了吵嘴打架,因为是同学话无遮拦,说的太直白,让人难以接受,走出校园,走出柳河, 又彼此惦记牵挂,这就是同学,这就是缘分。童年的往事,有辛酸苦辣,有快乐甘甜。</b></h1><h1><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回归初心,不忘本真。最怀念我们童年那种无忧无虑,那种自由自在,那种无拘无束,疯玩地忘了吃饭,直到天黑,要到睡觉,才发现作业还没写;少时快乐很简单,打雀摸鱼滚铁环,摔跤打尜扇啪叽 ,冬季我们结伴拉着爬犁上山检柴 ,夏天我们河里洗澡捉鱼,秋採山梨榛子蘑菇猴头总是满载而归 … 往事会勾起我们许多话题 ,同学、校友不管混的好孬,只想看看彼此,报上名来,一起欢聚一堂,期待那让人沉醉的时刻。珍惜生活,把握当下,知足快乐,开心健康!</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尊敬的老师!可爱的同学!1965年7月12日 </span></p> <p class="ql-block"> 省委考察人员1968年5月2日呈报省委创办五七干校的报告,这是后附 关于柳河农场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个承载我们童年记忆的水房,由省委农场改善饮用水所建 ,每天我们要去这里担水,夏天还好,冬天接水后要滑过溢水形成的冰坡才能站稳担走。井西是一栋板夹锯沫房,自东向西依次是何振太 关文彬 柴清文 许刚武 张志新 杨凤岐 下家是谁想不起来了,接着是武义 周立井,后来为方便老韩头看井,在两个房子中间又加盖了砖房,韩海亭就成了第一家 。东井水略带碱性,煮出来的大碴粥滑润适口,所食之人无不称道。东井对柳河贡献不小,从原农场到干校直至后期的学院和农场,沿用了几十年,再后来东井房就成了我们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b> 《儿时的柳河》</b></p><p class="ql-block"><b> 包和平</b></p><p class="ql-block"><b> 每当我漫步走在柳河水库的大坝上,就会想起儿时戏水野玩的柳河,来到老河深,向西望去,是环山拥抱,微波荡漾的绿水,从坝坡走上大坝,向东望去,大约一公里左右,有一条树木花草环荫下的小河,弯弯曲曲,清清静静的,由西向东不断地流淌,这就是柳河。一条坎坷不宽的土道,在绿草野花的陪伴中,通向远方的大山里,河中有一个简陋的,用原木搭建起来的小桥。桥西就是我们儿时洗澡戏水打闹的天堂。</b></p><p class="ql-block"><b> 每逢暑假,天热的时候我们都去游玩。记得有一次结伴而行的有徐庆春,朱道景,关满斗,商金祥,魏景林,宁安平,徐迎建,徐迎宪,宋庆军,依福军,刁风阁,王文发,景显龙,金福堂等,其中不少兄弟还佩戴着武器,杀伤力强,射击距离又远的弹弓,嘻嘻哈哈,边走边闹,还不停地打着小鸟,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河边,不一会儿都赤条条地跳入了水中,尽情地戏水游玩,狗刨,扎猛子,打水仗,打泥仗,水里白条条雏男,扎猛子,露出一个个滚圆的小腚,仰泳一个个小鸟随波时隐时现……。我逆着河水向西游去,后面跟游的是宁安平第三是徐迎建,在后面跟进的是谁就不知道了。游着游着,宁安平突喊了一声,徐迎建不见了,他及时抓住了徐迎建的手(徐迎建还不会游泳在水里跟走)水下是一个深水斜坡,宁安平也急速下沉,我回头只看见露出水面的一只手,迅速的抓住,我也在下沉,混乱中我抓到了河边的一株柳条把他俩拉上了岸边。还好,都因及时抓住对方的手,我又及时抓住了柳条,化险为夷。也没耽误我们游玩的兴致。(不知道害怕,傻。)突然水中扔了几个土块,溅起了几朵浪花。抬头一看是几个修水库的民工在挑逗欺负我们!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上岸,伙伴们会意迅速上岸,及时拿起武器进行了自卫还击,弹弓多路多点发射,不一会对岸传来痛苦的喊声。别打了,太痛了,一个弹着点,就是一个大紫噶瘩。他们逃了,我们赢了!一高兴我们内部又打起了泥仗,双方对阵,泥块纷飞,打中了,一块泥巴飞来,糊满了朱道景的耳朵,战事暂停,大家帮忙洗净了道景的耳朵,耍累的伙伴们赤条条高兴地躺在河岸晒太阳。这时水库,有几个朝鲜族女民兵,穿着裙子,拿着盆,到河边洗衣裳向这边走来,大家赶紧穿上裤子,都有些扫兴,突然关满斗叫了一声,她们没穿裤衩!立刻引起一片哄笑声。对面马上回应,谁没穿裤衩,不信你过来看看呀!关满斗和几个伙伴真的走了过去,但走到女民兵跟前没停,一路笑声回家了…</b></p><p class="ql-block"><b> 2020年5月25日</b></p> <p class="ql-block"> 《儿时的柳河》是三哥的处女作,也是咱们征集的首篇文章,虽都是小时候那些逗趣事,却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最快乐的童年…伙伴们正有说有笑地晒太阳,几个漂亮的朝鲜族女民兵,手拿盆和衣物朝这边走来,大老远就能看见赤裸裸地躺着的几个人,起初谁也没有动,以为会把她们吓跑,绕道而行,几个女民兵非但没有绕行,却径直走过来了,一定以为你们一些半大孩子,我们怕你啥呀,大家慌忙遮物穿裤,一阵忙乎她们也到了跟前,出于报复我喊了一句,没想到人家泰然若定…😂</p><p class="ql-block"> 让同学们现在还没忘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记忆六六-六八</b></p><p class="ql-block"><b> 徐迎宪</b></p><p class="ql-block"><b> 乍暖还寒、初识柳园、青青柳枝、摇曳河葱、故土之景、一脉恋情、弱冠少年、小儿无赖、奔逐田间、晨游昏玩、东山有果、号称山梨、深水垂钓、浅滩摸鱼、南丘升雾、河滨苍茫、未见伊人、天各一方、拨草间苗、风吹麦浪、雨后斜阳、釆蘑最忙、打榛野味、狼窥狍张、瓜田李下、自成蹊径、埋土垒灶、烧烤窝瓜、雁燕南迁、树叶枯黄、一岁成获、秋收冬藏、雪封大地、爬犁成行、朽木枯枝、已备柴荒、四合院内、书声朗朗、二位师长、树纯英冠、侯授国文、板书漂亮、司马砸缸、巧舌如簧、敦厚张师、四则运算、精益求实、为人表率、文化革命、大旗飞扬、文攻武卫、忙碌汗淌、自封一派、没有闲章、串联批斗、各个称王、相鼠有皮、人而无仪、林林总总、始乱如戏、五七干校、另叙篇章、少男蔻女、情素奋强、岁月匆匆、两鬓白霜、柳元朋友、珍重健康、思念此心、化为肝肠、抛砖引玉、来日方长。</b></p><p class="ql-block"><b> 二0二0年五月二十七日</b></p> <p class="ql-block"><b> 爸爸的传奇经历</b></p><p class="ql-block"><b> 韩桂华</b></p><p class="ql-block"><b> 前面的文章提到了柳河_水井坊_老韩头儿(我很感动),还有住在那条小街上的人。你们记得很对,但缺少一家王禾田,他是供应部(粮店)的领导,我到广播站之前是他的兵。我想趁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谁都认识,但都了解不多的老韩头。大家慢慢看。</b></p> <p class="ql-block"><b> 韩海亭,是我的爸爸,其实是我的养父,更确切的说,他是我的姨父。对爸爸的过去,我并不十分了解,因我五岁他就被下放去了柳河</b></p> <p class="ql-block"><b> 1991年,我调往哈尔滨的时候,看到了我的档案。里面有一份约有20页稿纸手写的一份关于韩海亭历史问题的材料,让我十分震惊。我问姬丽霞,这个还放回档案,让我带走吗?姬丽霞犹豫了片刻说拿出来吧,千万别说。这份材料我保存了很久,他让我知道了爸爸的人生轨迹。</b></p> <p class="ql-block"><b> 爸爸生于1911年。五岁时随父母从河北逃荒到北大荒,落脚在海伦。并站稳的脚跟,做起了皮革生意,就是那种狗皮帽子皮大氅,貂皮等。分家后,爸爸来到绥化,又做起了农杂生意。30年代,爸爸参加过抗联打过鬼子。这支队伍的头领是马占山。建国后,马占山定为土匪。这帮人不敢提那段历史。十几年前,马占山被平反,他的事迹被收进哈尔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并被拍成了电视剧。</b></p> <p class="ql-block"><b> 1946年,爸爸被再次征兵。参加了解放战争。在平津战役中,他给团长开车。他曾经跟我们讲过,遍地是尸体,血流成河,毫不夸张。他开的车从尸体上碾过,让他十分的恐惧和不安。他得了严重的色盲,看什么都是血色。在伤亡最惨重的时候,团长和他说,你我可能明天、后天就都没有命了,你走吧,家里还有老人,有买卖。永远不要说我放你走,更不要说自己是逃兵。我妈妈病重的时候,告诉我,你爸的解放军证书,还有1000块钱的存单缝在了棉衣里。建国后,爸爸一直在找他的团长,可是未能如愿。两次参军,由于多种原因,成了他的污点。</b></p> <p class="ql-block"><b> 1956年,爸爸经营的皮铺和农杂被公私合营了。他的心理失衡了。虽然他没有上过学,连名字都写不好,但他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失去了两个效益比较好的店铺,他上火了。绥化商委安排到他一个商店当经理。这个转变。他没有调整好自己的位置和心态。再加上性格上的原因和绥化商委关系并不好。他得了严重的高血压。陆陆续续近一年的时间,每天昏睡不醒。1960年,老弱病残下放。不知是不是当时全国性的运动,加上他的历史问题。下放到了他的头上,爸爸说我的女儿才五岁。我又病成了这样,到农村就要饿死。</b></p> <p class="ql-block"><b> 在省委车队工作的叔叔得知了此事,和爸爸说,省委在柳河成立农场,不行去那里吧,总比农村强。1960年农场成立不久,我爸来到了柳河。很奇怪,到柳河,他参加农田劳动,他的高血压竟然好了。在84岁去世前,从没有犯过。其实他是带工资下放劳动一年。绥化商为委催他回去,他就是不走。我妈非常生气,你不回来,我也不去。两地生活十年。这一犟付出了代价。现在总结:人生要学会迂回拐弯。</b></p> <p class="ql-block"><b> 其实回老家一直是我爸的愿望。直到1978年,我爸爸在水井坊工作时,遇到了长期班学员朱从严。他当时是绥化县委书记,还有张庆芳是副县长,后来曾挂职在庆安当过副县长。和他谈起了回绥化的愿望。朱书记说你年龄大了。安排工作有难度。当时下放对你不公,但遗留问题找起来很难。不如安排你的两个孩子。没过多久,1979元旦前绥化县组织部部长找我和孙德斌谈话,我被安排到绥化县广播站,孙德彬安排到绥化地区电视插转台。春节过后拿着档案报到。</b></p> <p class="ql-block"><b> 正当我们兴高采烈的从绥化回到柳河后,孙德斌接到了一封信,是他养父寄来的(她母亲临去世前把他送给了姑姑,也就是他的养父养母哈松拖基建科科长,养母是党委秘书)养父让他回哈接班。从此以后,孙德彬死活不去绥化了。因为这个事儿,我爸埋怨了我们很久。</b></p> <p class="ql-block"><b> 爸爸一生结了两次婚。他的儿子韩毅,通北火车站的站长。因为娶了我妈妈,儿子始终不能原谅他。1993年,在他弥留之际,我把韩毅请来了,告诉他,尽孝有我,只希望你们父子和好,这是我多年的愿望。爸爸在柳河生活了32年,他把自己永远的留在了他参与开垦的、如今山青水秀的地方。写这篇小文章告慰爸爸:您与柳河大地同在!</b></p> <p class="ql-block"><b> 同学们,别笑话我,用这种笨拙的方法。白天没有整块的时间,打字很慢,眼神也不好。还想表达这个心愿。我希望大家都动动笔写写我们的父辈们。前面的诗和文章写的都很好,继续!</b></p> <p class="ql-block"> 包和平:韩桂华写的非常好,写出了我们不知道的老韩头。记得小的时候经常在农场职工男宿舍走廊里,和一群小伙伴抓人玩。玩累了就到宿舍里听大人们扯蛋,讲故事和过去的事,荤素都有,荤的听不大懂。最愿意听的还是老韩头讲过去的事。记得最清的事是讲日本鬼子杀中国人的罪行,刀劈活人,用毛巾蒙住眼睛,脱去上衣,从头斜劈一分两半。自己挖坑一脚,踢进坑里就地活埋,当时就是觉得非常可怕。现在才知道韩叔真的参加过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历史是公证的。向老前辈老革命韩叔致敬。怀念韩叔。</p> <p class="ql-block"><b> 谢谢和平。爸爸是一个福将。逃荒的路上,全家人饿得不行。他在玩耍当中,竟捡到了两块银元。爷爷高喊,快打起精神来,还有20里路就到县城了,我给你们买烧饼吃。海伦定居后,生活还是没有着落,七、八口人的吃饭还是有问题。一天,爷爷在河边打烧柴。捆好后,迟迟不愿意回家。面对着河流,他想,如果我跳下去,一切就解脱了。这时候我爸来喊爷爷回家吃饭。顺便他背起了一捆烧柴拖拖捞捞地往家走。爷爷一看我的老二都能干活儿了,我不死了。后来的皮革生意做到了绥化、哈尔滨、沈阳。两次被征兵,多次死里逃生,离开战场后,好长时间他都惊恐不安……。 他的后半生活的憋屈,如果不那么倔强,不那么‘’抗上‘’,他的人生会是另一番景象……</b></p> <p class="ql-block"> 关满斗:@韩桂华 写的真好。作文贵在真实才可看,让同学们知道不一样的老韩头。</p><p class="ql-block"> 韩大爷见我不骂不说话,我知道他喜欢我,所以我文里称他老韩头感觉很亲切。</p> <p class="ql-block"> @关满斗 谢谢[握手][抱拳]我爸能开玩笑,在柳河是出了名的,而且不管老少[偷笑]</p> <p class="ql-block"><b> 雪 痕</b></p><p class="ql-block"><b> 包和平</b></p><p class="ql-block"><b> 下雪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起来,考试结束,我们的假期又到了,又是一个玩乐的季节,打雪仗,堆雪人,划脚滑子,抽冰尜…</b></p><p class="ql-block"><b> 除了玩和写作业外,那就是拉小爬犁上山拉烧柴。60年代初期,国家计划经济实行供给制,物资十分匮乏,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当时每个家庭的生活都很困难,孩子又多,穿的是小的捡大的,补丁罗补丁,虽然旧不大合体,也能够抵御风寒,吃的是菜多米少,稀多干少。不到饭时肚子就咕咕直叫,父母宁可少吃一碗,也要多分给我们一口,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基本的生存生活条件,给了我们无限自由的活动空间,不怕天寒地冻,让我们融入大自然之中,不怕暴风雪中意外走失,不怕野兽出没遭到意外伤害,那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溺爱,吃好穿好只是个遥远的奢望,但是我们知道,帮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杂活,是我们的本能和自愿。每到大雪封山,放假的日子里,柳河有能力的孩子们,都结伴而行到大山里拉烧柴,为家里做饭取暖之用。有我童年最好的伙伴:朱道景,关满斗,商金祥,魏景林,徐庆春,徐迎建,徐迎宪,宋庆军,宁安平,王文发,刁风阁,吴斌,依福軍,景显龙等,雄鸡啼鸣,炊烟缭绕,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都高兴地各自走出家门,怀里揣个馒头,拿着工具,拉上爬犁到相约的地点集合,向大山里出发了。记得最清晰,最难忘的那次进山,我们出发过了柳河的便桥,深入南山,到了山里,选择好了场地,大家立刻分散,寻找各自的目标站杆(死去的干杨树)。扛起站杆来回不停的奔波。不知道什么时候天阴了,下起了小雪,天变得真快呀,风越刮越猛,雪越下越大,天渐渐地昏暗下来,不好。大烟炮要来了!人在山里是十分危险的。我不由得大声的喊了起来,收山了,收山了……。不一会四面八方都回响起收山了的回声。伙伴们,陆续地回到了集合地,大家互相帮助,很快就都装好了爬犁。从怀里掏出略带有体温的馒头,一口馒头,一口白雪,几口就都吃完了,补充了能量,冒着刮脸的西北风,踏着风吹起的雪岭,向着远方的家艰难的出发了。望着无情的暴风雪,吹出起伏不断变化的雪岭,地空一色昏暗无尽的远方。多想有一双大手拉上一把,带我们一程。没有,没有!倔犟的性格,顽强的毅力,互相帮助,互相鼓励,遇到拉不动的雪岭,几个伙伴就拉一个爬犁通过。委屈坚毅的眼泪,在风雪中结成了冰珠,散落在雪地上,渐渐的离我们远去。前方出现了一闪一闪微弱的灯光,终于看到家了……。脱去冻硬了的棉衣,棉裤,棉帽,棉鞋。冻僵了的手脚,在炉火旁慢慢的恢复了知觉。吃着母亲热好了的饭菜,啊,真香呀,躺在热炕上,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随着各家柴火垛不断的增高,也见证了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假期就要结束了。想起我们走过的每一座山,每一条路,都留下了欢乐,艰辛,收获。留下了童年的顽皮,倔强,打闹和难忘真诚的友谊。一个个真实的往事印在脑海里。成就了我们这一代人不惧困难,吃苦耐劳,艰苦朴素,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品格和精神。 </b></p><p class="ql-block"><b> 一条条清晰的雪痕通向了远方,童年的梦,留给了柳河这方热土之中。</b></p><p class="ql-block"><b> 2020年6月20日</b></p> <p class="ql-block">王文发:</p><p class="ql-block"> 包三哥写的不错。</p><p class="ql-block"> 上山拉柴火拉个小爬犁,记得早上包娘给三哥带的是白面发面饼炒鸡蛋,真香啊!我当时就感觉三哥是最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在柳河河套里一边吃饭一边砸冰吃非常的快乐!弄的干树枝,站干有粗有细,遇上一片4一5公分粗的小站干就高兴坏了。当年的一小爬犁今天想来算个什么呢,但那里有童年的欢乐和记忆。</p><p class="ql-block"> 近一段时间儿时的记忆慢慢的浮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初来柳河坐大黑牛拉的牛车拉一车货吱吱嘎嘎慢慢地走在通往柳河的路上,时不时的还打物(音同字不对吧)。</p><p class="ql-block"> 刚来时没房子住,现盖拉合辫房子,烧炕时冒的热气的味道伴随着大锅呼苞米的味道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 上新城腰围子上学的点点滴滴,徐长玲在柳河北小河沟把我拽上岸又情景在现。</p><p class="ql-block">68年小将来柳河我代表子弟校同学致欢迎辞仿佛就在昨天。</p><p class="ql-block"> 慢慢想思绪完整的时候也会试试写点回忆录。</p><p class="ql-block"> 我现在回忆录里就几句话:</p><p class="ql-block"> 54年出生在哈市道外区礼化街16号,6岁随父母开发建设省委小三线柳河副食基地来到柳河。在小学上了5年半赶上文革停学。68年五七干校诞生来到新曙光战校小八连,先后在木工二连,小八连赵宇铺导员手下,后上山六营,再后到柳河驻哈办事处印刷厂。74年因为吃商品粮还是自产粮返回柳河电站当了四年电工,学会了电工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操作柴油发电机,会操作变电所设备。后又到团省委印刷厂干了20多年排版工装订工印刷工车间主任厂长助理副厂长厂长兼党支部书记直到胳膊受伤休养,后自己开印刷厂。O7年归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直到14年退休。</p><p class="ql-block"> 总结一生履历就一句话:一生从事印刷事业,精通印刷之术,别无建树。</p><p class="ql-block">同学战友这大致就是我的人生轨迹和回忆录脉络。真的希望回忆录早日成型。</p><p class="ql-block"> 见笑了,三哥一段话引出我这么多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小时候那些淘气事</b></p><p class="ql-block"><b> 打雀儿</b></p><p class="ql-block"><b> 关满斗</b></p><p class="ql-block"><b> 家雀儿就是麻雀,曾列四害 ,与燕大小,机敏好动,警觉多疑,与人为邻,窝居房檐,结群觅食,所以小伙伴们常猎麻雀取乐,平时家雀儿很狡猾,人稍一临近就飞了,老雀更奸,我们都管它叫家贼,不过我们有对付它的办法,雀儿晚上多数喜欢在房檐下过夜,只需手电筒一只,弹弓一把,人员配备俩个以上,光有人员和装备还不行,更主要的是行动要严谨,配合要默契,弓手弹上兜,作拉弓待发状,悄悄地进军,响动地不能出,射手在前,照手居后,照手也要讲究手电筒电足照程远,最长的手电筒是包五自制的5节大电池电筒,个子小一点,背上从肩膀到屁股蛋,照见家雀儿瞄准拉满弓射击,若听击木声是打了房檐,若听哗啦声是打了枝条,只有听得沉闷声才是击中鸟落,最佳射手是依福军,一次自习课,正临窗而座,一只喜鹊般大小的腊子鸟,落在凤阁家后园子的葵花盘上嗑瓜子,他从兜里掏出弹弓瞄准—发射,那鸟随弹出弓应声落地,众同学无不投来赞许的目光,待下自习课去找时没找着,可能射程较远,泥弹撞击力不足,鸟已带重伤逃走。</b></p><p class="ql-block"><b> 晚上打鸟也能碰上乐子事,路过王叔家窗下,可算遇上个开灯的,都挤着小脑袋从窗帘缝往里瞧,不知道是谁憋不住笑乐出了动静,其实没什么秘密事,就是好奇,第二天让张姨好顿骂。</b></p><p class="ql-block"><b> 2020.6.25</b></p> <p class="ql-block"><b> 我的老爸关文彬</b></p><p class="ql-block"><b> —柳河农场的创始人</b></p><p class="ql-block"><b> 关秀莉</b></p><p class="ql-block"><b> 六十年代初,也是三年自然灾害饥饿的年代,没有粮食吃,我刚好到了上学的年纪。老爸响应号召,听从组织安排,从原黑龙江省委的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石槽农场调到柳河农场。</b></p><p class="ql-block"><b> 自此,包括老爸在内的十八位开拓者及后期来的职工,开始了从荒无人烟到建一座城的书写,走进了小兴安岭脚下的柳河,这片狍子、黑瞎子、野狼各种野兽出没的土地,开始了他们艰苦的创业历程。</b></p><p class="ql-block"><b> 一年后,我和妈妈大弟关满斗抱着不足一周岁的二弟关海龙,从哈尔滨乘座四个多小时的火车到庆安县城 ,农场派了一挂马车,在深秋泥泞的土路上奔驰了近三个小时才到了爸爸工作和生活的柳河农场。</b></p><p class="ql-block"><b> 从那时起,在老爸和老爸的同事们开垦的土地上,开始了我的柳河学生时代和工作生活。</b></p><p class="ql-block"><b> 因为农场职工少,适龄上学的孩子年龄、学年各不相同,没有老师,没有学校,无奈之下,只好让我们到附近公社的腰围子上小学,后期,农场考虑孩子往来的安全问题,在职工中找了一名学历高一点的张玉芝给我们当老师,时间不长就到了文革,搞停课闹革命,对我们的学习产生了很大影响,只读到小学四年级。1968年柳河五七干校成立,同年7月1日,我就走上了工作岗位。</b></p><p class="ql-block"><b> 60年过去了,老爸和老爸的同事们开垦的柳河这片土地,历经三代人及下放干部、知青的不懈奋斗,如今已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小镇。父辈们为国家建设,不计较家人得失,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的奋斗精神,却永远是我们的学习榜样。</b></p><p class="ql-block"><b> 2020.7.2</b></p> <p class="ql-block"><b> 那些年那些事</b></p><p class="ql-block"><b> 关秀莉</b></p><p class="ql-block"><b> 记得一九六八年春天,一批省委机关工作人员来到柳河,所谓的下放劳动,改造世界观,之后,又一发不可收拾地陆续来了多批下放干部和知青,柳河一改往日的宁静,人多起来,红旗招展,歌声嘹亮,口号声声。随着人员增加,干校又在山上开发了三个战区,即三营 四营和六营。</b></p><p class="ql-block"><b> 同年秋天,正是收土豆的时候,中央来人考察,一九六八年十月四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载了毛主席对柳河五七干校的批示,自此来柳河参观人员络绎不绝,全国以柳河为样板建起了几百所五七干校。</b></p><p class="ql-block"><b> 干校成立后,我和几位同学算是毕业,被分配到小八连,每年有季节性的劳动,春插秧苗秋收割,每早要天天读报纸,晚八点听新闻联播,实行军事化管理。两年后干校建立一个生产军工产品的无线电元件厂(后搬迁改为黑龙江省无线电元件厂),厂址在干校三营,离在校部的我家有25华里,每逢周末我都下山回家看看父母和家人,从三营步行到家要两个多小时。当时大弟养了一只狗,叫大黑,每到周一回三营时,它都送我到单位,从没半路逃走过,记得一次周一早上,大黑伴我一同去单位上班时,很不客气地随我走进了天天读的会场,把大家逗的哄堂大笑,我让它回家去,下星期日回家一看,它自己已回到家中。大黑能在寂寞的山路陪我壮胆,又从25里路返回去,每回必送,直至工厂搬迁才结束了送我,足见狗的忠诚可信,我始终记着它。</b></p><p class="ql-block"><b> 2020.7.13</b></p> <p class="ql-block"><b> 黑龙江省委机关柳河农场少儿的回忆</b></p><p class="ql-block"><b> 刁凤阁</b></p><p class="ql-block"><b> 记得最早的子弟小学没有正式的校舍,只是在当时的职工食堂,大人们上班后,我们就利用桌椅,立个黑板就上课了。当时那个老师姓张,个子不高,但脾气不小,是个女的,那时冬季取暖都是铁炉子或砖炉子。有一次,有个女生上课不注意听讲,这个小张老师顺手拿起放在炉子上的炉钩子,照着女生的头就触了一下,把女生的头给烫坏了。后来家长找到了张老师,还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b></p><p class="ql-block"><b> 每到要过年的时候,农场畜牧队是最忙碌的了,杀猪,杀羊,杀牛,那猪三四百斤是平常事,据说是引进苏联优质的品种大哈白,那棉羊长的真大,跟小牛犊子似的,因为跟畜牧队放羊的羊倌都认识,有时遇到羊群就好奇地骑上羊取取乐,别小看这骑羊,也是很讲究技巧的,被骑的羊一开始并不马上走,它等到羊群走远二三十米,突然发力猛往前冲,追赶前面的羊群,因为羊的肉和皮不是固定一体,它是滑动的,所以骑羊的我被摔得人仰马翻。</b></p><p class="ql-block"><b> 每年冬天农场职工一部分人要上山采伐树木,最粗的圆木,那时的嘎斯车只能拉一段,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粗的圆木,直径大约在一米七、八那样。 </b></p><p class="ql-block"><b> 小学的时候,夏天晚饭后,最有趣的是我、依福军、马乃振还有谁就记不清了,去柳河农场四合院外面的小杨树林里打麻雀,这麻雀别看白天挺欢式,到了晚上,拿手电筒一照,它蹲在树枝上一动不动,依福军负责拿弹弓射击,马乃振负责照明,我打下手,依福军弹弓打得准就是那时练出来的。最可笑的是,有一次麻雀离我们近在咫尺,也就是半米,实际用手都能抓住,可是依福军非要过过弹弓子瘾,于是拿出弹弓一射,嗖的一声,从麻雀后尾巴一公分左右射了出去,紧接着又连射了两发,分别从麻雀两侧射出去,可能老也打不中,麻雀等得不耐烦了吧,好好练练再来吧,这次就不再陪你玩了,扑棱飞走了。我和马乃振都抱怨他这枪法也真够一说的了。</b></p><p class="ql-block"><b> 有一次,我和依福军放学回家时,依福军家园子里有一头一百多斤的猪正在拱土豆吃,被我发现了,依福军一看,这还了得,得好好教训它一顿,我顺手找了一根四五公分粗,两米长的硬木棍,依福军说手拿木棍不过瘾,我回去取镰刀,就这样,我俩兵分两路,依福军在园子门口堵着,我拿着木棍悄悄地接近那头猪,使足了全身的力气,一棍子下去,那头猪嗷嗷直叫,两条后腿当时就不好使了,好像是打掉腰子了,这猪两条前腿拖着后腿玩命地跑向园子口,依福军上去又给了一镰刀,猪当时还是跑了,中午依福军他爸回来一看,猪圈里的猪咋没了,福军这才恍然大悟,闹了半天是自己家的猪,是次严重的误龙事件。</b></p><p class="ql-block"><b> 一说起柳河,人们很自然联想起柳河水库,当年建水库时,庆安县从各公社抽调几千名民工,柳河农场为了支持这一伟大的工程,还特意让子弟学校排练了《智取威虎山》选段,当时演杨子荣的是我二哥刁凤楼,演座山雕的是金祥的大哥商国祥,有我,商金祥,还有谁我想不起来了,演小炉匠那次在柳河水库是压轴戏,演出很成功,台下至少有两三千人观看,演出后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b></p><p class="ql-block"><b> 柳河水库建成后,既造福于民,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记得有一年刚刚封冻,我从别人那里借了两副冰刀,晚上和关满斗来到水库冰面上学滑冰,刚刚封冻的冰面如同镜子般光滑,我俩刚学滑冰,摔得跟头把式的,那冰还嘎嘎作响,现在想起来都后怕,那时哪来的那么大的胆儿。</b></p><p class="ql-block"><b> 童年的往事,说起来挺多,虽已久远,却似如昨,捡几分童心,拾几件快乐 ,让同学之情永驻心间。</b></p><p class="ql-block"><b> 2020.7.15</b></p><p class="ql-block">关满斗:想起刁凤阁的那次误龙事件就想乐,那依福军回家挨揍没有?</p><p class="ql-block">刁凤阁:@关满斗 那还用说吗不仅挨揍中午都没让吃饭,我回家后我爸要揍我我跑了中午也没吃饭。</p><p class="ql-block"> 关满斗:笑!…</p> <p class="ql-block"><b> 莫道古稀桑榆晚,休言已到风烛年。</b></p><p class="ql-block"><b> 只要留得童心在,人生永远是春天。</b></p><p class="ql-block"><b> 忆童年几多事</b></p><p class="ql-block"><b> 依福兰</b></p><p class="ql-block"><b> 医学家论证:人到老年失去记忆有两种情况,一是忘记儿时的事和人,而记得老年后的事,二是清楚记得儿时的一切事物,而忘记现如今的事。我是第一种人,儿时的事情几乎忘得差不多了 ,但有几件事一直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也算是我童年的几件趣事吧。</b></p><p class="ql-block"><b> 1961年随父母来到柳河农场,应该七八岁左右吧,已经是有记忆的年龄了,到农场的第一印象就是远处望不到边的茂密山林,郁郁葱葱的青山,好似“云深不知处”的感觉,迈进新家,第一眼看到的是满地的大窝瓜,红的,黄的特别大,父亲说“这是自己用农家肥种的,以后咱们一家人只要勤快劳动就不会挨饿了”,因为六几年正是国家自然灾害的年代,原来在庆安时因为孩子多,供应的粮食吃不饱肚子,我们对饥饿产生了一种恐惧感,看到父亲为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窝瓜非常高兴,也不会害怕今后会饿到了,那种幸福感和满足感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年代不同,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那个年代有饭吃,有房住,有水喝就是幸福的感觉。十几岁的时候,有件事情让我终身难忘,那是某年的秋天,我们几个姐妹去上山采蘑菇(具体有谁已忘记了 应该有凤娥 凤玲),姐妹们穿山越岭地在树林里嘻笑打闹着寻找蘑菇,突然发现有一棵山梨树,结满了黄色的果子,大家高兴的手舞足蹈,可是因为树太大,又很高,根本就摘不到果子,望着高高的大树,不知怎么办了,我小时候是个野性子,一点都不淑女,所以我就自告奋勇的要上树,大家齐心协力把我推了上去,我就站在树枝上使劲摇晃树枝,九月份也是收获的季节,成熟的果子真的哗啦啦落到了地上,每个有果子的树枝都没放过,等我下来时,看到满树下金黄色的果子,别提有多高兴了,大家也忘了采蘑菇的事,这意外收获让我们兴奋不已,后来怎么把那些果子带回家的都不记得了,只记得那酸甜的味道,好似这辈子吃过的最好的水果,那个特殊年代 ,孩子们吃饱肚子就已经很知足了,哪里还有水果可吃,所以大家都非常高兴,饱吃了一顿美味,终身难忘。</b></p><p class="ql-block"><b> 后来,我们几个也经常去山里寻找果树,都没有遇到,有时候去柳河边上摘山丁子吃,采野芹菜,想想那时的情景,还有点兴奋,每个姐妹都扎着两条大辫子,花布衣裳,无忧无虑地玩,就这样都慢慢地长大了…</b></p><p class="ql-block"><b> 66年文化大革命中,学校也不正经上课,每天就是闲逛,有一次,几个姐妹约好去大柳树下玩,姐几个准备照几张照片留个纪念,在柳树下拍了照,后来我们几个都爬到树上去了,每个人占据了一个树杈,照了一张非常特别的照片,可惜我的那张已经找不到了 ,有哪位姐妹还留着,一定记着发给我看看,看看当年我们豆蔻年华的样子。时光流逝追不回来了,往事也一去不复返,只有把这些模糊的记忆留在心底,让我们梦回少年时再一起玩耍快乐吧!</b></p><p class="ql-block"><b> 我这一辈子,唯一遗憾的就是没能好好读书,小学 中学也没学到多少知识,十几岁时就像大人一样,托泥巴,盖房子,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朱道景,他特别能干,特别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领导我们盖房子,后来朱道景在台上讲演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时,我们在台下也是热泪盈眶的样子,感到无尚荣光和自豪,为自己小小的年纪听党的话,不怕苦不怕累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而感到荣幸,就是没想到不好好学习,将来有多么可怕,那个年代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人,也不是个人能主掌得了的,一切都成了历史。</b></p><p class="ql-block"><b> 后来开始复课了,可好多东西都没有从头学起,也是稀里糊涂混春秋,参加工作才知道,这点知识根本不够用,不学终究会被社会所抛弃,没文化真的是件很可怕的事,工作以后单位组织我们补习了高中的课程,也是一知半解,虽然说我们这代人没有太高的文化,可我们历经了好多人没有经历的事情,六几年的自然灾害,知道挨饿是什么滋味,经历了文革,知道了两派斗争是多么残酷无情,经历了回城找工作,知道了城乡差别有多大,经历了企业倒闭工人下岗,知道了城里的工作多难找,经历了疫情的灾难,知道了健康有多重要。这些经历对我们也是一种财富,明白了人要想好好活着,需要越过多少坎坷,多少灾难,才能到达想要的美好生活。所以说,不管多大年纪,都要努力提高身体健康,活出优质的生活,快乐的人生。</b></p><p class="ql-block"><b> 今天我们已经老了,有时候回忆这辈子所走过的路,虽然坎坷可也算幸运,一个农村长大的娃,做梦也没想到长大后能进省城工作,安家落户,培养自己的女儿走进国家的首都北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我很知足现在的生活,也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老有所依,过着平凡而简单的幸福生活,有句话说的好:幸福不是你在银行有多少存款,而是别人走了,你依然在你喜欢的地方晒着太阳。</b></p><p class="ql-block"><b> 这么多年虽然离开了柳河,可对柳河却始终如一的怀念,对儿时的伙伴,同学也在关心着和想念着,对这片土地也是恋恋不舍,昨天是历史,今天是开始,明天怎么样,全靠你自己。这么多年已经看尽了人世间的浮华,看透了人性的冷暖,看开了人生苦短,所以,人生在世要好好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人生最大的赢家!</b></p><p class="ql-block"><b> 最后,祝同学们都健康,幸福,快乐地生活,时光不老,我们不散!</b></p><p class="ql-block"><b> 2020.7.28</b></p> <p class="ql-block">包和平:看了福兰写的短文,很有感慨,那个年代的我们都有很多故事,福兰写的实,真,暖,趣,每一个小故事,都记叙了我们天真,烂漫,友谊和真诚。虽然比不上作家,但是留住了我们难忘的岁月。很有同感,我们读的书实在是太少了,到用的时候真是力不从心啊。伙伴们,动动笔吧,以后就更难写东西了。</p> <p class="ql-block"><b> 童 年</b></p><p class="ql-block"><b> 朱道景</b></p><p class="ql-block"><b> 柳河农场是60年建场,我父亲是61年春来柳河的,我们是61年冬天来柳河的。</b></p><p class="ql-block"><b> 开始住三间房,就是现在水库闸门东南方100米的地方。童年最大的乐趣就是打鱼,打鱼的方法很多。</b></p><p class="ql-block"><b> 混水摸鱼,就是几个人把水弄混,鱼头就浮出水面,我们用手抓,每个人都能抓不少鱼。</b></p><p class="ql-block"><b> 钓鱼,是我们常用的方法,那时钓鱼没有鱼钩,就把针用火烧软弯成钩,没有鱼线就用棉线,没有鱼竿就用柳条,虽然条件差,但也能达到钓鱼的目的。因为当时是人少鱼多,每次都能钓不少鱼。</b></p><p class="ql-block"><b> 下雨天,有水流的地方就有鱼,当时没有网,就用土篮子放在水中,一会就有几斤鱼。</b></p><p class="ql-block"><b> 在打鱼的过程中,我有三次险事。</b></p><p class="ql-block"><b> 刚来柳河不久,我和魏景林用冰穿去打鱼,我俩一块抬冰穿穿冰,刚穿了二十几下,由于用力不均,冰穿就把我鞋穿透了,是从我两个脚趾中间穿过去的,太后怕了。</b></p><p class="ql-block"><b> 第二次是抓鱼,有魏景林,包和平等人,刚到水边我一下水就滑下去了,等我往上一窜头刚露出水面,包和平马上抓住我头发,把我从水拽了上来。</b></p><p class="ql-block"><b> 又一次,我和曲静芝去现在水库小宁养鱼池那边的河去钓鱼,当时那块地是农场第一块水田地,为了提水,在河上建了柳条坝,过坝去对岸时,我不小心掉了下去,当时我一手拿着鱼竿,一手抓住木头,水面与我嘴一平,我只能仰脖抬头,脚被树杈夹住了,因为脚当时是直着下去的,两只脚悬在水中,想回来就没有了支脚点,下不得上不来,曲先接过鱼竿拼命叫人,当时没有别人,后来我沉着应对,把脚立起来,把脚从树杈中抽出来,自己上了坝。后来感到非常后怕。</b></p><p class="ql-block"><b> 童年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是感到童年过的非常快乐,柳河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我爱柳河,始终都在柳河工作生活,更忘不了美好的童年。</b></p><p class="ql-block"><b> 2020.8.3</b></p> <p class="ql-block">包和平:看了道景短文,朴实,生动,感人,难忘。我们的童年都难免遇到险情,我们就是在玩中,自觉不自觉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建立难忘真诚的友谊。在险境中都能化险为夷,我们有福气,我们命大。伙伴们,我们童年都有许多难忘有趣的故事,写出来丰富我们童年的记忆。为我们的相聚,为建场60周年活动,添一首诗,写一篇短文,还有你青春靓丽成熟英俊的相片。</p> <p class="ql-block"><b> 童年的回忆</b></p><p class="ql-block"><b> 依福军</b></p><p class="ql-block"><b> 现在我还记得柳河农场时,我们第一次点上电灯时的事情,大约是1964年吧,我家住的是土房子,屋里的棚上都是用纸多年糊了很多层的纸棚,当时有两个人其中有一个是女的,他们是电工来给我家按电灯来了,他们把两根电线从外边穿到屋里,就在纸棚上探到木方,拧几个瓷壶拉上两根电线,两根电线间隔有一尺多寛吧,在两根电线中间按个木台和接线盒接个灯头下来,从接线盒上还下来一根小绳那是闭火,接完后拧上一个25度的灯泡,一给上电后电灯泡就亮了,当时我的第一感觉这灯可真亮啊,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电灯,从此以后就开始用电灯泡照亮了,这灯真亮真是让我非常的高兴啊!</b></p><p class="ql-block"><b> 2020.8.11</b></p><p class="ql-block">关满斗:这小短文写的真棒,就这么一件事,说的实在,真实。给福军点赞[强][握手]</p> <p class="ql-block"><b> 学生时代的回忆</b></p><p class="ql-block"><b> 依福军</b></p><p class="ql-block"><b> 柳河农场成立五七干校后,好像是68.69年的时候,柳河子弟小学校在候英冠老师的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建校舍。在建校舍时我们有个小车队,这个小车队其实就是个小手推车,拉这个车的人有:刁凤阁,马乃振,依福军我们三个人组成的,我们盖房时要用这车拉很多的苫房草,我们就学着大人用大马车拉苫房草的样子,把小手推车搭上架子再装草,一层一层的摆放整齐,我们装的这小车也非常的好看,四四方方的就跟那大马车装的一样一样的,那时干起活来也不知道累,还都可开心了,我们盖起来一个挺大的校舍,后来又在校舍东边盖了个小一点的脸朝西的小厢房做校舍,当时的五七干校全国都出名,全国各地的人都到我们的子弟小学校来参观学习,当时是由朱道井同学接待参观团,给他们介绍我们柳河子弟小学的先进事迹,我们子弟小学的每个人都感到非常的自豪和光荣。</b></p><p class="ql-block"><b> 2020.8.11</b></p><p class="ql-block">刁凤阁:@111君 ,写的很好,当时咱们仨个是运输组的,主要是拉草伐子,当时盖的那个房子的主要用料,都是咱们仨个用手推车推过去的[强][强][握手]</p><p class="ql-block">依福军:凤阁大哥你好!是的,盖房子咱们三个可出了大很力的</p><p class="ql-block">关满斗:三套车,最佳搭配,贡献大[强],五十二年后给你们记一等功[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握手]</p><p class="ql-block">刁凤阁:@111君 那个时候把干活放在了第一位,对学习根本不重视,后来参加工作了才知道知识的可贵。</p><p class="ql-block"> 依福军:是的,我上学后期考试还跟老师,张杰,高尚义走后门呢</p> <p class="ql-block">显微镜下的雪花</p> <p class="ql-block"><b> 怀念家乡的—雪</b></p><p class="ql-block"><b> 依福兰</b></p><p class="ql-block"><b> 因为年龄的增长,不知道从何时起,常常感怀家乡的人、物、事越来越频繁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但唯一有一样让我无法忘却的就是家乡的雪!它与城市的雪很不一样⋯</b></p><p class="ql-block"><b> 我的家乡在我省中部的小兴安岭南麓,山林郁郁葱葱,这里是父辈们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是北满抗联的游击区。它有着地理资源丰富的人文传承,这里的冬天非常的寒冷与慢长,进入冬季将是一片白雪皑皑,非常壮观的景象,一直到春天才会融化。</b></p><p class="ql-block"><b> 家乡的雪类别有很多种:雪花有大有小,如在腊月天风急云厚时雪片大而薄,满天飘散,像天女散花 ,这种雪让我想起唐代诗人说的"塞外雪花大如席"的名句;而在初冬便是颗粒状,清晶剔透,打在脸上微微疼痛,尽管这样,孩子们还是迎着风雪而去,嘻笑打闹着;正月里的雪棉柔,落地便化,雪细如沙从指间滑落。</b></p><p class="ql-block"><b> 家乡的雪下的方式也多样化:有种雪飘下时轻描淡写,润物无声;还有一种雪随风而飘,忽东忽西,有如千军万马而过的狂欢任性。</b></p><p class="ql-block"><b> 家乡的雪,功绩卓然。她能让孩子们渡过快乐的严冬,下雪了打打雪仗,堆堆雪人,真的是快乐无比。她也能让男孩子们拉着爬犁上山砍柴;她也能让农户们防寒保暖,厚厚的白雪覆盖在房顶如同棉被一样压风御寒。她也能涵养农田,丰润水源。总之,这里的大雪好处多多,所以我爱家乡的雪!</b></p><p class="ql-block"><b> 家乡的雪洁白无瑕,放眼望去青山环抱在白雪之中,真的是美如画般的景色。就这样我们在一尘不染的冬季长大,学会了做人,做事,像雪一样纯洁大气。</b></p><p class="ql-block"><b> 冬去春来,一年又一年,留不住的冬,自难忘的雪,愿我的家乡每年都是一个瑞雪兆丰年的好时节……</b></p><p class="ql-block"><b> 2020-8-12</b></p><p class="ql-block">关满斗:福兰文笔隽永,观察细腻,倾注乡情,把家乡的雪描绘的惟妙惟俏,相当好的一篇散文。给她点赞[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刁凤阁:依福兰你好,看了你写的家乡的雪很有感触,满斗评论的很到位,在柳河子弟校时你学习就很好,还当过班长,要不是文化大革命,你肯定能考上大学。向老班长致敬</p><p class="ql-block">依福兰:谢谢夸奖!混到快七十了也没出息。现在咱们的目标就是好好保重身体,健康快乐地生活。祝你健康快乐!</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柳蒿芽的感念</b></p><p class="ql-block"><b> 柳蒿芽是柳蒿刚出土的嫩芽,我很爱吃这种味道。早春,柳蒿芽长到手指长短时,采摘正适中。小时候,每逢春季青黄不接时,都要采摘吃上多次,水焯蘸酱或少许黄豆清煮,蒿香浓郁,鲜香可口,是春食中的最爱,那种与众不同的蒿香,一年只能食享半个月的时间,更显得春食可贵。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尤为难得。</b></p><p class="ql-block"><b> 柳蒿芽,山边、沟旁、农田都可採到,根和种子均可繁殖,你像割韭菜似的割一茬,又会从根径重新长出新芽,能长到两米高上下,到秋天木质化后可做烧柴。</b></p><p class="ql-block"><b> 柳蒿芽能为食用和秋后做烧柴,虽属一年生草本科植物,一生其值不废,来年又发新枝。</b></p><p class="ql-block"><b> 柳蒿芽食中所爱,柴之可用,更让人敬慕的是它顽强的生命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关满斗</b></p><p class="ql-block"><b> 2014.11.22</b></p> <p class="ql-block"><b> 童年之最</b></p><p class="ql-block"><b> 小时候,最快乐的是捉鱼打鸟弹泥球;最累的是上山打柴;最馋的是凤阁家的吊饼筐;最能干的是刁大娘;最贤惠的是商婶;最能跟我开玩笑的是老韩头;去的最多的是朱道景和刁凤阁家;对我最好的女生是班长依福兰;最漂亮的女孩是刁凤玲;和我最亲密的女生是同桌胡桂娟;经常在一起玩的是吴滨,刁凤阁,商金祥;个子最高的是王文发;打弹弓最准的是依福军;最会抓鱼的是金福堂;上学第一天去尿泡不请假的是商金祥;学习最好的是包滨荣;干活最干净利索的是魏景林;跑的最快的是吴滨…</b></p><p class="ql-block"><b> 四大美男是包和平 宁安平 吴滨 王文发;最随和可亲的是徐庆春;最勤快能干的是井显龙;最会持家过日子的是赵秀珍;最诚信可交的是刁凤娥;最赋进取精神的是韩桂华;最没啥说道的是朱道景;最有志向和务实的是吴滨;最顽皮的是武连江;话语最少心里有数的是依福军;读书最多的是徐迎宪…</b></p><p class="ql-block"><b> 最精彩的声像记忆是吴隆敏大叔智取威虎山的导演术语:杨子荣出场:抗其莱抬! 抗其莱抬! 抗其莱抬! 抗!开始…(刁凤楼饰杨子荣,商国祥饰座山雕)</b></p><p class="ql-block"><b> 反面人物日本指挥官的扮演者徐迎建,小撇胡一拧,右手指挥刀一扬:突击给给… 演出结束 指挥刀拄地,两脚叉开,得意一笑,无人可比。</b></p><p class="ql-block"><b> 关满斗</b></p><p class="ql-block"><b> 2020.6.28</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柳河的野生动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60年,省委在柳河建了一个副食基地_黑龙江省委机关柳河农场,转年父亲就把家搬过来了。初到柳河时,除了不远处有几块新开垦的农田,放眼望去是茂密连绵的山林,还有沿河两岸广袤的荒原。这里春天来的晚,夏季多雨,道路泥泞,秋霜来的早,冬季雪大寒冷。每逢夏季天暖,那些叮人的飞虫就会轮番出场,早上小咬,白天瞎蠓,晚上蚊子,瞎蠓大到一只火柴盒都装不下。熊狼出没,鹿狍成群,野猪成帮,野鸡野兔经常见到,有时在自家院子里就可以抓野兔,这并不是新鲜事 ,因为出门不远就是天然林。那时还没到上学的年龄,不敢独自远行,只能望山怯步,一次跟别人採山,遇到一颗香水山梨树,果结的又大又多,比普通石山梨大几倍,喊人无应,只能放弃追赶大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有一年,小啜叔在砖窑附近的狼窝里掏了两只狼崽抱回家,大人们说狼妈妈丢了孩子,晚上一定会上家来找,吓得孩子们晚上不敢睡觉,好几天也没有狼妈妈找孩子的嚎叫声,后来才知道,怕惹着狼妈妈找孩子闹事,被人劝着把狼崽放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猪舍距场部只有100米远,狼经常光顾,为了安全,小猪和半大猪都关在屋里,只有几头大种公猪关在有栅栏的猪圈里,狼还是跳过围栏袭击了公猪,因为都是四五百斤的大公猪,只是受了点皮肉伤,还没等人们实施防范,狼又一次袭击了公猪,这次让人们看到了狼的厉害,一只500斤上下的公猪,肚子一侧被咬了一个碗大的窟窿,猪没被咬死,不知什么原因还是被杀掉了,学校就挨着食堂,我们几个同学一块去看那个‘勇士’,它被高高地吊起,脚耷拉在地上,看上去又大又壮。看看它肚子的伤口,再看它那两颗獠牙,让我们对它产生一种敬畏,更让人知道狼是多么凶险的野兽 ,这次袭击一定去了许多狼,而猪勇士则寡不敌众受了伤。</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2岁那年寒假的一天傍晚,我去山里接拉柴的家人,天下着清雪,我小心地走过水库民工的一栋留守房和一个挺长的大草垛,又回头看看,如果那个草垛没藏有野兽,我就不害怕了,因为四周都是库容空旷地,即使有危险的动物也会及时发现,有所准备,恰巧两个护林员与我迎面走过,我感觉后面安全了,精力都集中了前方 ,在离山林不远的地方接到了家人,他们惊奇的发现我后面跟着一只狼,狼很扫兴很无奈很不情愿地向山里小跑离去,我却很庆幸。这个狡猾的家伙,当我走出挺远,放松警惕时才跟踪我,要不是接到家人,必为狼口美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狼是阴险狡猾的动物,平时藏匿很隐秘。五七干校时期的一天中午,宣传队一群人从地里干活回来,那个年代政治空气很浓,列队又唱歌又喊口号,走到狼藏匿的地方,正赶上激昂的口号段,吓得狼着急逃逸,慌不择路,钻进狍子套里,奋力挣脱被发现,让宣传队这帮人一顿棍棒送了性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前几年去北京,晓东两口子请来几个在京的柳河知青陪我们吃饭,席间张梅姐跟我们讲在柳河时的一次险事:那天在山下开完会已经挺晚了,上面说会议很重要,要及时传达,我就决定往回赶。天越走越黑,走到最害怕的山林路段,营部大黑狗迎了上来,这时我胆子壮起来,一面叫着大黑,一面加快脚步迎上去,大黑似乎站着愣了一下,就调转身子往回小跑,我也似乎小跑跟在后面,快到营部时,不见了大黑,营部灯还亮着,我径直向营部办公室走去,还没到办公室,屋里就传来狗叫声 ,指导员开门大黑先蹿出来,跑到我跟前十分亲热地摇头摆尾,左蹦右跳,指导员带着埋怨:“不是说好晚了住在山下吗?” 我说: “我是怕明天早会赶不上传达会议精神,就连夜赶回来了,要不是大黑迎我壮胆,真不知吓成啥样。” 指导员说:“大黑一直被我关在走廊里,你回来我才把它放出来,”“ 啊!那是只狼?” 吓得我一下座在椅子上。原来这个高干家庭出身,上了大学,又当了外交官的漂亮女知青还有这样的历险经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还有更惊险的,干校时期,银行几个爱打鱼的哥们,时常夜里到水库下挂子,这次把网下水后,上岸躺下休息等时起网,似睡非睡时,忽然感觉鼻尖有一股冷热呼吸的嗅气声,吓得老尹一声尖叫,惊醒同来的哥们,狼被吓跑了,好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小时候,每逢春季就能看见成群的大雁,一会排成一字,一会排成人字鸣叫着从天空飞过。到了秋天,每群都在几十只或上百只的野鸭,结群飞往南方过冬,每天都飞过许多群,每年要持续十几天的时间,站在大坝上,放上一枪就能打下几只,不过谁也没有打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历经柳河生活几十年春夏秋冬,最有趣的见证是候鸟燕子的秋去,选个较大的场地,南飞前必开个预备会,估计都是村以上干部,叽叽喳喳在电线上商量两三天早上,大约是第四天早上,方圆几十公里村庄的燕子汇聚在一起,所有电线都挤满了燕子,应该是南迁事宜已达成共识,正在开动员会,估计是布置出发时间,出发地点和注意事项,咱哪听得懂,第二天就见不到燕子了,奇啦 !真是人有人言鸟有鸟语,好一群有组织守纪律的小生灵,自有其生存之道才得以繁衍生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柳河人少地多,春季薅草忙不过来,学校就组织学生帮几天,多次在近林地块看见鹿和狍子,有时能看到十几只一群。90年前后,在我承包的山林,有11只马鹿在此区域活动,遗憾的是没过几年就让人给偷猎光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建校初期,专门成立了狩猎队,猎物多时用嘎斯卡车拉,一次打只大黑熊,那熊真大,立起来和矮房檐差不多高,一身黝黑锃亮的皮毛,v型的白项脖十分好看。后期整理干校博物馆文物时,看到了这只熊和狩猎者的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92年,我在农场农业生产队工作 ,那时农业生产挣不了多少钱,一个职工退了临近水库的一块地,为了完成利费任务,我们几个管理人员就承包了下来,连续两年看见有近万只野鸭在水库游弋觅食,飞起来铺天盖地,第三年就不见了,一打听才知道,有人用药毒死了所有的野鸭,据说装了整整一大船,听了实在令人痛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由于人们对山林的过度采伐,缩小了森林面积,加之对动物的过度捕杀,柳河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少,熊已绝迹,鹿见不着了,狍子也很难看到,雪后到山里走一圈,只能看到老鼠和野猫的足迹,稀少的野鸡印,大动物的脚印很难寻觅。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的一些事,童年最有趣的是走进麦田听蝈蝈悦耳的叫声,夜晚此起彼伏的蛙鸣,这几年重视生态保护,收缴了猎枪,整治了几次偷猎者,有了显著成效,前几天到承包的山林巡视,发现四个在林里过夜的‘朋友’ 从趴卧的面积看应该是四只狍子,今年又看到三窝野鸡崽在此活动觅食,这是很可喜的迹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70年代一曲美妙动人的〈太阳岛上〉唱遍全国,那个时候哈尔滨江北的太阳岛周围还是广袤的绿地,还可以带上猎枪打猎,现在到哪里去寻觅?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到了我们这一代,仅仅四五十年的时间,动物就锐减了许多,有些甚至濒临灭绝。过度砍伐森林,破坏植被,使动物没有栖息之处,并遭到大量捕杀,近些年沙漠化,以每年多少平方公里的速度正逐年递增。这不得不让我们深刻反思,只注重改造自然的能力,忽视了保护生态环境,会造成如此不良的后果,从动物到植物都不能再过度摄取,否则破坏生态,受害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应成为野生动物的朋友,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平衡,人类才能从中获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关满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2015年2月28日</b></p><p class="ql-block">快乐(田汝正):《柳河的野生动物》写的真好!点个大赞!其中宣传队打狼确有此事!此时我任宣传队队长指导员,可惜那天因处理别的事情没有在场!向满斗致敬!</p><p class="ql-block">包和平:看完满斗写的柳河野生动物的短文,历数的一例例往事,见过和亲身经历过。记得小时,冬天和小伙伴们撵野鸡,听大人们说,野鸡第一气飞得远,撵两气就能抓住,记得有一次,在马圈内外打家雀,突然在马圈后北出现一群野鸡,我们一群来了精神,抓野鸡去,有我,安平,文发,显龙,小满斗追了过去,还没靠前野鸡咕咕叫着飞了,看着野鸡飞行的方向和落地,奋勇踏着厚厚的积雪追了过去,覆盖积雪的塔头墩子不时把我们绊倒和滑倒,个个累的气喘吁吁,好不容易看到了鸡群,像逗我玩一样,又都飞走了,听大人的话,我们又撵了一气,到了野鸡落地的跟前,到处都是野鸡的脚印,像蒸发了一样,一只野鸡也不见了,都钻进厚厚的积雪里,藏起来了,一只也没抓到。后来又听大人们说,傻狗撵飞禽,以后我们再也没去撵野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王新祥(柳河知青):75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我开解放车送电影队去四营放映电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山上的路都被白雪覆盖着,过往的车辆轧出的两道车辙,在车灯的映照下,在路的中间向远方蜿蜒伸展着。汽车以近40码的速度在这山路上行驶着。突然,一只狍子从右侧路基走上了山路,缓慢地向路的对面走去。我开始缓缓地踏下油门,提高了些车速。可是,狍子还是通过了山路,在左侧的路基下消失了,不免有些失望。就在这时,从右侧路基又走出了两只狍子,一前一后缓慢地向山路对面走去。这时坐在驾驶室里电影队的几个战友兴奋点高涨起来,他们大叫着,手舞足蹈着,汽车迅速接近狍子,当前面的那只走下路基,而后面的这只也已抵达路边的时候,汽车已及时赶到,左侧保险杠与狍子相撞……王光大(好像是叫这个名字)等,他们不停地喊着:“真精彩!真精彩!……”。由于是冰雪路面不敢紧急制动,我逐渐减速点刹车,将车缓缓地停下来,已经冲出了好远的一段距离。打开后大灯(都是自己安装的,方便夜间倒车),挂上倒档把车倒了回去。大家七手八脚把狍子装到车上。到了四营,电影队的放电影,我们在食堂里把狍子分解了。狍子肉我春节只带回家一只后大腿,其他的都给战友们吃了。当然,电影队和四营参与劳动的战友是第一批品尝美味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后来还有一次是夜间替别的司机去六营执行运输任务,开的是嘎斯车,在路上遇到了狍子。在车灯光下,它行动非常缓慢,狍子在离车不远的地方上路的,我马上踏下了油门踏板,没想到这车离合器打滑,车速不但没有提高,打滑引起的发动机轰鸣声惊到了狍子,它快速地消失在路边的灌木丛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就是在柳河到庆安的公路上,我们夜间行车也经常能遇到野兔跑到路面上来,有时还顺着公路,在车灯光的映照下和汽车来一段赛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还有一年冬天,一只野鸡飞进了柳河主城区,钻到一个柴火堆里,被人生擒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水库里的野鸭成群结队,野鸡特别多。只要听到库区方向传来连续两声枪响,那一定是司国栋在打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总之,那时的柳河,生态环境特好。不知现在的境况如何。</span></p><p class="ql-block"> 关满斗: 新祥兄:这个纪实小短文写的太好了。那个年代在山区行车遇到动物是平常事,能撞到为数不多,说明当时柳河野生动物挺兴旺。</p><p class="ql-block"> 那时,只要去山上各营区,来回没有碰不到动物的时候,碰到最多的是野兔和狍子。山下粮米厂内外,简直就是野兔的家园,后来,林地锐减,耕地增加,野生动物少了,熊绝迹,鹿狍稀少,野生鸡鸭兔已屈指可数。</p> <p class="ql-block"><b> 一块手表 </b></p><p class="ql-block"><b> 关满斗</b></p><p class="ql-block"><b> 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哥买了一块东风牌手表,却给了我,不应该给我的原因是,当时哥姐都没有手表,轮也轮不到我,却执意给了我.我喜欢的不得了. 时不长就撸出手腕儿看看点儿.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是当时家庭四大件。一块手表120元左右,是我们半年的工资,一个单位也没有几个戴手表的,印象中只有谈婚论嫁年龄才可拥有,是家庭财产的象征.兴奋之余,情不自禁地生出许多瞎想,我要告诉下一代,你老子16岁就戴上了手表,然而,仅仅过了不到十年,手表就普及了,由机械表,又生出了电子表, 电子表十几元、几元一块,后来听说到香港用秤卖。山羊牌北京黑条绒白底棉鞋,凉鞋,懒汉鞋,雷锋帽,军装,军帽,海军服.都是当时最时兴的装束,即合体又大方,都是哥在北京上学和到部队给我寄来的,姐则负责我的衬衣和毛衣毛裤.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手表不再是家庭的主要物品,我们都各自成家,都各自奋斗满足各自的需求,但,哥姐那先弟后己的高贵品格,那份浓浓的手足之情,却永远记在我的心里,让我很感动,很温暖,有哥有姐真好,真幸福! </b></p><p class="ql-block"><b> 2015年11月</b></p> <p class="ql-block"><b> 借 牛 </b></p><p class="ql-block"><b> 关满斗</b></p><p class="ql-block"><b> 每忆起童年,就会想起故乡,想起故乡小兴安岭那广阔无垠的茂密森林,想起岸边玩耍,河里捉鱼的柳河,想起和童伴一起劳作玩耍度过的辛勤快乐时光,诸多往事便浮现在眼前,记忆深刻的是拾柴历险之一的那次借牛。 </b></p><p class="ql-block"><b> 父亲一个时任生产队长的朋友来家串门,见孩子拉柴辛苦,就派人送来四头牛,并带足了草料。除了年节,职工平时没有休息日,也没有星期天,父亲也就默许了我的上山请求,并安排一个大人陪我一起去。我兴奋的有些睡不着,推门出来,满月的天飘着雪花,走近这几个家伙,爱抚地用手扑落掉牛背上的清雪,给牛加点料,心里想着,多吃点吧,明天就看你们的了。夜很静,牛嚼着草料,将嚼好的草料咽下去,再将存在肚里的粗料返到嘴里,伴着牛的倒嚼反刍声,一股草料拱高牛肚皮,从后下方向嘴里反刍,倒嚼再咽下去,这个过程声音从牛肚里传出,第一次听到,料在肚里运送,轰隆声好大! </b></p><p class="ql-block"><b> 我期待明天伙伴们用羡慕地眼光看着我赶着牛爬犁,爬犁上装着又长又粗又多的站干木拉回家 ,我带着兴奋进入了梦乡。</b></p><p class="ql-block"><b> 第二天,吃过早饭,带上干粮,赶着牛爬犁,哼着小曲,我们向山里出发了。 大约走了六、七里路就进了山,树好伐,站干难碰,我们就分开找伐,找到站干树伐倒,段节后再倒出来归到一起。没走多远就找到了几根站干树,我的两头牛,我牵过一头大的,手举柳条棍儿吆喝牛转身挂木,牛不听吆喝,我抽了它两下,这下牛来了脾气,回过头来连续顶了我几下,我正在坡中间,后退躲闪,脚下树根把我绊倒,一个倒仰商,脑袋和身子窝在树和山坡之间,两脚朝天,两手够不着地儿,又无抓手,干着急也没用,上下左右动弹不了,躲闪已来不及,只能看着它来袭,心想这下完了,非给我顶死不可,我动不了,也不敢再动,怕牛误判我要反抗,再顶我,牛紧跟过来,见我这个样子,与我对视了一会,它要是会说话一定会嘲笑我,便高傲地扬起头好像在说,别说你个小孩伢子,大人又能把我怎么样?也只能把我的犄角鋸掉一段,你看见了吧,我注视着那两只被鋸掉的犄角,这一定是个好惹事的家伙,才被人鋸掉了犄角尖儿。我趁它正抬头高傲牛气的瞬间,赶忙两脚捣地横过身子,爬起来,攀到上坡,稍息片刻,见牛消了气,平和地牵着把它拴在一边,换了另外那头。这个虽小些,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虽拴上倒套子绳,我在后面赶它拉套,用木棍调整木头方向,防止木头前端卡到树墩或塔头上,等到出了树林,它到是认识回家的路,凭你怎么吆喝就是一个劲地往回跑,拉着一节木头,穿过毛道,越过壕沟就上了公路,我抱着木头不放手,我是怕撞了路上的车,出什么事,又怕牛跑丢了,怎么还人家,不顾自己正处在随时被拖撞伤的可能,沮丧地带着哭腔吆喝牛站住,不管用,直到它跑累了,我才上去抓住缰绳,把它牵回来,总算凑了一爬犁站干拉回来,没有了一点胜利的喜悦,更没了牵牛拉柴的兴致,虽几多危险,却还幸运,父亲似乎意识到了我的不妙,就与别人家合伙上山拉柴,让我无语。那年我12岁。 </b></p><p class="ql-block"><b> 无奈的童年,令现在人无法置信。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感谢那头牛,还是相信它是通人性的,没乘人之危把我顶死,应该也叫善良吧。这仅是吃些辛苦和小危险,却还有付出生命代价的拉柴历险,请看下集《拉柴记》 </b></p><p class="ql-block"><b> 2021.9.12</b></p> <p class="ql-block"> 父亲母亲</p><p class="ql-block"> 最近在博物馆馆藏里找了几张有父亲的旧照片,截了段电影视频,摘录了两篇父亲的讲用文,虽是当时赶形势的较左话,可见父亲为公之心真诚,看文才知道父亲从小就失去了爷爷和父亲,其孤苦可想而知。那个年代普通百姓家境窘迫很少有人拍照片,摘此父亲工作期间的照片,仅供家人分享怀念。</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首批开发柳河18人之一;是柳河有史以来第一个入党的人。</p><p class="ql-block"> 我除了有父母的血缘关系,还和父母更近了一层,就是我和父亲同一天生日,和母亲同一个属性,属羊的,这在父母与子之间并不多见。</p><p class="ql-block"> 或许父亲秉承严父出孝子,对我总是横眉冷对,需要管我时无需多言,先一顿大巴掌,哪错了自己寻思去,我是个爱疯的孩子,没少挨父亲的大巴掌,有点皮肉之苦也就算了,更让人难堪的是罚你下跪,多是贪玩不好好学习才受此处罚,滋味难受不说,这时候就怕同学来看见,再传出去,真是没面子,我对父亲是又怕又恨,没办法,谁让他是我爹啦。在我的记忆里,别说父亲痛爱我,就连抱我一次的印象都没有,在父亲面前从不敢多言。唯一一次夸我了,在我上小学时,那次我放学回家,头朝里趴在炕上,大声流利地诵读乌鸦喝水的故事,刚巧父亲下班从门外进来:“我儿行啊!”这是平生第一次夸我,也是仅有的一次夸我,让我记了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有文化的人少,高中生比现在的大学生还吃香。听母亲说,老舅小时候经常在咱家,加上又读高中毕业,父亲自然喜欢,只要老舅有信来,父亲是笑逐颜开,赶紧让我们念给他听,还或多或少夸几句,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看来父亲喜欢有文化的人。父亲没上过学,用时自然受憋,通过学毛选看文章,不会就问,他说也能认识七八百字了,报纸上的小文章大体上也能看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父亲极少顾家,家务活基本不干,建场初期和建校初期忙时更是如此。水是我和姐去井边抬,还好井是压井,没什么危险,随着年龄增长,烧柴无疑就是我的活了,捡柴成了我们的一个习惯,只要有时间就去邻近的树林里用小斧砍几个树桩回来,有时烧柴紧张,中午饭后也要到树林砍几根,不仅仅是我,同时也是省委农场子弟不可回避又必须干的活计,那小爬犁成了我们仅有的运输工具,山林成了孩子们的少年宫,风声鸟鸣是最好的乐曲,山河壮美,野花竞艳是最美的绘画,是大自然给孩子们最好的回馈。</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父亲在山上采伐,家里没烧的了,山上什么样的烧柴没有,却给家里拉回来一车开荒抠下来的树根,让弱母子小的我们是望根兴叹,上哪劈得动啊!没法子,慢慢啃吧。</p><p class="ql-block"> 开发时期的柳河人手少,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职工白天下地晚上饭后还要建房,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极少有时间顾家,秋忙时人手不够用,就到省委的另外两个农场求援。</p><p class="ql-block"> 父亲虽对我很严格,生活方面却十分关心我,在外工作住独身时,经常托人给我捎白面,狍子肉,冻饺子等,后来才体验到什么叫父爱如山。</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姥姥的唯一女儿,在姥家十分受宠,母亲没有继承姥姥精美的针线活和持家之道,家务料理的很一般,但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却丝毫不差,每到冬季,都是先把炉子烧热,再把棉裤棉衣里子用炉火烤热才让我们穿上再起来,因为小时候都没有内衣,天冷的早晨棉衣里子很凉。有一次发烧,母亲半夜起来从碗架子拿出饭勺子,叩着上门框给我叫魂儿,其实我还没睡呢。</p><p class="ql-block"> 上一代人长寿的不多,都是饥寒交迫操劳所致,没享几天福。两位老人离开我们时都不到六十岁,现在的幸福生活没享受着,父亲连孙女都没见着面。父母爱子女表现的方式各不相同,爱却是意味深长。</p><p class="ql-block"> 仅以短文,永远怀念生我养我的父亲母亲!</p> <p class="ql-block"> 回老家看看</p><p class="ql-block"> 前两天偶有时间回老家看看。老家东方红农场是我的出生地,位于哈尔滨香坊区,走长江路过华南城下道不远就到了,它仍然还是郊区。当年它和松花江奶牛场是省城近郊的省委机关的两个副食基地,后来国际形势紧张,省委在庆安县柳河,成立省委机关柳河农场,做为国际形式紧张时期的战略后方和省委机关副食的主要供应地。1968年省委在省委机关柳河农场成立柳河五七干校,做为中国第一所五七干校,受到毛主席亲自批示而闻名全国。</p><p class="ql-block"> 东方红农场和松花江奶牛场因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俗称南场子和北场子,松花江奶牛场在北叫北场子,东方红农场在南称南场子。南场子不大,人口仅两千余人,耕地面积小,资源有限,农场居民区依山朝南,东西长南北窄。</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我童年的记忆。我家住在场区的东侧,挨着房子东侧是通向后山的路,后山落差不算很大,因地势高,走到山上哈尔滨高大的建筑物尽收眼底。跟小伙伴们去场部,多数从山上走,居高临下,眼界开阔。有一次哥学校发劳动报酬,几个馒头让我去领,没舍得吃,到家一个馒头还是少了一半。那些年正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全家人都吃不饱,父亲托人弄强地把我送到幼儿园,第一天哥把我骗到幼儿园,中午吃的油饼,鸡蛋汤,当时可是好伙食啦,好吃第二天也不去了,叔气得说,你不去就把你关到菜窖里,那也没去。那时捡地瓜皮,吃小根蒜,吃青菜蘸酱,大人都可孩子们先吃,家家都这样,一次哥和几个小伙伴去挖野菜,我非要跟着,他们几个偷着跑了,急的我坐在地上大哭,几十年后的前两年才告诉我,你得回没去,那次我们没挖着野菜,同伙有个人到公家地里撸了几把毛豆,被看青人看见骑着马追我们,我们人小藏在垄沟里躲过了看青人的追赶。那些年众乡亲与全国人民一起度过了新中国最困难的时期。</p><p class="ql-block"> 对门邻居蒋大爷,有几个兄弟,身下有两个孩子,哥哥小田,妹妹小兰,小田与哥年龄差不多,小兰与我年龄相仿,因为是邻居经常会在一起玩,小兰不抠,每次带饼干总能让我咬一口。那年在化五上班,休天时去叔家,蒋大爷知道后请我去家做客,做了一大桌子菜,真是谢谢小兰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房东不太远的小山上有个方形的建筑物,挡住了往东的视线,每天太阳从东边升起,让童年的我对那边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后来姑姑嫁到了山的那边,与奶奶来回走了几趟,才知道去山那边姑姑家,仅是经过距离不一和大小不同的村落。</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回老家是汤阿姨把我从柳河带回来的,一路汽车转火车再乘汽车,汤阿姨山东人,年轻漂亮,性情开朗,是邻居蒋海的未婚妻,这次去一打听,汤阿姨已经不在世了。当年从南场子去开发柳河又返回的元老仅有李全一个人,也都八十六七岁了。那次回老家,奶奶特意领着我翻过后山走挺远到向阳成衣铺,做了一套蓝色四个上衣兜的新衣服,奶奶疼孙子真是没说的。岁月如流,世事沧桑啊!那都是60年前的事啦!</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回老家是十几年后的事,十几年没回去了,我过东风一砖三砖,从金家转向阳下车,走后山一路兴奋,遇上人就以为是家乡人,一打听又都不是,那种心情真是即急切,想见又怕见到熟人,不敢问来人的感觉,转念一想,即便是家乡人也未必认得你,因为你离家时还是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正要找几个老人打听一下过去的一些熟人,两位上了岁数的人从我家原来房子的邻居后屋出来,我上前询问,请问你们是这里的老人吗?是呀!有我老吗?你是谁呀?原来这栋老房子是我家,岁数大的那位说,你是老王家的,我说对呀,你哥我认识,你哥上学的时候学习好,一问才知道这位大哥,与哥同岁,叫蒋万富,是蒋大爷的同宗叔侄,住在蒋大爷家房址。 </p><p class="ql-block"> 我与蒋万富大哥在老房址留个影。</p><p class="ql-block"> 老住址原来就一栋房,现在前后四栋房。房东这条路向北不足百米就是薰衣草庄园侧门。</p><p class="ql-block"> 我想再上后山走走,再远看一眼哈尔滨,可是后山都栽植了杨树,高高的杨树挡住了视线,没有一处能登高望远。树下也有兰花菜,花虽小,颜色却很纯正。</p><p class="ql-block"> 我从工作人员的小门进去,经过公园机械停放场往西走,一座白色大理石碑赫然醒目,上面写着“东方红遗址”,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东方红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她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无票进入薰衣草庄园,庄园是座花的海洋,很美。</p><p class="ql-block"> 路过弟弟妹妹家,时间紧,这次就不去啦!岁月流逝,人事已非,乡土如故,乡情如火。东方红农场,我永远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b> 父 亲</b></p><p class="ql-block"><b> 父亲包振国,1928年出生,48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汽车司机。</b></p><p class="ql-block"><b> 45年当学徒工时,不知道是技术不行,还是有别的原因 ,与师傅开车撞死了一个日本兵,到现在谁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逃过那一劫难的。我参加工作时,母亲翻箱倒柜,找出一件染了黑色的日本军大衣给我,严肃的对我说,这是你爸撞死一个日本兵的大衣你穿吧,但是打死也不能跟外人说。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为什么宁可干一辈子汽车修理工,不开车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b> 1953年6月,我出生在合江省齐齐哈尔市,父亲在省委汽车队工作,55年合省,随父亲搬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家住在龙江街25号,父亲在省委汽车队任副队长,七级汽车修理工,57年调到省委房产处工作,任房产管理员,58年被下放,我家和徐凤舞一家,在省委办公厅行政处副处长张文阁带领下,来到了南场(石槽农场)。正赶上大跃进高潮,农场提前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吃集体食堂,家里所有的炊具都充了公,过上了美好的幸福生活,大家脸上都挂满了笑容,可是好景不长,食堂吃黄了,共产主义待遇很快就结束了,又都回到了家庭,可是生活比以前更困难了。59年父亲又调到北场工作(松花江奶牛场)。一年后,父亲响应党的号召,60年第一批来到了庆安,开创了柳河农场。</b></p><p class="ql-block"><b> 61年的春节刚过完,我家和景显龙一家,在庆安火车站下了车,是徐德山赶了一挂马车接的站,正是严冬天气非常寒冷,妇女和小孩坐在车中间,用几床棉被捂得严严实实,大人们围坐在四周,那时我的六弟才两个多月。一路颠簸了七八个小时,终于看到了微弱的灯光。建场初期,农场下设了四个生产队,农业队,副业队,基建队,机务队。当时有才人,把四个队长编成了顺口溜,分别是,张老蔫儿(张富)齐二晃(齐佩臣)白腚沟子(白ⅩⅩ)包大炕(包振国)。后来母亲又生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包大炕了。父亲经历了柳河五七干校,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又回归到了柳河农场。父亲的一生,不善言表,工作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直在基层工作到离休。为柳河的开创,建设,发展做出他应有的贡献。我怀念父亲,崇敬父辈们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品质,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精神。97年父亲去世,与他开荒第一犁的亲密同志,关文彬,景有泉,魏树堂等,长眠在这青山绿水之中,永远守望着美丽富饶的柳河家园。</b></p><p class="ql-block"><b> 包和平</b></p><p class="ql-block"><b> 2020.9.4</b></p> <p class="ql-block">韩桂华:和平,包叔就像一颗螺丝钉,任由组织安排,任劳任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他留给大家的印象是不善言辞,踏实做事的大好人[强]没想到包叔和我叔是同事和近邻(我叔在省委车队,家住龙江街18号)。</p> <p class="ql-block">包和平:军大衣,照片为证。</p><p class="ql-block">包和平:省委老车队,还有柴清文的二哥柴清越</p><p class="ql-block">韩桂华:柴清越我认识,一个帅哥。我家在绥化时,是柳河的中转站,师傅们吃饭休息的地方。我爸捎给家里的山珍野味是这些师傅转送。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随柴清越的车去哈尔滨,车开到绥化西门外砖厂附近,路上车很多,车速不算快。一个小伙子后背背了一个孩子,右手领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只见小姑娘甩开她哥的手,横穿车前过马路,被卷入车下,柴一个急刹车,柴师傅脸色煞白,腿都不好使了,下不了车了,我爸急忙下车查看,从后车轮附近,抱出女孩,万幸只膝盖擦伤,去卫生所处置,见了家长。去哈的这一路柴师傅再也没开车。</p> <p class="ql-block"><b> 那些看似不重要,却记忆犹新的往事</b></p><p class="ql-block"><b> 关满斗</b></p><p class="ql-block"><b> 九间房失火后,我家搬到宿舍那栋房,西屋住着单身有陶兰民 李可才 马常贵 刘玉珂,还有几个人,想不起来了,闲时也说笑打闹,不过场部时常举办文体活动,从不冷场,牧羊人杜振良悠扬的笛声,刘义的回娘家小唱,至今记忆犹新,加之省委机关青年干部轮流到柳河锻炼,各种活动搞得有模有样。若与前辈比才艺我们会自愧不如。</b></p><p class="ql-block"><b> 从宿舍房搬出后和柴清文家住对面屋,我们住东屋,小姨施永芳(柴清文妻妹)看小亮,比我们大不了几岁。</b></p><p class="ql-block"><b> 有一年,父亲冬季上山伐木,家里没了烧柴,姐和母亲撇下不能上套的我在家,过了中午饭好长时间还没回来,实在饿了,就自己动手和面,要烙饼,柴婶看我不会弄,就让柴叔帮着擀饼,我那面和的,不到三十岁的壮汉硬是没擀成想要的那种饼,费了半天劲,最后改做了面片</b></p><p class="ql-block"><b> 和柴叔家住了两年对面屋,后来又一起搬到东井房,还是隔壁邻居,直住到我们搬到赫鲁晓夫大街,不久柴叔调回哈尔滨,结束了我们十几年的好邻居。</b></p><p class="ql-block"> 韩桂华:@关满斗 九间房在哪个位置?</p><p class="ql-block"> 包和平:满斗,九间房应该在回合院砖房场部食堂那栋房左右位置,我记忆离庆柳路大约150米一200米。</p><p class="ql-block"> 关满斗:是那个位置</p><p class="ql-block"> 包和平:刘义还一个拿手歌曲老司机,歌词大致是,50岁的老司机,我笑脸扬,拉一拉手风琴,唠唠家常啊!</p><p class="ql-block"> 包和平: 哈哈哈,满斗和柴老三叔能吃上面片那是高手了,没吃上面糊和生面就不错了!</p><p class="ql-block"> 关满斗:@平和 [握手],那些虽不重要,却记忆犹新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包和平:是啊,都是美好有趣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b> 狗剩</b></p><p class="ql-block"><b> 柳河农场经过三代人开发建设,60年的变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不规整破旧的茅草屋,雨天泥泞,晴天尘土飞扬,狭窄的土路,如今,规划建设成别具特色的别墅,成片楼房和宽敞的休闲广场,整齐的街道在鲜花绿草的映衬下,令人赏心悦目,树荫环抱的大道,通向了四面八方,一座集旅游度假休闲的现代化小城,座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在柳河水库碧水的映衬下,显得生机勃勃,格外美丽,厚重的历史五七展馆,会告诉你一段神秘的历史,你想知又不易知,说不清又想弄清的那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实。太阳升起来了,勤劳的柳河人来来往往,去忙着做自己的事,在步行街上边看边走,突然一条大狗从身边跑过,吓了我一跳,却勾起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b> 那是58年前的事了,那年我十岁。 宁静的柳河家属区,不时传来阵阵的狗叫,叫的最响最凶的当属徐长岭家养的三条大狗,是出了名的厉害,三条大狗行动中配合默契,齐心协力,吓退和赶走了不少野兽,也让路过他家的人感到害怕,三条狗出来,人们都躲得远远的。三条狗也曾经咬伤过人,记得最深刻的一次是,一个赶着马车的农村车老板,从他家门前的大路通过,三条大狗,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窜出来,冲向车老板,发生了人狗大战。老板在车上拿着马鞭上下纷飞,大狗分工明确,左右围攻,上下配合,大战激烈,不到一个回合,车老板招架不住,被从车上拽了下来,咬的遍体鳞伤,一切来的太快,也太突然了,幸亏狗主人及时赶到,才没造成更严重的后果。</b></p><p class="ql-block"><b> 也是那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同伙伴们玩完,还在兴头,哼着小曲往家走,正四处张望提防那三个家伙时,回头一看,那三条大狗从西往东飞奔而来,一看四周,什么目标也没有,不好!是奔我而来,吓得我怪叫一声,拼命向猪舍狂奔而去,狗离我大约三四百米,我离猪舍不到一百米,当我一条腿已跨过围栏,正庆幸躲过一劫,大狗们也及时赶到,跳起来咬住还没跨过去的另一条腿,把我轻松地拽了下来,心里一沉,这下可惨了,重重地摔在地上,吓得我也不会喊救命了,声嘶力竭的大喊大叫,尖叫声惊动了饲养员张哥(张志新),他急忙跑过来,吓走了三条大狗,跳过围栏把惊魂未定的我扶起来,咬了足有五六分钟,一看,不但一点伤也没有,连衣服也没有破。是怎么回事呢?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是人小,对它们没有威胁,还是我的肉连狗都不吃,是人与动物,天生就有一种和睦相处,互不伤害的缘分。还是像老人们说的那样,命大狗咬你都张不开嘴。万物生灵,来到这个世界上,与人类都应该是平等的,各自都有自己生活的家园和空间,生活在地球中,各自的家园里,应和睦相处,世世代代共同生活下去。被狗咬的遍体鳞伤,还活着的人,才应该叫做狗剩。我一点伤都没有,还是叫和平吧!这件事是我人生中,说不清,弄不懂的一件怪事,仍是一个解不开的迷。</b></p><p class="ql-block"><b> 包和平</b></p><p class="ql-block"><b> 2020.9.6</b></p> <p class="ql-block"><b> 帽 子</b></p><p class="ql-block"><b> 五月份的季节,天气也多变,早晨清朗朗的天,一会儿渐渐地阴沉下来,刮起了大风,只要是天不下雨,我们就会坚持在麦田里拔草。东大排的地真大啊,从北砖窑到水库边,庆柳路到柳河桥,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生机盎然。远处飘来女孩阵阵的歌声,歌声中还夹杂着几声尖叫(不是关满斗就是商金祥)。嘻嘻哈哈,你追我赶走了过来。后面呈现出一片干净整齐的麦苗,不见一根杂草。天气突变,又刮起了大风,风一阵比一阵强,时不时还吹起一股股尘土,顺风时省力拔的又快,轻轻松松地跑到了地头,回来时逆风,别说是拔草,就是走路也挺吃力,风吹起一股股尘土,分不清草与苗。女同学就更吃力了,风吹乱了的头发,不时遮住了双眼。边走边干,一个女孩跑到了我身边,笑着摘下了我的帽子,戴在她自己的头上,又跑回到了她自己的位置。我先是一愣,啊!是她?望着远去的背影,心里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波动。一高兴也随意唱起了小曲,被一阵大风淹没吹向了远方。回家的路上,我留心偷偷地看了几次她和几个女同学(一共不到十个),哇!她还挺漂亮。第二天,再去劳动的路上,她把洗的干干净净的帽子,又戴回到了我的头上,莞尔一笑,我冲她也傻傻的一乐,心里美滋滋的。劳动休息中采了一束野花送给了她。几十年过去了,帽子也不复存在,证据荡然无存。但是,帽子那段往事却一直珍藏心中,从来没有向任何人表露和谈起过,是沉淀心中一段美好的记忆。也许她一点感觉都没有,或早以忘得干干净净。这段童年的往事却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底。现在的她庄严,稳重,优雅,大方,谈笑中乃不失当年的秀气,更不逊色于童年的美丽。如今她是我最好童年伙伴亲如兄弟的妻子,也是我难忘的同学和知心朋友。</b></p><p class="ql-block"><b> 包和平</b></p><p class="ql-block"><b> 2020年9月</b></p><p class="ql-block">依福兰:说真话呵,故事情节写的真不错👍童年的事情应该没有结局,把最后的一段改改,应该是篇好文章,有灵感的故事就是好文章。</p> <p class="ql-block"><b> 记叙2020年疫情</b></p><p class="ql-block"><b>2020年1月20号,我们正在海南的一个城市旅游,突然接到女儿的电话,内容是无论在哪里,无论在干啥都尽快回家,从此以后不要再出去旅游,尽量少出门,马上去药店买口罩😷。我问为啥?女儿说:中国武汉发现了病毒,传播很快,注意防护,多看国家的新闻。通话结束了,我也没明白怎么回事。晚上回家后细细回味女儿的每一句话,感觉事情很严重,这时候外面也有点风言风语,说非典又来了。所以决定真的不能再旅游了,把报上的各种旅游团都退了,安心在家里准备过年。</b></p><p class="ql-block"><b>2020年1月24日三十晚上我们吃过年夜饭,我们准备到外面去探索一下外面的情况如何,午夜我们四个人走出了家门。广场上,大街上仍然有不少人在放鞭炮烟花爆竹,我们也沿着九龙大道走了一圈,感觉心情轻松了许多,沒那么可怕😱……</b></p><p class="ql-block"><b>到了初二,社区严格控制出入小区,院外的人也少了许多,这时候感觉事情越来越严重了,当时药店的口罩也抢不到了,还得做坏的打算,自己做了几个口罩😷准备紧急时备用。我们住在山海湾小区,是个美丽如画的小区,从阳台望去就是一片香蕉树,芒果林。往远处望可以看到木栖湾海滩,躺在床上就能看到东方的日出🌅,风景真的是美极了。可再美的风景也挡不住人人自危的可怕心情,一天比一天焦虑,想想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就感到后怕。害怕20日前一直在外边旅游,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同坐一辆大客车,十几个人在一张桌子上抢饭吃,越想越害怕这其中有病毒携带者。更让我后怕的事情是,约好23号去越南旅游,庆幸自己没有去,如果去了越南可能就回不来了,后果不堪设想。</b></p><p class="ql-block"><b>由于不能出去,每天无聊的时候就想的太多,嗓子痛了也吓得不行,咳嗽一声也怕的不行,总之很害怕😱被传染。那种感觉很折磨人……</b></p><p class="ql-block"><b>就这样在惊恐中过去了一个多月,因为传染期是半个月。原来预计的行动计划也都乱了,北京也去不了了,家也回不去了,买了二月的机票,左思右想还是退了,安心在海南呆着吧,这里没有病例也是最安全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到了三月中旬,海南的天气也热了,疫情也有好转些我们准备坐火车回家,(相对安全)通过多道检查终于上车了,两张下铺,车上人也不多,都是从海口上车到哈尔滨的,都很安全!一路上人人都戴着口罩😷防护的严严实实,相互之间都是隔着距离走动,准备好了充足的食物,两天两夜48小时的车程……</b></p><p class="ql-block"><b> 终于到家了,下了火车打个出租车,一心想结束这段旅程。上车后,司机是位年轻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我问师傅怎么了?他说:阿姨,我在车站等了四个小时才等到一个活,你们还去江北那么远的路程,回来还要跑空车,也不挣钱了。我说孩子你放心上路,阿姨给你加点钱。三月份的哈尔滨天气还有点冷,大街上也看不到多少人和车,一副冷清的感觉,这时年轻人和我们聊起了这场疫情给社会带来的灾难有多大,好多个体工商户都倒闭了,人们都不出门也没人打车了,他们公司有个小伙子上有老下有小,以前就靠开车养活一家人,现在完了,一家人没了生活来源该怎么办?师傅说小伙子没办法活下去了,在公司嚎嚎大哭😭一幕让我至今都不能忘记。我想一个大男人不是被逼得无路可走了是不会流泪的。非常同情那些上有老人下有儿女的年轻人,没有稳定的工作,压力太大了……</b></p><p class="ql-block"><b> 到家了,下车后我给年轻人发了100元车费,我说你们真的不容易,剩余的钱给孩子买点好吃的,要坚强点,疫情会过去的,你们也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谢过后走远了……待续</b></p><p class="ql-block"><b> 依福兰</b></p><p class="ql-block"><b> 2020.9.15</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坝上行 </b><b style="font-size:15px;">杂记</b></p><p class="ql-block"><b> 这是庚子年九月初秋,阖家自驾游,目标张北坝上草原。早上九点准时出发,京城之大,无与伦比。一路绕行才出六环,抵达怀柔。</b></p><p class="ql-block"><b> 域廓清晣可见,然我们绕城一路北上,远山历历在目,南方山形挺拔秀美。此地之山,连绵起伏,雄伟壮观,浑然有力。</b></p><p class="ql-block"><b> 第一站便是红螺寺,炎热🥵的天气让我们汗流浃背。寺庙名不见经传,但景色宜人。山路拾阶而上,阶边有各路神仙,菩萨似乎在保佑我们的到访。林间鸟儿活跃,树下时有松鼠串出,这一切都是那样自然和谐。</b></p><p class="ql-block"><b> 寺庙红墙碧瓦,且庄严肃穆.香烟缭绕,善男信女,人头攒动,真是一副浮世图。一个时辰后浏缆完毕。驱车前往山庄酒店一一山巴</b></p><p class="ql-block"><b> 所谓山巴,就是依山而建的别墅🏡,类似于南方的吊脚楼。各个都独立而行,山脚下是条小溪,点缀着酒店的风情⋯⋯</b></p><p class="ql-block"><b> 次日秋日普照,行程第二站是雁栖湖水上公园。有点闹中取静的感觉,柳荫低垂,漫步湖边。水面很大,雁燕纷飞,雁栖名实相符,是个放松心情的好地方。正如徐志摩的诗"我轻轻的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彩云…。”</b></p><p class="ql-block"><b> 汽车在京藏高速上漂流,一个个村镇落在车后。远山在召唤,心灵在飞驰。到了宣化,眼前出现的画面似儿时看过的电影"停战以后"。路径张家口,穿越到国民党三十五军被歼灭的画面,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当下。</b></p><p class="ql-block"><b> 在张北的途中,汽车就像大海中的小舟,一会于低谷,一会在峰尖,落差如此之大,始料未及。</b></p><p class="ql-block"><b> 夕阳西下时我们落坐于"战友情"宾馆。吃上一顿农牧交接的饭菜,蒸莜面,烀羊排。歺后天气突变,晴转阴,再下雨转冰雹,野狐岭就是这样迎接我们的,九月初的夜晚只有三、四度,着短衣短裙的我只有在棉被里度过。</b></p><p class="ql-block"><b> 次日,我们从野狐岭踏上了坝上草原的路,路边是没有修饰的草原,远眺是连绵起伏的山脉,远近高低不同的层次出现,有五颜六色的花草,在高坡上有用石头垒起的蒙古族祀祖的石塔,四周插满五颜六色的彩旗,祈祷着国泰民安。</b></p><p class="ql-block"><b> 牛,羊,骆驼悠闲的吃着青草,有些还供游人骑着玩,驼龄叮铛,坝上风光无限。</b></p><p class="ql-block"><b> 道路时而崎岖,时而平坦,一百多公里的草原天路走了三个小时。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天路的终点桦皮岭,出了桦皮岭就是回北京的京藏高速公路了。三天的观光就要结束了,一路上一家人亲亲我我,吃了各地的美食小吃,看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感谢亲人!</b></p><p class="ql-block"><b> 依福兰</b></p><p class="ql-block"><b> 2020-9-15</b></p><p class="ql-block">关满斗:福兰的《坝上行》,那是真行!情语融合,叙述精到。我们的《忆童年》要出名了, 我们骄傲,著名作家就在我们中间,这里是童年伙伴激情释放的最好园地,你有诗就放声吟唱,你有激情就振臂挥毫吧!童年伙伴为你助阵喝彩![强][强][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握手]</p> <p class="ql-block"><b> 打 水</b></p><p class="ql-block"><b> 干了一阵活,老师把我和徐迎宪叫了过去说,你俩现在去场部打开水,回来给同学们喝,(每天都派大点的两个同学回去打开水)。受领了任务后,一路小跑消失在树林之中。到了厂部食堂烧水壶旁边,烧水的阿姨己经把水桶的水加好。水里面还放了点糖精,有时还扔进一把山楂片,甜丝丝的,还有一点酸很好喝。阿姨知道,每天这个时候都有同学来打水,谢过阿姨,我俩抬起水桶吃力的向地里走去。一路上,一会儿用肩膀前后扛,又用手左右抬,再用两手拎,变换着姿势向前走着(挺沉,很累)来到了,快要到麦田边的一片杨树林,一声声动听的鸟叫,吸引了我们,放下了水桶,轻轻的走了过去,看啊!找呀,迎宪拍了我下,用手一指,在那!一棵高高的杨树梢上,站住一只漂亮的大鸟,不停的叫着。我俩各自拿出弹弓瞄准,你一发,我一弹,不是被树枝树叶挡住遮住,就是打空射偏,一发打偏弹了回来,惊动了大鸟,喳,喳,喳叫着在我俩头上飞了两圈,好象在嘲讽我们,两个小笨蛋,这么好的机会,连毛都没碰着。扫兴的回到了水桶边,无精打采的抬起了水桶,一颠两颤的向前走去。咔嚓一声,木杆断成了两节,一桶水洒了个精光,这下都傻了眼,怎么办?怎么办?回去重新打水,又远又累,时间也来不及,就回去,阿姨也下班了(水烧开阿姨就下班)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抬头一瞧,不远处隐约看见一个不大的水塘。走了过去,水还挺清,里面还游着小鱼儿,拿起茶缸,淘了一缸水,我喝了一口,没啥怪味啊!迎宪也喝了一口说,还行。(口渴时都喝过河水,塘水和沟水)看着麦田里,风吹日晒,饥渴难耐,盼着饮水的同学,实在是没有了别的办法。无耐,硬着头皮舀了半桶水。低着头,无声少语,悄悄走向同学们集中休息的地方。水来了,水来了,大家高兴的围到桶边,你一缸,我一缸。啊!这水怎么是凉的?不甜,还没有山楂片,怎么回事啊?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说谎,面红耳赤,心跳别加快(太阳晒走的急没看出来)。轻声地说,水壶坏了,打的是井水,同学们没在多问,水也喝光了。心里忐忑不安,也担起心来…。第二天,同学们,活蹦乱跳,一个不少的来到了地里。别的同学又打来了,甜絲絲和有山楂片的热水。谁也没有提起喝凉水,也没有问水壶的事。但是,我心里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b></p><p class="ql-block"><b> 包和平</b></p><p class="ql-block"><b> 九月十八日</b></p> <p class="ql-block"><b> 麦 苗</b></p><p class="ql-block"><b> 60年代初的那年冬天,雪下的特别大,天出奇的冷。春节过去好多天了,又连续下了好几场大雪,把大地捂得严严实实。清明节快要来到了,春风没有停歇的刮,天气还是很冷,眼看就要播种小麦了,大地的积雪还迟迟没有融化。柳河的初春还是姗姗的来迟了。正当人们心急如焚一筹莫展时,一阵东南风轻轻吹过,天渐渐阴沉下来,风越来越大,还飘起了雪花,雪夹雨落了下来,风刮了一宿,雨雪也下了一夜,一股暖风扑面而来,大地浸透了雨水,露出了黑土,几天春风,土地干中含湿,职工们恰到好处地播上了小麦,“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小麦播完没几天,远方响起了悦耳的雷声,又几场春雨,光顾了柳河大地,滋润了万物,满山翠绿,山梨花,山丁子花,山里红花盛开着,花瓣带着芳香,随风飘来,绿草盈盈,野花争相斗艳,田地里的麦苗也出来了,绿油油铺满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b></p><p class="ql-block"><b> 麦苗喜欢独自生存,不愿意与杂草为伴,更渴望我们清除杂草,尽情享受阳光雨露,茁壮地成长。放学前,老师庄重地宣布:“同学们!明天放暑假,”哇!一阵兴奋的鼓掌声,老师:“当然,地里的麦子也长高了,需要我们为场里分担人手不足,在劳动中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时间紧,任务重,大家有信心吗?”,“有!”这也是我们最高兴的季节,在劳动的欢乐中,度过我们的暑假。躺在炕上兴奋的我翻来覆去,朦胧中,走进了茫茫的草原,到处开满了野花,芳香扑鼻,远处山坡的树林里,梨花山丁子花山里红花竞相开放,蜜蜂飞来飞去,忙着亲吻花朵,孕育着香甜的蜂蜜,笑声中被妈妈叫醒,起床该吃早饭了。柳河的天湛蓝湛蓝的,空气格外清新,通向东大排的道路上,一队小学生唱着歌,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绿油油的麦田渐渐的离近。一年一度的麦田拔草劳动正式开始了。老师大声分配任务,关满斗,刁风娥四行,景显龙,依福兰六行。广袤的大地,微风吹拂着麦苗,像一张巨大的绿毯,欢迎小使者们的到来,20几张活泼天真可爱的小脸,点缀着绿地。用勤劳的双手,熟练的动作,认真细致地拔出田中的杂草,互相竞争,你追我赶,一会就消失在麦田的尽头。都是8至10岁的孩子,爱说好动贪玩,在劳动中(自己干自己的活)女孩儿一会儿捉蜻蜓,抓蝴蝶,淘小子撵蚂蚱,追刚出壳的小鸟,一高兴就翻个跟头,打个滚。远处传来了老师的管教声,刚刚消停了一会儿,一只挑逗的小鸟,在近处飞飞停停,忘性大的商金祥,关满斗又飞奔了过去.....。哈哈哈,改了再犯,犯了再改(劳动都是能手)。就这样,我们在麦海中来来往往,重复着昨天一样的劳动。休息啦!女孩轻盈地走进了地边的草原,无数的野花,百合,兰花,黄花,白花,串红五颜六色,她们与花儿相映相伴,毫不逊色,露出清纯,自然,美丽的笑容,歌声和悦耳的欢笑回荡在空旷的草原上。男孩迅速钻进了树林,在草坪上三一群两一伙,玩起了自己喜欢的游戏,摔跤,抓人,捉迷藏,喊声打闹声淹没了林中的鸟叫。伙伴们玩的兴致勃勃,意犹未尽。突然传来几声尖叫和呼救声!顺着声音急忙跑了过去,只见徐迎宪一只脚在外,另一只腿掉进窟窿里,大家小心帮他拔出了腿,原来是他在捉迷藏中不小心,一脚踏破荒草丛生,腐朽变质的坟坑里。还好有惊无险,平安无事。哨声响起,树林草原又恢复了宁静。劳动是辛苦的,天气变化是无常的,劳动中有时天下起了小雨,没地方遮风挡雨,只能享受雨水的洗礼。在地头,可躲进树林避雨(离家很远,四,五里路),雨一停,只要地不粘,还要继续劳动。淋湿的衣衫风吹日晒中慢慢的干了。要下起了大雨,只能任凭风吹雨打,湿透的衣服,冷风一吹,身体冷得微微颤抖,互相搀扶,相互偎依,蹚起泥泞的雨水走向回家的小路。</b></p><p class="ql-block"><b> 劳动中有收获,欢乐,委屈和误解。一次,我和朱道景挨着分了十二根苗行,各把一边,开始草不多,自在地说说笑笑,走着,拔草,唉?苗行怎么增多了,十八,二十,三十,最后四十多行。而且又经过一片洼地,稗草比苗都多,行宽草密,又渴又累速度更慢了,眼看四周的同学,渐渐远去,没了身影,累的发蒙,又急又气,忽然,朱道景大声叫骂起来,不知道他骂的是谁?又说不清,他应该骂的是谁?更不晓得他骂了些什么。我也附和着大喊大叫,都发泄完,也消停了,还得跪在地上,俯身继续拔草。过了一会儿,同学们都走过来了,帮我俩拔草接到了地头。透红的小脸,湿漉漉的头发,疲惫的来到了老师的面前,心想干了那么多活,怎么也得表扬几句?虽累,心里也美滋滋的,多劳多得嘛。谁知道却受到了批评?为什么干的那么慢?耽误了大家的休息时间,朱道景本能的申辩了几句,又遭到了老师,更加严厉的训斥,我控制不住,急忙转过身去,留下了被误解委屈的眼泪。麦苗长高了,我们的双手也由白渐黑染绿,手指和手掌磨起的水泡结成了厚茧。草苗藏匿着的鸟窝,也浮出了小鸟,听到叫声,却看不到踪影,经过一个多月的辛勤劳动,农场3000多亩麦田中的杂草全部清除,暑假也结束了,看见干净整齐的麦海,生机勃勃的麦苗,心有成就感地笑了。</b></p><p class="ql-block"><b> 场区中又响起琅琅的读书声,童年是阳光的,童年的往事是美好的,难忘的。几十年过去了,还清晰记起教室里听课的同学,劳动中的伙伴:朱道景,关满斗,徐迎宪,商金祥,景显龙,王文发,宁安平,宋庆軍,依福军,魏景林,徐迎建,徐庆春,刁风阁,吴斌,马乃振。依福兰,张亚琴,关秀丽,刁风娥,刁风玲,赵秀珍。(还有不幸早逝的张风祥,金福堂)。活着真好,愿老同学们,潇洒快乐,幸福安康。父辈们开创,建设了柳河农场,给了我们一个美丽幸福的家园,我们没有辜负父辈们的期望,当能劳动的时候,用稚嫩的双手,为农场的建设也尽了微薄之力,继承和发扬了父辈们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甘愿奉献的品质和精神,也做出了我们应做的成绩,奉献了青春,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会自豪的说,我们是柳河人,农场的第二代。</b></p><p class="ql-block"><b> 包和平</b></p><p class="ql-block"><b> 2020.9.25</b></p><p class="ql-block"><b></b>依福兰:通过每拔麦草这场劳动,记录了我们的同学们在暑期为建设柳河农场辛勤劳动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女同学像蝴蝶一样飞来飞去,让快乐替代了辛苦。男同学在劳动休息中你追我赶打闹着。说出了童年的快乐不都是在课堂上,劳动即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付出。</p><p class="ql-block"> 多年没有这种体验了,想想绿油油的麦田,一眼望不到边的风景真的是很美好的一段回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山野花 </b><b style="font-size:15px;">散文</b></p><p class="ql-block"><b> 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故事是浪漫的;在我的童年里,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儿就是釆野花。在我的家乡柳河,有巍然耸立的山林,有一望无边的水库,也有绵绵不段的小河流水,可我更喜欢开满山坡的山野花。它虽然不那么骄艳富贵,可它有着顽强挺拔的身姿,风吹不散,雨打不息。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各种五颜六色的小花竞相绽放。有的开在田间地头,有的开在树林深处的草丛中,有的开在公路两旁,总之,树荫下草丛中随处可见。</b></p><p class="ql-block"><b> 清晨,它会在一夜的露水滋润中显得更加鲜艳靓丽,有的到了傍晚它会含羞地合上,真是神奇的山野花⋯⋯</b></p><p class="ql-block"><b> 小时候我们经常约上几个姐妹去山上釆花,有一次我们遇上一大片野花开在草地里,白色的花心紫色的花辨,我们给它取名叫小野菊。小野菊花朵很小,开在绿草青青的中间显得格外醒目。我们每人釆摘了一大把,还不舍得离开,后来大家居然躺在了花丛中,用嘴亲吻着花的美丽,用鼻子轻轻闻着淡淡的花香味。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和花儿的芳香。</b></p><p class="ql-block"><b> 回家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把花儿插在头上,高举着一大把野花像蝴蝶🦋般飞来飞去。回到家里用水瓶插起来放在窗台上,每天经过时都会闻闻花香的味道,这种味道伴着我至今都不会忘记那种清新……</b></p><p class="ql-block"><b> 长大后到了城里工作,很少能见到家乡的小野菊。喜欢花是我一生的爱好,每到休息日就去花市逛逛,温室里的花虽然千奇百怪,可没有一种比得上我的小野菊。记得每次夏天回家乡的时候,我都会去田野里看看我喜欢的小野菊,并釆上一把,闻闻还是小时候的味道……</b></p><p class="ql-block"><b> 依福兰</b></p><p class="ql-block"><b> 2020.9.25</b></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爸爸杨俊卿</p><p class="ql-block"> 杨丽芬</p><p class="ql-block"> 我的爸爸杨俊卿,生于1915年农历1月24日,卒于1997年11月11日。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一言一行仍记忆犹新,他的音容笑貌还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而他工作中所表现的敬业精神、廉洁作风以及对党的忠诚和信念,更让我感动于心、铭记终生。</p><p class="ql-block"> 爸爸这辈子没当过大官,做过工会主席、文秘工作,但会计工作却伴随他走完一生。爸爸对工作尤其是会计工作特别认真负责,无论是在省委农场(后改名为哈松花江奶牛场),还是在柳河省委机关农场,乃至后来在呼兰县,他的会 计工作都是那么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记得在省委农场当会计时,有一天回到家也不说话,吃饭时也在想事情。妈妈问他:吃饭你想什么呢?爸爸说今天作账差一角钱,不知错哪儿啦。妈妈说:一角钱还算事儿。爸爸说:差一分都不行。整个晚上他都紧锁着眉头。直到第二天回来时脸上才露出笑容,原来一角钱差错找到了。我爸爸在廉洁自律方面也令同事和亲人称赞。经历了很多次运动,包括三反、五反运动等等,无论是查账或是整党,他都轻松而从容面对,他自己说:我没什么事儿,所以吃得香睡得着。爸爸这方面非常自律,可称得上一尘不染,两袖清风。</p><p class="ql-block"> 1960年 10 月省委在庆安县柳河建立省委机关农场,我爸爸是首批建场人员。刚到柳河时可谓白手起家,深秋初冬时节住的是帐篷,喝的是草塘沟里的水,水的颜色都是黄色的,生活非常艰苦,创业极为艰辛。我和妈妈住在省委农场,爸爸几个月不回家,我去信追爸爸回来,他回信说工作脱不开身,下月回去,下月还没回来。现在想起当年盼爸爸回家以及和爸爸通信的往事,心里还总是酸酸的。就是爸爸他们那一批人凭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荒原上建立了柳河省委机关农场,为后来农场各项事业走向正规奠定了基础。爸爸在柳河工作五年是艰苦创业的五年,参加了建房、打井、修路、开荒等各种劳动,同时组织培训了第一批财会队伍,为柳河省委机关农场的经济有序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1965年4月,首批柳河建场的老人(有徐光等)调离柳河。我爸爸调回省委办公厅行政处做会计,同年10月爸爸自己要求调回原籍呼兰县,文化大革命时在呼兰县委当会计,后期呼兰县成立卫生局, 刚任命的局长点名要我爸爸去当会计,当时只七个人,但他们的工作热情非常高。爸爸不管在哪个单位,他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并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财会后备人才。</p><p class="ql-block"> 爸爸忠于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尚的理想信念。从我记事儿起,我就知道他每月开工资所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把党费交上,1980 年离休后也是如此,直到 1994年患肺癌后,每月都是由我去为他开工资并为他代交党费。在他生命最后那个月问我交党费了吗,我说忘交了。他说必须交,不交党费等于自动退党。我的爸爸呀,一生没欠过一次党费。</p><p class="ql-block"> 爸爸从事财会工作时从不作假,而他的为人处事也从不掺假,一生爱岗、敬业、热爱党,不为名、不为利,他无私高尚的情操、光明磊落的品格,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都在影响着我们和我们的后代。爸爸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 <p class="ql-block"> 徐场长家的红灯牌收音机</p><p class="ql-block"> 徐场长家搬到柳河那天,随家来的有迎建三哥和迎宪四哥,新家正是我家对面的新砖房,把头,东数第一家,四哥准备下车,一低头,新似的水獭帽就掉地上了,我刚要去捡,临近的人捡起来就递给他了,这是对那次搬家的仅有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新房没住多久就给了家人较多的职工老宋家,场长家住进面积更小的房子,是那栋房的中间。</p><p class="ql-block"> 到了冬季,场长家和职工们一样,都由自家动手备烧柴,三哥四哥就成了我们打柴的伙伴,我是打柴老手,正赶上那段时间小哥倆闹点小矛盾,三哥就找我一块去,不带四哥,这样我有了上场长家的机会,场长家一个大屋,厨房里有个小屋,屋子收拾的很干净,有个衣柜,最让我羡慕的是那台收音机,三哥告诉我:这是上海产的红灯牌收音机,不管你什么时候关机,只要收音机里的说话人一开口说话,你去关机,收音机照样能完整地播完这句话,并给我做了几次示范,嘿!果真如此,三哥特地强调这是上海产的红灯牌收音机,我很敬重地审视了这台红灯牌收音机,它外壳木制,宽窄协调,色调古朴,敦实大气。</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电视、手机不知更新了多少代,种类繁多,功能齐全,我仍然记着上海产的红灯牌收音机那神奇完整的放音功能,我为红灯牌收音机📻的设计者点赞!更不会忘记那段岁月和我们少年伙伴共同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关满斗</p> <p>故乡 山青水秀</p> <p>柳河-故乡的母亲河,让我们有许多的回忆</p> <p>柳河水库</p> <p>我们的家园</p> <p>我们青春年少时</p> <p>省委机关柳河农场团员合影1965.7.13</p><p>当年前辈们风华正茂</p> <p>候英冠老师</p> <p>候英冠老师一家</p> <p>相聚是首歌,笑看你和我,</p><p>头发已变白,牙齿有脱落。</p><p><br></p> <p>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p> <p>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p> <p>2020.8.24魏景林 武连江回柳河,原省委机关柳河农场 童年伙伴照</p> <p>二零八月二十四,</p><p>柳河战友回家乡。</p><p>朱家大院圆桌摆,</p><p>坐无虚席十二郎。</p><p>七嘴八舌来争言,</p><p>谁挨谁家几栋房。</p><p>人人用脑来回忆,</p><p>小烧美酒来品偿。</p><p>酒过三旬菜过五,</p><p>喜悦心情挂脸庞。</p><p>互祝人人身体好,</p><p>永葆青春都安康。</p><p> 韩庆芝</p><p> 2929.8.24</p> <p>1962年省委机关柳河农场职工名册</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0年,居住柳河的原省委机关柳河农场职工及其后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房海军 房海燕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杨晓东 杨晓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3.由世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4.周丽 周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5.张伟利 张伟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6.王淑荣 王淑芬 王建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7.朱道珍 朱道景 朱道德 朱建宇 朱建华 朱建国 朱养庆 朱养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8.许贵滨 许佳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9.张桂芝 王春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0.宋庆军 宋庆敏 宋庆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1.孙士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2.胡桂琴 胡桂霞 杜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3.关满斗 关海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4.宁安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5.包和平 包滨平 包滨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6.艾国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7.徐凤霞 徐继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8.刘国军 刘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张亚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刘金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1.张树纯 张立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2.徐庆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3.刘金祥 刘金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4啜庆余 啜文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5.张亚杰 张亚范 张亚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6.赵秀国 赵英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7.吴宪</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8.依福琴 依福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9.李冬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30.刘宪荣 刘迎革 刘迎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31.马景坤 马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32.刁凤楼 刁爱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33.徐景芳 徐斌 徐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34.何庆革 何庆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35.高云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36.金玉欣 金秀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37.马乃玉 马乃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38.曲清富 曲海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39.景显龙 景晓丹 景晓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40.王祯子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41.陈林,陈福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柳河工作生活十年以上调出或退休的域外人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陶兰民 张士荣 陶胜展 候英冠 张士杰 候敏茹 候敏燕 啜庆喜 啜文青 王文发 商国祥 商金祥 商平祥 商桂英 魏景才 魏景林 胡桂娟 依跃生 依福贵 依福林 依福兰 依福军 赵秀珍 赵秀莉 关秀莉 关庆革 柴清文 李延辉 柴国亮 柴国光 王丽波 马乃明 吴德江 吴滨 武志萍 武连江 武连河 徐速 徐迎建 徐迎宪 孙德滨 韩桂华 包安平 包滨平 徐庆春 徐庆和 刁凤娥 刁凤楼 刁凤阁 刁凤江 徐春荣 徐庆芬 徐庆荣 王建国 李静 张志新 张洁秋 张宝仁 张兴元 张兴武 周立景 宋庆录 宋庆巧 孙士忠 张凤才 马常贵 马大庆 王大伟 王国光 梁衍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以上人员统计难免有遗漏,敬请谅解。</span></p> <p>柳河标志性建筑</p> <p>2020年6月13日包和平 关满斗探望张树纯老师</p> <p>自己动手建校舍</p> <p>关满斗:建厢房教室,正是我们班的人,当然包括我,行为照,看不出是谁。这张照片和下面的照片,是我到省档案馆查到的,这是咱们建校舍的第二栋房,基本都是咱们班同学自己建的。前面俩个人一个推刨子,一个凿卯,当时不知谁干这个活,应该有魏景林一个。我善爬高,房上活多数有我</p> <p>小年班在唱歌跳舞</p> <p>关满斗工作 家人照</p> <p>送景林参军</p> <p>与在哈转车的朱道景同学相聚</p> <p>金祥夫妇回柳河</p> <p>候老师家人 亲戚 朋友</p> <p>2008年在柳河水库</p> <p>同学与长辈</p> <p>水库的第二次合影</p> <p>宁科长的工作执法照</p> <p>麦收时节上一线</p> <p>麦收时节</p> <p>麦收时最爱吃商大哥做的包子</p> <p>化五休闲</p> <p>关秀莉 家人 同学</p> <p>女同学</p> <p>包和平照片</p> <p>1972年夏 泰山 朱道景 包和平</p> <p>干校四合院留念</p> <p>军旅生涯</p> <p>干校同事</p> <p>退休生活</p> <p>朱道景的学习 工作 生活照</p> <p>毕业40周年纪念</p> <p>毕业照</p> <p>朱家人丁兴旺</p> <p>考察去</p> <p>进京逛逛</p> <p>啥时候都这么自信</p> <p>这老外也有些好奇,照个像你看个啥</p> <p>进京咋滴 小酒照常“啁”</p> <p>瞧你嫂子,在家也就算了,进京城还来这个</p> <p>俺娘和她的孙子们</p> <p>爷爷我昨晚没尿床</p> <p>同学</p> <p>老爷子这辈子不容易,领他逛逛京城</p> <p class="ql-block">五七干校成立后,朱道景为小九连连长,这是他(右二)为外省参观人员作讲用报告</p> <p>王文发</p> <p>商金祥</p> <p>徐迎宪</p> <p>老班长回柳河 赏花</p> <p>刁凤阁 90年代在北京八达岭长城照</p> <p>2000年在三亚</p> <p>凤阁家孩子结婚</p> <p>依福军工作照</p> <p>韩桂华家照</p> <p>孙树栋原省委机关食堂大厨,后下放柳河工作到退休。今年96岁,依然精神饱满,健康快乐。</p> <p>孙德滨父母:孙树栋、高琴</p> <p>我的父亲:韩海亭</p><p>有着坎坷传奇的人生经历</p> <p>九岁入少先队时</p> <p>柳河窑洞我曾经的家</p> <p>1978.7.1结婚于水井坊</p> <p>2017夏回柳河,摄于水库</p> <p>魏景林</p> <p>左大哥魏景生开垦柳河首批建设者,中二哥魏景才</p> <p>父女情深</p> <p>武连江</p> <p>武连河</p> <p class="ql-block">包滨荣 胡桂娟</p> <p>刁凤娥 徐庆春的朋友及家人</p> <p>赵秀珍 一家人</p> <p>景显龙一家人</p> <p> 华年易逝</p><p>华年易逝梦无痕。看流云,揽风尘。</p><p>虚度光阴,心痛自伤魂。</p><p>理想随风飘散去,眉已白,面添纹。</p><p>浮华弃尽性情真。伴星辰,赋诗文。</p><p>翰墨余香,缕缕醉心神。</p><p>灯下挥毫留雅韵。</p><p>追往事,笑迎春。</p><p> </p><p> 商金祥</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9.11.16</span></p> <p> 同窗</p><p>幼随其父,迁居大荒。</p><p>与君相伴,苦乐共尝。</p><p>少时同窗,涉世离乡。</p><p>胸怀其志,各学所长。</p><p>他从军旅,我工你商。</p><p>心求思变,事业争上,</p><p>娶妻生子,内外皆忙。</p><p>上孝父母,下育儿郎。</p><p>教子勤学,成家置房。</p><p>转眼退休,看孙佑上,</p><p>鬓发已白,童年难忘。</p><p>柳河岸边,嬉戏捉浪。</p><p>人生快乐,属咱少年。</p><p>待聚故友,推盅酒当。</p><p> 关满斗 2020.4.21</p> <p> 人生似酒</p><p>人生似酒陈年香,</p><p>苦辣酸甜腹内藏。</p><p>不与他人争上下,</p><p>气和情淡寿延长。</p><p> 商金祥</p> <p> 醉夕阳</p><p>一梦惊醒已夕阳,四海游子思家乡。</p><p>人生纵有千百味?朋至煮酒叙衷肠。</p><p> 包和平 </p> <p class="ql-block"> 一井水</p><p class="ql-block">一群光腚娃, </p><p class="ql-block">来自各东西。</p><p class="ql-block">同饮一井水,</p><p class="ql-block">柳河边长大。</p><p class="ql-block">男生弹泥球,</p><p class="ql-block">女生嘎啦哈。</p><p class="ql-block">冬玩脚滑子 ,</p><p class="ql-block">夏戏柳河水。</p><p class="ql-block">柳河初建学,</p><p class="ql-block">老师张玉芝。</p><p class="ql-block">后来嫁老窦,</p><p class="ql-block">又来候老师。</p><p class="ql-block">虽然是同学,</p><p class="ql-block">年龄差异大。</p><p class="ql-block">入学考凳腿,</p><p class="ql-block">好赖全收下。</p><p class="ql-block">初学房间少,</p><p class="ql-block">一二年同屋。</p><p class="ql-block">老师问二年,</p><p class="ql-block">一年答对了。</p><p class="ql-block">小时也挺苦,</p><p class="ql-block">检柴御寒屋。</p><p class="ql-block">苦中常寻乐,</p><p class="ql-block">晚上掏雀窝。</p><p class="ql-block">几年到文革,</p><p class="ql-block">随势生两派。</p><p class="ql-block">同室未操戈,</p><p class="ql-block">却也存隔阂。</p><p class="ql-block">后来建干校,</p><p class="ql-block">分期毕业了。</p><p class="ql-block">坎坷人生路,</p><p class="ql-block">成家育子忙。</p><p class="ql-block">岁月催白发,</p><p class="ql-block">儿孙已满堂。</p><p class="ql-block">景林有正事,</p><p class="ql-block">建群聚旧友。</p><p class="ql-block">择日同窗汇,</p><p class="ql-block">共续娃娃情。</p><p class="ql-block"> 关满斗</p> <p> 春来</p><p>春风荡天地,</p><p>山野欲绿时。</p><p>农家备肥种,</p><p>整地不可迟。</p><p> 关满斗</p><p> 2015.4.23</p> <p> 燕子归</p><p>冰凌花开早春回,</p><p>谁家檐下燕子归。</p><p>城里不知农忙事,</p><p>却问何时鱼最肥。</p><p> 关满斗</p><p> 2015.5.2</p> <p> 串门</p><p>小约徐家门不开,</p><p>稍息等候度徘徊。</p><p>客看房前摩托少,</p><p>不待多时主自来。</p><p> 关满斗</p><p> 2015.6.25</p> <p class="ql-block">晚归</p><p class="ql-block">犁柴至村头,</p><p class="ql-block">已是黄昏后。</p><p class="ql-block">红霞映白雪,</p><p class="ql-block">炊烟高长直。</p><p class="ql-block">畜禽求食鸣,</p><p class="ql-block">似闻餷食声。</p><p class="ql-block">家母待子归,</p><p class="ql-block">童趣在饭后。</p><p class="ql-block"> 关满斗</p><p class="ql-block"> 2018年5月</p> <p> 回故乡 七律</p><p>饮酒谈天忧难忘,</p><p>初到柳河叶正黄。</p><p>六十岁月眼前云,</p><p>从头再来谱新章。</p><p>采蘑拾麦童年事,</p><p>种菜喂鸡秋日忙。</p><p>莫道时下桑榆晚,</p><p>健康快乐友情长。</p><p> 依福兰</p><p> 2020.8.11</p><p> </p> <p> 西 河</p><p> </p><p> 一一六十变迁 </p><p> 柳园地,</p><p> 甲子童趣谁记?</p><p> 山峦河弯,</p><p> 绕四合,</p><p> 杨林对称,</p><p> 麦苗寥寂野草长,</p><p> 拔蒿遥看天际。</p><p><br></p><p> 家属房,</p><p> 门相依,</p><p> 炊烟袅袅心系。</p><p> 东送西赠,</p><p> 情滿满。</p><p> 淡雾微散,</p><p> 夜幂月过栏杆外,</p><p> 柳水潺潺东去。</p><p><br></p><p> 而今楼高记念堂,</p><p> 科技兴农规划起。</p><p> 人思变世桃源,</p><p> 青青子佩心萦绕。</p><p> 相对评说变迁,</p><p> 朝霞里!</p><p> 徐迎宪</p><p> 2020、8、15</p> <p> 忆童年</p><p>人生快慰数童年,</p><p>逐梦追欢性乃迁。</p><p>上树爬檐寻小鸟,</p><p>摸魚玩水饮甘泉。</p><p>清晨亮嗓充鸡叫,</p><p>夜晚藏迷伴柳眠。</p><p>练字抄书无兴致,</p><p>占山做主我为天。</p><p> 商金祥</p><p> 2020.3.25</p> <p> 思念</p><p>柳河黑土养育恩,</p><p>两小无猜情意真。</p><p>时光匆匆如流水,</p><p>汇成江河似海深。</p><p> 包和平</p><p> 2020.8.15</p><p> </p><p><br></p> <p> 父辈</p><p>荒火映天际,</p><p>沃土见晨曦。</p><p>柳河迎使者,</p><p>袅袅炊烟起。</p><p>唤醒千年梦,</p><p>开垦第一犁。</p><p>父辈挥血汗,</p><p>开创新天地。</p><p> 包和平</p><p> 2020.8.21</p> <p> 伙伴</p><p>清清柳河水,</p><p>哺育新一辈。</p><p>邻里亲如家,</p><p>兄弟和姐妹。</p><p>时代在召唤,</p><p>天地新轮回。</p><p>暮年思故乡,</p><p>千里落叶归。</p><p> 包和平</p><p> 2020.8.22</p> <p> 友谊</p><p>两小无猜时,</p><p>手足似一家。</p><p>严冬戏风雪,</p><p>盛夏水中蛙。</p><p>危难急出手,</p><p>生命更无价。</p><p>友谊如流水,</p><p>梦思你我她。</p><p> 包和平</p><p> 2020.8.22</p> <p> 柳河记</p><p> 关满斗</p><p>六零年建场,柳河苍野荒。</p><p>首批十八位,人到十月初。</p><p>先到土门子,草草搭房住。</p><p>冷风侵身骨,当夜雪封门。</p><p>为便供给养,后到柳河旁。</p><p>蔬菜无可供,雪地扒菜帮。</p><p>隆冬难御寒,戴帽方入眠。</p><p>萋萋原上草,苍苍山中林。</p><p>冬伐林中木,春烧千亩荒。</p><p>夏锄良田草,秋收百吨粮。</p><p> 2013.6.2</p> <p> 柳河初建难</p><p> 关满斗</p><p>幸福今日忆当年,</p><p>柳河初建甚艰难。</p><p>蚊蠓咬蚤三班倒,</p><p>劳作休息睡难眠。</p><p>鹿狍成群熊常见,</p><p>夜里狼嚎梦中听。</p><p>院里柴垛抓野兔,</p><p>野鸡常访家户门。</p><p>兴安林涛雪中汗,</p><p>风雨频袭路滑泞。</p><p>先辈创业辛苦寒,</p><p>舍身劳作人生短。</p><p>铁牛犁起千荒野,</p><p>黑土地上可耕田。</p><p>艰苦奋斗诚可敬,</p><p>不忘昨日创业人。</p><p> 2013.08</p> <p> 凭栏望</p><p> 关满斗</p><p>闸楼凭栏望柳河,十里长堤挽碧波。</p><p>南望浩水林山远,夕阳渔夫荡归歌。</p><p>东临坝下万亩田,沿河两岸接兴安,</p><p>北居小城墅楼宇,自然美景引游人。</p><p> 2015.3.15</p> <p> 七 绝</p><p> 元旦论时光如梭</p><p> 依福兰</p><p> 公转一周始新宇,</p><p> 四季更替虹波曲。</p><p> 潮汐起落奔腾急,</p><p> 日月不息踏征旅。 </p><p><br></p><p> 某年元旦</p><p><br></p> <p>長诗</p><p> 兴安之歌</p><p> 一</p><p><br></p><p>由於亘古的连绵</p><p>由於地壳的隆起</p><p>由於苍海的变迁</p><p>由於历史的演義</p><p>这一切一切……</p><p>因为凸凹的起伏</p><p>因为遮日的丛林</p><p>因为无羞的祼露</p><p>因为默默的奉献</p><p>才有了有了</p><p>所以才近似</p><p>疯狂的眷恋</p><p>所以诞生了那种</p><p>炽热的追求</p><p>所以黑土表现出</p><p>哲人的思维</p><p>所以奉献者呈现</p><p>自信的虔诚</p><p>这里留下</p><p>黑水靺鞨的足迹</p><p>刀耕火种的质朴</p><p>这里流传着永隽</p><p>鄂伦春的史诗</p><p>讲述东方民族的图腾</p><p>这里曾是清王朝</p><p>的流放地</p><p>记载着历史的悲剧</p><p>这里还曾诞生</p><p>但也不曾诞生</p><p>这里的人民可比安泰</p><p>因此</p><p>吸取母亲的力量</p><p><br></p><p> 二</p><p><br></p><p>虽是第一次</p><p>但似乎是那样熟知</p><p>是亲情?是血缘?</p><p>不!</p><p>是粗犷野性带来灵感</p><p>我不知道这地方的</p><p>纬度与经度</p><p>但应晓得这时空深度</p><p>浩瀚莽原一览无余</p><p>塞外风情苍天可鉴</p><p>可叹古国悲风</p><p>以蕩然无存</p><p>坎坷之路末知尽头</p><p>黑夜白昼</p><p>永无休止的轮回</p><p>兰天黑水不倦地亲吻</p><p>收入眼帘的并不是</p><p>如诗如画的景色</p><p>飘进耳廓全然是</p><p>毁灭的掠夺</p><p>无知产生暴物天殄</p><p>有谁知道这是割裂</p><p>母亲的肢体</p><p>还有谁明白</p><p>母亲的呻吟</p><p>物欲横流玷污着</p><p>伟大的情感</p><p>拜金主义强奸了</p><p>世人的民意</p><p>啊!满目惊异</p><p>这绿水青山何时还</p><p>如此发展</p><p>怎样面对列祖先人</p><p>不加节止</p><p>留给子孙后代什么</p><p>冥冥之中</p><p>响起这样的警锺</p><p>渺渺环宇回荡着</p><p>保护我的家!</p><p><br></p><p> 三</p><p>层峦叠障的丘陵</p><p>也遮不住青山的秀美</p><p>转过山腰乃是</p><p>一片盆地</p><p>加格达奇边疆的重镇</p><p>炊烟燎绕的农舍</p><p>徘徊栅栏围成的方阵</p><p>原木堆集表现着富有</p><p>生机盎然源于信息</p><p>三等小站</p><p>透出无限的乡情</p><p>无人会对它品头论足</p><p>也许不久象浓雾散去</p><p>啊!朋友</p><p>你知道什么叫沟里</p><p>你知道什么叫亮子</p><p>无须多问</p><p>体验就是最好说明</p><p>这里时代的变化</p><p>痕迹是那样浅淡</p><p>又无人去说</p><p>它有无历史</p><p>苍穹中卫星在遨游</p><p>仍禁锢着古老的思维</p><p>新潮的服饰还未来</p><p>突出表现跳动的青春</p><p>也许能有那么一天</p><p>骚动的激情</p><p>会象火山而勃发</p><p>也许无华的情感</p><p>会得到升华</p><p>生活即便平淡</p><p>然而平淡也是生活</p><p>从日出而做</p><p>到日落而息</p><p>这一切都是</p><p>粗线条的描述</p><p>不外乎为了繁衍生息</p><p>为了生存而奔波!</p><p><br></p><p> 四</p><p>我不知道是否钟情</p><p>这块土地</p><p>我不知道是否对她</p><p>青眼有加</p><p>我不知道是否留恋</p><p>神奇的地方</p><p>我不知道是否为她而</p><p>刻骨铭心</p><p>但我愿意</p><p>倾注我的所有</p><p>我还愿意</p><p>为此而呕歌</p><p>我想起</p><p>只有博大才能精深</p><p>只有雍容才能华贵</p><p>我深深地懂得</p><p>似乎还未懂得</p><p>她就是那块土地</p><p>红松的故乡一一</p><p>大兴安岭!</p><p> 徐迎宪</p><p> 1994.10</p> <p> 战士的情怀</p><p> (纪念从军40周年)</p><p>脱下民服,穿上军装,</p><p>告别亲朋,叩拜爹娘,</p><p>踏上远去的列车,</p><p>走进整齐的营房。</p><p><br></p><p>太阳初上,</p><p>号声唤醒了朦胧的梦香。</p><p>骄阳似火的飞机旁,</p><p>勤劳的战士汗水湿透了军装。</p><p>风雪交加的夜晚,</p><p>战备值班室还亮着灯光。</p><p>我们是祖国的战士,</p><p>战士的灵魂已融入国防。</p><p><br></p><p>星期天,踏上清静的小街,</p><p>走进照相馆,来张军装照,</p><p>是纪念,更是送女友礼物的首选,</p><p>玩玩扑克、象棋,打场篮球,</p><p>淡忘了一周的紧张,</p><p>他在梦中露出了微笑,</p><p>是见到了女朋友,还是回了故乡。</p><p><br></p><p>在银色的战鹰下,</p><p>各专业精心的保障,</p><p>用我们的汗水和生命,</p><p>送战鹰平安去巡航,</p><p>蓝天织出洁白的哈达,</p><p>在战士的胸前飞舞飘洒,</p><p>祖国啊!我们是您忠诚的儿女,</p><p>蓝天由我们放哨站岗。</p><p><br></p><p>思绪随着战鹰飞向远方,</p><p>带我飞回那魂牵梦绕的故乡,</p><p>拜见久别的爹娘,</p><p>还有那忘不了的儿女情长。</p><p>军旅生涯虽然不长,</p><p>却是一生难忘的篇章,</p><p>虽然失去了许多,</p><p>却把我们锻炼的更加坚强。</p><p> </p><p> 包和平</p><p> 2012.7.17</p> <p> 创建柳河</p><p>前辈们燃起了荒火,开垦出流油的土地。</p><p>昔日沉睡千年荒原,闻到鸡鸣炊烟升起。</p><p>一望无际的麦田啊,金浪翻滚飘香四溢。</p><p>大豆摇铃水稻垂低,又一个丰收的秋季。</p><p>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几代人的不懈努力。</p><p>而今走过来的柳河,到处充满勃勃生机。</p><p>新型农场这里起步,农垦精神这里传递。</p><p>一代一代农垦儿女,创造出一个个奇迹。</p><p> 包和平</p><p> 2016.8</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这个美篇可容纳100张照片,和一定数量的文字,请同学、校友将你或你家的,你和柳河同学照,军旅生涯照,工作照,青春照,68年以前反应原省委机关柳河农场的更好,清晰翻拍后发到本群;同时征集回忆文章(或诗歌),选筛后编入本美篇 ,留作纪念,如觉好也可印书收藏。</span></p> <p>关满斗:同学们好,离聚会的日子越来越近,还有30天,虽然因疫情聚会未必成行,但我们以征文 聚会这种形式纪念建场60年是最意义的事情。搞好这次征文活动,无愧于开发建设柳河的父辈,不枉为开发建设柳河的父辈子女。</p><p> 已和我打过招呼一定写点东西的有依福兰 朱道景;应邀继写的还有包和平 徐迎宪;已知已写没上稿的是王文发 魏景林。希望大家共同参与,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写,但都很不错。我手写我口,怎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把事说明白 ,反复修改几遍文就成了。</p><p> 我们是同学,是社会三种最亲近关系同学 师生 战友中的最亲近的人。小矛盾不要冲淡同学情,大爱才是真朋友,少几分计较,多几分谅解,多几分合作,多几分参与,只有今生,没有来世,不要让别人说我们太生分,我们要尽享同学带给我们的快乐,这份情上哪也找不着,期待大家共同参与,搞好这次活动。[抱拳][握手]</p><p><br></p> <p>包和平:满斗说的太好了,只有今生,没有来世,从小长大的伙伴们,没什么比情谊更重要了,目睹您的增文,期待您的到来。</p> <p>同学们 该交作业啦,照片咋就这几个人交呢?选你喜欢的发到群里,附几句感言。</p><p> 如无其他事情,初步定8月16日收工,剩余十天时间,审编印书,争取8月26日发到订书人手里。没写完的抓紧时间。有订书开始报名了。多谢大家共同参与,美篇书已见雏形,继续努力[抱拳][握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感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包和平:</b></p><p class="ql-block"><b> 参加柳河农场建场60周年庆祝活动和老同学聚会,是我人生中一件重要大事。倍感自豪和庆幸。能为柳河家乡做点事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向开荒第一犁的父辈们致敬!</b></p><p class="ql-block"><b> 2020年8月17日。</b></p><p class="ql-block"> 关满斗: 三哥感言情真意深,[强][强][强][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b> 刁凤阁:童年引以自豪的那次计划周密,实施完美的围猪🐷 之战,却被父亲追打没让吃饭,因为是福军的自家猪。那些不失纯真,又有些可爱的童年趣事,不时会跳入脑际,愿童年的回忆增添我们几分快乐 ,愿同学们每一天都健康快乐!</b></p><p class="ql-block"> 依福兰: 凤阁你和福军的围🐷追打战,让我想起来就想笑😄,说明一个问题:福军自家的猪都不认识,被父亲打骂也是应该的。最恨他的应该是那只可怜的猪🐷,它的主人联合外人追打它,它一定很生气😤……</p><p class="ql-block"> 刁凤阁: @一杯清茶 ,当时我什么都没想只想为福军出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事后才追悔莫及真是童年无忌呀。老人发火也很正常,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年到头全指这头猪过年那。[抱拳]</p><p class="ql-block"> 依福兰: [偷笑][偷笑][偷笑]</p><p class="ql-block">关满斗:@平安是福 @一杯清茶 [耶][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b> 关满斗:</b></p><p class="ql-block"><b> 童年是一坛陈年的酒,喝起来醇美甘甜;</b></p><p class="ql-block"><b> 童年是一坛陈年的醋,品一下酸中带甜;</b></p><p class="ql-block"><b> 童年是首歌,唱起来很快乐;</b></p><p class="ql-block"><b> 童年是一份缘,有他有妳有我。</b></p><p class="ql-block"><b> 感言</b></p><p class="ql-block"><b> 关秀莉</b></p><p class="ql-block"><b>兴安岭下柳河旁,</b></p><p class="ql-block"><b>农场变化确实强。</b></p><p class="ql-block"><b>高楼多多回首望,</b></p><p class="ql-block"><b>美丽街道广舞场。</b></p><p class="ql-block"><b>曾经少年白发长,</b></p><p class="ql-block"><b>在外赤子思故乡。</b></p><p class="ql-block"><b>60年乡情怎能忘,</b></p><p class="ql-block"><b>期盼相聚柳河巷。</b></p><p class="ql-block"><b> 2020.8.23 </b></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委机关柳河农场大事记</p><p class="ql-block"> 省委机关柳河农场1960年建场至1968年五七干校成立历时8年。</p><p class="ql-block"> 1960年</p><p class="ql-block"> 10月9日 省委办公厅派徐光、魏景生、杨俊清等9人,赴柳河踏荒建场。</p><p class="ql-block"> 10月11日 9名踏荒队员,由庆安县政府指派的向导王福安、张富、白世忠三人,从新胜公社新成大队(腰围子屯)出发,进驻土门子(原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时的开拓团遗址),当晚在土门子草丛里住宿一夜,半夜下起了一尺深的大雪。</p><p class="ql-block"> 10月24日 由进魁、景有权、包振国、王庆禄、梁衍俭等13名机务人员赴柳河。同车从哈尔滨火车站发运来的机械设备有斯大林80号、D-50、ET-25K、东方红及配套农机具、美式中卡(中吉普)等机械。</p><p class="ql-block"> 10月28日 在土门子进行开荒第一犁。总指挥张文阁(省委行政处副处长),拖拉机驾驶员柴清文。</p><p class="ql-block"> 10月30日 因没有烧荒,枯草太厚,又因冬季来临,困难很大,暂停土门子开荒。</p><p class="ql-block"> 1961年</p><p class="ql-block"> 3月2日 省委副秘书长仲克文,省委办公厅行政处副处长张文阁视察农场。</p><p class="ql-block"> 3月28日 场长徐光组织全场职工进行第一次烧荒。</p><p class="ql-block"> 4月15日 以由进魁为主的4名机务人员,以斯大林80号为主的农机具在一队6号地开始正式开荒。</p><p class="ql-block"> 7月20日 农场卫生所成立,齐齐哈尔卫生学校毕业生王祯被分配到卫生所。</p><p class="ql-block"> 10月30日 晚23点多,由进魁、梁衍俭驾驶斯大林80号在5号地开荒时,不慎将车陷进一米多深的沼泽地里。第二天,场长徐光坐阵指挥,为挂上钢丝绳进行牵引,由进魁、梁衍俭、景有权3人跳进冰冷的泥水里,用3台链轨拖拉机牵引,18小时后才把斯大林80号拉出来。</p><p class="ql-block"> 11月2日 在场院里轧大豆的斯大林80号,因机车的磁电机短路打火,导致发动机表面的油渍及豆毛屑着火,刹那间机车前后燃起大火。在这紧急关头,由进魁冒着生命危险将燃烧的机车开到300米远刚翻耙过的耕地里,职工用手捧土,用铁锹等工具扬土,将火扑灭,保住了第一年生产的近百公顷大豆。</p><p class="ql-block"> 11月20日 农场举行建场一周年庆祝活动(10月20日为场庆日,因秋收忙推迟到11月20日),庆安县县委领导率地方戏剧团来农场慰问演出。</p><p class="ql-block"> 1962年</p><p class="ql-block"> 1月5日 农场职工关文彬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农场第一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职工。</p><p class="ql-block"> 12月1日 农场第一个商店,在职工食堂内部成立,营业员丁野,经营烟酒糖茶及日用小百货。</p><p class="ql-block"> 1963年</p><p class="ql-block"> 12月30日 孙家仁任农场党委书记兼场长,李树堂任副场长。</p><p class="ql-block"> 1964年</p><p class="ql-block"> 1月1日 农场职工达80人,职工由省委机关石槽农场、松花江奶牛场、省委机关下放人员(即省委机关1958年以后参加工作的一律下放)、省委机关部分人员以及从当地招收的一些人员等组成,住户30户,人口200人。</p><p class="ql-block"> 8月30日 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农场场部砖瓦结构的四合院,竣工交付使用。同时,还建有两栋砖瓦结构的职工住宅56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1965年</p><p class="ql-block"> 1月1日 农场党委书记、场长徐凤舞,副场长李树堂、徐洪升,副书记王福安,工会、共青团组织基本配备健全。</p><p class="ql-block"> 10月1日 调来农机技术员高云升、曲静芝夫妇及园艺技术员王家奇,充实了农场农业技术骨干力量。</p><p class="ql-block"> 12月30日 农场通过土地丈量,核查农场土地面积6450亩。</p><p class="ql-block"> 1966年</p><p class="ql-block"> 12月1日 农场革命造反团成立,农场党委书记、场长徐凤舞等领导接受造反派批斗。</p><p class="ql-block"> 1967年</p><p class="ql-block"> 4月3日 农场正是成立革命委员会,主任张宝仁,副主任李树堂、徐洪升、由进魁。</p><p class="ql-block"> 1968年</p><p class="ql-block"> 5月5日 省革委召开第76次常委会议,批准成立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柳河五七干校革命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5月6日 省革委会下发了《关于成立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柳河五七干校革命委员会的批示》,革命委员会由九人组成 肖景隆(时任省革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兼任主任委员。</p><p class="ql-block"> 5月7日 黑龙江省柳河五七干校成立。农场编入五七干校机构之中,一直延续到1972年。</p><p class="ql-block"> 5月19日 第一批五七战士拦河筑坝成功。之后烧荒600多亩,开发农场第一块水田279亩,5月29日全部播种完毕,当年开荒当年收获,亩产200公斤。</p><p class="ql-block"> 7月21日,由省委干部子弟及少数“走资”派子女135人组成的首批上山下乡知青,到农场报到。</p><p class="ql-block"> 9月25日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值班室的3位同志,到柳河进行考察。28日临行前,干校举行了向毛主席敬献丰收礼品大会仪式。</p><p class="ql-block"> 10月4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播发 毛主席对柳河五七干校的批示。10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这则消息。</p><p class="ql-block"> 12月4日 干校接收第二批知青137人。</p><p class="ql-block"> 注 大事记摘自柳河农场志</p> <p class="ql-block">转发原省委机关柳河农场场长徐凤舞写的回忆文章,并将陆续转发徐洪升、由进魁两位场领导的回忆文章,以缅怀先辈,了解我们不知道的事。</p> <p class="ql-block"> 从省委到干校</p><p class="ql-block"> 徐凤舞</p><p class="ql-block"> 柳河农场是1960年建场,徐光任场长。1964年,徐光调出,孙家仁任场长。我是1966年初调柳河农场任党支部书记兼场长的。</p><p class="ql-block"> 省委办公厅领导动员说:“咱们三个农场交出两个,只留柳河一个。那儿有大森林,做为机关战略后方基地,有山有水,还能作为机关职工退休养老基地。为加强基地建设,你去柳河一定要搞好,柳河职工也欢迎你。前两任场长不安心,自己的行李都不带,所以职工思想不稳定,人心思动。你把家一同搬到柳河,就从行动上稳定了人心,比做思想工作更有效。”我是绝对服从组织安排,一切按领导要求办的,厅领导并且交待:“你去工作是社教的继续,处理社教遗留的问题,进行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要依靠党员和社交积极分子。”</p><p class="ql-block"> 当时,柳河大部分职工生活都比较困难,欠钱欠粮的多,而且有些是建场时所谓的“盲流”,都是“”四清”的对象。我到柳河工作不久,“文革”就开始了。每当处理社交遗留的问题和思想建设时就涉及大多数职工,这就成了我被打倒的理由,还被定为“走资派”、“三反份子”。职工在批斗我时讲:“我们对你都寄予厚望,盼你来当领导 没想到你搞反动路线,整大多数。”1968年,五七干校建校之初,我又给加上“顽固不化走资派和“反革命修正主义”份子,住鬼房子(地窨子),遭受严重迫害。</p><p class="ql-block"> 我是1969年6月被解放;1979年初担任六营营长;1971年初调回生产组任主管农业的副组长;1973年初各农业该为农业分场,成立农场,我任场长;1974年成立生产处,处场合一,我被认命为副处长(副场长)。</p><p class="ql-block"> 五七干校建立不久,提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请进一批贫下中农做老师,受到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待,干校人员都称他们为老师,许多人还担任了副营长、连长。同时,却一直把原农场称为黑农场,农工为黑农工,长期受压制,挫伤了农工的积极性。因此,我提出农场和农工是黑的还是红的问题,应予明确。直到1979年5月才彻底为农场和农工平反:“农场当然是红的,而不是黑的”,农工从此挺起了腰杆。我个人也给予彻底平反,见柳党委字(1979)19号文件。</p><p class="ql-block"> 农场在建校前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摸,粮食丰收,养猪、养羊有较大成效,进行木材加工生产,建成“四合院”,这些都为建立干校打下了物资基础。建校后,又修了上山的路,开发了土门子(三营即原八连)、老爷府(四营即原木丝板厂)、姜家围子(六营即原水稻连)。</p><p class="ql-block"> 1979年初,经省委常委会议(于湘浦列席)决定,柳河办行政干部学院,由省委宣传部领导,工农业生产经营由办公厅领导。到1969年夏季,杨易辰书记决定,柳河全部交哈分局经营。我回机关前后,柳河又被农场总局要去,办农垦管理干部学院。由于财产移交和职工工资升级工作牵扯,我是1980年9月回到机关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者系原农场党支部书记兼场长,1980年9月回省委机关工作后离休。)</span></p> <p class="ql-block"> 从省委到学院</p><p class="ql-block"> 徐洪升</p><p class="ql-block"> 我是1966年6月18日由省委机关调入省委机关所辖的柳河农场的。当时,徐凤舞任场长兼党支部书记,负责场前面工作,主抓农业;李树堂任机务副场长,抓基建、畜牧业;我任副厂长,抓财务、后勤工作,王福安任副场长,正在联系调往铁力县,因文化大革命开始没有调成。农场当时分设农业、畜牧、机务、基建四个队,加后勤(制米、发电,运输)五个单位。</p><p class="ql-block"> 农场于1960年建场,截止1968年5月五七干校成立前,共有干部8人,有下放干部1人,在册职工81名,其中,正式职工7人。当时户数约30户,人口300人左右。耕地面积300多公顷。农场机械化程度较高,有东方红“54”四台,斯大林80号1台,“25”“28”铁牛各1台,康拜因收割机1台,播种机、犁耙、镇压器等配套齐全,马车三台,牛车1台。猪、羊都有。制米、发电可满足自给。</p><p class="ql-block"> 在经营成果上,因建场时间短,年年有开荒,加之林区气候及土地不熟化等原因,导致产量较低,效益较差。1967年收成好,小麦种植220公顷,因秋雨大机械不能收割,全靠人工但收割不到30公顷。脱谷的进度很慢,小麦脱到元旦,大豆脱到春节。1968年秋霜早,大约在农历七月十三日下霜,除小麦丰收外,大豆都受冻,果实如辣椒籽,玉米近乎绝产。</p><p class="ql-block">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农场于10月份被造反派掌权。最初是由东方红造反团掌权。1967年四五月份红色造反团和东方红造反团经过一场大辩论,由红色造反团夺权,随即成立了革委会,张宝仁任革委会主任。一个月后,革委会调整成员,我为主任,张宝人为副主任,委员有由进魁、关文斌、潘景龙。</p><p class="ql-block"> 1967年7月份,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凡是有关事业、企业单位办的农场或副食基地,在经营上年年亏损,经济上已不能自给自足的,一律无偿交给地方管理。柳河农场大约在八九月份决定交给庆安县,但是庆安县怕背包袱。借故迟迟不予接收,如在谈接收条件时县里说,农场革委会是省委办公厅造反团审批的,不是一级组,经省文革组批的革委会才算数。一直到1967年12月份,庆安县委派农工部长张凤荣来柳河农场,召开职工大会,宣布接受柳河农场为庆安县柳河农场。1968年春节后,庆安派二人(姓刘和姓孙)为农场工作组。</p><p class="ql-block"> 1968年4月中旬,省委办五七干校工作组,来柳河农场宣布在农场成立五七干校。从此柳河农场又归回省委机关。</p><p class="ql-block"> 柳河五七干校期间,农场对内是生产处,对外是五七干校附属农场。财务由干校统一管理,财政分两口,在财政厅文行处负责五七战士工资和建设投资;财政厅农工处负责农场的“小型水”和“社会性支出”及亏损补贴等拨款。干校期期间农场有很大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1979年末,五七干校撤销后,农场班子有万历、冯柏录、徐洪升。不久,农场交给哈尔滨农场管理局管理,班子中冯伯录调走。归属哈管局后,班子成员组成由哈局呈报市委组织部报经省委组织部审批,即农场班子中万历任农场党委书记,徐洪生、刘其任副场长。</p><p class="ql-block"> 1980年末,农垦总局接收柳河农场,并在原有基础上成立黑龙江省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农场附属学院,财务独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 作者系原农场副场长,主抓财务和后勤工作,于1986年在农垦管理干部学院离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柳河农场发展中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 由进魁</p><p class="ql-block"> 柳河农场自1960年秋建场至2000年,历经了隶属省委机关、五七干校、哈尔滨管理局、农垦学院、绥化管(分)局五个时期40年的发展历史;居民总数由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1967年末的80多人、1979年末的900多人、2000年的2600余人;耕地也是从无到有,从几亩到几百亩,发展到2000年的3.4万亩。</p><p class="ql-block"> 数百段荒成沃土,老友相逢话当年。我是当年开垦这片荒原时点燃第一堆篝火、开垦起第一犁的20名荒友中的一员,我们一同开垦了这块蛮荒之地,一同见证了柳河40年的发展历史,并在柳河发展中成长。</p><p class="ql-block"> 战胜困难,创造财富。</p><p class="ql-block">(一)困难考验我们意志</p><p class="ql-block"> 建场初期,困难重重。每每回首,犹如昨日。</p><p class="ql-block"> 一是无房住,建房难。建房初期,柳河农场的场部计划设在土门子(现在农场场部以西的林地,原来归田升林业局所辖,后来划给柳河农场),因多种因素计划落空。后现在柳河水库大闸门处,找到一座不足50平米的三间草房,是1960年钱前外地人员进山打渔、打猎、小开荒在这里居住临时居住修建的—它却成了开发柳河最初的办公室和宿舍。3间小草房,西间15平方米是书记、场长、副书记、副场长、工会主席和财务人员的办公室和宿舍,东间15平方米是后勤人员的办公室和宿舍,中间15平方米就是当年的职工食堂。职工分别住在农场周边青山屯和许连长屯。落脚后的干部职工,随即动手在现在的场部地区建起了1栋木板房。1961年4月份,机务人员全搬进了木板房。</p><p class="ql-block"> 当时农场职工不足50人,边开荒种地,边修路,边建房,白天下地开荒,晚间回场部修路建房,每日都得干12个小时以上。我们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片荒原,白天工作在地里,小咬、草爬子作伴;中午回场部休息,大瞎蠓相伴;晚间睡觉,与蚊子共眠。虽然工作难度大,生活条件艰苦,但人们心中都憧憬着农场未来的美好蓝图,所以面对折这一切都有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1961年10月末,经过全体职工艰苦努力,终于在现在厂区四合院的东侧盖起了4栋拉合辫草房。至此,农场才有了安身之处,搬进了自己动手新建的草房里办公了。接着,职工食堂,机务队和农田队的办公室也相继建成,男女职工也都全部搬进了新宿舍。年末,办起了小卖店、豆腐房,生活条件得到初步改善。</p><p class="ql-block"> 1962年,农场又新建了两栋房屋,成立了子弟校、卫生所、机车修理车间和发电车间,每天晚间,全厂职工及家属还能享受三四小时的电灯照明。1962年新结婚的青年和来柳河同居的家属,可分到同居房4平方米。到年末,家庭人口多的可分到2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p><p class="ql-block"> 建场的最初两年,农场和附近的农村都没有砖厂,只有县城内有一座砖厂,农场想见砖房很困难,去县城拉砖,道路不好,又没有桥涵,雨季行车,陷车打误陷是常事,所以,农场那时只好盖草房。新建的草房防火设施条件差,屋内又很潮湿,我们搬到新房又潮又冷,只能靠炉子和火炕来取暖。1962年12月,我们在烧炕时不慎失火,把一栋新盖的宿舍全部给烧光了,几十人又没住处了,只好决定建板加锯沫的木板房。我们在零下30度的气温下,昼夜进行大会战。有人去山里伐木,有人在场区拉锯破板,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建成柳河农场第一栋板加锯沫的木板房。1963年春,我们搬进新房不久,又一栋家属宿舍失火烧掉了。农场新建6栋房屋结果烧掉了2栋。</p><p class="ql-block"> 1963年,农场成立了砖厂,烧出了红砖,并在当年盖起了八栋砖瓦房—就是现在场区的四合院。1965年又盖了两栋砖瓦房,分给了职工家属。自此,柳河农场住房安全才有了保障,没有发生过较大的火灾。</p><p class="ql-block"> 二是没有井、吃水难。初到柳河,没有水井,只能饮用河泡里的水。饮用河泡子水,多数人腿和脖子都长起了大大小小的疖子,有的还拉肚子。1962年农场打出了第一眼井,但因水井较浅,又没有条件进行过滤,喝后得病的也比较多。饮用水成了农场居民生活中的一大难题。1963年末,农场决定打一眼深水井,由职工魏景生牵头,带领几名职工在柳河地区打井。经过几个月的奋战,1964年4月深水井终于打成了,井深237米。这眼深水井解决了农场居民用水难的问题,它历经省委机关农场、省五七干校、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农垦林校等各个时期36年。饮水思旧、感慨多多,原来的那群老荒友,就是饮用这口井的水,一直到退休,他们有的仍在柳河、有的回归故里、有的已长眠东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三是没有路、交通难。1961年,从庆安县城到柳河农场的路程是35公里(现公里取直是32公里),庆祝公路共有19座桥涵。以前都是用木头架起来的临时桥梁,从新民乡往北的桥梁还好一些,新乡往南,有的河沟上连个像样的木桥都没有。还有的木桥,雨水一大就给冲走了。路面不垫沙石,路的两侧只有两个小沟,有的路面中间比两侧还低,车辙深陷,多处积水,即使是晴天也常常陷车打误。那时,柳河去县城拉运生产和生活物资,主要的运输力量是靠马车和链轨拖拉机,胶轮车和汽车一年有多半年不能通行。夏季连雨天连马车都不能通行,有特大的急事和急病人,要去县城就用链轨拖拉机牵引木爬犁,链轨车有时过河沟还炫陷车打误。建场头几年,想去县城,一是靠步行,二是靠马车,三是靠拖拉机,根本没有客车,去一次县城往返需要两至三天的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 1963年8月份,我爱人朱秀兰去哈市返柳河时,从庆安乘坐柴清文的大板汽车,因汽车陷车打误,35公里的路程,整整走了两天,最后用链轨拖拉机牵着汽车,取道万良浩屯子才得以返回。</p><p class="ql-block"> 1963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军队农场的领导邀请我们去看电影,电影片名叫《回民之队》。那时的军队农场,就是现在腰围子东边的粮食青年点,离我场还不足五公里。我们两台马车,十几个人到那后,看了半场露天电影就下起了大雨,把我们给冲散了。我们冒着大雨返回途中至青山屯北河沟时,河沟上的木桥被水冲走,河沟的水有两米多深,车和人过不了河,那一夜,我们或站或蹲,在泥水里忍受着潮湿和寒冷,直到第二天,雨下得小了一点,才重新搭起木桥返回农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四是开荒种地、作业难。建场时可垦荒山荒地,除林地外多数是低洼沼泽地,部分平地全部长满了柳条墩,开垦时难度很大。1961年全年的雨水又大,每天出车开荒,都要陷车打误。有一次,我与景有权、梁衍俭到现在一队的6号地开荒,不足2000米长的一犁地,我们整整走了四天时间(陷车打误挖了3天,机车拉机车又用了1天)。像这样的极其艰难的作业,一年能碰上几十次。平地柳条通塔头墩,一墩挨一墩,作业时一步一个坎;低洼沼泽地机车开垦一天,一旦陷车需要抠挖两天。</span></p><p class="ql-block"> 1961年10月上旬一天夜间11点多钟,我和梁衍俭、于惠先3人在现在一队的5号地开荒时,天正下一点小雪,地南头,又是低洼的沼泽地,机车一下子就陷进了一个一米多深的水泡子里,我们三人从泥水中爬了出来,衣、裤全湿透了。当天夜间,机车没有抠挖出来。第二天,农场安排了三台链轨车,徐光场长亲自坐阵指挥。我和景有权、梁衍俭在一米多深的水泥中抠挖稀泥,几个小时过去了,才把机车的后牵引清挖出来,挂上了油丝绳,用了三台链轨拖拉机,才把机车拉出来,时间已是下午5点多钟了。从陷车打误到把机车拉出来,共用了18个小时,在这18小时中,在11月上旬早晚气温已达到零下两三度的情况下,我们几个人都得下水,去抠挖稀泥。—难哪,那时开荒真是难哪!</p><p class="ql-block"> (二)困难激发我们斗志</p><p class="ql-block"> 重重困难,不但没有压到我们,反而更加激发了我们的斗志,激励着我们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p><p class="ql-block"> 一是房屋的建设。1960年冬,首批来柳河的人员,进入了柳河地区土门子(现在农场的二队),没房住,搭帐篷,到1961年10月份,农场才盖起了4栋拉合辫草房。1962年,又盖起了4栋拉合辫草房。后来,又盖了2栋。从1964年建砖窑开始,农场新建了8栋砖瓦房(现在农场场区的四合院),在柳河居住的职工家属,也都自建公助,盖起了自己的住房。1972年,柳河盖起了楼房,到80年代末期,农场职工98%以上有了住房,并全都解决了砖瓦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二是土地的开垦。1960年的11下旬,首批人员到后因荒原草多,又没有进行烧荒,开垦时堵犁,加上天冷地冻,无法开垦,大家在土门子呆了十天左右,后返到了现在有河水库大门处的3间草房中(那时柳河水库没有开建),就在那里维持了一个冬天。到1961年3月下旬,农场开始组织进行烧荒,4月15日那天,开始正式在现农场一队的6号地内,进行开荒,共开荒出荒地2700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68年5月7日,创办柳河五七干校时,耕地面积达到了6000亩。1979年末,柳河五七干校撤销,耕地面积达到18000亩。1990年末,农场上交土地税的耕地,发展到27200亩,还有部分开荒土地没有包括在内。1997年秋季,经农场土地部门测量,耕地面积已达到5万亩,这五万亩耕地,是柳河农场40年来几代人的血汗,是养育柳河人民的资本。</span></p><p class="ql-block"> 三是道路桥梁的修建。建场后,我们实行的是“三边方针”—边开荒种地、边盖房、边行路。1961年,修建了场区区道路。1962年修建了农田道路,1969年开始修建了厂区至二队的路,路名叫延安路。1975年修建了一队去柳河东岸水田地的农田路,路名叫大寨路。1970年,修建了延安路上的柳河木桥(这桥1985年改修了水泥桥),1975年修建了大寨路上的柳河北桥(第一座水泥桥桥梁)。这桥现在还在使用中。1985年以后,修建了靠山河两座水泥桥和河口及小柳河的桥涵。</p><p class="ql-block"> 总之,历经40年的柳河农场,其规模从小到大,从无到有;房屋从草房到砖房,从平房到楼房;交通是从无路可走到有路可行,从步行到自行车,从自行车到摩托车,现在多数家庭还都有了汽车;吃水是从河泡子水到吃浅水井水,从吃浅水井水到吃深水井水,从挑水到送水,从送水到吃自来水;收听节目从收音机到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是从无线到闭路;看电影是从露天到电影院又到家庭影院;电话家家有,网络联通世界;场容场貌也是一年要比一年强,人们的生活是一天比一天好,等等,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历经40年风风雨雨的柳河农场,正在崛起成为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新农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br></p><p><br></p><p> 在农场发展中成长</p><p><br></p><p> 记得刚来柳河时写下这样一首励志小诗:耿耿报国志昂扬,誓将青春献大荒。 激情化作千钧力,汗水换来万吨粮。</p><p> 正是这样火热的激情,让我爱农场如爱自己的生命—这是我由衷的表达。40年来,我的命运与农场的兴衰沉浮休戚相关,在农场初创的8年,柳河五七干校一分厂10年,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实验场和柳河农场20年的生产实践中,我同战友们一起,创造了不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在农场的发展中,我由一个不谙世事的青年,逐步成为一名拖拉机手、一名基层干部并最终发展为一名场处级领导。在农场发展中成长,虽是坎坷而艰辛的历程,但它却是无悔而壮美的人生。</p><p> (一)省委机关柳河农场开发时期(1960年末至1968年5月)</p><p> 我于1959年4月份在省委机关松花江农场参加工作,1960年,省委决定在庆安境内创办一个省委机关柳河农场,为省委机关增加副食供应。我是首批被抽调开发柳河农场的农机人员,组织决定我来柳河后,我把原单位的工作交出,于1961年1月份,参加了柳河农场在松花江农场举办的机务人员的培训,在1961年的3月15日结业,3月18日,到达柳河,面对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荒原,蚊蠓小咬“三班倒”,陷车打误“大酱缸”等种种困难,我们天当被子地当床,帐篷野炊烤干粮,清树障,烧荒原,开犁唤醒黑土地,机声惊起鸟兽喧,战天斗地,首批参加了农场的开发。当年,我们为农场开垦了2700亩耕地,抢播麦豆1500亩,生产粮豆35万斤,1962年至1964年,我和景有权、梁衍俭、李春德三人,又为农场开垦了荒原近4000亩。之后,我奉调为农场办后勤工作两年。1965年,经农场党组织培养,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67年,文革中,我被结合进农场革委会,担任主管全面生产的副主任,由于全场干部职工的努力,当年,柳河农场取得了一个较好的收成,完成利润达10万元。</p><p> (二)省柳河五七干校时期(1968年5月~1979年11月)</p><p> 在省委机关柳河农场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柳河五七干校,一下升格为省直机关厅局级单位。原柳河农场职工也由企业编转为事业编,承担着干校各业生产的主力军,还指导下放干部,下乡知青劳动技能,为其生活服务。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城市机关干部,下乡知青同农场职工相结合,学会了农活,同时也培养提高了农场职工队伍素质,密切了农场职工与下放干部、下乡知青的鱼水关系,直到他们回城复职、升学。这一全国首创的五七干校,虽然在本质上随着“文革”被否定,但千万省直机关干部、下乡知青、农场职工家属,依靠干校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人才优势,所开拓的农垦业绩将永载史册。</p><p> 这一时期,我先后被干校任命为农业一连主管生产的副连长,农业一分场副场长、场长等职。一分场连年获利十几万元,每年都超额完成各项任务,没有一年亏损。干校初期,随着入校五七战士、下乡知青的增加,原有农副产品供不应求,亟待开发。1968年5月18日,干校革委会决定,抽调我和关文彬、魏景生、马景坤等同志带领百余名干校学员,去柳河东岸修路排水、拦河筑坝、挖渠引水、清林开荒、开发水田种植。当年,在我们的努力下,大坝建成了,荒原开垦了,水稻种上了,丰收了。大家把丰收的稻谷碾成大米,让周恩来总理办公室来柳河看望我们的人员,带到了北京的中南海。从此,新开垦的水田地命名为干校的新曙光战区,后又叫小八连、六营、四分场,现在是农场一队柳河东岸的水田地。</p><p> 1968年的11月2日,干校又决定我与高云升、刁凤祥和一连一排的五七战士带领新到的百余名下放干部,二次返回土门子重新开发,开出荒地400余亩,后因上了大冻才停了下来。从此,土门子的耕地年年增加,又建成了一个战区,起名为东方红战区,后来又叫三营、三分场,现在是农业二队。干校时期,我们累计开荒耕地面积达到了18000亩,粮食大幅度增产,道路、桥梁和排涝等农田基本建设也搞起来了,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p><p> (三)农垦管理干部学院时期(1979年11月~1988年5月)</p><p>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还在一分场任场长,在这期间,分场年年获超额利润,职工年年有奖金。到1984年末,没有一名欠分场的资金,干部职工生活得到很大改善。</p><p> 1985年,农场实行改革,由原来的集体经营管理,改成兴办家庭农场,搞个人承包,改革开始,我由一分场调任场物资科任科长,兼管汽车队,经过改革,完善机制和上下努力,这一年年末结算,不仅不需要农场计划中的6万元亏损补贴,反而为农场创收了7万元的利润。</p><p> 1986年,学院党委调我担任农场副场长,因场长空缺,我主管农场的经营管理和农业生产等工作。尽管1985年遭受水灾,加上开始兴办家庭农场,经验不足,职工贷款挂账超过100万元,生产资金陷入困境,农场采取把本年农场计划中的利润提前补贴去年受灾户所交的利润的50%,以扶持受灾户等变通措施,以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但是,通过一年来的工作,1986年农业得到了好收成,欠债贷款户扭亏为盈,农场部分职工首次出现了万元户。1987年,柳河农场的农业、林业也都超额完成任务,全年利润达到了55万元。</p><p> (四)聘任为农场场长时期(1988年6月~1991年3月)</p><p> 1988年6月,通过招聘考评,我被学院聘任为农场的场长,任期3年。任职期间,带领全场干部职工,共完成了10件大事。</p><p> 1、完成学院给我下达的生产指标,三年完成120万元的利润,向学院上缴利润30万元。到1990年末,农场计划内的耕地达到了27200亩,引进外资新开垦荒原近万亩,旱改水由原有不足2000亩发展到5000亩。</p><p> 2、投资新建农场办公楼、粮食供应部、家属住房3000多平米,给危房补贴,改造职工危房1000多平米,解决职工住房困难户108户,职工住房砖瓦化达到了98%。</p><p> 3、按国家规定报销职工医疗费,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职工除按规定报销外,超出部分按工龄比例给予报销,职工家属医药费,每年也给予适当的补贴。</p><p> 4、补贴职工冬季取暖费,楼房统一供热的职工户,每年都由农场报销90%以上的供暖费用,非统一供热的平房职工户,除每年发给职工取暖费外,每年还发给户主职工2.5吨元煤补贴资金,减少了住楼户的职工与平房的职工之间的差别,减轻了住平房的职工越冬取暖负担。</p><p> 5、农场职工按月足额发放工资,从未拖欠过职工工资。</p><p> 6、修好场区道路和农田干道。场区至二队的路,二队至河口的路,全部铺上十几公分厚点风化石,做到雨后路面不存水,机车照样行。</p><p> 7、农场投资为职工住户安装供水设备。到80年代末期,二队全体职工也100%的按上了自来水,全场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p><p> 8、1989年,农场投资7万元,为全场职工住户安装了闭路电视,解决了偏远山区职工收看电视不清的问题,每户闭路电视初装及材料费200元,全部由农场核销。</p><p> 9、加大职工教育,以1990年末,农场用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培养了几十名有学历有文化专业技能的函授大专生,做到了教育经费专款专用,改善了职工的科技素质。</p><p> 10、在我任职期满后,经学院工作组审计考核,农场全面成为一无外债、二无内欠,积累流动资金180余万元,是一个上游农场。</p><p> (五)任副场长主管农业、林业生产时期(1991年3月~1996年12月)</p><p> 1991年,场长任职期满后,学院又任我为农场副场长,分管农业生产。我分管的两个农业单位,都超额完成任务,除承担各级管理费和子弟校、幼儿园、政法等部分事业经费补贴外,还完成上交利润33万元。1992年至1996年末,我分管农业和林业,5年计划上交利润是1254484元,而实际上却完成利润3122484元,5年共获超额利润1877668元。</p><p> 总之,我在柳河农场近40年的工作中,为开发建设柳河农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1996年柳河农场耕地4万余亩的统计中,由我亲自开垦和指挥开垦的占80%以上。这是我和垦荒战友们40年来的血汗结晶,是我们献给国家和柳河后代子孙的宝贵财富。</p><p> 40年来,我先后多次被省委机关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及先进工作者,被评为总局级的模范党员,被评为黑龙江省森林防火先进个人,等等,这些荣誉既是对我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我永远前进的动力。</p><p> 回首40年,我自信对柳河农场,对父老乡亲付出了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我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柳河农场。</p> <p> 通知</p><p> 各位同学,目前疫情形式仍不乐观,为安全起见,决定取消8月26日的同学聚会,待疫情好转,大家再择日相会,请大家继续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p><p> 这次活动,大家积极参与更增近了同学的友情,一些征文写的超乎我们的想象,非常之好,文笔纯朴,感情真挚,这只是个开始,以后可继续写点什么进行交流。</p><p> 不聚会就不急于出书了,有要写文的和没交照片的可再等等你们,截止到8月25日。</p><p> 疫情转好后,有回来的同学我们随时接待,尽地主之谊。</p><p> 组委会</p><p> 2020.8.18</p> <p> 编后语</p><p> 这本纪念册由关满斗组织 编辑 整理 制作,因经验不足,又非专业,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请读者予以谅解。感谢各位同学的密切配合,终集文图成书,以纪念先辈开创的业绩,展示家乡的发展变化,共叙同学之情。</p><p> 向为此次活动做了大量工作的包和平 朱道景同学表示真诚的感谢!</p><p> </p><p> 组委会</p><p> 2020.8.27</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4nw4vq3n" target="_blank">评说《忆童年》</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