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有言:“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大鱼,就是领导,导向在哪,师生就在哪。因此,走进国培,走进一位又一位大师,就是浸润我们教育思想的美丽邂逅!</h3><h3> 今天是我们走进北师大“国培计划”的第十一天,感念国培,从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开始!</h3> <h3> 12月1日上午,跟着曹培杰老师,我们走进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学校变革》,巴蜀小学,谢家湾小学,STEM课程让我们再次清晰了整合的概念。未来课程是个性的,联结的,跨学科的,而我们需要从课程体系重构和学习方式变革入手,从“学以致用”转向“用以致学”。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取其优势,避其劣势,根据需求合理设置,为未来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h3> <h3> 程凤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在12月1日下午,带着《学校管理中的决策力和执行力》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建组,上了一堂生动而印象深刻的案例分析课。他说:“一切管理从问题开始!”好的管理就是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管理的核心能力包括决策力和执行力,而执行力更有利于管理的有力实施。直到现在,相信我们所有的学员心中仍会记着《从卫生工作抓起》、《调班风波》和《办公大楼改造》这三个让我们颇有启发的案例。</h3> <h3> “尊重、理解、卓越、担当是一个校长最基本的素质。校长需要有实践知识+观念知识+理论知识,然而由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合成的观念知识才是最重要、最有用的那一个。”“教育是彻底地人性化了的事情!”“我们需要学会深入反思,把握学校发展方向,注重教师能力培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等等的这些话均出自于北师大管理学院苏君阳老师的讲座中。2日上午的《校长观念与学校管理》让我们对自己的职责及今后的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向。</h3> <h3> 2日下午,我们走进了闻名已久的北京润丰学校,追随者卓立校长的脚步,我们了解了未来人才的需求,了解了大教育观,了解了1+X课程,了解了做人比学知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了解了核心素养是需要校本化的,了解了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更是为师生服务的。走进润丰学校,俨然走进了教育的殿堂,荡涤心灵,从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起。</h3> <h3> 沈致隆教授是12月3日上午让我们认识了他,更认识了“郭永怀”教授。感动,一直贯穿在整个课堂。沈教授是物理化学教授,却对艺术颇有造诣,郭老是“两弹一星”的功臣,却能将小提琴演绎得登峰造极,那么《科学与艺术的联系和交融》已经在他们的身上显现,我们还有什么不可理解?!“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去实践,去探索,义不容辞!</h3> <h3> “俱往矣,俱往矣……”李方老师走进课堂,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他说,北京教育学院院长已是过去式,就不必再提,现在的他就是一位慈祥的老者。其实,仅此一句话,已让我们肃然起敬。今天上午,他的这场《基于学习变革——学校课程教学领导力的新维度》把我们带进了苏东坡的主题教学研究,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教育的方向,留下的就是无尽的探索与思考了。</h3> <h3> 这位老师应该是本次培训路途最远的了,风趣幽默——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郭德凤老师,他用他独特的家国理论给我们轻松地阐释了《教师管理心理策略》。他说,家、校、国,一回事儿!学校管理因事而起,因为有事才要去解决,因为解决事情就需要合作共事,合作共事则要疏通人际关系,需要调解关系,就得建章立制,机制就是制度化了的规则。人性、心态、智慧,管与理,奖与惩,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都昭示着——做有温度的教育。</h3> <h3> 教育是彻底人性化了的事情!重复这句话,只是想说,这句话触动的是人心中最柔软的那一部分。既然如此,就让本次培训将思想彻底浸润,去思考,去实践,去点燃教育,去做我们自己最该做的事情!有梦,有情,有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