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迎着初冬的暖阳,11月27日,陶朱街道小数研修团队相聚于三益小学开展11月集中研修活动。</h3> 同课异构—集合 <h3>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集合。</h3><h3><br></h3><h3></h3> 周洋老师 <h3> 第一堂课是由陶朱小学周洋老师和三益小学三(1)班的小朋友一起参与。周老师从格子引入,引出重叠的概念,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再从课本中的例题着手,通过探究活动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使每个孩子都能一起思考,参与课堂。</h3> <h3> 孩子们认真思考,独立探索的模样真是让让人满心欢喜。周老师通过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逐步引出韦恩图,并且细致地同孩子们一起了解了韦恩图各部分的含义。“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每一部分都表示什么。”周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个人都能在课堂中有说、有练、有想的时间和机会。</h3> 王婷玉老师 <h3> 第二堂课由西湖小学的王婷玉老师执教,经过无数次的思想斗争,同我们呈现了一个有趣又实的课堂。</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王老师从生活中的水果动物等入手,切入相同的物体会用圈圈起。紧接着用孩子们自己的照片来找出矛盾,两张照片都有的李钰涵同学究竟该放在哪边?从孩子们身边入手,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孩子们自己圈,自己画,一步一步,层层递进,从而引出集合和韦恩图的概念。</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h3> <h3> 王老师的课堂从孩子们的身边入手,让他们能够积极地融入参与到课堂,让他们自己动手,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来发现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乐趣,享受探索的欣喜。</h3> 评课交流 <h3> 每次评课交流环节,总觉得时间过得这么快,不知不觉就该去吃饭了,可是我们仍旧意犹未尽。每一次团队同课异构都不会是这堂课的结束,通过评课环节,团队小伙伴们一起交流课堂中看到的亮点,一起探讨课堂中遇到的困难,让这堂课更加精益。</h3><h3> 上课两位老师对这堂课在备课、试教、课堂呈现等多个环节的设想以及任然存在探讨的问题同大家进行了交流。周老师在课堂中学生独立探索韦恩图环节发现孩子们很难呈现出用韦恩图来表示的结果,同时她在王老师的课上很好地找到了答案。王老师对于课堂中韦恩图各部分代表的意义这一环节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明白产生了困惑,周老师教学中的多次强调,同桌互相说一说都给了她很好的借鉴。同时,导师及团队各成员也都各抒己见,一起想妙招。方老师和张老师还指出可以在板书上贴出关键字加深学生印象,也可以多做多练习。</h3><h3> 不止这些,那激烈的场景难呈阅在这简短的文字中,但我们知道了韦恩图从一年级的课本里就已经开始出现,明白了在韦恩图各部分意义的理解上需要再深入,了解了通过韦恩图列式可以有不同的方法……</h3> 集体备课 <h3>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要坚韧。每月集中活动,团队成员们都会根据任教年级进行集体备课,说出你的困惑,说出你的难点,我们一起来解决,分享你的经验,分享课堂的闪光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h3><h3> 低段一二年级主要以时钟为难点,展开学生对于时间理解容易产生差错的讨论,首先孩子要能明白前后概念,从生活中的时刻入手,在生活中多接触时间,从而能有更多的直观经验帮助他们解决抽象问题。中高段提出乘法解决问题的估算,对孩子们来说很容易产生错误,来源于他们对估计的数字不能很好地把握,对估大估小也是犹豫不决很难确定。大家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各项高招。每一次交流,都让我们的教学可以有更多的新思路。</h3> 交流反思 <h3> 根据斯苗儿老师对课后反思的指点。每一次活动,团队成员都会交流最近一个月上课的课堂反思,特别是近段时间自己认为写的最好的一篇,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h3> <h3> 对于毫米的认识首先需要建立学生对于1mm的观念;倍的认识需要从图的倍数关系提取成数字的倍数关系;一年级大括号问题需先让学生能够明白大括号表示的意义;当图和文字同时出现时要强调文字的重要性;在上几和第几时重点是搞清楚两者的区别;再上时分秒时统一格式会更好;如何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吸引学生的专注力?……有对教学的总结,也记录任然存在的困惑,从别人的教学中为自己寻找经验,在他人的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学。</h3><h3></h3> <h3> 云厚者,雨必猛,弓致者,箭必远。虽然如今我们仍是初初为师,然日积跬步,必能行千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