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假如不去援非</h3><h3>我不会知道,自己能够再次回到校园,在西安外国语大学进行英语和阿拉伯语的培训,背诵、记笔记、被提问,以39岁“高龄”认真的做起了“备考”学习。</h3> <h3>假如不去援非</h3><h3>我不会知道,当我在国旗下举起右拳,宣读中国援外医疗队誓词的时候,心潮澎湃,激动到热泪盈眶。</h3> <h3>假如不去援非,我不会知道,自己会告别亲人 ,离开祖国。北方冬意乍寒,朔地热风扑面,三万里路一挥间。</h3> <h3>假如不去援非</h3><h3>我不会知道,白天,这里是世界上最炙热的大陆,夜晚,这里是世界上最黑暗的地方。</h3> <h3>假如不去援非</h3><h3>我不会知道,非洲人对中国是非常友好的,看到中国人就喊:“洒地一嘎(朋友)”“达麻母(你好)”。</h3> <h3>假如不去援非</h3><h3>我不会知道,公路上两车相撞,司机下来握手“艾户,达麻母”(兄弟,你好),看各自车可以开动就道声“卖阿塞拉买”(再见、祝你平安)走人了,和平又友好。</h3> <h3>假如不去援非</h3><h3>我不会知道,这里得疟疾就像国内得感冒一样。疟疾及其它热带传染病高发,老百姓缺乏基本的医疗常识,很多疾病被拖到很严重才来就诊。</h3> <h3>假如不去援非</h3><h3>我不会知道,医护人员无菌意识淡漠,打针、输液几乎不消毒,匪夷所思,早产儿、新生儿也一样,生命的拯救和流逝,都在这里平静地进行着,上天总要用残酷的方式,教会我们一些深刻的道理。</h3> <h3>假如不去援非</h3><h3>我不会知道,非洲的新生儿也是白皮肤,出生半年后才逐渐变色。而且非洲不是只有黑人,即使是黑,也从北到南黑得有层次,棕灰到深黑。</h3> <h3>假如不去援非</h3><h3>我不会知道,手术室设备老旧,缺乏管理,器械缺乏,消毒措施落后,经常有苍蝇出入。</h3> <h3>假如不去援非</h3><h3>我不会知道,临时过渡政府的苏丹依旧不太平,有外出的队友见到了游行的队伍,而医院的院落依旧宁静,或是等待就医或是期盼家人痊愈。</h3> <h3>假如不去援非</h3><h3>我不会知道,苏丹每周五(穆斯林的聚礼日,又称主麻)、周六休息,在国内,休息日是餐厅、交通、景点最繁忙的时候,街上人流量、车流量都远远高于平时。而这里却不一样,周五是整个城市最放松的一天,商店关门,街上少有行人,路上车辆也很少,这一天就是用来:休息!医院也一样,大部分医生、护士、病人都回家休息,周日再来(包括气管切开的病人)。</h3> <h3>假如不去援非</h3><h3>我不会知道,在非洲一个男人是可以娶四个老婆,而且四个老婆可以和睦共处,孩子的多少决定了妻子在家里的地位(平均每个老婆生4~5个孩子,孩子越多家庭地位越高)。</h3> <h3>假如不去援非</h3><h3>我不会知道,这里是咖啡的故乡,咖啡、茶、奶制品、烤肉、油炸食品,样样美味,价格不贵,但卫生让人生畏,胆正者翘指,讲究者摇头,芳香伴随着咕咕饥肠。</h3> <h3> 假如不去援非</h3><h3>我不会知道,厨艺是时间、乐趣和好的老师带出来的,好的厨艺不但改善了伙食还增加了生活的乐趣。</h3> <h3>假如不去非洲</h3><h3>我不会知道,出门买东西是不用称斤论两的,一口价一堆堆给你挑,挑得早就是挑得好,挑完好的剩下的还是好的。</h3> <h3>假如不去援非</h3><h3>我不会知道,亲情的强大可以牵挂半个地球,在我家人生病需要照顾时, 我的主任和同事替我照顾家人,帮我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事情,感激之情铭记于心!</h3> <h3>假如不去援非</h3><h3>我不会知道,看到国旗的时候可以久久望着,心中会有莫名的感动,心里想的是祖国真好!当庄严而又熟悉的誓词在非洲大地上进行再次宣读时,强烈地激发了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平崛起,诠释中国形象,解释中国崛起,援外医疗,就是这个答案中的一部分,而我就是答题人之一。</h3> <h3>祝祖国昌盛!祝亲人幸福平安!祝朋友万事如意!祝中苏友谊长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