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母亲的祭文</h3><h3><br></h3><h3>尊敬的各位亲朋好友,父老乡亲们:</h3><h3>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亲临灵前,为我们的母亲奠行。</h3><h3><br></h3><h3>母亲一生劳碌,勤劳善良,是一个永远也闲不住的人。因过度劳累,于农历二0一九年十月二十二日未时辞世,享年八十五岁。</h3><h3><br></h3><h3>解放前,母亲生长在一个家境较为殷实的农村家庭。曾祖父是清朝末年的最后一批秀才,他知书达理、疏财仗义、宽厚仁慈、勤劳朴实,</h3> <h3>是方圆几十里闻名的私塾先生。正是这种仁慈淳朴的家风,影响了祖父母、父母乃至后世几代人。</h3><h3><br></h3><h3>母亲生于一九三五年五月初九,是家里的独生女,十六岁时与贫苦出身的父亲结为连理,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六个子女长大,直到成家立业。</h3><h3><br></h3><h3>母亲啊!是您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生活的坚强;是您用毕生的精力和辛勤的汗水营造了我们美满的家庭;是您留给我们一生享不尽的精神财富和幸福之本。如今四代同堂、子孙绕膝、家兴业旺、温馨满堂。正是我们要报答您</h3> <h3>的养育之恩,让您享受天伦之乐时,您却驾鹤西去,儿女、子孙们实感遗憾,回首往事,我们泪如泉涌,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对您的思念之情。</h3><h3><br></h3><h3>六十年代,由于家大口阔,家里不仅缺衣少粮,连做饭的柴都没有。您就约了几个同伴晚上到江汉油田去挑废弃的石油,一百多斤重的担子,来回要走几十里路,一去就是大半夜,第二天还要到生产队去干活,累得您腰酸背痛,关节麻木。可怜的母亲啊!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孩子们受累。</h3><h3><br></h3><h3>母亲信佛,生病时,从来不去看医生。也不让</h3> <h3>父亲告诉我们,当我们知道后劝您,您却说:"家里这么困难,哪里有钱看病,求点佛水喝就好了,有钱的看好,没钱的挨好。" 经常这样忍痛扛病。</h3><h3><br></h3><h3>文革期间,由于家庭出身成份的原因,祖父经常蹲牛棚,接受劳动改造,我也受到株连,不能继续上学读书,只好和姐姐搬到潜江老家去生活。您白天在队里做工,晚上再把节省下来的一点油、米、菜送到我们那里,来回十几里,等您回到家时,已是深更半夜了,第二天</h3> <h3>还得照常去上工。母亲为了照顾我们,经常日以继夜,不辞劳苦,任劳任怨。</h3><h3><br></h3><h3>母亲是个女强人,那年父亲在大队渔厂工作,家里大事、小事都是您一人料理,什么挖河、打堤、整田、插秧等等,全是您一手承担,可谓巾帼不让须眉。</h3><h3><br></h3><h3>母亲是个善良人,有一年冬天,母亲看见一个衣衫褴褛、身体瘦弱的乞丐,很可怜,就接到家里住了半年才送走。邻里乡亲要是有什么困难,总是主动地去帮忙,助人为乐。</h3><h3><br></h3><h3>母亲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平凡而伟大!她懿范</h3> <p>淑德、贤慧朴实、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给后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p><p><br></p><p>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善良的一生,默默无闻的一生。像初生的太阳,虽然没有光芒四射,但却始终温暖着整个世界;更像一张白纸,虽然质轻价廉,然而纯洁干净,没有浸染,没有瑕疵。</p><p><br></p><p>慈母一去杳无影,儿孙千声呼不回。母亲走了,留给人间的是美丽、善良、无私、奉献、宽容、勤劳,还有她淳朴的微笑,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p> <h3>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弘扬传统美德,传承朴实家风,孝敬父亲,把我们这个大家庭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h3><h3><br></h3><h3>生老病死乃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母亲累了,太累了,您就静静地躺着,好好安息吧!我们会时常聚在您的坟前,看望您,为您送衣送饭,为您赶走孤单!</h3><h3><br></h3><h3>一路走好,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h3><h3><br></h3><h3> 您的儿子: 文松 叩首</h3><h3> 农历二0一九年十月二十六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