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临沂市小数名师工作室教研会“同课异构”学习心得

温水镇南林小学

<h3>  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为推动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充分发挥名师效应,12月1日至4日,市教育科研中心在兰山区召开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会。在温水中心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了会议,众位名师大展身手,作为一名新教师,仿佛置身知识的汪洋中,孜孜不倦的吸收着教育教学的养分。</h3> <h3>  会议从“名师工作室”成员“同课异构”活动开始,12月2日上午,三位老师针对《平均分》一课开展课题研究。</h3><h3> 来自临沂二小的韩庆玲老师首先执教此课。以学生喜爱的动画片《西游记》激趣导入,用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分桃子为故事线,逐层递进,制造三次对比,突出平均分的定义及其本质。并且,通过动手分一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不同情况下平均分的方式,巩固平均分的意义。<br></h3> <h3>  杏园小学的刘靖老师紧接着执教,从数的组成即把数字6分成两份、三份怎么分入手引出平均分的定义,并通过题目让学生充分表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分一分,进一步锻炼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引导总结出已知份数的情况下,知道总数和不知道总数的平均分的方法。<br></h3> <h3>  来自沂南的于丽娟老师则带领孩子们走进快乐课堂,从小猪佩奇全家摘苹果的动画片导入。通过4个苹果、6个苹果怎么分引入课题;通过一个一个分、两个两个分、三个三个分的异同点的比较突出平均分的本质;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中蕴含的两种平均分的分法及每个数字的意义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平均分。<br></h3> <h3>  下午,精彩继续。三位老师为我们带来《笔算除法》的课程。各位老师细节的处理让我受益匪浅,也带给我更多的思考。</h3><h3> 临沂四小的孟凡时老师用小棒巧妙的把除法竖式计算的过程表达出来,数形结合,一步一步攻克难点。对于课堂的调动和学生的引导带给我很深的认识。<br></h3> <h3>  来自沂水的宗宝星老师接着执教。首先收集学生的算法,在多样性中引入除法竖式,其次,借助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梳理竖式计算过程。最重要的,让学生动手计算,在集体修正竖式中的错误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竖式的书写及各数字的意义。<br></h3> <h3>  最后,王华东老师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入手,导入课题。通过口算、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等方法,借助小棒解读竖式,过程清晰,层层递进,笔算方法娓娓道来。<br></h3> <h3>  3日上午,四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口算除法》和《9加几》两节课。</h3><h3> 李祥军老师执教的《口算除法》一课,由易到难设置问题,层层递进,从算法引出算理,通过画图、对比优化、问题修正,利用计数器,从计数单位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算理,而后通过巩固应用,用算理去印证算法,让学生会讲算理,会用算法,从而掌握口算除法。</h3> <h3>  王佩佩老师执教的此课,从研学单及小组交流入手,引导学生表达“我的解答”、“我的想法”,从算法中抽象出算理,借助计数器帮助理解60、600、6000三个被除数中“6”的意义,由除法引申至乘法、加法、减法,巩固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数感。<br></h3> <h3>  曲树玲老师执教《9加几》一课,从口算十加几入手,为新知搭构台阶,通过摆一摆、移一移、圈一圈,渗透凑十法的“分、凑、合”三部曲;通过小猴搬木块,对比优化“看大数、分小数”的凑十算法;通过算数找规律,进一步巩固凑十法,培养数感。<br></h3> <h3>  刘英老师的执教,从“看谁数得快”、“看谁算得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三个小游戏导入,用“数数+十加几”的旧知扫清思维障碍,从摆、算、圈、填中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凑十法,培养“见9想1”的解题思维,层层深入,趣味性与发展性并重。<br></h3> <h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聆听名师课程,让我明白了自己更应该脚踏实地去上好每一节课。基于教材,理解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开展教学。</h3><h3> 个人认为,知识的讲授与生本的展现向来不冲突,我们需根据知识的构成和课堂实际去合理切换教学方式,不应为了生本而生本,应以学生切实掌握为准,脚踏实地,如此,我们才能更有底蕴的去仰望星空,傲游在数学的海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