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游–阿尔巴尼亚篇

思想

<h3>阿尔巴尼亚,曾经是四十年前中国人所共知的一个同志加兄弟的国家,当年两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几乎完全一致。阿尔巴尼亚很多建筑材料包括修碉堡的钢筋混凝土,都是中国无偿援助的。</h3> <h3>首都地拉那,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一样,也是400年历史的一个城市。阿尔巴尼亚国土面积接近三万平方公里,人口接尽300万,人均GDP5200美元,语言是阿尔巴尼亚语,文字使用拉丁字。</h3> <h3>进入阿尔巴尼亚境内,就看见路边山坡上的碉堡。</h3> <h3>这曾经是一个战乱的国家,时刻准备打仗。据说是世界上人均碉堡最多的国家。平均三个人拥有一个碉堡。</h3> <h3>到目前,一些大的碉堡里还住着没有钱买房子的人,车速快没有拍到照片。</h3> <h3>地拉那的市容</h3> <h3>街上摆小摊的人</h3> <h3>战争中被炸的房子</h3> <h3>地拉那街上的青年画家</h3> <h3>地拉那斯坎德培广场的大清真寺–Et.'hem Bey,是地拉那最古老的建筑(1789–1823年)</h3> <h3>地拉那斯坎德培广场。是阿尔巴尼亚最重要的广场,该广场名字来源于1968年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SKANDERBEG)的名字。</h3> <h3>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雕像</h3> <h3>历史博物馆</h3> <h3>行程第七天到了地拉那,才照了一张旅行团一行的合影</h3> <h3>国家艺术馆和图书馆</h3> <h3>背景的车是我们一行18人乘坐的大巴</h3> <h3>阿尔巴尼亚第二大城市库斯台住的酒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