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太行山

响水周钧

&nbsp; &nbsp; &nbsp; 千里太行半日达, 十月十九日下午一时,我们一行十人分乘两辆小车沿着苏鲁皖豫的高速公路,从新乡市的云台山高速口而出,这时已是晚上八点多钟,腑视山下的辉县城市,万家灯火似满天繁星倒映在湖面,约莫驱车五十公里山路,我们终于到了住宿地山西省陵川县马圪当乡地八洞村的八大缸驿栈。 <br>&nbsp; &nbsp; &nbsp; &nbsp; 二十日按计划于八时向村西的峡谷进发,奔着十八缸旅游的我们,视而不见山门前由陵川县文明委、陵川县旅管委竖立的“未开放区域 游客请勿入内”的广告牌。<br> &nbsp; &nbsp; &nbsp;在氤氲的晨雾中,沿着乱石遍布的干涸河床,我们向山上艰难攀登,在山腰拐了一个弯后,十几米的石路异常平坦光滑,不见一粒沙石,再转身一个大石坑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缸了。平整的底部落了一层碎石和尘埃,四围的石壁向岩体凹陷,圆鼓形,恰似农家使用的大水缸。缸的上沿呈漏斗状,底深度约有五米,直径八米左右,“想从此缸过,留下买路钱”,缸前,当地的六十多岁的老者,拦住了去路,交了十元的 “缸费”后,我们踩着简易的木梯下了缸,出缸,也是踩着另一侧的梯子出了缸沿,再拽着从高处悬挂下来的十来米的一根铁链攀岩上去。 越往峡谷深处,海拔越高,口口大缸也接踵而至,跨越缸口也愈发艰难。缸缸形体不同,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或潭状,或石臼状乃至不规则状,有的大缸中还伫立着光滑的石墩或金字塔形的巨石。 坐“缸”观天,天际线围成的天空或大或小,或正或斜,形态各异,天上白云、蓝天,怪石、奇树,展现的是无法想象的天坑奇景,瞧,第六缸宝葫芦状的天际,树木横亘在蓝天下,偶有微风吹过,草木在空中舞蹈,情景甚是美妙。&nbsp; 缸口之上,则是一面面的悬崖绝壁,我们只能凭借山民们有木棍、钢缆、链条 绳索等简易的软梯子或悬索上去,其中一条几十米的软梯斜挎在绝壁之上,攀援有随时荡向另一侧的可能的感觉,连素有"山中猿猴"之称的山哥,攀爬时也得小心翼翼。想当初,那位老者收取的十元钱的门票与景区动辄百十元的价格相比,真是太便宜了。 初闻驴线"十八缸",缸在想象中应是山中分布的不同位置、深浅缸状石坑,实际上是当地山民对分布在蝴蝶谷由高处向低处分布的一个个像缸体样的崖壁地貌的形象叫法。十八缸也并非实指,就象古文中的三六九一样,表示数量很多。据山民们讲,峡谷的上游还有很多的缸,有的甚至比上述缸更奇更险。<br>&nbsp; &nbsp; &nbsp;&nbsp;<br> 从山形山貌中我们可以联想,“缸”的形成是因为南太行特有的丰沛的水资源汇聚在峡谷中,狭窄处湍急的水流,下落时形成了强大动能的水流,经年累月地冲击着有巨大落差的岩体,到达底部后,又不断回旋摩擦岩体,先是产生由小到大的石坑,进而形成了光滑圆润的内凹石壁,所谓的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是也。要是春夏来到这里,缸内盛满积水,跨过缸口得借助于木棍、树枝搭就的木桥或栈道才能通过。<br> 最后的第八缸,就像古代的酒樽,西侧沿口高高向上翘起,攀爬在颤悠悠的用铁链和木棍绑定的软梯子上,真叫人胆颤心惊。但对于一群经验丰富的老驴们,当然是神闲气定,鱼串在天梯上,还不忘摆个POS。 &nbsp; &nbsp; &nbsp; &nbsp; 告别“天梯”,紧接着又钻入了硕大的山洞,有凸起的坚固岩石作落脚点,我们很快就攀爬到了四面悬空只容一人通过的洞口。我试着悬起身子,头探出洞口后,用双臂撑起侧着的整个身体,第一个出了洞口,接着豆豆、念念硬是被我们拉着双手提了上来,被戏称为“顺产”,不知体格强健的四姐用了什么束身术,竟也顺利地钻出了石洞。其他人只能绕行通过。 &nbsp; &nbsp; &nbsp; &nbsp;跨越了惊险刺激的八只“大缸”,继续向高处进发,在有约摸五十多米高的悬崖半腰,我们邂逅了一群来自北京的六七十岁老年驴友,她们正通过自带的绳索,相互协作,向高处攀登,我们毕竟年轻几岁,待她们全部到达上面后,借助石缝间的木棍、树枝,手脚并用,也顺利地到达了山顶。沿途北京的朋友们也是一路谈笑风生,与我们逶迤而行了一段路程。&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头,远处蓦然出现了硕大的磨姑似的树冠,在色彩斑澜的植被染映之下,愈发显得苍翠,走从二0O九年列入国家级一级保护植物的树碑上得知,学名为白皮松的这株古树,已历经了六百年的酷署严寒。现在依然身躯挺拔,枝繁叶茂,须三个人才能将树干围拢。我特别惊叹那树干与树冠间的枝桠,犹如舞台上的千手观音的手臂。 行进在层林尽染大行山上,四周群峰连绵,头顶蓝天白云,仿佛置身于巨幅的画卷之中。时辰已经过午,“亭亭白桦,悠悠碧空”,这边我们群里不知谁首先发出的,悠扬的歌声在群山中回荡,那边“微微南来风”,不远处的北京驴友们也情不自禁的和了起来,一曲终了,只听到了那边的女驴友“仿佛找到了恋爱的感觉”声音,这些十六七年的驴龄的朋友们其快乐心情真的迥异于他们的生理年龄,旅行让人快乐,让人忘却年龄,这也是旅行的意义所在。 &nbsp; &nbsp; &nbsp;下山时,我们经过了只有一户人家的叫桦皮庄的古村落,用石头、木材和枯草搭就的房屋、牛羊舍早已破败不堪,置身于由石槽、石磨、石墙、石臼组成的荒村古道之中,我们仿佛穿越到了五千年前的石器时代。 &nbsp; &nbsp; &nbsp; &nbsp;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游览了南北扒绝,自驾穿越了红豆杉大峡谷。南北扒绝,依我看来其实就是山民们进出大山的捷径,较为险峻但绝没有昨天十八缸的惊险刺激。轻松自在旅途,更可以悠闲地感受南太行的七彩秋天。我们聘请的当地护林员向导,向我们介绍了太行山的核桃、谷子、连翘、崖柏等丰富物产,其中以崖柏最为出名。 &nbsp; &nbsp; &nbsp;崖柏起源于三亿年前的恐龙时代,是世界上最珍贵、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有植物中的大熊猫,恐龙时代的活化石之称。在途中,向导为我们拣到的采伐者斫下的废弃的树枝,虽仅有小拇指那么粗,其树龄也有千年之久。<br>&nbsp; &nbsp; &nbsp; &nbsp;在悬崖上,崖柏依靠在岩石缝隙中挤出生长空间根系吸收尘土和岩石风化而来的少量矿物质生长,能够存活下来已属不易,十年未必能长一毫米直径,年轮之细密,用放大镜都未必数清,称崖柏“历千年沧桑,汲天地灵气”,一点也不为过。从人为或在大自然的作用下裸露的其他树种的树根,可以想象得出,崖柏生长在山体内的根系不知是空中的部分多少倍呢。水分和养分的匮乏,还要经历山崖风、雷电、霜冻雨雪的洗礼,崖柏的生命如此顽强,平时不易购买旅游品的我,怎么也要买一串崖柏手串作为太行山此行的纪念。<br> &nbsp; &nbsp; &nbsp; &nbsp;汽车行进在蜿蜒曲折的红豆杉大峡谷的谷间公里路上,一帧帧美丽画卷让我们目不暇接。汽车在安全岛上停下来,公路两侧绝壁如削,姹紫嫣红点缀其间。景在身边移,人在画中游。我们尽情享受着秋天的太行山带给我们的欢乐。 &nbsp; &nbsp; &nbsp; &nbsp; 太行把最美的部分留给了南太行,而南太行把最美的风景留给了秋天,而我们把秋天的南太行印刻在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