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前几天受人之邀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词写得意境深远?其实这是一个古老而又诲涩的话题。易安君有词论,溪芹叟梦中也曾文武把理炖!</p><p>有道是</p><p>世事洞明皆学问</p><p>人情练达即文章</p><p>来去过往随风去</p><p>事故不故良知芳</p><p><br></p><p>前言</p><p><br></p><p>“深远”一词很早就出现在古人的作品中,在老子《道德经》中就可以见到:</p><p><br></p><p>玄德深远,与物反,然后乃至大顺。</p><p><br></p><p>深,深浅的深;远,远近的远。深且远,在诗词中的简单理解可以是:意味深长。</p><p><br></p><p>苏轼评价王维诗作,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在诗词意境的表达上,可以先借鉴一下绘画中的“三远”是什么意思。</p><p><br></p><p>一、北宋画家郭熙的“三远”</p><p><br></p><p>北宋的画家郭熙是宋神宗时期的宫廷画师,他在《林泉高致》中介绍到“山有三远”:</p><p><br></p><p>1、三远</p><p><br></p><p>"山有三远,自山下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林泉高致》</p><p><br></p><p>郭熙对于绘画中的远,作了区分,站在山下仰望山峰是高远。如果这样说的话,祖咏《终南望余雪 》应该算是高远。</p><p><br></p><p>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p><p><br></p><p>其次,“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站在山上望向山的后面是深远。我记得当年爬到泰山顶上,居高临下,俯视山的背后,是深邃遥远的峡谷 。</p><p><br></p><p>然后,自近山望远山是平远。宋代杨万里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p><p><br></p><p>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p><p><br></p><p>爬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这是高度不够。如果居高望远,一览无余,就会发现山外有山,这可能就是平远了吧。</p><p><br></p><p>2、三远的区别是:</p><p><br></p><p>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p><p><br></p><p>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p><p><br></p><p>三远视角不同,其颜色也有不同,低处望向高出清楚明了,高处俯视低处隐晦幽深,平平看出去,则有明有暗。</p><p><br></p><p>诗歌的创作中,诗人常采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作法,利用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这种写景之法其实很像画画,或者说完全可以靠画笔把诗的意境描绘下来。</p><p><br></p><p>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低处望向高处,清楚明了:</p><p><br></p><p>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p><p><br></p><p>杜甫《望岳》虽然题目是“望”岳,其实杜甫想象自己站在“岳”顶望向远方,众山青未了,有明有晦,这是平远:</p><p><br></p><p>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p><p><br></p><p>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p><p><br></p><p>深远之色重晦,杜甫《登高》颔联写景有此意:</p><p><br></p><p>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p><p><br></p><p>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p><p><br></p><p>这是从绘画的角度来理解三远,可以品味诗词中写景的区别。</p><p><br></p> <h3>二、从《忆王孙》看意境的营造</h3></br><h3>上面说的是写景,可以参考绘画这种相通的艺术形式。</h3></br><h3>意境,不仅仅是实景,还有一些需要靠联想的虚景,即写境与造境的不同。</h3></br><h3>在景物的后面还有情感,有的感情清晰,有的感情隐晦,这种隐晦的情感,所谓“言外之意”。物象加入情感,即意境,诗人通过对于意象的选择与组合,营造出诗词中的意境。。</h3></br><h3>可以用一首词来举例。宋人李重元的《忆王孙》:</h3></br><h3>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h3></br><h3>这首小词很简单,意象也是寻常可见,但是空气中彷佛飘散着淡淡的哀伤,读后去令人产生遐想:深闭门忆王孙的主人公是谁?她遭遇了什么,等待的那个人什么时候回来?</h3></br><h3>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效果,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每个意象都是作者精心挑选的,围绕这首词的主题和情感的特点。</h3></br><h3>1、意象的情感色彩:</h3></br><h3>萋萋的芳草、不归的王孙、声声的杜宇、令人断魂的高楼、黄昏、雨中坠落的梨花、关闭的门。</h3></br><h3>这首词的意象,都是配合渲染这种“忆而不见归人”的悲哀情感色彩</h3></br><h3>2、意象的背后含义:</h3></br><h3>芳草与王孙,是古诗词中的一对cp,出自淮南小山《招隐士》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h3></br><h3>柳,常常表示离别与相思。登上高楼 ,望远思人,特别是这句后面还加上了“空断魂”三个字来推动一下这种“望而不见”的失落。</h3></br><h3>杜宇,本身就是一个悲哀的故事,相传蜀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因此“不忍闻”。</h3></br><h3>黄昏,表示时光的流逝,又有黑暗降临的担忧。雨后的梨花,是受到风雨摧残又无可奈何的悲剧意象。</h3></br><h3>有的意象像兔子肉,自己淡淡的没有滋味,但是要看和什么辅料一起烹饪了。有的意象,类似于压缩的调料,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包,也会散发出浓烈的味道。</h3></br><h3> <p>三、辛词《摸鱼儿 》 意境营造中的暗喻、寄托</p><p><br></p><p>辛弃疾这首《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用比兴之法让我们感受意境的深远:</p><p><br></p><p>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p><p><br></p><p>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p><p><br></p><p>上阕似乎都是在写景物,辛弃疾用暮春时的落红、芳草、飞絮、蛛网描绘出了一个颓废的意境。</p><p><br></p><p>下片换头处用汉朝陈皇后找司马相如作长门赋的典故,阿娇纵使千金买赋,依然换不回汉武帝的宠幸。辛弃疾借此表达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后面又用杨玉环、赵飞燕的典故,暗讽一时的宠幸也躲不过最终的悲惨下场。</p><p><br></p><p>结尾处,用一连串意象写景:危楼、斜阳、烟柳,暗示自己对于南宋政坛的担忧。整首词都笼罩在阴晦失落的情感色彩中。</p><p><br></p><p>南宋的词人越来越隐晦,越发地寄托遥深,反而不如北宋人的作品读起来轻松不那么烧脑。</p><p><br></p> <h3>四、如何把词写得意境深远?</h3></br><h3>回到题主的问题:怎样才能把词写得意境深远?</h3></br><h3>意境由意象组合而成,意象有山水之景、有鸟兽草木之形、有人物、有器具、有建筑........每一个意象的选择,都要考虑是否符合主题和情感。</h3></br><h3>另外有的意象本身就有一定的含义。</h3></br><h3>例如树叶与落叶、春叶不同,初日与斜阳不同、秋风与春风、西风不同、老翁与钓翁、渔翁不同、桃花与菊花、飞花不同...</h3></br><h3>八句(包括八句)以上的诗,中调以上的词,大多要使用典故, 典故的使用极大增加了诗词的内容含义。</h3></br><h3>例如街道与乌衣巷不同、石桥与谢桥不同、宫殿与阿房宫、昭阳殿不同...例如王昌龄这首《长信秋词》:</h3></br><h3>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裴回。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h3></br><h3>团扇不是普通的意象,其本身就有寓意,代表了“失宠”。《昭明文选》卷二十七:</h3></br><h3>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一首:</h3></br><h3>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h3></br><h3>乌鸦用的是“寒鸦",打入冷宫的失宠之人,虽然见到带有日影的乌鸦,但还是写作”寒鸦“而不是”暖鸦“。这是诗人之眼所看到并提炼出的意象。</h3></br><h3>而昭阳殿,即汉成帝刘骜宠幸的第二任皇后赵飞燕和她妹妹所居之地。诗中用团扇、昭阳这种意象暗藏班婕妤失宠的典故,用”寒鸦“暗示心情与境遇。</h3></br><h3>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历史修养,这类作品并不能一下子看明白。另外,古人又常常用失宠表示怀才不遇,如同上面举例的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这又是更深一层的寄托了 。</h3></br><h3>简单来说,做好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注意选好调料和食材。</h3></br><h3>好的词作,情景交融、含蓄深远,有眼前景,有言外意。有时候需要读者深入思考才能理解作者的意图。</h3></br><h3> <p>结束语</p><p><br></p><p>诗与词,歌曲亦或长赋的意境略有不同,诗庄词媚,诗言志词言情,歌曲醉缠绵,长赋恨貂蝉。只要狠用功,平仄格律韵脚早晚解君馋!</p><p><br></p><p>即使是闺情诗也和闺情词有所区别,所以秦观的诗被元好问称为女郎诗。苏轼以诗为词,又被李清照认为不是真正的词家。两种评价虽有偏颇,但是有助于理解诗词意境营造时的差别。</p><p><br></p><p>结束时,录入老街《蝶恋花·登北固山》一阕,欢迎诗友们指正 :</p><p><br></p><p>亘古长江流不尽,几度斜阳,点点青山近。策马孙刘遗剑印,当年铁瓮初成阵。</p><p><br></p><p>欲说兴亡非我分,多景楼头,风雨催霜鬓。谢燕重来应有信,和君一曲如相问。</p><p><br></p><p>其实感动读者的文字,首先要能鸲触动自己的灵魂,就是说不管什么情绪,必须是真情实感外加自我坚实文化素养的联姻才能生出清新可人的天外之物:厚重而不失飘逸,深远却易懂浅显,曲径通幽却大道至简……</p><p><br></p><p><br></p> <p>最后用一首词结束本文细细品味吧:</p><p>鹧鸪天 无题</p><p>自古屈愤泚湿门</p><p>无病矫吟缘不真</p><p>远听谪仙易安哭</p><p>近见秋谨周树仁</p><p>怒冲冠 气发嗔</p><p>皮里阳秋理时针</p><p>不是圣贤附体来</p><p>哪有骚气浪齿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