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里河东入海,中华文明代代传

国政

<h3>旅游人重在观风景、体民俗、尝特产,但我们一行初到一地必先参观博物馆,了解当地古往今来,寻根溯源,然后按图索骥,直奔主题,往往事半功倍!</h3> <h3>甘肃博物馆馆藏之丰富令我们始料不及。武威雷台出土的西汉“马踏飞燕”(一说“天马龙雀”)现已被作为中国旅游标志誉满全球!</h3> <h3>人头型器口彩陶瓶多地有出土,甘肃秦安出土此瓶年代最久远。距今大约5500年前新石器时代,甘肃渭河一带河水泛滥形成的细泥浆利于陶器烧制,遂有精美的彩陶问世。並因此形成与河南仰韶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齐名的马家沟文化。</h3> <h3>单峰驼生长于北非热带沙漠;双峰驼生长于伊朗、阿富汗、哈萨克斯坦……等寒带沙漠,高鼻深目的波斯商人手牽双峰驼,行走在长安与大食(阿拉伯)间的旅途中,而甘肃正是絲绸之路的必经通道。。</h3> <h3>西汉铜车马列阵出行,前车可见帝王车驾伞状挡雨的车顶盖,恰是华盖如云的成语出处。</h3> <h3>嘉峪关出土汉简是记载历史的确切凭证,中华文明渊远流长的史实不是靠口口相传,而是“白木黑字”。以往人们认为竹简居多,“杀青、汗青”均是指竹简。但考古发掘表明,竹简占比不足1%,且字迹不清,断简、残简占了大部分。</h3> <h3>黄河历来被誉为“中华母亲河”,1984年兰州黄河边上花岗石雕刻的“黄河母亲”像,现已成为当地著名景点,来自全国的游客无不聚在慈母怀抱赤子侧卧的雕像前合影留念!</h3> <h3>从“黄河母亲”雕像所在的黄河岸边眺望兰州市容,清清的河水静静东流,一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西北名城展现在眼前。</h3> <h3>自兰州沿青兰高速向东南行驶106公里,华灯初放时来到了排在全国贫困县前三的定西县。</h3> <h3>由于时间紧迫,未及到乡间考察,但从县城夜景来看,贫困县已行进在脱贫的路途上。</h3> <h3>即使贫困县,席卷全国的房地产热潮也波及至此。</h3> <h3>藏传佛教黄教六大寺有四个在西藏,另两个是青海湟中县塔尔寺和甘肃夏河县拉卜楞寺。在途经夏河县时见到了卖羊的一幕,堪称喜剧。绵羊无论大小、肥瘦,1400元一只,买羊人自然是抓大羊,但羊的智力也不低,当买羊人扑向相中的目标时,四、五只羊扎堆冲出羊群向远处奔去,眼看捕羊人快追上了,几只羊不约而同转身返回羊群,又扎了进去,买羊人也只能重复刚才的一幕。几个回合下来,捕羊人已气喘吁吁,好容易抓住了羊毛,羊却凌空跳起,又落荒而逃,端的是“人跑羊跳”,再加上几只“掩护者”,乱作一团,让旁观者乐不可支。</h3> <h3>抓羊人都是小伙子,抓住一只膘肥体重的绵羊喘着粗气赶快装入带栅栏的卡车上。这活计上岁数的人怕是想都不用想。</h3> <h3>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音译,意为大活佛的府邸。在格鲁派六大寺中被誉为佛教中的最高学府。拉卜楞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有18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和近万间僧舍。寺院座落在大夏河冲积而成的盆地中,两侧分别是龙山和凤山,藏民称此地为聚宝盆。</h3> <h3>绕寺一周3.5公里7000个转经筒看上去连绵不绝,红色金纹的经筒被数千名口诵“唵嘛呢吧咪吽”(如意宝啊,莲花哟)六字真言的信众顺时针方向转动,绝对是一个壮观的景象。</h3> <h3>喇嘛身着紫红色僧裙长及脚面,上身穿一件坎肩(背心),外披一条有两倍半身长的紫红披单即“架裟”。</h3> <h3>大经堂正门紧锁,红色大门的“铺首”(门环)上系着金刚结。游人只能从侧门鱼贯而入。堂内规模宏大,可容四千僧人诵经的坐垫排满在排排立柱之间,四壁的壁画、佛龛内的佛像透露出岁月久远的信息。</h3> <h3>红黑两色的殿堂有上千幢,都是土石、土木建筑,黄色外墙的少见,多为管理机构所在,等级更高。</h3> <h3>梯型的殿堂顶上也安放着金色的法轮和双鹿、金塔,挂着绚丽的帷幔。一位藏族妇女高举手机拍下这神圣的建筑。</h3> <h3>学堂也是梯型四方造型,因品级不同涂成紫红和淡红色。</h3> <h3>身着红色僧服的喇嘛从紫红、淡红、白色的殿堂前慢慢走过,后方是黛色的远山和蓝天,好一幅置身世外的景象。</h3> <h3>还是金色法轮、牝牡双鹿、索力德的顶饰、堆绣的帷幔,类似的殿堂鳞次栉比散布在几平方公里之内令人目不暇接。</h3> <h3>寺中设有六个“扎仓”(学院)。修显宗的闻思学院,规模最大居于寺庙中心,即大经堂。木制座垫上有藏毯包裹,可容4000僧人同时上课。其余五个“扎仓”分别为:修天文的时轮学院、修密宗的续部上学院、续部下学院、修法律的喜金刚学院和修藏医的医学院。医学院主要学习“四部医典”,草药辨识、配制。</h3> <h3>医学院讲堂大门紧闭,参观者只能猜测其中的奥密。</h3> <h3>由于不对外开放,医学院空旷的院落游人不多,四壁壁画内容则是各种草药的写生,便于学僧辩识。</h3> <h3>这座门框上钉着铜饰的大殿门未全闭,可从缝隙内瞥上一眼。</h3> <h3>闻思学院大经堂正面观,分为前殿、后殿。这里是显宗修行之所。所谓显宗是认为要达到“身口意”相一致,必须公开宣道弘法;而密宗另有一套秘密方法,如传承、密咒、真言、福慧双修等。</h3> <h3>信徒们认为转经筒必须沿长廊顺时针从头转到尾,无一遗漏方可有效!</h3> <h3>拉卜楞寺也有酥油花,这是宗喀巴的塑像,是允许游客拍照的。</h3> <h3>离开拉卜楞寺最后印象仍是踽踽前行逐一转动经筒的男女信众和喇嘛。</h3> <h3>大夏河状如右旋的海螺,是佛教八宝之一的吉祥形象,几只野鸭也仿佛有了灵性,扇动双翅在水面踩出一片片涟漪,是为远道而来的我们送行吧!</h3> <h3>见到这座镌刻草书“道源圣地”巨石,就进入了道家祖庭之一的崆峒山。金庸小说中屡次提及的重要背景地。如今金庸先生“崆峒武术,威峙西陲”的题词碑文仍在中台,而先生已仙逝。无数国人正是从先生的武侠小说中知道了崆峒山,但先生却从未登临此山!</h3> <h3>崆峒山有“中国道教第一山”的美名,崆峒是由于山中空洞甚多,取道家“空空洞洞、清清净净”之意得名。传说黃帝曾亲临此山问道于隐士广成子,引得汉武帝、唐太宗甚至司马迁均纷纷入山访道,崆峒山也因此名声鹊起。</h3> <h3>中国武术五大流派:武当、少林、峨嵋、昆仑、崆峒。崆峒派以金庸先生书中所述“七伤拳”为最高武功,但在这里,我们並未领略到这种武功绝学。</h3> <h3>昔日繁华散去,虽然崆峒山未列入道教四大名山之列,从现存建筑的彩梁画栋,仍可想像当年香烟燎绕钟磬齐鸣的景像。</h3> <h3>崆峒山曾有过鼎盛时期,並有九沟十八洞七十二宫的恢宏建筑群,几经战乱,如今已不复存在了。</h3> <h3>崆峒山东临西安,西接陇右,在关中大地上轰然而起,确是地质变化的奇观。山顶有地质研究院,这在道家仙山实属罕见。</h3> <h3>崆峒山属六盘山系关山支脉,为下白垩纪巨厚层的浅紫红色砾岩构成。由于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又经地震、风蚀、降水冲刷,在黄土高原出现了这一片规模宏大的丹霞地貌山体实属难得。</h3> <h3>山体层层叠叠,雄峙环列,树木葱笼,峡谷深处一片碧水,有个十分古朴而充满道家文化的名字“弹箏湖”。</h3> <h3>陡坡危石上菲薄的土层却孕育出茂盛的植被,紅、黄、绿彩区分明,不由不赞叹古人选择修仙得道去处的好眼力!</h3> <h3>松柏虬枝凌空飞出,映着湖光山色,峰林聳峙、幽谷深潭,既有北国风光的雄浑,又有南国秀丽的温婉。</h3> <h3>危岩壁立千仞,道观建在峰顶,奇险中透着奇美。</h3> <h3>道观内供奉着白须白发的三清教主:上清灵宝天尊,玉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民间称“老子”,虽有“老子一气化三清”之说,但却位列第三。</h3> <h3>从中台飞升宫、三皇楼观看东台的关圣帝君庙宇,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h3> <h3>灵官殿是道观必有的护法神殿,一如佛寺必有韦驼执降魔宝杵,立身弥勒佛身后。在崆峒山上还确实道教、佛教並存,道教还一度失势于佛教。1258年,元世祖忽必烈组织了一场“佛道御前辩论”,道家首席代表为张志敬,佛家辩手为福裕,裁判员却是身为藏传佛教大师的国师八思巴,结果可想而知,道家惨败,全真《道藏》经书被焚毁,十七名参加辩论赛道士当场被削发为僧,200多座道观改为佛寺。至元十八年(1281年)再次组织“佛道御前辩论”,皇帝忽必烈亲任裁判,这一次道教经书被定为伪书,除《道德经》外的道藏经书尽数焚毁,史称“至元毁藏”,自此崆峒山道教藉藉无闻上千年。</h3> <h3>崆峒山虽非道教祖庭且后期败落,但因既有嶙峋峻险的北方峰峦,又有南国秀美旖旎的湖光水色,不失为一处难得的人间仙境!</h3> <h3>在蒙蒙细雨中,越过甘陝省界,驾车驶入黄陵县。</h3> <h3>陜北曾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祖先,我们怀着景仰之情走入人文始祖庙宇——轩辕庙。轩辕是黄帝的名字,而黄帝是上古时期中华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另一位尝百草济民于病患之中的炎帝则是神农氏,炎黄二帝代表两大部落並在一场爭斗后黄帝胜出。两部落合为联盟,繁衍的后代被称为炎黄子孙。</h3> <h3>黄帝手植古栢,距今应在四千六百年以上。</h3> <h3>1942年植树节为黄帝手植古栢所立碑石。</h3> <h3>邓小平于1988年提写的炎黄子孙碑文。</h3> <h3>1938年程潜提写的人文初祖牌匾悬于轩辕黄帝庙的门楣上,殿内供奉的就是人们想像中的黄帝影像。</h3> <h3>两座城阙之间正是每年公祭黄帝的黄陵广场,后为祭祀大殿,集山、水、城、陵为一身的中华第一陵“雄伟、庄严、古朴、肃穆”。</h3> <h3>祭祀大殿是浑圆一体的建筑,后侧正中为黄帝浮雕石像,顶上有圆形巨孔,应是象征着轩辕(古称车)的发明是黄帝从草帽圈被风吹滚动啟发了造车轮的灵感。</h3> <h3>在陝甘大地上,随处可见让人为之精神一振的市、县、乡、村。一个普通地名,就蕴含着令人憆目结舌的故事。这是甘陕交界处的庆阳市,甘肃省经济第二强市。长庆油田有足以媲美大庆油田的油气资源,石油储量以十亿吨计,未来定是额尔多斯盆地又一处能源富集区。</h3> <h3>庆阳更著名的是南梁陜甘革命根据地,这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代革命家创建的独立于中央苏区的一块极珍贵的根据地。毛泽东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在缴获的白区报纸上发现在全国处于革命低潮时居然还有一块独立存在的革命根据地,于是全军转向南梁,这片土地成为中央红军在陜甘的第一个立足点,並凭藉这点星星之火燃成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h3> <h3>在陕甘地区,一个貌不惊人的小城镇甚至小村庄,说出来都能让你惊讶得合不上口,看!这是一片苹果树林。</h3> <h3>但这不是普通苹果,尽管今年苹果大丰收“果贱伤农”,这里的苹果依然可以卖到两元五角一斤。</h3> <h3>因为这里是“中国苹果第一村”阿寺村。从1947年村民李新安自河南引进两百株果树苗至今七十余年,这个村的苹果始终“色、形、味”俱佳畅销海内外。</h3> <h3>阿寺村所处洛川地区,是著名的洛川会议召开的地方,这是中国革命史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次会议。</h3> <h3>洛川会议是中共中央于1937年8月22—25日在陜西洛川县冯家村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22名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和各方面主要负责人出席了会议。</h3> <h3>进门左手是警卫队的休息室。</h3> <h3>会客室是坐北朝南的一孔窑洞,墙壁上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照片。</h3> <h3>洛川会议就是在这间大会议室召开的,进门迎面墙上並列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照片。</h3> <h3>会议室左侧一孔窑洞就是当年毛泽东的臥室兼办公室。</h3> <h3>出席洛川会议的领导人名录。</h3> <h3>洛川会议在这个土坯垒的小院内召开,会议由张闻天主持。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决定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十一人组成新的中共中口大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书记。会议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具有重大历史作用!</h3> <h3>洛川会议开啟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联合抗击日本侵略的一段历史,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h3> <h3>驱车东行,见到"壶口”收费站意味着我们要进入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灵感来源——壶口瀑布了!</h3> <h3>先看到的是壶口下游沿漫滩石壁流下的道道河水,还形不成激荡的浪涛。</h3> <h3>进入壶口瀑布景区大门,听到隐隐如雷鸣风吼般的轰响,心情为之一振。</h3> <h3>这才是惊心动魄的壶口瀑布,在此上游黄河水面宽与峡谷宽度一致,约400米,常水流量每秒3000立方米,而在壶口处,河槽骤然缩窄至40米,且砸出了30多米深的小石槽,正如明代诗人惠世扬的诗句: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滔滔黄水浊浪排空、惊涛掠岸,声震如雷!</h3> <h3>这是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镇观瀑,对岸即山西吉县壶口乡,游人重重迭迭,高举相机、手机争相拍摄瀑布飞泻,反复撞击石岸,向下游汪奔而去……蓦然想起李白仍“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h3> <h3>壶口以下波涛汹涌澎湃,奔腾怒吼,似万鼓齐鸣!此景为壶口八景之一“旱天惊雷”,立于岸边才真正感受到冼星海在《黄河大合唱》中的心灵震撼“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h3> <h3>观仰飞瀑,倾泻而下的黄河水雾激升,雾起晴空如蒙蒙细雨,衣衫尽湿,但观者无分老少,笑声、惊呼声、赞叹声充耳不绝。</h3><h3><br></h3> <h3>在距壶口数百米处,已涌上山西崖岸的黄河水又顺着崖壁流回石槽。</h3> <h3>浪花激荡以席捲千军之势化为飞雪碎玉,水雾弥漫,伴着轰鸣声如沸水烟气蒸腾。</h3> <h3>风助水势,河水携雷挟电,巨大的旋涡似乎能吞沒一切,看过壶口瀑布才明白黄河横扫千军如捲席正象征了中华民族的无穷伟力。</h3> <h3>旦辞黄河去,暮至平遥城,这座标志晋商发达的古城。</h3> <h3>晋商在后金时代就以商贸形式支持后金的经济发展。在清统一中原后,更是成为官商,亦即军方供应商。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御驾亲征蒙古准噶尔部,晋商在后勤大营立碑上书“唯我晋商率先请缨受命、毁家纾难,出征沙场,兵马粮草,克期必至,省国费亿万计”。康熙大军凯旋,特许晋商前往蒙古、俄罗斯盐、茶专营,使其成为“皇商”,获益甚巨,一举超过徽商、粤商。</h3> <h3>晋商富甲一方,衣锦还乡,广置房产地亩。为防盗匪,宅邸多为高墙深院,内饰精美而不失地域特色。</h3> <h3>与京城、州府所在地住宅多为四合院不同,山西富户的宅院一般是进深很长的三合院且平行排列,王家大院、常家大院莫不如此,还是出于防御匪患的考虑!</h3> <h3>平遥城墙上的门楼高大气派堪比州府。</h3> <h3>城内路口处设防严密,可见当年平遥也是盗匪觊觎的目标。</h3> <h3>长年跋山涉水,行走于险山大漠洪荒之地,货物银两被打劫的概率不低,因此商队雇保標武装押运以备不时之虞,標局也应运而生。</h3> <h3>为解决携带巨资出行的风险,山西的票号也在平遥率先应运而生,雷履泰即首作俑者,这就是雷家大院。</h3> <h3>“日昇昌”票号是公认的早期中国银行的雏型,它诞生于清道光四年,在全国各地及蒙古、俄罗斯等地广设分号,业务最高峰时有分号三百多家,年汇兑总值3800万两白银号称“汇通天下”。商人们在出发地将银两交票号保管並持画有密押的银票到经商目的地找分号兑现,反之亦然。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与侵华列强干预,晋商票号有四次发展为现代银行的机会都错失了。</h3> <h3>离开三晋大地,沿青银高速和京港澳高速一路东行,踏上了归程。</h3> <h3>车行驶在太行山麓,此次西北游已近尾声了,通过三万里的旅程,我们切实体会到祖国的辽阔丰饶,更感慨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之强,即使有过异族入侵的经历,但最终仍以其光辉灿烂之历史、文化为世人所嘱目。正如毛泽东所言: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慨,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