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12月3日晚7点36分,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h3><h3>“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方增先</h3><h3>先生去世,享年88岁。方增先先生曾任上海美术馆馆长、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院长等职。2013年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方增先是当代学院派中国人物画家的领军人,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浙派人物画。</h3><h3></h3><h3>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对澎湃新闻表示,在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中,方增先先生是一位作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大家与教育名师,他的逝世,是中国美术界的重大损失</h3><h3></h3> <h3>当代中国人物画艺术巨匠、新浙派人物画领军者方增先先生,在新中国画坛留下巨大影响的新浙派人物画“开山五老”——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顾生岳、宋忠元五位先生,就此都已与我们告别。</h3><h3>方先生走得平静,但他离世的消息,在夜里带来如此巨大的沉痛与深刻的纪念。</h3><h3>方先生是最念旧的。他生前最惦记的,是两个地方——浦江和孤山,因为,他生在浦江,在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学会画画,名扬天下。<br></h3> <h3>新浙派人物画的开山者</h3><h3>他的一册书影响几代人</h3><h3>1955年,《粒粒皆辛苦》发表后在全国画坛引起震动,方增先年仅25岁。几年后,《怎样画水墨人物画》出版后大受欢迎,重印三版,卖出数十万册。不论是学油画还是学国画的年轻人,几乎人手一册。</h3><h3>当时的方增先究竟多有名?方先生曾腼腆地说:“后来我画《艳阳天》时去北京郊区,有人一听说方增先来了,脸色都变了。”</h3><h3>当时只要是画画的,没有不知道方增先的。</h3><h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方先生都是新浙派人物画的一面旗帜,无论是实践、理论还是教学。</h3> <h3>“新浙派人物画”当然是新的,方先生说:“传统中国画必须走现代的路,因为全世界往前走,那中国画也要往前走,往前走就是现代画。”</h3><h3>但“新浙派人物画”始终都必须是“中国画”,方先生反复强调:“我画了一辈子中国画,感觉中国画的最基础的东西,必须遵循中国的传统艺术法则。西方的艺术绘画,可以作为一种参照来吸收,这样你在画当中怎么变,它都不会离开它根本的东西。”</h3><h3>尤其是笔墨,这是浙江画家的拳头功夫。</h3> <h3>浙派人物画的特点是用笔用墨,用笔讲究抑扬顿挫,与书法有点联系。”方先生总是念及潘天寿先生经常讲的,“用笔必须搞好,中国画没有用笔就没有意义了。”早年,他专门从浙江跑到上海找王个簃先生,一个礼拜两次。“他是吴昌硕的高足。他也不是一笔一笔怎么样教,他就当场画一张画给我看,每次都非常非常认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形象的教学,因此我学得比较快。”</h3><h3>方先生的笔墨,南北方的画家都是服气的。据说,当年周思聪和卢沉两位名家,在方增先家里呆了两个月。</h3> <h3>吴山明、刘国辉、吴永良……这些重要的人物画家,都是方先生与其他老先生们一起,手把手带出来的。</h3><h3>吴山明在留校后,又与方先生共事多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吴山明一家与方增先都住在南山路美院的宿舍楼里。方先生生活非常朴素,因为夫人在上海工作,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基本都是一个人生活,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赴上海工作。吴山明的太太高晔还记得,方先生的胃长期不太好,常常胃疼,外出时还常带着一口锅自己煮稀饭吃。</h3><h3>这些年,方先生常在医院进进出出,疗养或治疗。</h3> <h3>方增先是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物画现实主义创作的代表人物,中国画坛“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和推动者。方增先和他同时代的画家共同开创了浙派人物画这一当代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艺术品种,将传统笔意与现代造型结合,有力推动了传统国画人物画的时代革新大潮,他的创作手稿、小品草图以及教学笔记,都为后人研究了解当代中国美术史提供了重要的个案和鲜活的第一手素材。</h3> <h3>方增先用这首孤高境界的词与古人神交,他说,这首词不胜在气势,而在于描写出了艺术家的孤寂,被压抑甚至排挤,却能自强自勉、自我激励,所以,不要害怕这种艺术上的孤独,经过了一段时间,守得云开见日出,别人才能够理解你。</h3> <h3>他出版了画集《方增先人物画》《方增先水墨画诗意画》《方增先古装人物画集》《方增先人物画四十年》等,专著有《怎样画水墨人物画》《结构素描》《人物画的造型问题》《人物水墨写生教学笔记》等,1964年写作的中国画人物技术指导教材“怎样画水墨人物画”则是一本流传最广的美术教育书,为新水墨人物写生技法的推广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直到今天,中国美术教育中的人物画专业教学,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当年浙派人物画教学方法的影响和助益。</h3> <h3>2001年,方增先开始将目光回到身边的生活,用积墨的方法创作了《大山的回忆》《闲看行路人》等一批力作。其作品《古诗意图》等分别被山东省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收藏。《大山的回音》《闲看行路人》《家乡板凳龙》等则已是具有典型性的积墨画法作品,方增先大胆的艺术探索,令他成为了中国画坛具有广泛影响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和推动者。</h3> <h3>只要回杭州,方先生一定住杭州梅家坞的梅竺度假村,因为有他最爱的浦江家乡菜。</h3><h3> 方先生也很念杭州。2009年11月3日《方增先人物画大展》在浙江美术馆举行,开幕前一天,方先生看完布展直奔孤山。他说:“杭州,我最想念的就是孤山,每次只要有半天时间,我就要去,因为我18岁就在那里了。”杭州、白堤、孤山、国立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他认得这里的一草一木。</h3><h3> </h3> <h3>方增先在圈内是出名的“隐者”,每隔一段时间就换电话号码,常常几个星期不出门,还在大门边种了一株高大的金桂树,门外的人就看不到站在桥上的他。<br></h3><h3> </h3> <h3>以积墨法为例,方增先受到中国山水画积墨法的启发,将其引入自己的人物画创作,用以增加所画人物的厚重感和质感。他用积墨法绘制的人物,给人凝重而沉郁的审美感觉,带有岁月的沧桑和苦涩味,与传统中国人物画的笔墨所传达的文人式审美情趣和精神气质有很大不同。从乡村走出来的画家方增先认为,这恰好可以表现自己内心一直关怀和敬重的对象——那些质朴的农民和牧民们所代表的劳作大众。作品《家乡板凳龙》是他采用积墨法创作的成功之作,题材取自他家乡的传统民俗活动“舞龙祈愿”。在方增先笔下,可以看到用厚重的积墨画法表现的人物簇拥在一起,或抬头望天,或击打乐器,或低头行吟。人们呼唤着、期望着,那是生命的力量在顽强地撞击着命运。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方增先使用的积墨法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所展现的浑厚、苍凉与悲壮,是历代和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经历过的集体体验。</h3> <h3>方增先担任上海美术馆馆长期间,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主持上海双年展等大型展览的策划,推动美术馆收藏、公共教育、国际艺术交流等全面建设,深深感到他作为学者型艺术家的文化抱负和综合学养,也由此更多领略他在艺术创造上的学术高度。</h3> <h3>“中国画的基本功,第一是线条。”方增先先生说</h3> <h3>【方增先大事记】</h3><h3>1931年,方增先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西塘下村。</h3><h3>1949年入浙江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h3><h3>1953年转入本院创办的研究生班。</h3><h3>1955年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h3><h3>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h3><h3>1984年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h3><h3>1985年任上海美术馆馆长</h3><h3>1993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h3><h3>1995年受聘为上海大学讲席教授</h3><h3>1998年受聘为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h3><h3>1999年被选为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h3><h3>2009年担任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院长。</h3> <h3>上图 和老师方增先先生</h3><h3>下图 和老师冯远在中国文联冯远办公室</h3> <h3>上图 和著名画家史国良在湘西写生</h3><h3>下图 和方增先,中央美院张立辰 李洋在上海 美术馆</h3> <h3>2009年8月,完成《晒佛节——祈福》。浙江美术馆举办“方增先人物画大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方增先人物画》。</h3> <h3>2006年在北京荣宝斋画院方增先,冯远工作室学习水墨人物画,2007年与西安美院成文正专程赴上海美术馆观看先生画展,得到先生指点</h3> <h3>纪森~出版著作 [中国当代名家精品画系列—纪森画选] [纪森水墨人物画集]<br></h3><h3>2006北京荣宝斋画廊个人画展</h3><h3>2008--2009[东西南北中]纪森中国画广东甘肃浙江湖南巡回展</h3><h3>2010广东逸雅堂美术馆个展</h3><h3>2011幸福广东艺术岭南名家作品展,[中国新闻周刊][人物周刊][美术][新疆经济报][衡阳日报][羊城晚报]等专题介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