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来到聊城支教已经是三个月了,我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片热土,已经将自己全身心地融入到博平的教育教学中。</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聊城支教情节源发于14年前的一次党员主题教育,2005年暑假,我刚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庄严地在党旗下进行了宣誓,14年前那个暑假我们学校全体党员进行党的先进性教育,我当时和同事们有幸来到聊城,当时自己刚刚入党,青春勃发,争先创优,意气昂扬。</font></h3> 来到孔繁森纪念馆,孔繁森同志高尚的精神感动和激励着我,引领着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心全意的付出,无怨无悔的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br> <h3><font color="#010101"> 今天我再一次来到孔繁森纪念堂,是作为一名光荣的扶贫支教教师的身份来到这里,思想上再次震撼,心灵上再次受到洗礼,在寒冷的初冬,自己主动乘车2个小时,这次没有了导游,自己慢慢的凝神细观,在每一幅照片前驻足,不大的纪念堂我瞻仰了两个多小时,一个个感人的事迹荡涤着我的心灵,纯净着我的思想,更加坚定了我的理想信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孔繁森,一个聊城人民的优秀儿子,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楷模。用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用他朴实而无私的行动,用他纯粹而崇高的灵魂,引导着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支教聊城,奉献青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面对着孔繁森同志的一幅幅照片,读着一个个感人的事迹,与榜样对照,从灵魂深处检视自己,补强精神之钙。想想这些年,我是否做到了不忘初心,是否做到了心系学生,是否做到了勇于担当,是否做到了创新奉献,是否做到了严于律己。我的答案是肯定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工作以来,始终脚踏实地,默默工作,甘于奉献,无怨无悔,以模范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愧于我的学生,无愧于党的教育事业,无愧于领导的重托,无愧于我的初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始终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实事求是,遵纪守法,始终以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踏实的工作作风、精湛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努力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我热爱教育,把整个身心都融进了对事业不懈的追求中;我热爱教学工作,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我的学生身上。</font></h3> 在他的巨型雕塑前,我举起右拳再次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br> <h3><font color="#010101"> 孔繁森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时代先锋、领导干部的楷模、我们学习的好榜样。</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榜样是一面镜子,审视着我们的灵魂;榜样是一面旗帜,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榜样更是一种力量,不管面对多少磨难,也能滚石上山,砥砺前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繁森是孔子第74代子孙,聊城市堂邑五里墩村人,1961年7月于聊城技校毕业后,应征入伍,1964年被评为济南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同年10月赴京参加国庆15周年观礼。1966年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复员回到聊城,任聊城技工学校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到聊城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工作。曾任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1975年3月,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79年7月赴西藏自治区。任中共岗巴县委副书记。1981年4月回聊城,历任中共莘县县委副书记,聊城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 聊城地区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聊城行署副专员、党组成员。1988年,再次赴藏,任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1992年11月,调任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政协阿里地区委员会主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4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1994年11月29日,在带领工作组赴新疆塔城地区考察时,不幸以身殉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为纪念孔繁森、发扬孔繁森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中共聊城地委、聊城地区行署,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先后作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决定。《 人民日报》发表《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社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共中央政委、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乔石,先后为孔繁森题词,对孔繁森同志给予极高的评价。 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孔繁森“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的称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 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繁森作为建国以来重大典型,被誉为“九十年代的雷锋”“新时期的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他用真挚的爱民之情,赤诚的为民之心,强烈的富民之愿,谱写了具有最朴素的普世价值和人文情怀,闪烁着不朽的文明之光、人性之光和理想之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今天我们从普世价值的角度认识和学习孔繁森精神, 大力倡导爱人、帮人、关心人的人生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进步和发展大有裨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繁森精神集中体现的爱、爱别人、爱人民、爱集体、爱祖国的价值观,适用于一切生活领域、一切家庭团体、一切国家种族和宗教,也照顾到全人类各个方面的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具有跨文化、跨民族、跨宗教的普世价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二十四年前,一个光辉的名字,在一夜之间誉满中华大地;一位共产党员,在共和国历史上矗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一种高尚的精神,至今依然感动和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这就是孔繁森和孔繁森精神!二十四年过去了,孔繁森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穿越时空,历久弥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繁森的人生词典里,写满了爱字。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爱西藏、爱集体、爱家乡、爱亲友,爱自然,爱他应该爱、能够爱的一切。为了这伟大的爱,无私奉献乃至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像虔诚的信徒和苦行僧一样地笃信着心中的信仰,执着地坚持着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 无怨无悔,持之以恒。他为人民而活着,为人民而奋斗,为人民而献身。他的爱比母子之爱、夫妻之爱、父子之爱更博大,超出了至爱亲情的世俗情感,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繁森是个孝子,在人民和母亲都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赴藏的艰难征途;孔繁森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他深爱着妻子儿女,当高原藏胞更需要干部、更需要帮助时,他忍痛割舍了亲情。妻子上抚养老母、下养育三个孩子,精神和物质上都不堪重负,孔繁森却把有限的工资用到更困难的藏族同胞身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作为一位长期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生活的地委书记,清贫和节俭的让人难以置信,他节衣缩食,连快香皂也舍不得买。对自己是那样苛刻,对别人是那样大方,死后只留下几个纸箱子和仅有的八块六毛钱。古人云:克己者,多内省,必厚人。萧伯纳说,自我控制是强者的本领。孔繁森就是这样的克己者和强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繁森的小女儿孔玲接受央视《流金岁月》栏目主持人采访时说,爸爸活着的时候,常常说对不起奶奶,对不起妈妈,对不起我们,但是他最对不起的--是他自己。这是十五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对父亲深刻的理解,也是对孔繁森无私忘我、舍己为人精神最好的说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力量来自哪里!来自于榜样的真实,来源于崇高的人生境界和强烈的精神感召力。他们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净化着公众的心灵,让我们想起他们,胸中就有浩然正气油然升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繁森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相结合的价值体现,是民族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升华。和很多杰出的民族英雄一样,孔繁森不仅获得了相同信仰、相同组织的尊崇,还难能可贵得到了其他民族的尊敬。一位美籍女士在北京听说孔繁森的事迹,当场拿出几万美金,委托在场的领导转交给王庆芝,后来还写来了热情洋溢的致敬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郁达夫悼念鲁迅时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也说过,评价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他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他的人民选择了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人的追怀。二十五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孔繁森当年感天动地的行为,是否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归入历史?这位在艰苦环境下创造不平凡业绩的榜样,是否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就失去了光环?答案当然是否定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他所表现出的以人为本的道德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人生境界,犹如钻石,亘古不变,熠熠生辉;犹如太阳,温暖、激励我们奋发图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学习和弘扬孔繁森精神,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需要。其实,人们对孔繁森深情追忆,也充分说明,他的精神已内化为共和国的集体记忆,成为一个民族的骄傲。他身上集中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成为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font></h3>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的演讲里说, 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从今天的角度看,孔繁森完全是一个自我激励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完美典范。他当年自动、自发做到的事情,既符合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同样符合现今人们追求的人生理念。<u></u> <h3><font color="#010101">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三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孔繁森到任仅四个月的时间,就跑遍了全市八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繁森对于分管的卫生和民政工作也同样的投入,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三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多次爬到海拔将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 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阿里地处西藏自治区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的面积相当于两个山东省,而人口仅有六万,地广人稀,这里长年气温零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度,每年7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都望而却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 美元来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按照古人的评价,行善之小端是施舍,大端是以满腔的能耐作用于社会。在这两个方面,孔繁森可以说都做的非常杰出。在大的方面,他把西藏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十年辛劳,汗洒雪域,政绩卓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拉萨56个敬老院、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阿里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在他的努力下,朗久地热电站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发电,梳绒厂、鱼骨粉加工厂、水泥厂相继建起。他曾在日记中写到:阿里的贫穷是我们的耻辱,带领群众致富是我们的天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他生命的最后十天,还在为阿里的发展而奔波,办成了十件大事。就在牺牲的头天晚上还写下了《阿里亟待解决的十二个问题》,成为留在雪域高原的绝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小的方面,他把他真诚、善良、博爱的胸怀,投入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中,奉献给了为人民做好事之中,以帮助别人为乐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正是这些平平凡凡的点点滴滴,一件件无私助人的行为演绎了仁爱这一普世的高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他随身带着小药箱自己花钱买药品,在工作之余为藏族同胞看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口对口为病人吸痰,用胸口为聋哑老人暖脚, 三次卖血900毫升,抚养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在零下20度的严寒中把毛衣毛裤脱下送给藏族老阿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孔繁森把藏族老阿妈冻坏了的脚暖在自己怀里让无数人动容的画面。一次,孔繁森冒着刺骨的寒风到拉萨的一所敬老院探望那里的老人。他拉着老人们的手嘘寒问暖。当走到一位叫琼宗的老人面前时,发现老人脚上穿的鞋子破了。孔繁森弯下腰去,脱下老人脚上的鞋子,发现老人的脚冻得又红又肿,心痛地把老人的脚放在自己的怀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攸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在那里,他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繁森将他们带回拉萨,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夜里孔繁森就同孩子们挤在一张大床上睡觉。年幼的孩子常在夜里尿床,他就不厌其烦地洗换床单。节假日只要有空,他说带上他们逛公园,逛商店,给他们买衣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繁森虽然是副市长,但他每次下乡去,总要带些自己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往往一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有时连伙食费也不够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他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怎么办?孔繁森就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市长格桑顿珠见孔繁森负担太重,领走了曲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繁森本来就不宽裕,还经常接济贫困的藏族群众,自从收养了孤儿后,生活更加拮据,尽管后来一名藏族干部收养了曲尼,但两个孤儿还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他不忍心把这种负担转加给别人,也不想给组织添麻烦,于是就悄悄地来到西藏军分区总医院血库献血,先后献血900毫升,换取900元的营养费,用于抚养孩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繁森精神在当代中国社会具有道德标准的地位,这种不可质疑的地位可以说已经扎根在了大多数公民的潜意识中。作为一位名人,孔繁森的名字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作为一个品牌,对孔繁森的事迹及其伟大精神的宣传,极大地提高了聊城的对外知名度;作为一种力量,孔繁森精神已成为鼓舞广大人民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一面旗帜,它使广大干部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一大批勤政为民、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先进典型涌现出来;作为一笔财富,孔繁森精神同无数革命先烈和许多时代英模的高尚品德一样,将永远为后人所继承和发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繁森身上体现的励志榜样永远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他当年自动自发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去干事创业,正是我们时代的呼唤,也是今天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真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繁森从部队到地方,从鲁西到阿里,踩出一条闪光的人生轨迹。当有些人把羡慕的目光投向西方,梦想用美元铺垫所谓灯红酒绿的理想生活之路,他却跨越万里关山走向艰苦的青藏高原;当一些人挖空心思,奔走于个人的升迁之途,他却埋头耕耘雪域边关;当一些人深陷金钱物欲的泥潭,用捞取人民的血汗去经营自己的安乐窝时,他却用自己的工资帮助那些困难的群众。为了那里的人民,他献出了金钱、鲜血、健康乃至生命,穿着带补丁的内衣离开了他眷恋的土地和人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了一篇有关选择职业的文章,曾充满激情地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就不会被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49页。) 每个人的死亡,都足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繁森的离去,在阿里引起的震动仅次于班禅大师的圆寂。党中央称他是“党的好干部”,阿里人民称他是“菩萨”、好心肠的“本布啦”(大官),佛门弟子称他是“伟大的人”,艺术家称他是“夫子风范”,干部们称他是“益友良师”、“好领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从1994年开始,全西藏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1993年增长37.5%;西藏的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相对于1993年而言增长6.7%。</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繁森对自身价值的自我实现意识,对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的认识,对我们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等在内的孔繁森精神,正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汹涌、价值观迷失的当代,如何运用好这笔财富,如何把孔繁森精神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个有责任的中国人必须认真对待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西藏地区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此,他带领西藏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伟大时代造就伟大人才,伟大人才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塑造民族之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每当社会变革处在突飞猛进的时期,总有一大批先进分子站在时代的前列,代表着社会前进的方向。孔繁森就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人物,孔繁森精神既是齐鲁文化孕育的硕果,也是共产主义道德滋养的结晶,代表和体现着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致敬英模,铭记历史,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饮水思源,更是要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从历史财富中寻找源头,从社会进步中汲取力量,从一代一代的奋斗中获得启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今天,对孔繁森最好的纪念,就是把孔繁森精神外化为加快发展的不懈动力、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细化为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行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世纪课题——信仰,都面临着相同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人类应该怎样生活?全球危机的背后,是伦理和道德的坍塌,这也说明人们急需一种举世公认的伦理和道德标准。像孔繁森那样做人,像孔繁森那样做事,像孔繁森那样做官,可以成为世界各个国家人民和官员的伦理参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今天,重忆孔繁森,更加感到孔繁森精神在历经时间磨砺后的珍贵,孔繁森已成为跨越时空,跨越国界的美德典范。随着时间的洗礼,孔繁森精神会不断丰富发展,扩充新的内容,转换不同的形式,其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已经成了社会普世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font></h3> <p>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您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p><p><br></p>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民族精神以及他所包含的优秀传统美德和高尚品格,都是无数优秀儿女前赴后继地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塑造和形成的,并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br><br> <h3><font color="#010101"> 孔繁森精神作为伟大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奋发前进的精神财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为人民服务是所有价值观的最崇高的思想价值观,因而必然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石;在社会变革剧烈的今天甚至今后,完全的消费主义和功利的物质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破坏着我们的价值观,孔繁森依然是这个时代的道德楷模,已成为每个立志于振兴中华的国人永远学习的碑帖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4年来,孔繁森精神更加弥足珍贵,其热爱人民、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依然让世人仰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逝,我们不仅不会淡忘,反而会更加强烈地怀念孔繁森。我们党三代领导人都对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给予高度评价,为我们弘扬孔繁森精神指明了方向,为我们不断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注入了强大活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江泽民同志高度赞扬孔繁森是“全党的楷模”,并题词号召全党“向孔繁森同志学习”。他在会见孔繁森家属和事迹报告团成员时说:“孔繁森同志是我们全党的楷模。我们要像当年学习焦裕禄、学习雷锋一样,大力开展学习孔繁森同志事迹的活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党都来学习孔繁森。他充满深情地说道:“我在西藏工作时,曾与繁森同志有过接触,知道他的一些情况,特别是他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满腔热情,对自己严格要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习近平同志在《执政意识和执政素质至关重要》一文中提出要求:“像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英模人物那样,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公仆,做一个忠诚正直的党员,做一个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孔繁森同志已经离开我们24年了,但他的精神所具有的价值力量却始终光芒四射,照耀各个地方、穿越各个时期,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同时,他的业绩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所了解和钦敬。完全可以说,孔繁森同志及孔繁森精神是聊城的也是山东的,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是历史的也是现实未来的,是生动具体的也是广泛深刻的,不因岁月尘封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然,不因地域差异而淡化,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屹立在人民心中,始终迸发着真理的力量,始终焕发着夺目光彩。</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