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我们在院格庄中学听了四节多次打磨的优质课,听了这四节课,我们真正的感觉到了课要磨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讲、不停的研,才能发掘创造出一节优秀的课。好课如宝剑,锋从磨砺出!</h3> <h3>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第一节课,我们听了刘焕翠老师的“等量代换”一节课。刘焕翠老师为我们展示的优秀课例是三年级上册《等量代换》。等量代换是数学四大基本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代数思想的基础,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事例才能理解它的实质内容。课的伊始,刘老师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卡通人物熊二带孩子们走进知识的殿堂,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紧跟着让学生们小组合作,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在具体操作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小组合作展示环节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在座老师们的肯定,孩子们主动创新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代替相关量,有用图形的,有用汉字的,有用字母的,有效发散了孩子们的思维。在深度挖掘等量代换相关知识后,刘老师最终总结出做等量代换时的“四步法”:找等量~换一换~算一算~验证。在巩固练习环节,刘老师设计了闯关游戏,通过为帮助熊二赢得蜂蜜为主线,层层递进,并进行了适当拓展。</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刘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构建知识,在教学具体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一节优秀课例,受益匪浅。</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刘海杰老师今天展示课的题目是《分数的意义》,他的课堂风趣幽默,能真正做到老师是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从1+1=?引入本课,让学生体会这个游戏很简单但是很奇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展示正方形,从兜里拿出来的几根小棒,一摞书等例子中让学生找出他们中所隐藏的1,从而总结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最后得出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接着他让学生用一个月饼回顾了前面学习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四分之一怎么表示?并让学生说出了分数的意义是:把一个月饼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期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四分之一。然后,让学生分8个月饼,取其中的一份,是几分之几?学生自己做题并上前展示,通过孩子的展示、讲解以及老师的引导最终确定用四分之一表示,让学生从不断的思考中最终理解并掌握新知识,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练习16个月饼,20个月饼,100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用几分之几表示。</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最后,在练习的时候,本来孩子们有点累了,但是刘老师拿出来9块糖,重新激发了学生的斗志,个个想上前展示自己所学的新知,所以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上他的构思也很巧妙,让学生体会到所分糖的数量不同时,相同的分数所分糖的块数不同,不同的分数所分糖的块数又相同。听完了刘老师这堂课真的是意犹未尽,他课堂的设计,语言的表达,以及对学生的评价都是非常完美的,不愧是市优质课,值得我们学习。</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陈雪怡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周长》,本节课导入新颖,小明三人同时出发,按相同的速度绕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花坛赛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制作精美,利用动画直观形象的呈现了赛跑过程,跑的路程就是花坛一周的长度。接着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正方形、长方形、圆的周长,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在测量周长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方式测量出三个图形的周长,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了周长的概念。</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陈老师设计了“谁敢来挑战”的练习,情景前后呼应,内容由易到难,并且在练习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span></h3> <h3> 最后一节是任慧娜老师的《认识百分数》。这是一节概念课,但任老师把它上的有滋有味,孩子们学的也是有滋有味兴趣十足。</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课前,任老师带领孩子们认识了关于100的生活知识。然后引入新课,继续认识100。课堂上,任老师没有直接说出百分数,而是引导孩子们一步一步的说出过程,先求出达标人数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约分,比较,得出结论;增加难度,再比较,比较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质疑,提出困难和疑惑,探讨方法解决问题。孩子们慢慢地接触到了百分数,同时也明白了学习百分数的意义。任老师在这节课中充当了指引者的作用,是孩子们探索新知的一盏明灯。任老师还带领孩子们找一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将生活和数学很密切的联系到了一起,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通过这节课,孩子们将百分数扎实的记录到脑子里,为今后继续研究百分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3> <h3> 通过今天四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讲课的经验和方法,也坚定了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磨课的信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