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都是筑梦人。”要打造好“梦之队”,必须身先士卒。本学期我们全部使用教育部编写的新教材,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不容小觑。为了更好吃透新教材,我们中语组全体老师在反复研读教材、讨论教法的基础上决定开展一次大胆的尝试——单元整体推进!</h3> <h3> 部编教材每个年级和每个单元的内容目标更明晰,教学要点更明确,备课时了解整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抓住“干货”,做到“一课一得”。以语文“基本要素”的侧重点来组成教学顺序与线索,课文则是服务和体现这一顺序线索的!</h3> <h3>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祖国山河”,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4篇了精读课文,1个习作和1个语文园地。 </h3><h3>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组课文中很多自然段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展开写的,找到这些关键语句借助它们就能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吴伟伟老师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通过理解体会“鱼多”那一段让学生悟出方法,并接着在文章中训练方法;闫新超老师在教授《海滨小城》这一课时,把方法加以渗透;孟晓玉老师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汤小芳老师针对本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得到了运用;翟云贞老师的习作讲评课,针对本单元的语训点让学生谈好文章的评价标准,并针对老师提供的三篇文章进行评价;王琰老师的单元整合课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了梳理和整合!</h3> <h3>
统编教科书在三年级引导学生学习段落的理解和概括,从四年级开始引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前,四上第四单元已经学过通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七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串联几件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三位老师通过先周备课,特意选取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以及单元整理课《语文园地七》,以“学方法——练方法——总结梳理”的流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br></h3> <h3> 首先,于敏老师执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围绕着“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来设计,通过对课文的时间、地点等要素的把握来划分课文写的三件事,之后抓住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情来总结每部分的内容,最后将三件事情串联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师生共同品读与“中华不振”有关的语句,并补充相关的资料,了解当时社会的现状,以此来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引导学生树立并坚定自己的志向。
接着,马迎霞老师执教的 《梅兰芳蓄须》,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继续练习串联事件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从整体效果看来学生对每件事的把握依然有难度,但在概括出事件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通过串联事件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中马老师通过插入抖音视频,战争图片,爱国人士资料等形式,让课堂更加丰满,学生从多种感官,感受到了梅兰芳先生的艺术魅力以及他对国家的这份热爱。
最后,由齐文艳老师执教了《语文园地七》,通过简短的诗词大会,背诵爱国诗词引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回顾本单元相关课题。回顾单元语文要素引出交流平台中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法的整理总结。出示词句段运用中描写人物高尚品格的词语引导学生联想人物并讲述事例,积累运用,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并能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情景中恰当运用。通过《别董大》中最后一句反问句,引出古诗,结合对古诗背景的理解和景物描写,在读中理解,读中悟情,体会诗人的豪迈之情。<br></h3> <h3> </h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中语教研组秉承着“小切口,实措施,准发力。”的理念不断探索,破除惯性思维,勇于开拓创新新的教学模式,确保语文教学的质量。我们共同期待三尺讲台之上充满更新的活力,绽放更绚丽的光彩!<p style="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572d1c" face="-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span style="font-size: 18px; letter-spacing: 0.3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40, 197);"> </span></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