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伊朗(十四)萨法维王朝圣地萨非丁陵寝&里海安萨利港

朝碧海而暮苍梧

<h3>11月4日,是我们在伊朗旅游行程最长的一天,将达到602公里,而且途中还有两个大的游览项目。领队和导游在前一天就开始讨论计划,当晚又与驾驶员聚在一起商量,总算把方案敲定了下来。今天一早天还没亮,我们在5点钟就集合出发了,每人在车上领了一份宾馆准备的简易早餐。虽然只有一个鸡蛋、一只苹果和几片饼,外加一瓶矿泉水,也不闻车厢里有任何的抱怨声,毕竟大伙儿也都是通情达理之人。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已经在车上又睡了一觉,矇眬间见路旁时有兵营闪过,估计这一片比较靠近国境线吧!据说历经30多年制裁的伊朗人民养成了强烈的“反敌特”意识,严禁对任何政府部门、机场、警局、兵营、和军事设施等敏感场所拍照,就是对士兵和警察拍摄也很容易被举报。所以在伊朗旅游,拍照时还得注意分寸,尤其是自由行的伙伴们更得小心,千万别惹上不必要的麻烦。</h3> <h3>我们今天的行程分为两段,第一段是从大不里士开车222公里到阿尔达比勒Ardebil。阿尔达比勒是1993年从伊朗东阿塞拜疆省划分出来后成立的新省份,是伊朗最靠近邻国阿塞拜疆的城市,这座城市的名称来源于琐罗亚斯德教中“圣地”的字意。此地居民大都为阿塞拜疆民族,很多人都依然使用阿塞拜疆语。</h3> <h3>秋天的早晨阳光普照,高原上寒气逼人,如果不开暖气的话,我们就似坐在一个移动的大冰箱里。进入群山环抱的地段时,四下里雾气弥漫,破雾穿云间唯有远处巍峨的雪山如影随行。我们以为所见的雪峰就是伊朗最高的达马万德山,好是一阵兴奋,可是马导告诉我们这是一座四千多米高的雪峰,而最高的达马万德山是在德黑兰附近。随后导游努里在群里发了一张达马万德山美丽的春日风景,想不到是如此之惊艳,恨不得春天里将伊朗的山河再游览一遍。</h3> <h3>到了阿尔达比勒,我们开始参观谢赫萨菲丁长老陵园和圣殿建筑群Sheikh Safi Al-Din Khanegah and Shrine。“谢赫”是阿拉伯语中的一个常见尊称,意指“部落长老”、 “伊斯兰教教长”、“智慧的男子”等。</h3> <h3>谢赫萨菲丁长老陵园和圣殿建筑群建于16世纪初期和18世纪末期,拥有萨法维王朝经典的伊斯兰风格,其中也揉合进了伊尔汗、帖木尔时期的影响,在有限的空间里包含了尽可能多的用途,有清真寺、陵寝、图书馆、医院、学校、办公室等,甚至还有烘焙房和厨房。这是一处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和高超建筑艺术的建筑综合体,在2010年7月与大布里士著名的大巴扎同一批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nbsp;<br></h3> <h3>到达谢赫圣殿需经过七个区域,跨过八道门,分别寓意着萨非教团Sufi神秘的七个阶段和八项准则。建筑群保存完好,外墙和内饰景美如画,这在当今是非常罕见的。</h3> <h3>走过植满花草的庭院,穿过昔日的学校和图书馆,还有曾经的厨房和烘焙房,几百年前的人头攒动之地,如今成了清静恬雅之所。</h3> <h3>经过一个个极具中世纪波斯风的院落,丰富多彩的马赛克瓷砖图案好像是有生命的,正在和煦的阳光下盎然生长。由座座院落构成的前往陵寝的通道,在建筑艺术和装饰方面都是下足了功夫,营造出了一种少有的曼妙与和谐,烘托出了美学和精神世界的高度统一。<br></h3> <h3>从中东阿拉伯人来到伊朗,直到蒙古人入侵,阿尔达比勒都是伊朗西北部最大的城市。在这期间,这座城镇已勉强度过三个世纪,直到萨法维王朝出现。<br></h3> <h3>萨法维王朝起源于神秘的萨非教团,它由库尔德人萨非丁·阿尔达比勒于13世纪末在伊朗西北部的阿尔达比勒创立,规定教团团长由萨非丁的后代世袭。14世纪时,由于蒙古的西侵,在今天伊朗的西北部和阿尔达比勒东部产生了一个权力真空期,萨非教团当时的任务就是协助统治者在此平息战乱。</h3> <h3>到了15世纪,随着帖木儿帝国的衰落,萨非教团乘机获得政治与军事的力量。它原本是土库曼白羊王朝的盟友,在白羊王朝灭亡黑羊王朝(1468年)的过程中立下过汗马功劳。但是在失去共同的敌人之后,白羊王朝却将萨非教团当成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后快。在经历父兄战死、四处流亡的悲惨童年之后,年仅15岁的伊斯迈尔一世在萨非教团和红头民兵(土库曼民兵,大都头裹醒目的红色头巾)的帮助下,终于在1502年的纳希切万战役中决定性的击溃了白羊王朝的主力,入主其首都大不里士,登基正式建立萨法维王朝。&nbsp;<br></h3> <h3>在第一篇《波斯古国的召唤》中就已介绍过,萨法维王朝的时间跨度从1501年到1736年,史称波斯第三帝国,强盛时的疆域囊括了今伊朗全境,伊拉克大部,高加索部分地区,土库曼斯坦,阿富汗西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到了阿巴斯一世时期(1587~1629年在位),版图甚至远达库尔德斯坦与土耳其东部的迪亚巴克尔。</h3> <h3>王朝建立之初面临内忧外患,因为统治集团是只占人口少数的什叶派,被统治的普罗大众却大都是逊尼派。再从地缘政治来看,信奉逊尼派的奥斯曼帝国对伊朗高原一直虎视眈眈,若其入侵并利用教派分歧引起逊尼派起来造反,那么立足不稳的萨法维王朝极有可能崩溃解体。于是实行政教合一制的萨法维王朝在伊斯迈尔一世的铁腕统治下,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行什叶派教义,以此与逊尼派领头大哥—奥斯曼帝国区分开来,塑造自己独特的国家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虽然这个让民众改宗的过程充满了血腥,但确实有效地巩固了萨法维王朝的统治,什叶派由此在伊朗牢牢扎下了根。</h3> <h3>萨非丁陵寝规模很大,有陵寝大殿,祈祷大殿,还有塔楼等。通过这座有华丽穹顶的拱门,我们就进入了圣殿的内部。</h3> <h3>在顶端金光闪耀的穹顶下,安放着萨非丁的陵寝。谢赫萨非丁出生在阿尔达比勒,是个博学多长受人尊重的智者,他的的治国思想为萨法维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伊朗、西亚及伊斯兰教历史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萨法维王朝的历代国王都尊他为萨法维王朝的开山鼻祖。<br></h3> <h3>和我们参观过的其他的陵寝圣殿不一样,精美的内饰犹如金孔雀开屏一般,艺术性和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br></h3> <h3>在豪华的谢赫萨非丁的灵柩前,还有两个体型较小、外观朴素的棺椁,如果没有弄错的话,应该是他的大儿子和孙辈。</h3> <h3>与主殿相邻的左侧殿,就是萨法维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伊斯迈尔一世的棺椁,其空间显得比较局促,装饰也没有什么大的亮点。在这个陵园里,还有一些棺椁,分属于伊斯迈尔一世的母亲、查尔迪兰战役(奥斯曼帝国与萨法维王朝的首次大战)的勇士,以及王室家族的后人等。<br></h3> <h3>接着我们参观的是精致的十边形的Jannat-Sara清真寺,它外观双层,面向庭院侧有一片漂亮格子窗户,是举行萨非庆典仪式的地方。此寺原有的穹顶已坍塌,恺加王朝时为它加了一个由16根木桩支撑的顶盖。</h3> <h3>又见类似于伊斯法罕阿里卡普皇宫音乐厅中蜂窝状的装饰,这种复杂的装饰手法,这样豪华的颜色搭配,尽显无人能及的皇家气质。</h3> <h3>阿巴斯大帝是萨法维王朝最伟大的帝王,在伊斯兰发展史上,阿巴斯大帝与苏莱曼大帝、阿克巴大帝齐名。据说我们现在所参观的瓷器大厅,是公元1611年阿巴斯大帝来此祭祖后命人在此建设的,他把自己珍藏的1162件来自中国的瓷器都献给了祖宗圣地。但随后波斯的王道中落,自19世纪开始饱受沙皇俄国的攻城掠地,先后割让了格鲁吉亚、达格斯坦等北部领土。1826年恺加王朝与沙俄爆发了第二场战争,打了两年又以失败而告终,被迫割让了亚美尼亚等地。也就是在此时,沙俄从谢赫萨菲丁长老陵园和圣殿建筑群中掠走了许多书籍和珍贵的瓷器。</h3> <h3>瓷器大厅内陈设最多的是青花瓷,器型大而美丽,画功精致无比,不愧为青花瓷中之精品,其中竟然还有28件是珍贵的元青花。</h3> <h3>我们在这里可是大饱眼福了,就是在中国也不可能看到如此多的珍藏,因为这里是世界上完好传世的元青花的第二大收藏地。<br></h3> <h3>传世元青花的第一大收藏地,是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博物馆。喜欢青花瓷的朋友们,千万别错过了这两处珍藏哦!</h3> <h3>最后参观的是矩形的祈祷大厅,因为以前为诵读《古兰经》而挂有灯笼照耀,而且天花板是描金的,所以也被称为“灯堂Lantern House”。可惜的是屋顶在后来的地震中损毁了,所以现在已没有了往昔的金碧辉煌。大厅里展示着一张巨大无比的波斯地毯,标记有制造负责人的姓名和完成的日期。这是1539年萨法维王朝第二代国王沙阿·塔赫玛斯普献给其祖先萨非丁陵寝的,他要求这张地毯的图案要与大厅天花板的花纹呈几何对称。一群织工以丝线和羊毛为材料,花了16年的时间才完成阿尔达比勒地毯Ardabil Carpet的编织任务,遗憾的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只是一件复制品,原件现收藏于伦敦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我们在十年前去英国旅游时还看到过它。</h3> <h3>参观完陵寝后我们又跑到庭院的南侧,从这里可以观看到三座塔形的陵寝外观,那座塔的外墙上用釉砖拼出循环往复的阿拉伯文“安拉”字样的,在古时也被俗称为“安拉安拉塔”,那就是圣墓的所在。</h3> <h3>从1932年起,伊朗政府就开始对谢赫萨菲丁长老陵园和圣殿建筑群进行保护。伊斯兰革命后又对周边进行了清理整顿,并在2010年9月通过了整个景区的系统性的保护和开发方案。在一处广场中央立着一尊洁白的谢赫萨非丁(公元1252~1337年)座像,风格与我们在色拉子看到的诗人哈菲兹的塑像十分相似,该不会是出自同一位艺术家之手吧!萨非丁在阿尔达比勒出生,死后又埋葬在这里,成了受后世瞻仰的圣地,不可能有比这再好的归宿了!</h3> <h3>我们往回走时,景区入口前碰到了一大群男孩子,是学校组织他们这些中学生来阿尔达比勒参观游览的。孩子们见到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客人,场面顿时显得有些失控,拥上来热情的问候,争相一起合影,嘴里还喊着We Love China!老师们想维持秩序,但根本架不住男孩子们的“前赴后继”。我们也索性跑进孩子们的包围圈,大声喊着We Love Iran!与孩子们一起狂欢。</h3> <h3>今天是伊朗的学生节,是为了纪念在两伊战争期间一位身绑炸药炸毁敌军坦克的13岁少年。节日的起源令人沉重,但孩子们的热情奔放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伊朗人民对中国的认可和友好。希望岁月静好,孩子们茁壮成长!<br></h3> <h3>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孩子们,我们开始了今天第二段的旅程。从德黑兰到色拉子,又从南到北一路游来,见到的都是荒寂的山峦,以为伊朗的山野全是一片土黄色,但接下去的行程让我们对伊朗高原有了新的认识。眼前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绿色,连绵的山峦植被密布,起伏的原野绿草如茵,感觉像是换了人间。</h3> <h3>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进,眼前还不时会出现欧式的小别墅,就像山野里春日盛开的鲜花,引得众人不停地探头拍照。</h3> <h3>原来这一带靠近里海,湿润的气候哺育了这里的森林、高原、平原和湿地。这里农业发达盛产水果,渔业物产丰富,素有伊朗鱼米之乡的美称。这一地区是伊朗公认的自然风光最美丽的地方,适合人居和旅游度假。努里给我们发了几张这个地方春秋季节的图片,看了之后会令人产生来此自驾游的冲动!这里属于厄尔布尔士山脉的一部分,那条类似于九曲十八弯的山路,被伊朗人称为“米朗的脖子”。</h3> <h3>从大山上蜿蜒下行,眼前不时会闪过一座座岗楼,长长的铁丝网沿着山沟不断向前延伸,这里就是伊朗和阿塞拜疆的边境线了。众所周知苏联解体后,原先加盟的阿塞拜疆成了独立的国家。他们和伊朗北部三省的西阿塞拜疆省,东阿塞拜疆省,阿尔达比勒省同属阿塞拜疆族,16~18世纪归属波斯王朝,19世纪被并入俄罗斯帝国。由于拥有石油资源,所以一直比较富裕。而伊朗由于经济制裁的原因,人民的生活并不如意。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国之间还是相安无事,伊朗的阿塞拜疆族人也没有要建立大阿塞拜疆国的愿望。归纳起来主要是三点:一是现在的阿塞拜疆国太弱小,因为伊朗是中东大国,而阿塞拜疆国土狭小,国力孱弱,连历史上饱受欺侮的亚美尼亚都打不过。二是民族融合,伊朗的阿塞拜疆人已经将本民族看做伊朗历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波斯文明非常的认同,从文化根源上做到了同化。第三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宗教和精神领袖。伊朗的阿塞拜疆人也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而且是人才辈出,现在伊朗的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就是一个阿塞拜疆族人。综上所述,伊朗的阿塞拜疆族人从来没有把自己当过外人,所以也就不存在要并入阿塞拜疆国一说了!</h3> <h3>里海虽然叫海,但确确实实是一个湖泊,而且是世界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它的东、北、西三面湖岸分属土库曼、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阿塞拜疆,南岸在伊朗境内。那为什么又将其称为”海”呢?从里海的自然特点来看,水域辽阔,烟波浩淼,一望无垠,经常出现狂风恶浪,犹如大海翻滚的波涛。同时,里海的水是略带咸度的,有许多水生动植物也和海洋生物差不多。另外,从里海的形成原因来看,里海与咸海、地中海、黑海、亚速海等,原来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经过海陆演变,古地中海逐渐缩小,上述各海也多次改变它们的轮廓、面积和深度。所以,今天的里海是古地中海残存的一部分,地理学家称之为”海迹湖”。 它与黑海最后分离成为一个内陆湖泊,距今也不过只有一万多年。</h3> <h3>我们在里海的项目是乘船游览安萨利港附近的安萨利泻湖Anzali Lagoon,它是伊朗最大的国家湿地。所谓游船,就是当地传统的铁壳小渔船,配有一台功率不小的马达,每艘船至多可以乘坐6个人。操船者即为当地的渔民,我们到了接待站还在饮茶的功夫,就有几艘小船快速驶了过来,估计他们是轮流接单的。我们一行分乘五、六条船,像水上游击队似的穿过芦草丛生的湖汊。一出汊口,开船的渔民立马就将速度提了起来,风驰电掣般地掠过水面,引得我们兴奋的大喊大叫。</h3> 安萨里港位于里海的西南部,是伊朗位于里海的主要港口,还拥有渔港、海军基地和疗养院等,也是伊朗人夏季的度假胜地。据说德黑兰的富人们,大多在里海沿岸拥有土地和海滨别墅。<br> <h3>为了让我们开心,我们乘坐的几艘船像发了疯一样的你追我赶,港湾里停泊着的渔船、军舰、轮船和船坞等,都在我们的眼前一扫而过。安萨利港是一个传统的小港口,仿佛还停滞在几十年前的水平。</h3> <h3>穿过了一座大桥后,就进入了安萨利泻湖Anzali Lagoon。安萨利泻湖属于里海长达6380公里湖岸线的一部分,是世界大型泻湖之一,面积约有22.8万平方米。丰富的动植物生态系统,让此地成为众多禽鸟的栖息地,每年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侯鸟会在此过冬繁殖,因此长期以来一直被爱鸟人士视为赏鸟圣地。</h3> <h3>驶过弯弯曲曲的湖汊,经过随风摇曳的芦苇荡,我们来到了一片宽阔的湖面,大伙在此集结拍照后,又开始了疯狂的返程。到了泻湖一趟,没有见到一只水禽和飞鸟,心中未免有点失落。要想体验风驰电掣的快感,又焉能指望鸟现虫鸣的静谧,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h3> <h3>船工一会儿加速全力冲刺,让船头高高昂起直指蓝天;一会儿猛打方向原地转圈,让小船随时有倾覆之虞,在回程的路上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h3> <h3>进入港口,船工任小船自由荡漾,拿出带来的面包片等食物投喂海鸥。顿时万鸟蜂拥而至,鸹噪声惊天动地,眼见遮天蔽日的海鸥在我们身边东飞西舞,兴奋之余还真担心会被鸟儿撞着,更怕鸟屎从天而降!</h3> <h3>兴高采烈上岸后,我们又去附近的渔市观光。跨过我们刚才在船上看到的铁桥,再下到岸边就是当地的渔市所在了。两岸的房子虽然简单,但色彩却十分斑斓,和我们在伊朗其他城市看到的景色不大一样,似乎这里受欧洲文化的影响比较大些。</h3> <h3>此时已经接近傍晚,市场上所剩的海鲜已经不多,我们在路上心心念念的什么大虾、螃蟹和贝壳啊根本没有踪影,看到的渔获与我们熟悉的淡水鱼差不多。</h3> <h3>我们赶上了当天最后一场的渔市拍卖会。一圈人围着地上的一堆鱼,拍卖者口中不停地叫价,有中意者当即成交。这种传统的交易方式,在这个古老的鱼市沿用至今,当然更多的摊位还是按价格称重出售的。</h3> <h3>里海盛产做鱼籽酱的鲟鱼,但由于过分的捕捞,已经威胁到鲟鱼的数量,所以鱼子酱在伊朗也是非常昂贵的东西了,一般的市场根本看不到。我们有一位团友前一晚在大不里士的商场里购买了一小盒Caviar牌的鲟鱼籽酱,也就与上海产的百雀灵牌雪花膏差不多大小,花了53美金,据说还比国内淘宝上的价格便宜了一半,真是名不虚传的“软黄金”呀!<br></h3> <h3>来到里海边,没让大家见一眼里海有点说不过去,所以去了渔市后我们又乘车来到了一片海滩边。</h3> <h3>浩淼的水面波浪翻滚,拍岸的浪花前呼后拥,眼前的景象与我们熟悉的海洋毫无两样,只是水中所含的盐分非常少,几乎与淡水差不多。踏过了这里的沙,尝过了这里的水,拍过了这里的景,从此我们的脑海里又多了一片关于里海的记忆!</h3> <h3>当晚我们居住在里海沿岸的吉兰省的省会城市拉什特Rasht,这是一个建筑带有欧式范儿、街市带有中式热闹的城市。我们入住的宾馆Kadaus Grand Hotel建筑相当华丽,餐厅更是豪气冲天,而且还有驻唱的乐队,又让我们见识到了不一样的伊朗。不过最让Elton记忆深刻的是这里的烤羊排,味道之好就别提了,关键是食物的份量大得惊人,他撑得半死也只能干掉三分之二。</h3> <h3>更多作品:</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k17rq8n"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十三)蜂巢村坎多万</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yljhzs"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十二)西北重镇大不里士</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u6evc9"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十一)高原龙宫阿里萨德溶洞&amp;至高无上的苏丹尼叶</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pvt6k0" target="_blank" class="link" data-link="create"><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十)古迹遍布喀曼夏</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mxugbc" target="_blank" class="link" data-link="create"><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九)点亮伊朗高原文明的苏萨古城</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jo0csx"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八)波斯第二帝国的荣耀</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frmqlx"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七)波斯帝国的发祥地色拉子</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bsnyj5"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六)风塔之城雅兹德</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7oq8wd"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五)驼铃之路上的小镇和古驿站</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331qwp" target="_blank" class="link" data-link="create"><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四)伊斯法罕半天下</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ixb4dns"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三)波斯明珠伊斯法罕</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inyri1l"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二)心中天堂菲茵花园&amp;活化石阿彼雅尼村</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h1zc8dc"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一)波斯古国的召唤</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