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了进一步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核心素养为主题,应对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提升青年教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东坡区研培中心在眉师附小开展了此次语文学科教育研究活动。带着对此次活动的期待,我和几位同事走进了百年名校眉师附小,观摩来自东坡区各个学校的教学能手的精彩课堂展现。</h3> <h3> 不论是先声夺人的陈路老师讲授的趣味盎然的低段课文《青蛙写诗》,还是循循善诱,善于沟通,能自然引入生活情景的教孩子们《商量》的朱丽琼老师。不管是让我们如沐春风的感受文言文《司马光》的杨文霞老师,还是语言精妙隽永,善于归纳的讲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孙慧老师。他们独特的自我风格,妙语连珠的谈吐,挥洒自如的课堂表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h3> 下午,来自区研培中心(原眉师附小优秀教师)杨红老师的老课新上《桥》,更是让我对统编教材有了新的思考。杨老师别出心裁的课前谈话,就像一条冬日暖暖的围巾,既拉进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又巧妙地与课文链接,不动声色地进行了课前准备。</h3> <h3> 课后,杨老师结合自己的课例,为我们进行了语文要素与课例整合的两三点的讲座。她深情地说:一个语文老师一声要上一万多堂课,如果每节课都上成精品课,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但是,只有一个语文老师心中有语文,生活处处都有语文,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就有上精品课的可能。</h3> <h3> 杨老师提醒我们“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语文的本质工作是语言文字运用,定好语文课的目标,以本体为主要内容,围绕这个内容去认识、实践、迁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