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后人两代“九三”情缘

金波

<h3>口述:詹萤&nbsp;&nbsp;</h3><h3>整理:金波</h3><h3>&nbsp;</h3><h3><br></h3><h3><br></h3><h3>说来有意思,我们家三个人加入九三学社的时间不仅“横跨”两个世纪,而且前后相差二十三年:爸爸詹同渲(更多的人熟悉他的笔名詹同)1982年,弟弟詹咏1997年,我2005年。</h3><h3><br></h3><h3>这横跨了二三十年的时段刚好融入改革开放的四十年,细细回味,历历往事与变化让我感慨万千……</h3> <h3>詹同父子</h3> <h3>詹萤姐弟</h3> <h3>1912年9月6日,孙中山视察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图为孙中山9月7日在张家口车站月台上 与欢迎者合影。(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藏)</h3> <h3>爸爸詹同当年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级美术设计兼导演,他还是著名漫画家。</h3><h3><br></h3><h3>科技强国、教育强国是我曾祖父詹天佑年轻时就树立起的抱负和梦想,爸爸同样承继了先曾祖的理想,所以就成为九三学社一员。</h3><h3><br></h3><h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振兴中华的宏愿在劫后重生的神州大地化为巨大的动力,爸爸与上海电影系统多位同行先后跨进九三大门,但他们分散在各区的支社。1984年2月25日,在他和袁国英等几位老师的申请下,直属于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社市委前身)的文艺支社成立,文化艺术出版界的九三学社社员聚在了一起,爸爸当选为支社第一届主委。那时文艺支社成员少,年龄也偏大,上海师范大学的任钧、黄若舟等著名教授,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著名配音演员尚华老师等已六七十岁。</h3> <h3>京张铁路修筑现场</h3> <h3>京张铁路施工人员在验道专车旁留影</h3> <h3>詹同与他的漫画人物</h3> <h3><br></h3><h3><br></h3><h3>爸爸198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十三岁就曾在北平为中共地下党组织画过反对内战的宣传画,加入共产党是他的夙愿。作为第六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七、八届上海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委员,他一次次在有关会议上就精神文明建设和振兴繁荣国产美术电影事业等问题,向吴邦国等领导建言献策。</h3><h3><br></h3><h3>其他社员也常常为国家社会的发展献计献策。这些前辈们非常朴实可爱,因为文艺支社没有一个专门对应的统战部门,没有固定的活动经费和场地,邮寄通知也要在机关干部的帮助下自力更生。我至今保存着那时期上海九三前辈自制使用的信封,才手机般大小,可见他们节俭的精神!</h3> <h3>儿童美术家詹咏与忘年交任溶溶(中)、张秋生(右)</h3> <h3><br></h3><h3><br></h3><h3>1990年代,曹正文、周军担任支社领导期间,吴宗麟老师动员在上海科影厂从事动画背景设计的我参加九三。我自感尚有欠缺,便推荐了弟弟詹咏。</h3><h3><br></h3><h3>弟弟比我小8岁,但已在少儿报刊领域干得很出色,而且在全国漫画比赛上得过奖。我们姐弟都是爸爸的崇拜者,无论是绘画还是为人,而且弟弟曾对爸爸表示:我长达了也要加入九三学社。于是,在爸爸病逝两年后,年仅26岁的他成为文艺支社也是整个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最年轻的社员,后来又担任了支社副主委、九三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副秘书长兼组织部长。</h3><h3><br></h3><h3>那一年,支社曹正文主委也仅四十多岁。他和宗麟老师于1988年入社,想必从1980年代末,上海九三已加快了“年轻化”的步伐。</h3> <h3>曹正文(米舒)先生</h3> <h3>画家吴宗麟先生</h3> <h3>直到2005年,我也像爸爸和弟弟一样,终于成为了文艺支社大家庭的一员。社市委主委赵雯十分关心文艺支社的组织建设和发展,并时时关注老社员的健康和中青年社员的成长。2008年12月25日,经过一年的筹备,文艺支社“升格”为九三学社上海文化委员会,曹正文老师担任第一届主委。委员会下设文新报业集团、文广集团、油雕院三个支社。在成立大会上,许多三十多岁的社员或担负会务、或认真与会,令人耳目一新。</h3><h3><br></h3><h3>文化委员会成立十年来,曹正文、朱少伟、郑瑛三位新老主委身先士卒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内容涉及文化、民生等诸多方面。毛时安、曹正文、朱少伟老师的提案,如《政府应当明确加大文化财政投入力度》《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尽快解决沪宁高速拥堵现象》《医保卡应在长江三角洲联网》《充分利用浦东“鹤窠村”遗址、生动展现古代上海鹤文化的建议》等,受到了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重视。朱少伟、史煦光、李建国等社员在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稿中提出的建议,也得到了全国政协、社中央、市政协及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等的重视和采纳,有些还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h3><h3><br></h3><h3>多位二十多岁年轻社员的出现,更使组织活动丰富多彩、充满了朝气。<br></h3><h3><br></h3><h3>人才济济的文化委,既有知名“电影人”,又有知名作家、主持人、书法家、画家、编辑记者等等,他们运用讲座、展览、公益、著书立说等形式,把文化传播到社区、高校,传播到少年儿童的心灵。</h3> <h3>2017年,赵雯主委调研文化委员会</h3> <h3>朱少伟先生</h3> <h3>郑瑛(左)与草婴夫人、草婴女儿</h3> <h3><br></h3><h3><br></h3><h3>抚今追昔,屈指算来,我们一家两代人经历了上海九三发展的“四十年”,虽然只是一个个侧面,但尝鼎一膏、见微知著,能不百感交集?</h3> <h3>2018年6月16日,上海市九三文化委成员在交通大学参加联谊活动</h3> <h3>詹萤和她的剪纸作品大受青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