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12月2日,滨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教育教学服务中心主任许雯同志应邀出席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2019年年会,并作了题为《深耕•融合一一打造区域信息化应用新高地》的交流报告,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和同仁的一致好评。</h3><h3></h3><h3> </h3><h3><br></h3> <h3> 据悉,12月1~2日,中国教育学会与华中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2019年年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位专家和代表齐聚一堂,共议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h3> <h3> 许雯副局长围绕“321”工作模式,从“聚焦建强,为教育信息化夯实基础”“聚焦用好,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聚焦师能,以教育信息化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三个方面,和与会同仁分享了在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教师专业成长深度融合方面的深入思考和具体做法。我区创新构建了“教育信息化应用321模式”:“3”是指“三个平台”,即数字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师工作平台和学生学习平台;“2”是指“两个电子书包教室”,即每个学校利用现有微机教室至少建设两个数字化教与学体验室;“1”是指“师生每人一个网络空间”。为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健全了制度驱动、督查撬动、培训促动、评价拉动、项目带动、活动推动、管理联动的“七动”运行机制。同时,积极构建“互联网+教师培训”模式,践行研训一体化的思路,持续优化教学研究和培训相结合、新老教师研修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校本研修与网络远程培训相结合、课题研究和行动引领相结合、课程建设创新和课堂教学创新结合的“六结合” 实施策略,有力助推了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h3> <h3> 近年来,滨城区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已跨入山东教育第一方阵。2003年,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教育城域网建设,成立了教育信息中心,先后实施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工程、天网地网合一的“校校通”工程、教育城域宽带网升级改造工程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工程。2009年全区乡镇办全部通过滨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乡镇”评估验收;到2013年,全区累计投资8000余万元,用于全区教育信息化设备的配备及更新,基本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网络资源班班通”。十三五期间,随着建设的推进,逐步构建了契合滨城教育信息化的“321”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低投入高效益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之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互联网+教育”成为滨城质量提升的新支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教育部规划课题“益智课堂与思考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入驻我区,“全国首个以创客教育为主题的青少年科学技术实践基地”落户滨城,共有32所学校争创滨州市“数字化校园示范校”。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做法多次在国家级、省级会议交流推介,有关经验在中国教育信息化网、省市教育网站、《中国教育报》和《山东教育报》刊发。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教育部信息中心的多位领导专程来滨城区调研,均给予充分肯定。2016年6月,在青岛举办的“2016年国际教育信息化创新产品及应用成果展”上,我区被山东省教育厅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推介。2017年,滨城区成为全国“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和第一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同年10月17日,我区在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上做经验介绍。今年11月16日,我区的“美丽学校”创建全覆盖工程荣获“首届未来教育创新成果奖”,区教育和体育局成为此类奖项16个获奖单位中唯一的基层教育主管部门,“美丽学校”创建全覆盖工程成为唯一一个以基层县区为单位推进未来教育的创新成果。</h3><h3> 下一步,我区将不断探索,积极落实《教育现代化2035》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持续推进“321模式”的深入应用,融合创新,助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力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持续提高校长信息技术课程领导力,培养“数字化教师”,助力城乡师生素质提升;持续强化教研部门的引领作用,助力技术、内容、方法的深度融合;持续探索智能评价模式,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持续推进学校管理向“数字化”迈进,助力教育治理能力进一步现代化,全力打造区域信息化应用滨城新高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