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 . 独特的文化遗存

辽河湾老柳

<h1><b><br></b></h1><h1><b> 七年前,和弟弟去珠海旅游。在珠海听人说附近的开平碉楼群是广东省唯一的“世界遗产”。我和弟弟特别想去开平,触摸碉楼,感受碉楼建筑的文化魅力。</b></h1><h3><b><br></b></h3><h1><b> 12月31日,我们从珠海出发,汽车驶上在低山丘陵修建的高速公路,两个多小时到达开平。沿途公路两旁不时可见耸立着的一座座姿态各异的碉楼。远远望去,这些高高耸立的碉楼改变了乡村田野水平舒展的状态,使村落的天际线高低起伏,极富美感。这些建筑风格各异的楼群,给人一种异样的体验。关于开平,我和弟弟很陌生,只知道“广东腐乳”是这里的特产,到了开平才知道,这里随处可见碉楼。</b></h1><h3><b><br></b></h3> <h1><b>  我们先去了“立园”。“立园”位于开平塘口镇北义乡,是中国“岭南第一西洋园” ,占地近20万平方米。它坐北朝南,分为别墅区、大花园、小花园三个部分。是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呕心沥血建成的私家园林。</b></h1><h3><b><br></b></h3><h1><b> “立园”中西合璧,特色鲜明,它把中国山水和西方园林结合,让碉楼居庐与荷风晓月共存。它不是大观园,但有大观园般凄婉;它不是圆明园,却有圆明园的洋气。到处洋溢着一种我们不常见到的西方文化气息。“立园”的最大特色是“小桥、流水、人家”。楼亭,回廊,水榭连成一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立园”防御设施严密,六栋别墅和一座碉楼,大门四层钢板设防,二楼都有向外射击的枪眼。花园及楼内均有地下通道直达运河码头。</b></h1><h3><b><br></b></h3><h1><b> “立园”厅堂装饰高雅,生活用具先进,至今保留着当年由美国进口的留声机,洁具及供水系统,其先进程度令我们惊叹。整个“立园”不但在建筑上构图独异,而种植花草树木也构思独特,今天仍然是古木参天,绿水成荫,繁华满园,鸟语花香。置身园中,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立园”碉楼自成一派,可谓是“华侨文化的典范”,令人震撼的中西园林艺术的完美融合。</b></h1><h3><b><br></b></h3> <h1><b>  我们又去了不远处的“自力村”游览。“自力村”自然环境优美,水塘散布期间,与众多碉楼相映成趣,美不胜收。“自力村”现存15座碉楼,建筑年代最早的是建于1919年的“龙胜楼”。“自力村”碉楼精美,保存完好,布局和谐,错落有致,四周良田沃野。踏着田间小道,穿过绿树修竹,我们直入村中,犹如进入了世外桃源。</b></h1><h3><b><br></b></h3><h3></h3> <h1><b>  开平地区老百姓很早就有外出谋生的习惯,或当华侨,或经商。清末民初,因土匪猖獗,灾害频繁等原因,一些华侨,港澳同胞拿出积蓄兴建碉楼和居庐。这些碉楼楼身高大,多为四五层,墙体结构有钢筋混凝土的,也有混凝土包青砖的,门窗皆为较厚铁板所造。我们重点参观的是建筑最精美的“铭石楼”。该楼建于1925年,高6层,首层是厅堂,2-4层是居室,5层是祭祖场所,建有柱廊,四角悬挑塔楼,6层平台正中有一中西合璧的六角形瞭望亭。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品。“铭石楼”的铁窗钢栏来自德国,经过近百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坚固无损。电影《让子弹飞》在这里拍摄。</b></h1><h3><br></h3> <h1><b>  开平碉楼曾经多达3000多座,现尚存1800多座,而且都已人走楼空,无奈地耸立在那里,我们看到的只是极少一部分。我想,这些碉楼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因为它具有来自西方的建筑风格美(西式的立柱,柱廊,拱券,穹窿等),而且像福建的土楼一样,都凝缩着一段历史。一座座碉楼记录着华侨背井离乡,闯荡世界的血泪往事,记录了淘金者异域冒险的梦想,衣锦还乡的张扬,还有对故乡难以割舍的情愫,也记录了清末民初时远离国家政权中心边缘地区匪患猖獗,民不聊生的场景。</b></h1><h3><br></h3><h1><b> 我和弟弟站在碉楼上向四处远望,一座座高耸的碉楼分明是一个个高耸的警示,凝望着碉楼密密的炮洞枪眼,当年的硝烟依稀可闻。抚摸着碉楼那斑驳的墙砖和琉璃瓦,当年的财宝依稀可见。我们不禁感叹,究竟是谁,把那彼岸的西洋玩意安置在了这东方的土地上?我们从遥远的北方,来到这里苦苦探寻。那远渡重洋的老华侨啊,却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沧桑的故事,模糊的背影 ……</b></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