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集结号 战友聚绿城

镶黄旗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19年11月30日晨六时,一位六旬的汉子背着背包,下了从重庆开往郑州的k1388次列车,他迈着矫健的军人步伐走出了郑州站,急切的赶往位于经四路的王府御苑酒店。<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他是谁?他是原河南省军区独立师一团三营部的通信员,如果你看过电影《曙光》,里面有个吹军号小战士的特写镜头,印象会深刻一些。此刻他没有急切的电文要送也没有军号要吹,他是要和首长和战友们相聚,因为他的老营长命他火速赶到郑州来,他们已经快四十年没有见面了!</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之后又有几十个这般年令的老军人分别从北京长沙武汉和河南其他地方赶往聚会地点,他们都曾是原独立师一团三营部的兵。</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一群血气方刚的英俊少年,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先后来到了河南省军区独立师一团穿上绿色的军装。大家从五湖四海来到了河南周口,相聚在了三营的军旗下,虽然有的几年后有的十几年后又依次离开了这里,离开了深爱的军营,奔赴到祖国建设的四面八方。但,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大家学习训练不断成长进步,逐步成为一名老兵当上了班长,几年后有的提升为军官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退伍后回到家乡当上了村里的领导,成为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领头人,有的通过再学习成为技术专家,有的积极创业成为老板。虽然大家在部队里聚在一起的时间并不是很长,短的三、五年,长则十多年,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却给每个人的心里播下了一粒友谊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粒种子不断的发芽长大再长大。大家十分怀念军营的生活,十分想念当年的首长和战友。於是在部分战友(侯军太、王绍鲜、刘良、谢平普等)的提议和组织下,在其他部分战友的热心帮助下,终于吹响了聚会的集结号,分别近四十年的原一团三营部的几十位战友接到号令相聚来到了绿城郑州。<br></h3> <h3>  老首长们来了,营书记来了,老班长来了,司号员来了,通信员来了,报务员来了,报道员来了,卫生员来了,上司来了,炊事员也来了。</h3><h3> 几十年了,弹指一挥间!仔细端详再端详,还能认出你当年的首长和战友吗?</h3><h3> 认得认得,老首长老战友们都如数家珍,把名字哪年兵哪里人,家庭住址都说的清清楚楚,但哪个是当年的你却怎么也对不上号。</h3><h3> 看看照片你还能认出几人?</h3> <h3>  大家高兴啊,不自觉的流出了泪花,当年分别时是不舍的泪,如今相会是再聚的花。</h3><h3> 山再高也隔不断战友情,路再远也挡不住要相聚的心,天再冷也难寒暖暖的爱,摄影师水平再好也拍不出相聚时大伙心里的甜。</h3><h3> 不说了看片子!</h3> <h3>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白发皱纹早已经是我们的标配,儿孙满堂是我们的天伦。拿出旧时的照片,再回顾一下曾经的年青。<br></h3> <h3>  再碰一杯茅台酒,这是老首长压箱底的酒。再来一次紧紧的拥抱,会后我们还将各奔东西。约定好下次再聚的时间,约定好下次再聚的地点,等待首长下令,司号员会再次吹起聚会的集结号!</h3> <h3>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二天时间的聚会就要结束了,又到了要分手的时候,大家再合一次影吧!尽管来日可能不再方长,但我们今天拥有过最欢乐的时光!今生拥有过最真挚的情感!无悔人生道路上的这段从军历史,无愧曾穿于身的这身草绿色军装!</h3> <h3>(以下请横屏观看)<br></h3> <h3></h3><h3> 本次聚会统计应到会52人,实到29人。其中请假11人,病故5人,未能联系到7人。请假原因:外出打工(2人),外出旅行(3人),其他因身体欠佳或有事而未能参加。<br></h3><h3> 再见了战友们,再见郑州!让我们共同期待集结号的再次吹响!</h3><h3> (图/文/视频均由本群战友提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