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家乡的河滩会

徐锋

<p> 我的家乡在武功古镇,家乡河滩会的历史相当悠久,据说是先辈们为了纪念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丰功伟绩而举行的物资交流大会,每年一度,规模宏大,盛况空前,至少波及西北五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影响极其深远。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七开始,古镇河滩商贾云集,万货横陈,马牛成群,演艺纷呈,人似潮涌,此会通常历时十天左右。此会过去以东河滩的教稼台为中心,北起东河滩漆水桥以南,南至菜园村,东依漆水河,西到古镇老街,方圆四五公里。由于会场以东河滩地为主,故曰“河滩会”。我很怀念儿时家乡的河滩会。</p><p> 儿时家乡的河滩会内容很丰富。大会上除了有衣帽鞋袜、锅碗瓢盆、农具棺板、糖果小吃、马戏杂技、秦腔歌舞等内容之外,还有现在已经看不到的马牛骡之类的牲口市场等。那个时候的河滩会上有许多平时在市场上很少看到、很少买到的东西,甚至是看不到、买不到的东西,却是人们生活中需要的东西,正因为如此,才吸引着百里、千里的人远远赶来逛会。</p><p> 七八十年代,媒体很不发达,电视对于农村孩子而言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奢望。河滩会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恰恰是农村孩子每年难得一遇的物质与精神的盛宴。</p><p><br></p> <p> 河滩会就在我家门口,每到会期,母亲便给我二三毛逛会钱。我总是叫上三朋四友,兴致勃勃,满怀憧憬,如脱缰之马,挤进东来西往的人群,一口气转遍古镇的大街小巷、游完河滩会的角角落落,因为每年的河滩会总会遇到一些新奇的人和事。</p><p> 我最感兴趣的是那时的马戏、杂技与秦腔。</p><p> 马戏与杂技是要买票才能进场的。五分或一毛就可以买张门票,剩余的钱买点葵花籽或者花生之类的小吃。一边吃着美味,一边看着表演,那种满足感、幸福感,真的没法用言辞进行准确地表达。</p><p> 印象最深的是马戏团的虎熊蟒等猛兽的精彩表演,因为这些动物以前只在课本中见过图片,没有见过真的活物,进门一看确实让人大开眼界。我很神奇,虎钻火圈,熊踩翘板,蟒缠人身,……那么乖巧,那么滑稽,那么惊恐,那么富有刺激!</p><p> 最乖巧的是百兽之王,竟能乖乖地任凭驯兽员摆布,在驯兽员的手势指挥下,虎性大发,毫不畏惧,凌空而起,硕大的身躯灵巧地穿越过一个个烈焰熊熊的大火圈,赢得阵阵掌声。表演结束后,竟还乖乖地依偎在驯兽员的身边。驯兽员慰劳似的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老虎额头的毛发,老虎完全是一副很享受的样子,顿时失去了一代兽王纵横天下、唯我独尊的霸气与野性,实实让人大跌眼镜。我很叹服驯兽员,竟能把让人望而生畏的猛兽训练得这样听话。</p><p> 最有趣的是熊踩跷跷板。只见黑熊笨拙地挺直黑不溜秋的浑圆身材,下肢一双厚实的熊掌在一米多长的跷跷板上小心翼翼地挪动着,努力在寻找着跷板上的平衡点,身子总是东倒西歪、前仰后合。驯兽员一时不给吃东西,它就会发脾气,甚至拒绝配合表演,就像使性子的小孩子,弄得驯兽员常常束手无策,百般尴尬,惹得观众们总会哈哈大笑。一旦得到满足,黑熊才会很快进入表演状态,洋洋自得地摇摆着憨硕的身子。最有意思的是,一次有只黑熊在表演中突然放了一个响屁,“噗”地一声,如雷贯耳,惊天动地,驯兽员赶紧捂住鼻子,几乎夸张地背过气去,黑熊却若无其事、一脸无辜的样子,逗得观众们几乎笑破了肚皮。</p><p> 最让人恐怖的是蟒缠人身。胳膊粗细的巨蟒,绿底上印着黑色的花纹,二三米长,硬生生缠在演员的腰上、脖子上、胳膊上,不安定地四处游动着。拳头大的蟒头不时向上翘起,黑幽幽眼珠阴森森地一动不动地盯着周围的观众,嘴里不停地吐着红芯,让人看了不禁毛骨悚然,浑身直起鸡皮疙瘩。蟒蛇像流水一样,在演员的身上不断变化着缠绕的姿势,最让观众把心提到嗓子眼的是,大家总在担心,蟒蛇万一不高兴了,浑身一发力,或者咬演员一口,后果将不堪设想。真是既可怕,又刺激! </p><p> 马戏表演还有猴子翻跟头、小狗算题、小马做操……等精彩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有趣。</p><p><br></p> <p>  杂技表演也是花样繁多,异彩纷呈。最刺激的是胸口碎大石,那么冷的天,演员赤裸着上身,背躺在一个布满锋利长钉的木板之上。在演员的胸口上放一块比较厚实的石板,然后另一名演员使出浑身气力举起大锤,“呀”地一声大锤重重地向石板上砸去,“咣当”一声过后,石板断裂,而躺在钉板上的人却安然无恙。大锤落下的那一瞬间现场出奇地安静,你似乎能清楚地听到每个人“怦怦”乱跳的心,我几乎是闭着眼听大锤砸落的声音。当大家看到演员翻身坐起、毫发无伤时候,顿时心花怒放,欢乎雀跃,竟然有惊无险。听说演员练了一身刀枪不入的硬气功,这种表演根本就是小菜一碟。我和伙伴们太羡慕了,佩服得不得了。杂技表演还有什么银枪刺喉、走钢丝、顶碗、踩瓮、荡秋千等等,无不令人瞠目结舌、惊心动魄。</p><p><br></p> <p> 说来也怪,作为一个小孩子,我竟然还会对秦腔戏情有独钟。每次逛会,咿咿呀呀的秦腔戏也是我必看的节目之一。印象最深的秦腔戏名有《铡美案》《三滴血》《周仁回府》《下河东》《窦娥冤》《游西湖》等。我不懂什么生旦净末丑,最爱看的是激烈的武打场面。一本完整的秦腔戏,从开演到结束大概需要近两个小时的样子,我竟然能够努力去看去听,在似懂非懂中坚持把戏看完,回到家后还能有鼻子有眼地给母亲讲戏中的情节。也许是因为那个时候,农村孩子们仅仅能看到的精神文化大餐就是秦腔戏。因为电视那时是奢侈品,一般的家庭是根本没有的,网络更是无从谈起。秦腔戏虽然难懂,却尽可能满足了孩子们那时的精神需求。</p><p><br></p> <p>  每次去河滩会,总是逛到日落西山,逛得腰酸腿疼、饥肠辘辘,才会兴味未尽、恋恋不舍地走回家。</p><p> 也许是个人怀旧的原因,也许是现在司空见惯的缘故,总感觉像这样精彩刺激的马戏与杂技在如今的古镇河滩会上再也见不到了,总感到没有儿时的节目看着那么过瘾、那么解馋。秦腔戏也由过去一南一北两个对抗式的舞台表演变成如今的一枝独秀了,秦腔戏似乎也没有了儿时的那种味道了。更让人很汗颜的是,一度时期带有色情表演的歌舞团比比皆是,搔首弄姿,大煞风景。不过,这几年情况明显好转。</p><p> 现在的社会物质极大地丰富,媒体很发达,信息很灵通,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满足,我总感觉如今的河滩会似乎已经找不到儿时那种让人牵肠挂肚的东西了。我很怀念儿时河滩会,总感觉现在的河滩会没有儿时的那么质朴、那么纯净、那么让人向往,那么让人记忆犹新、回味无穷。</p><p> (文中图片全为网上搜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