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第五站:讲座《建构高质量课程之我见——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

签名

研学第五站 <h3>  经历了两天的研学后,今天我们来到了研学的第五站:浙师大附属幼儿园国际部。前四次研学,我们观摩了特色各异的多所幼儿园,倾听了属于他们的课程介绍,而今天我们将在专家的带领下做一个思考者。</h3> 专家介绍 <h3>  今天的主讲人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的前教育系心理教研室主任、教授周念丽。</h3><h3> 周念丽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学前儿童发展发展与评估、学前儿童与学前教育教师心理健康。</h3><h3> 今天她为我们带来了生动的讲座:《建构高质量幼儿园课程之我见——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h3> <h3>  围绕着“建设高质量幼儿园课程”的主题,以文化自信作为切入点,周教授聚焦了三个话题,和我们展开了一场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半日谈”。</h3><h3><br></h3> 话题一:课程名称及其演变的回溯 <h3>  在这个话题聚焦中,周教授首先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纬度帮助我们理解了课程的含义。随后通过风趣的两个实例,引导我们关注当下幼儿园课程两大价值取向:知识和活动,从而演绎了课程概念演变过程。</h3> <h3>  随后,周教授以她亲历的四个案例,帮我们深刻明确了幼儿活动即为幼儿园课程的实质。它伴有四个明显特质:即时性,整体性,真实性,行动性。周教授幽默风趣的讲述让我们印象深刻。</h3><h3> 在这个话题的最后,周教授呼吁我们关注以幼儿园园长为课程核心团队的课程领导力。</h3> 话题二:园本课程之我见 <h3>  在第二个话题不断深入阐述的过程中,周教授博古通今,编织了一张信息量的蜘蛛网,而网心就是文化自信力。每一位在座的老师都被深深吸引。</h3><h3>  话题开启时,周教授巧妙运用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两张图片的比较,请在座老师谈了自己感悟,透析了园本课程现状。</h3><div>  接着,周教授将“某大学路人穿和服赏樱”以及“日本更改年号”这两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社会时事,通过“文化自信力”这一纽扣眼,联系在了一起。</div><h3> 周教授又关注了当下社会中出现“幼儿双语”“幼儿园名称中的欧美色彩”等四个典型现象,继续叩问文化自信力的缺失。</h3> <h3>  当《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热门中国文化类节目的宣传图出现在周教授的讲述中时,我们明白了教授的用意。成语的内涵,诗词之中蕴含的语言丰富性都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心的课程中可大作的文章。</h3><h3> 而周教授引领着我们不仅关注热现象,还进行热现象背后的冷思考,鼓励我们对传统充满敬意,对未来持有信心。</h3><h3><br></h3><h3><br></h3> 话题三:课程实施目的之思考 <h3>  在第三个话题的展开中,周教授和我们分享了陶行知的活教育令人印象深刻。通过她实践活教育过程中“巴东文字”“山东美食”等生动的案例分享,让我们明白我们不仅有源远流长的文化,也有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有魂有根的中国幼儿教育,是我们要珍视的当下。</h3> 我们的收获 <h3> 周教授的妙语连珠,令三个小时的讲座充满吸引力,也发人深省。这一场轻松愉快的“半日谈”为立足园本课程、执着于眼前的我们拨开了云雾,带领我们开阔了眼界,将中华文化与幼儿教育紧密连接,引领我们深度思考课程价值。</h3><h3> 让我们保持敬畏,持有信心,带着思考,一起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