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伴蹀躞梵净山》

徐老汉(祥榕禾)

<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29日合影在梵净山蘑菇石前,左起:毛海林、王勇利、杨文寿、徐昌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记与摄影一样,是一种记录,是将历史的瞬间凝聚浓缩在“镜头”里。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岁月怎样消逝,游记与摄影的记录,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回忆和其后深处有一段抹不去的难忘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  每逢金秋收获的美丽季节,诱惑的景致总是躁动着期待出游的人们返璞回归到大自然中。己亥年十月底,邀上几个老驴友,怀揣着一种陌生的期盼,结伴驰向那令无数游人心动的地方一一梵净山。</h3><h3><br></h3><h3><br></h3> <h3>  这是一个流传在佛经中的故事,传说有一方乐土能返璞归真的净化心灵,人们称之为“梵净之地”。 而这座原始洪荒的梵净山却是深藏在贵州铜仁腹地深山中的一块净土。</h3><h3><br></h3><h3><br></h3> <h3>  从索道山顶站始攀登老金顶,途经蘑菇石景点750米远,约有2800多级台阶。抬滑竿的轿夫们的汗水洒满一路,那些轿夫们为了生存赚的是苦力钱,整个梵净山景区内也就是从索道山顶站至蘑菇石这一段台阶路有滑杆。敬重的望着身边这些上上下下抬滑竿的轿夫们,真是佩服他们的体力和耐力,以此景联想到曾经行走在三峡的纤夫们。这些轿夫和纤夫们一样,他们一步步艰辛的脚印,一路洒滴在大地上的汗水,体现的是一种顽强生存的力量,是一种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流传了几千年的滑竿,已不局限于代步工具上的意义,倒成为梵净山当地民间习俗中的一种古朴的景观体现。</h3><h3><br></h3><h3><br></h3> <h3>  年近古稀之年,攀登数千级台阶明感力不从心的吃力,途中几经驻足稍憩观景,还算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到达了蘑菇石景点下。回首俯望那些与我同行又滞后的男女年轻人,却被远远甩在了半道的台阶路上。</h3><h3><br></h3><h3><br></h3> <h3>  登临至海拔2318米高的蘑菇石前,面对这处唏嘘不已的绝妙奇景,着实的令人沉醉。从古至今,梵净山以它独有的神奇魅力,令无数游人尽兴陶醉而不知归途。这块外形如蘑菇状而得名的正方形石柱高约十米,上下两块错位叠加的巨石看似不稳,似乎经不起一阵风的摇曳,大有一触即倾塌之势。游人无不为此捏把汗的担忧,恐怕上面一块悬空一半的方石会滑倒下来。然而,这块伫立在悬崖边的蘑菇石,顶天立地般的却在风雨沧桑中巍然屹立了亿万年而纹丝不动。&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h3><br></h3><h3><br></h3> <h3>  神奇的蘑菇石,是梵净山最具代表性的山石景观,是梵净山的精魂,是梵净山的标志性景点。</h3><h3><br></h3><h3><br></h3> <h3>  从蘑菇石地标性景点继续沿台阶向老金顶出发,途经九皇洞至拜佛台,一路美景,一路诱惑。伫立在拜佛观景台上,回首侧望左面的蘑菇石,俨然象一尊头戴僧伽帽的僧人,正朝拜着红云金顶上的释迦殿和弥勒殿。移步换景,与蘑菇石遥相呼应的山峰,犹似大拇指形状,又如同天烛台般的耸入云霄,这就是梵净山的新金顶,又称红云金顶。</h3><h3><br></h3><h3><br></h3> <h3>  梵净山的美,美在各有特色的孤峰突兀,美在各具神韵的悬崖绝壁,美在各异诱惑的沟谷深邃,美在各奇变幻的云雾缭绕笼罩着山峰。小心翼翼的穿过两处石崖夹壁间的缝隙,犹如一线天的贴壁登行,这是一个仅能容忍一个人通过的单行道,若是胖人恐怕要侧身而行了。一路攀登,一路游览,大约行走五十分钟的时间,终于相当劳累的登上了誉为“贵州第一名山”的老金顶。</h3><h3><br></h3><h3><br></h3> <h3>  老金顶又名“月镜山”,这座朝拜地梵净山的老金顶海拔2494米,是梵净山的第二高峰。在老金顶上有一座独立的黛瓦白墙小石屋寺庙,虽然石屋小,却是一座古朴庄严的古老寺庙,只见半椭圆形石门的门楣上有“燃灯殿”三个字,内供奉着燃灯古佛。在大多佛教寺院庙宇中,大雄宝殿中左侧供奉的是燃灯佛、正中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右侧供奉的弥勒佛, 分别代表着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h3><h3><br></h3><h3><br></h3> <h3>  沿着老金顶下山台阶向承恩寺行去的途中,可见一形似栩栩如生仰天张嘴鸣叫的“老鹰岩”。毗邻老鹰嘴岩景点是梵净山的一绝景观“万卷经书”,这也是梵净山的一个标志性景点。望着那一摞摞堆放整齐的层层叠叠经书,游人无不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此壮观景观而赞叹。</h3><h3><br></h3><h3><br></h3> <h3>  再次返回蘑菇石景点后途经承恩寺,从右边上山台阶向红云金顶登行。仰望拔地而起的红云金顶山峰,这座从承恩寺地面起有94米的垂直高度,要攀登512级台阶的新金顶,用“攀登”两字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在附岩攀登时,有多处地段是险峻难行的,最窄处台阶只有半步宽,最陡峭悬崖攀爬的角度为垂直线,这段从绝壁上凿出来的狭窄石蹬阶就是云梯,游人惟有拽着铁链的借助力量才能登上台阶。虽然设有防护栏,但稍有不慎便会滚落坠入万丈深渊。这种拽着铁链攀登在悬崖上的台阶路,大有“云梯万步天路远“之境意,实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景象。</h3><h3><br></h3><h3><br></h3> <h3>  越过云梯,昂首仰望一线峡谷,犹如刀劈般的分为两座山峰。两侧绝壁顶上一座小石桥横亘在峡谷之间的断崖顶处,将两座悬崖峭壁相衔的连接在一起,这座小石桥即为“天桥”。</h3><h3><br></h3><h3><br></h3> <h3>  被誉为“古佛道场”的红云金顶上,各有座释迦殿和弥勒殿并列在新金顶的两座山巅上。梵净山是弥勒净土的道场,游人须从天梯登顶先达释迦殿后,再踏上天桥到弥勒殿朝拜,这个至尊地位就是为了突出释迦牟尼现在佛和弥勒未来佛的朝拜顺序,与老金顶上燃灯殿里供奉的燃灯过去佛,并列为数千年来万人瞻仰朝拜的“三世佛”。</h3><h3><br></h3><h3><br></h3> <h3>  “释迦殿”和“弥勒殿”这两座小石寺殿都不大,与老金顶上的“燃灯殿”寺庙大小相似,因均局限于山巅的占地面积,也只能建这么大的寺庙。然而,能建于悬崖陡峭上的半空之中寺庙,也可算是最牛的建筑。新金顶上的两座佛殿是成对称性的建筑,奇妙的与释迦殿和弥勒殿的殿后两块天然巨石,恰巧也成为对称性的一大景观。这两座佛殿后各有一块的巨石,有人称之为“晒经台”,也有人称之为“说法台”,传说阿弥陀佛就是通过此红云金顶来到人世的。</h3><h3><br></h3><h3><br></h3> <h3>  大多人悉知四大菩萨的佛教道场地,也不乏不悉梵净山是弥勒佛道场的。到寺庙游览随处可见寺庙院墙上书写的“南无阿弥陀佛”佛文,也常听到佛教信众们口念“阿弥陀佛”佛语,却不知阿弥陀佛的道场就在梵净山。在梵净山,阿弥陀佛法界藏身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时时处处皆是道场。</h3><h3><br></h3><h3><br></h3> <h3>  山峰为顶我为峰,伫立在红云金顶这块“梵天净土”上,极目远眺隐约的群峰山峦淹没在苍茫云海间,时而风起云涌,时而云海笼罩,景象奇观万千,云海风光无限。再俯瞰脚下周围群峰山峦,一览无遗众山小,山河美景尽收眼底。清新之景顿感心旷神怡,壮观秀丽的风景滋润着我们心境,令人悦心舒畅;游人来到梵净山这块净土,心灵得到洗涤净化。</h3><h3><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梵净山是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古佛道场,它的故事从未间断过的一直在流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12月2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