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每一次培训学习之后都收获满满,信心十足。然而,回去后总是会冷落了笔记。若是趁热打铁刚好赶上上课还能有个一二收获,若不然,过了两天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学习后回顾,消化,思考实践就显得极为重要。</h3><h3>听完今天的课程总体感觉很紧凑,安排的内容也特别好。有优秀的课例展示,有实战考试的解析,还有读书经验的分享,授课经验的传递,各个环节精彩简洁,带给我视听的享受,收获的不仅是一个方面。</h3> <h3>第一节课是实小赵建坡老师的《长相思》。我也刚刚讲过这一课,和赵老师相比,我觉得自己的课就不像课了。赵老师通过“三知、三读、三品、三背”四个活动巧妙的将《长相思》这首词带给了学生,也带给了我,我的反思很多。教课不是教文章,而是教与文章有关联的知识渗透,语言学用和读写训练。还有,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有了一个很好的套用框架。赵老师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环节设计,丰富的课堂内容,简洁自然的课堂语言让我很佩服!</h3> <h3>第二节课是外国语小学丁向格老师的《夏天里的生长》。也是用了四个活动将课堂与学生们引向了夏天,听后,我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不自觉想跟着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我认为这也是一节多么成功的课堂!我不仅听懂了,而且也收获了知识与写作方法和课堂引导与训练的技巧。虽然,我的操作会有些笨拙,可是,至少有了明确的方向。万变不离其宗,丁老师的活动设计、引导,异常精彩,处处都与文章中心环环相扣。</h3> <h3>第三节课是实验小学张苗红老师的阅读经验交流《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张老师从开始到结束语言流畅、优美,分享内容独到实用。让我不得不佩服其口才与文学修养。她从时间的分配,方法的指导,兴趣的激发等方面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与经验。我特别喜欢他对孩子的引导方法,比如穿插故事,顺势引导学生读书方法,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生活实践与读书知识的有机融合互通等。是的,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先爱上读书,才能让我们的孩子爱上读书,这不仅是榜样的力量,更是文化底蕴的熏陶。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需要我们拥有火种,一颗爱读书,爱孩子,肯花时间投入的种子。</h3> <h3>第四节课是教育局狄建平老师的分享《让文体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狄老师先从期中考试的试卷分析开始说起,细心地告诉我们学习的侧重点和教学过程中的关注点,让我们不再盲目的投入。接下来又从9个方面详谈了文体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记叙文、说明文、游记、古诗词、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小说这9种文体,每一种,狄老师都从教材中一一列举课文,并说明不同文体的不同教法和侧重点,还列举了具体课例。听后,确实受益匪浅,竟然发现,我前两天备的一篇课文把文体都排错了队,真是惭愧。看来,认真研读文本,分类教学,充分备课实在是上好课的前提。</h3> <h3>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我还在线型教学中徘徊的时候,板块式教学,别人已经运用自如。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慢慢地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我相信我也能像他们那样重新找回课堂的自信!教学的乐趣!!相信构筑理想课堂,我们一定能取得新的进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