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长江第一湾—入藏第一村——香格里拉大峡谷——伊拉草原—白马雪山垭口—飞来寺(入藏第一天6.18)

37℃

<h3>  18日是我们正式入藏的第一天,早上依依不舍的告别屋前美丽的三角梅,望着远方的梅里雪山,心里默念可爱的丽江我还会再来…….<br></h3> <h3>  今天的第一个景点是长江第一湾,万里长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腾而下,与澜沧江、怒江一起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中穿行,形成了“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到了香格里拉县的沙松碧村,突然来了个100多度的急转弯,转向东北,形成了罕见的"V"字形大弯,“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人们称这天下奇观为“长江第一湾”。在我写这篇游记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并没有真正看到“长江第一湾”.我们所见景色只是一个侧边,事实告诉我们,旅游之前的功课很重要,不要做一个盲目的旅行者。</h3> <h3>  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 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著名小说《Lost Horizen(消失的地平线)》中而为世人所向往,不久便被拍成同名电影并荣获多项奥斯卡奖,它首次描绘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至今散发着神秘的魅力,被誉为西方人的“伊甸园”,东方人的“世外桃源”。它是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地,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景区所在地。</h3> <h3>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小中甸团结村吉沙村组,是从滇西北进藏的第一个藏族村落,历史上商人进藏的贸易商道和藏民朝圣之路的首要驿站,这里被誉为“进藏第一村”。缪队在车里介绍说 “入藏后有几个特点:1、厕所开始收费,2、公路开始有限速条,3、检查站越来越多,需要登记身份证才能通过”。</h3><h3> 进入西藏第一村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中间的一个白色的佛塔,本来应该靠右侧通行的车队,却从塔左边顺时针转塔前行。这应该是我们入藏后遵守的第一个宗教风俗。蓝天白云下飞舞的经幡,辽阔的草场,遍地的野花,色彩鲜艳的藏式民居,让心豁然开朗。</h3><h3> 藏式民居从外观上看,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窗口四周都装有较墙体突出,且与墙体颜色不同的装饰条,远处看去,像是拉开的带眉帘的对开的窗帘,近处细看,实际上只是一种装饰造型。据介绍藏传佛教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宗教活动就是挂经幡,人们已习惯了这种幡旗招展的环境,在他们心目中,挂经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寄托,也成了一种装饰。所以现在有些屋檐上挂的幡条已经不是经幡,而仅仅是装饰了。</h3> <h3>  过了“第一村”,车子开始在崇山峻岭中前行。我们到达大峡谷,因峡谷一头名"香格",另一头名"里拉",故名香格里拉大峡谷,据说在《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所说的"蓝月亮峡谷"就是这里。下车俯视大峡谷,植被葱茏翠绿,点缀山崖,它的一草一木、山石水土都是大自然原汁原味的杰作。香格里拉大峡谷海拔3200米。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度,大家有点小兴奋,以各种姿态来证明自己一切安好。</h3> <h3>  西藏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上午晴空万里,午餐时我们都穿上了半袖,下午就阴云密布。海拔原来越高,车窗外的景色变化很大,山高谷深,我们的车队行进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显得很渺小 ,沿途不时有散养的牛羊群,避让这些生灵是入藏司机开车的基本功。沿途还看到几起车辆侧翻事故,有些心惊胆战,大家默默的系好自己的安全带。</h3> <h3>  话说这段路很美,车在安全的地方停了3次,让大家尽情的欣赏眼前的美景,只记得第一次路边的高山岩石裸露,苍劲挺拔,山上没有任何一点绿色生态,完全就是中国水墨画的意境。</h3> <h3>  第二次 停车却是在丛山峻岭之中,茂密的深林,蜿蜒曲折的盘山路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缠绕在俊俏的山岭之中。</h3> <h3>  如果把第一次停车的景致形容成刚毅的男子,那第三次停车的地方就是少妇的风姿了。婀娜多姿的松柏,绿中带黄,黄中有绿,可能是海拔高的原因,形状千姿百态,妩媚动人,甚是喜欢。</h3> <h3>  下一个景点是依拉草原,缪队在车上嘱咐我们下车后的动作一定要缓慢,穿上厚点的衣服。拉草原是迪庆香格里拉最大最美的草原,依拉藏语意为“豹山”,因传说中依拉草原门户内北边坐落的豹山是一座“神山”而得名。其位于香格里拉县城西北6公里处,总面积13平方公里,依拉草原是我们这次行程见到的第一个大草原,地接着山,山连着天,让我想到了远古开天地的故事。云彩很低,感觉伸手就能摘下来一样,站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我们情不自禁的蹦,跳,像孩子一样在地上打滚,早把缪队嘱咐的话忘到了脑后,玩耍一阵后高反开始让每个人感觉不舒服了,只好乖乖的回到了车里,一路无话,跟着车向白马雪山垭口挺进。</h3> <h3>  公路的最高点白马雪山垭口海拔高度达到了4292米,是云南省目前海拔最高的公路线段。&nbsp;垭口是高原上常见的一个词。指狭窄的山口。多为进山通道必经之处。不一定是山的顶峰,也许是山峰与山峰相接的地点。当地人不是为了登山而登山,他们只是要翻过垭口,用最短和最省力的路途进山和出山。垭口处风很大,气温也低,远眺常年积雪的主峰雪雾相连,犹如一匹奔驰的白马,俯视雄险如削的深峡幽谷,感叹自然的神力和人类的渺小。在用石头堆成的4292的海拔标志旁是迎风飘舞的各色经幡,大小不等的玛尼堆好似在讲述着一个又一个人间的故事。</h3> <h3>  今天行程的最后一站是飞来寺和梅里雪山,赶到那里天色渐晚,我们住在一个叫永义客栈的地方,4层的小黄楼,看着还不错,进去以后惨了,没有电梯,只好抬着箱子爬楼,这一路小生成了主要的搬运工,真的很辛苦。入住后更惨的还在后边,没有热水我们已经有了思想准备,领队早就交代过,这里海拔高不让洗澡,可是发现竟然停电,wifi就更别奢求了。晚上吃了一顿高原上的牤牛火锅,想想自己发电做的火锅能什么样?边吃边等呗。大家心里盼望着明天能如愿的看到日照金山,</h3> <h3>  晚上因为没电就出来转转,飞来寺就在住宿的下边,很小的一个寺庙,据说狭义的飞来寺貌似只有一个喇嘛在这里守着,广义的飞来寺指的是附近的整片区域,包括现在收费的飞来寺观景台,以及周围观景台和公路建起的一片住宿区域。该寺的建造及命名,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建寺时选址原定在现址两公里以外的地方,全部用料&nbsp;已经备齐,就在破土动工的头天晚上,柱梁等主要建筑材料不翼而飞,住持和尚派人寻踪追迹。找到现址时,发现柱梁已按规格竖好,且无大殿的后梁后柱,人们以为这是神意,于是遵照神意把寺建成于现址,并因柱梁飞来自立,命为“飞来寺”。</h3> <h3>晚上的天气一直不好,半夜还下起雨来,明天的日照金山啊,只能拼人品,靠运气了……</h3><h3>&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