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5> 四年前也是这个季节,第一次到篁岭。当时还没有下图中这座桥,我们把车停在桥北端山下不远处的一个停车场,买好票就直接到村里了,很近很方便。这次来,那条很近很方便的路不让走了,必须从下边一个村子里绕到这座桥的南端买票,再过桥去篁岭,穿村过桥要多走近三公里路程。我们一行到达下面村子时天色已晚,只好住民宿,次日一早过桥去篁岭村。</h5> <p></p><h5> 第二天天气不错,到篁岭村时太阳还没出来</h5> <h3> </h3><h3><br></h3><h5> 篁岭以晒秋闻名。篁岭村庄落差百余米,地无三尺平,阴雨天气多,农民只能利用自家房前屋后及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演变成一种带有极强地域特色的农俗现象。其实这种晾晒不只在秋天,一年四季都晒,只是秋天农作物集中收获,集中晾晒,所晒作物五颜六色,成为一道美丽的“晒秋”景观。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h5> <p></p><p> </p><h5> 多次到婺源,一直纠结婺源县属于江西省,为何县内所有古村建筑都是典型的徽式风格。百度了下才明白,婺源县原属于安徽省,于1949年划归江西。“晒秋”之美,只有在白墙黛瓦和五彩农作物点缀下才能生成。妙不可言,回味无穷。</h5><p> </p> <p> </p><h5> 拍摄过程中感觉外面摆的竹匾比上次来的时候明显减少了,村里的百姓也少了。后来才知道,现在该村已经是公司化经营,原居民全部搬到了山下新村,里面的所有营业项目都是公司运作。只是不知道,这种延续了几百年、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原生态晒秋农俗,在这种经营模式下能否长久? </h5> <p></p><h5> 篁岭秋色</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