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南行规划时就罗列了韶山、长沙橘子洲、岳麓山,想去瞻仰一下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故居及印迹。所以,离开衡山一路高速很快就到了韶山。</h1> <h1> 从小就知道韶山冲,因为那是领袖毛泽东的故居。几十年后南行归程途经长沙,就安排到此瞻仰一下伟人的故居,却没想到这里已经完全商业化了。四五公里外建筑了很宏伟的游客中心,凡到此参观的游人必须换乘景交车才能到达韶山冲。虽然毛泽东故居免费,但周边已开发出韶峰、水滴洞等景点要收费,毛泽东纪念馆要收费。我们享受半价优惠,但参观故居时却感觉到很不舒服。规定不能随身携带的物品,过于拘泥,煞有介事:比如随身的腰包、相机包,就连水杯也不得入内。本来怀着瞻仰伟人故居的心情前来的,却遭此苛求,不免破坏了心情。加上人多蛇行逶迤,排了近一个小时的队才随着人流走进故居。</h1> <h1> 其实这幢房屋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不存在,新中国刚成立时重被修复。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6月27日邓小平在门额匾上题字"毛泽东同志故居"。1997年7月,入选中宣部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职时作为中共党员并没有到此接受过教育,殊不知退休后自己却自动前来,看来骨子里还是对毛泽东有着深深的敬仰之情的。</h1> <h1> 出来后才发现在故居外围就可以全方位看到,完全没必要排那么长时间队。我们站在故居对面,平心静气地端详了一会儿,韶山冲的确是个美丽的地方,群山环抱,绿树翠竹;在一片松竹掩映的斜坡上,建有这么一个凹形的房屋,这种房屋当地人称为“一担柴”式民居。房屋的墙都是用土砖砌成的,一多半盖着青瓦,另一小半盖着青草。毛泽东就出生在这座青瓦屋里。他家门口有两个池塘,就是我们面前的荷池。在这里我们才知道韶山冲的“冲”是韶山一带的方言,就是指韶山一带的平地区,毛泽东故居就建立坡前一块平地上。</h1><h3></h3> <h1> 从故居出来,坐景交车回游客中心,路过毛泽东广场。有个团队从身边经过,听到导游说我们走的就是瞻仰大道,两侧的石头上刻着是毛泽东诗词,整个广场以“中”字设计,大道就是“中”字的那一竖,全长183米,代表毛泽东身高,宽度是毛泽东的生日,那就是不到十三米了。好像也不对,感觉这条道挺宽阔的。前方就是巨大的毛泽东雕像,听陈强说,他看见了有人向毛泽东铜像献花蓝,我和二姐并没走到跟前,远远用长焦照了张相就向景交车站走去了。</h1> <h1> 其实历朝历代以来,韶山一直处于“世外桃源”的状态,幽静中浸杂着寂寞,默默无闻里又溢出平静祥和。至清末这种状态开始变化,那就是受曾国藩影响,一批韶山人参加了湘军,从而在韶山鼓荡起一种尚武精神,这种尚武精神改变了韶山的民众心理,进而改变了韶山的社会状况。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距韶山仅20公里,此人曾受教于岳麓书院,进士及第,先后出任过工部、刑部、吏部、兵部、礼部侍郎,他的‘曾文正公家书”广为流传,影响颇大。曾国藩曾建湘军,留下了“无湘不成军”的说法。尚武精神也影响到了毛氏家族及毛泽东本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当是一个印证。</h1> <h1> 从韶山冲出来,很快就到了长沙。吃罢午饭,就在附近找了一家快捷酒店住下了。咨询店主,知道我们就住在岳麓区,应该距岳麓山不远。查询导航有十几公里,看时间还早,可以先去转转。到了岳麓山下,才知道湖南大学等高等学府都在附近,看来岳麓书院千年薪火相传,弥漫着缕缕书香。此时正是下午四五点,道路两边树影婆娑,间隙透出道道眩目的光束,斑驳陆离,非常诗情画意!正在欣赏,却见路边指挥的交警手示左拐离去,不让右拐到停车场。我们下车,陈强去找另外的停车场。穿过一条店铺栉比鳞次的街道,缓坡向上到了岳麓山南门口,这时陈强的电话过来,没有可以停车的地方,我们只好掉头回来和他会合。途中,看到有停车场,问门卫师傅,说是停晚六点社会车辆才能进入。原来是湖南大学的停车场,岳麓山南门不能停车的。彻底死心了,明天再说吧。走到路口毛泽东塑像下,拍了张照片就离开了。</h1> <h1> 回到酒店详细咨询了店主,明天要去的岳麓山、橘子洲应该怎样安排。年轻小姑娘建议我们先去橘子洲,因为那里有停车场,周内可以停车,周末人多交通管制,就不允许车辆入内了。所以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先去了橘子洲,导航一路引我们到了停车场,车不多,可能是我们到得较早,刚刚八点吧。按次停车,收费合理,仅十元。困扰我们停车的问题终于不成问题,我们轻松地开始逛橘子洲。</h1> <h1> 购了景交票,坐上车开始心仪之旅。且不说它是网红打卡地,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中这么优美的词,就更想去亲临其境,橘子洲会更胜一筹吧!这时才知道橘子洲,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十里,形状是一个长岛。之所以叫橘子洲是因为这里以前盛产美橘而得名。如今橘子洲这么有名,毛泽东的功劳是绝对少不了的。因为他在游玩橘子洲时,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把橘子洲写得出神入化,因此橘子洲名声大振。当年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凝望着滔滔北去的湘水,抒发了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壮志豪情。洲以人传,诗壮名城。</h1> <h1> 周总理和毛主席曾在1950年五月作过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形象地再现了橘子洲美丽的风光。我们乘坐观光车游赏,感觉这里的空气非常清新,眼中充满了绿色。绿树婆娑,绿草如茵,绿水荡漾。掩映着金柚红桔,一下子让我们又想到毛泽东的词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太贴切时令,简直就是此时此景的再现。不一会儿,观光车到了终点站,步行约三百米我们就看到了巨大的青年毛泽东的沙雕像,壮观雄伟。来这里的游人有个共同的感受,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沙雕都能感觉到毛泽东的目光始终看着你,睿智深远。巨雕不远处有一块石头,上面雕刻介绍了毛泽东的事迹。一代伟人为建立新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我们不禁唏嘘不已。</h1> <h1> 游橘子洲没费太长时间,回到停车场,咨询工作人员,岳麓山就在江对岸,我们一合计,干脆坐出租过去游岳麓山,完了再乘地铁回到这里,反正停车费交一次就行了。不然到那边又找不到停车场,太麻烦了。这时刚好有人下出租车,我们坐上很快就到了岳麓山东门。岳麓山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南北刘宋时《南岳记》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故名岳麓。岳麓山不高,但也不会矮到让人产生“而今迈步从头跃”的傲慢,岳麓山不矮,但也没有高耸入云让人产生“望山兴叹”的颓废,它像一道屏风矗立在长沙湘江西岸,呵护着长沙,给长沙带来一道优美的风景线。</h1><h3></h3> <h1> 坐上景交车,很快就到了山顶,途经一个看起来像景点似的地方,可是车一闪而过竟然没停,直接把我们放到山顶中转站。下车想四处找找能否有眺望长沙的地方,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右手应该是西,崖边长满了树木,影响了视线,左边正是大逆光,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这边有个楼阁,登上去应该可以居高临下眺望,谁知内部维修,铁将军把门。这时脑海中一闪刚才路过的,好像游人很多,不能坐个景交只是上来下去吧,总有地方让我们游览吧。于是,我们又向后返回,走了近三百米,真的是个观赏的地方,路边布置了形色各异的菊花,好像正在菊展。秋风有意染菊花,没想到在岳麓山顶看到了色彩缤纷的菊花。我们欣喜地沿着菊花铺就的栈道蜿蜒向前,好美啊!这里应该是游人休闲的好去处,小径边有休闲酒吧,茶吧,小院前簇拥着花枝招展的斑斓菊花,顺着路不知不觉竟走到崖壁边的观景台,这里可以清晰地俯瞰长沙城。</h1><h3></h3> <h1> 站在岳麓山顶,可以俯视长沙市区高楼林立,极具现代化,远处有一处异形建筑群,镜头拉近聚集,竟然像一朵芙蓉花盛开在梅溪湖畔。当时我并不知道这座漂亮的建筑是什么,心里想可能是个艺术中心吧。回来查询得知真的就是梅溪湖艺术中心,真佩服湖湘人敢想敢做,敢开天下先河的先驱精神,竟然能把建筑物完全逶迤曲线化,像一朵花似优美流畅的绽放,不亲眼目睹真不足以信。</h1><h3></h3> <h1> 说起岳麓山,人们自然会想起岳麓书院。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有多种版本,但无论是哪一版本,都把岳麓书院列为“四大书院”之首,由此可见岳麓书院的影响之大。岳麓书院也是中国现在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世称“千年学府”。对于这样一座书院,我们不必去赞叹书院宏大的规模,不必去赞叹书院精巧的建筑,不必惊讶于书院丰富的碑刻,也不必去羡艳书院的优雅环境,我们只要单单提一下书院门前的一幅对联就够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对联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湖湘学子――王夫之、魏源、曾国藩、毛泽东等等,他们经世济用,为国为民,倾尽了心血。这幅对联既是对过往的湖湘学子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后代湖湘学子的一种激励,更是湖湘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和湖湘人的精神归依。</h1><h3></h3> <h1>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岳麓书院现存的屋舍、景观,大部分为清代遗构建筑群,80年代按原貌修茸一新。书院的大门两边,挂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楹联,它内容深邃蕴含。二门闾上,则有“纳于大麓,藏之名山”的门联。现存的遗迹有:讲堂 (当年朱熹等著名学者为门徒讲课授业之地),文昌阁,御书楼,六君子堂,湘水校经堂,十彝器堂,崇道祠,濂溪祠,四箴言亭,半学斋,教学斋,文庙,赫曦台等。较为重要的文物则有:颜真卿、朱元章、司马光、朱熹诸名人手书的石刻,以及欧阳正焕(清乾隆御史)、王闿运(清著名学者)等人的遗墨。讲堂厅上,悬金字木匾,大书“道南正脉”,为清乾隆时所颁发。</h1> <h1> 如果说岳麓书院描写了湖湘人才辈出的盛况,那么爱晚亭就诠释了湖湘人才辈出的原因。爱晚亭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从远处遥望,仿佛要凌空飞翔。“爱晚亭”是清代经学家罗典所建,原名“爱枫亭”,柱子上刻了一副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天桃新种得;峡云深滴翠,一双驯鹤待笼来。”每到秋冬之交,红枫层林尽染,红桔满挂枝头,麓山更加艳丽。相传,清代大才子袁枚因不受罗典待见,而故意把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抄录成“停车坐枫林”,漏掉“爱晚”两字以暗示罗典不爱护晚辈之意。后来,罗典为表示歉意,就把“爱枫亭”改成了“爱晚亭”。故事虽然引人入胜,但却未必符合事实,实际上“爱晚亭”是罗典根据湖广总督毕沅的提议,依据杜枚的《山行》更名而来。毛泽东青年时代,在第一师范求学,常与察和森等同学聚会在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因为这个缘故,1952年重修爱晚亭时,毛泽东应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之邀,书写了亭名。</h1><h1> 爱晚亭与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苏州天平山并称四大赏枫胜地。然而,与其他三处相比,爱晚亭更多了一层精神上的内涵。这里有为纪念国民政府第四路军抗日阵亡将士而修的忠烈祠,还有55名辛亥革命志士长眠于此。他们生时如枫叶映红了中国,逝后又如枫叶悄无声息地长眠在泥土中。但是人们不会忘记这些为国捐躯的先贤,如今游人如织,人们在这里悼念先贤,砥砺心志。</h1> <h1>于是,我也装模作样摇头晃脑,吟诵道:</h1><h1> 唯楚有材斯为盛,学达性天藏名山。</h1><h1> 潇湘槐市朱张启,正脉道南御笔鲜。</h1><h1> 烟晓柳塘竹林翠,楼台相望山水间。</h1><h1> 晚香荷动亭爱晚,碧沼观鱼涧鸣泉。</h1><h1> 岳麓书院学纲肃,莘莘学子薪火传。</h1><h1> 声声琅琅斯文气,饮誉千秋仍巍然。</h1> <h1>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鱼翔浅底,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站在岳麓山顶,欣赏着脚下的风光,品读着毛泽东大气磅礴而又细微如纤的诗句,你有时会由衷地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叹,有时会产生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书生意气,有时会顿生一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情,但你更加会联想起“中国近代史,广东人革命,江浙人出钱,湖南人流血”那烽火连天的岁月。勇于担当,不怕牺牲,这就是湖湘人才辈出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湖湘人鲜血渲染成的景色,虽然美丽,却太悲壮。在这“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和平年代,面对这大好河山,我们还是衷心祝愿脚下的这片土地“山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江山代代人才出”吧!</h1> <h1>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三十日修改于家中。</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