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备类景点:四0一洞天

山猫

<h1></h1><h1>  常规的旅游景点就是玩山游水看风景,见多了也有点儿腻,因此总想尝试着换一种口味。<br>  如题所示的这个景点是个战备类景点,也就是以已解密的战备工程遗址为基础而建成的旅游景点。<br>  四0一,是当年这个战备工程的代号。与杭州的五七一工程不同,它是由当时的南京军区所主导的一个浩大的战备工程。</h1> <h1>  ▲这个工程位于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细岭村与半坑村之间的山沟里,在宁波市中心以西约50公里处。工程始建于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末竣工,原来被命名为“细岭坑道”,代号四0一。它的作用被定位于:战时的华东以及宁波地区的作战指挥中心。</h1> <h1>  ▲这个坑道共有四个出口,南面一个北面三个。我们所出入的口是北面的三个出口之一。</h1> <h1>  ▲随着文革正式结束、国际形势缓和以及国家的改革开放,这个工程实际上并没有派上用处。随着21世纪的到来,这个军事工程被解密。在弃置了一段时间后,作为国防、党史教育的基地对普通民众开放,成为一个红色旅游景点。</h1> <h1>  ▲这是进入后的主坑道,可容两个胖子挺直腰板并排行走。每隔20米左右,坑道顶部有防爆灯照明。根据介绍,这个工程的坑道有1500米长,有很多支岔,坑道两边有小房间可供使用。坑道口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目前坑道正在检修,并不完全开放。我们在坑道内看到有些地方被封堵,有些地方没有照明,但并没看到有什么检修。</h1> <h1>  ▲这是坑道内的一块文字介绍牌,介绍得比较详细。这地方的光线不好,手机照片能拍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h1> <h1>  ▲主坑道的一侧有饮水渠,为坑道里的人提供清洁的可饮用的水。坑道的地势低,积蓄从山上流淌下来的山泉并不是什么难题。</h1> <h1>  ▲这是首长室和室内的主要摆设。要是真打仗了,许世友会跑到这里来指挥吗?</h1> <h1>  ▲这是首长室旁边的值班室和警卫室。</h1> <h1>  ▲这是通讯室和室内的摆设。这些电台也不知是哪个朝代,从哪儿找来的?</h1> <h1>  ▲武器库当然是存放武器的地方。现在这里只展示了两张伪装网和几发炮弹。</h1> <h1>  ▲会议室,开小会的地方,墙角摆放着一台六十年代初的老式电子管电视机。在这么深的坑道内,这电视机也能有信号?</h1> <h1>  ▲到此一游,就在这儿留个影吧。后悔不该把手机放在桌上,破坏气氛了。</h1> <h1>  ▲防化室,墙上全是防核武、防化武的宣传资料,这倒是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h1> <h1>  ▲医务室。从洞穴空间和摆设物品上来看,当时这里的医疗水平也就是医个头疼脑热或小磕小碰之类的伤病,连骨折都处理不了。</h1> <h1>  ▲这里居然还有个能够容纳几十个人开大会的礼堂,这个绝对没有想到。</h1> <h1>  ▲礼堂的墙上悬挂着许多展板。这块展板上展示了四0一工程解密、开发为旅游景点的过程。展板上还有坑道南大门的照片。南大门是坑道的主门,我们去的时候南门处于封闭状态,只能从照片上一睹为快。</h1> <h1>  ▲这是一段没有照明的支岔坑道,我和同伴凭着手机照明往里走了几十米。喊一嗓子听回音,感觉里面还有很长,深不可测。进入坑道内手机就完全没有信号,我们怕出危险不敢再往前走。由此想到,当年的工程兵在完全没有盾构等现代化装备的情况下,仅凭着风稿等简陋的工具,硬是在山体地下开掘出这样一条1500米的地下长龙,他们实在太伟大!</h1> <h1>  ▲在坑道内我们还看到这样一块牌子,但这个区域并不开放。在我们走过的坑道内并未发现有动物存在,连耗子、虫子的踪迹都没见到。我们也没看到有通排风设备,但坑道内的空气干燥、新鲜,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阴冷、潮湿、缺氧等不适。</h1> <h1>  ▲参观完毕,原路返回走出坑道,外面的阳光明媚,与坑道内的昏暗形成明显反差。仔细观察这里的地形,坑道口建于两山之间山岙的低处(照片中城墙状的门脸、四0一洞天的字迹以及旗杆绿化等都是后来才搞的),很不起眼便于伪装,非常不利于飞机的侦察、瞄准和轰炸,在地面战斗中也有利于防守。这个出口的地形选择得不错。</h1> <h1>  回程的路上,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当年工程兵挖掘、建设这样一个坑道工程用了近二十年,他们流下的血和汗足以用吨来计量,但建成后却闲置二十多年没派上用处,所有的血汗成本付诸东流。这也是当时的国际大环境所迫啊。其实我们的敌人并不怕我们浪费资源,他们最怕的是我们的强大、我们的进攻和反制约能力,不是吗?</h1> <p>  </p><p>2019-12-4</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