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俞胜</b></h3> <h3><b>俞胜《编辑眼中的好小说》</b></h3><h3><br></h3><h3>2019年12月1日 文学照亮现实文学创作培训班</h3><h3>一、历史上好小说标准简述</h3><h3>古代标准</h3><h3>①《汉书·艺文志》对中国小说的发生期现象作出了理论总结。这一总结在确定小说起于口语传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小说标准的看法。民间性、叙事性和一定的虚构性是小说标准的基本内容。</h3><h3>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了志怪小说,这些小说较先秦小说篇幅有所扩展,拓宽了小说的容量与体制。那么这一时期好小说的评断标准,除了先秦时期的以言说理和以事说理的社会功能外,还增加了小说传奇性的判断标准。</h3><h3>③冯梦龙——小说要极事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可谓钦异拔新,洞心戒目。</h3><h3>“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而小说可以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教化的作用。</h3><h3>二、评论家眼中的好小说标准</h3><h3>1.李建军七个标准</h3><h3>①好小说是把细节写得传神、能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的小说;</h3><h3>②是充满想象力和具有智慧风貌的小说;</h3><h3>③是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底层关怀的小说;</h3><h3>④是致力于发现并揭示生活真相;</h3><h3>⑤是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寻找光明、给人安慰的小说;</h3><h3>⑥是富有“亲爱”的诗意、浪漫的情调和理想主义气质的小说;</h3><h3>⑦是那种充满正义感和责任感并致力于向上提高人类精神生活水平的小说。</h3><h3>2.周昌义三个基本要求</h3><h3>①好看:多数读者觉得好看。</h3><h3>②感动:感动读者,感情上要有点东西。</h3><h3>③感动过后引起思考。</h3><h3>三、我心目中的评判标准(好小说应该是语言、结构和思想性的完美结合体。积极、健康、向上、正能量,区别与歌功颂德)</h3><h3>1.个性的语言:莫言《红高粱家族》鲁迅、沈从文、张爱玲、贾平凹、余华</h3><h3>2.怎样提高写作能力</h3><h3>①多读经典</h3><h3>②多读诗歌</h3><h3>③可以写灰暗的人生,但最后也要有亮光</h3><h3>小说的结构</h3><h3> ①线性结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传统古典,情节性强,波澜起伏,吸引人)</h3><h3>②复线结构:现实、历史交织,多视角。如:王秀梅《蓝先生;阿顿《来生再见》(借鉴西方,重人物内心、情感描述,情节弱化)</h3><h3>③散点结构:无交集,有共同主题。如:刘兴武《钟鼓楼》(借鉴西方,重人物内心、情感描述,情节弱化)</h3><h3>当下文学创作的意义</h3><h3>①黄孝阳:今天的读者已摆脱被动阅读的命运。在喜怒哀乐之外,读者渴望更多的智性含量。” 作为小说家,要有焦虑、愤怒,对现实的批判能力,对人的悲悯,对国族的爱;但作为长篇小说写作者,更要有能力与精神高度,去思考国族、勾勒人之命运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人的来龙去脉。</h3><h3>(黄孝阳,男,1974年生,江西临川人。江苏省第三届、第四届签约作家,获第三届紫金山文学奖。江苏文艺出版社图书编辑室主任。已出版《人间世》、《遗失在光阴之外》、《网人》、《时代三部曲》《阿槑冒险记》等多部长篇小说。提出“量子文学观”。另发表中短篇小说百万余字。长篇小说《人间世》入围“凤凰网网友票选2010年年度十大好书”)</h3><h3>②李德南:当下很多读者,尤其是不少专业的读者,已不满足于阅读那些只在某一方面用力的作品。他们对小说的期待,是全方位的,涉及故事结构、语言和意义等方面。如何放宽自己的视野,具备多方面的才能,让小说变成一种“综合的艺术”,这才是小说家们真正需要迎难而上的地方。</h3><h3>(李德南,“80后”作家、批评家。现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青年学者、专业作家,兼任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评委、广东作协签约作家、《创作与评论》杂志特约编委。曾在《文艺争鸣》《南方文坛》《海南师范大学学报》《山花》等发表各类文章约60万字,著有文学评论集《途中之镜》、长篇小说《遍地伤花》、人物评传《蝉与我心清:赵少昂小传》等。有评论家认为,他“敏锐地抓住了‘现代性的省思’和‘叙事美学’这两个方面展开全方位的批评,从单篇作品到系统论述,从学术交流到生活交往,从文学到哲学,甚至到人类学等……试图以历史的眼光予以审视与追问……是‘80后’批评家非常宝贵的‘批评的自觉’。”)</h3><h3>四、上述三点的几个支撑</h3><h3>1.好小说要有艺术境界</h3><h3>①王国维曾经把“境界”力鉴赏和批评的标准,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艺木境界同样是一个十分复杂微妙的世界,主要包含情感质界、思想境界、审美境界三种元素。</h3><h3>②不能停留在讲故事层面,要有艺术境界。鲁迅、沈从文等写的人物很平凡,可是字里行间灵气流动。</h3><h3>2.好小说的情感要真挚,打动人心</h3><h3>如:蒋韵《心爱的树》结尾哀伤、宁静、安详</h3><h3>3.好小说应毫无功利地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精神命运和心灵视界</h3><h3>如: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结尾</h3><h3>好小说应当充满想象力</h3><h3>如:莫言《红高粱家族》</h3><h3>①张炜:文学的想象力和大胆编造幻想仍然有所不同,而是更内在、更复杂一些。文学作品写出的完全不是现实生活中一再重复的故事,而是经过了作家独特心灵过滤的东西。</h3><h3>真正意义上的想象力首先从语言开始,然后是细节,再然后是作家自己的一个完整的世界</h3><h3>(张炜,1956年生。当代著名作家,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远河远山》《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半岛哈里哈气》及《你在高原》(十部);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等。2011年,张炜凭借耗时20余年所创作的七百万余字小说《你在高原》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6年5月,张炜推出长篇小说《独药师》。2018年初,张炜新作《艾约堡秘史》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h3><h3>①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译文:片刻之间通观古今,眨眼之时天下巡行;道传万里畅通无阻,勾通亿载它是桥梁。)</h3><h3>如此,方能创作出“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的好作品。(译文:博取百代未述之意,广采千载不用之辞。)</h3> <h3><b>俞胜《如何写出好散文》</b></h3><h3><br></h3><h3>对文字要有敬畏之心</h3><h3>1.柳宗元: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译文:所以,我每当写文章的时候,从来不敢漫不经心地随便写作,恐怕文章浮滑而不深刻,从来不敢偷懒取巧地写作,恐怕文章松散而不严谨;从来不翦用糊涂不清的态度去写作,恐怕文章晦涩而又杂乱;从来不敢用骄傲的心理去写作,恐怕文章盛气凌人而又狂妄。)</h3><h3>2. 贾平凹:唾弃轻而狂的文风。轻而狂的文风使散文的题材狭窄,精神脆弱,仅写于花花草草,矫揉造作,充满女人气,男不男女不女的二姨子气,小、巧、甜腻。</h3><h3>二、尽可能多地具备渊博知识(多读、多背诵经典)</h3><h3>1.柳宗元提出要向《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采经、史、子、集等著作中的艺术经验。</h3><h3>2. 秦牧: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科学文艺、轶事趣闻、世态人情无所不包,具有渊博的知识性。他常在一事一物的叙述中夹入丰富的知识,然后引出结论。</h3><h3>(秦牧,原名林觉夫,1919年8月19日-1992年10月14日,生于中国香港,广东澄海人,被称为中国散文界的“南秦北杨”,中国著名作家。曾任中华书局广州编辑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941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1949年,到广州从事编辑和创作工作。1992年逝世,享年73岁。)</h3><h3>3. 董桥的散文将学、识、情融合贯通,寓庄于谐、亦庄亦谐,通过超极的才情、非凡的容智、独特的幽默及渊博的知识来保持知识分子特有的独立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的关注。</h3><h3>(董桥,1942年生,福建晋江人,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多年。历任香港美国新闻处"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英国广播电台中文部制作人及时事评论、《明报月刊》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苹果日报》社长。撰写文化思想评论及文学散文多年,他的文笔雄深雅健,兼有英国散文之渊博隽永与明清小品之情趣灵动,为当代中文书写另辟蹊径。在港台及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出版文集数十种。 著作名称:《董桥七十》《景泰蓝之夜》《清白家风》《橄榄香》《英华沉浮录》《一纸平安》《小品卷一》《小品卷二》《记忆的脚注》《没有童谣的年代》《这一代的事》《回家的感觉更好》《伦敦的夏天等你来》《从前》《小风景》《白描》《甲申年纪事》等。)</h3><h3>4. 贾平凹:读老庄、太白、东坡,读泰戈尔、川端康成、海明威,反复阅读,读出其中的滋味来。我研究《易经》《道德经》《逍遥游》。中国哲学、美学呈现出许多阴柔的东西,便于浪漫抒情、咏叹人生....</h3><h3>5. 贾平凹:我觉得除读书外,还要多走路,即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商州是我的故乡,近年我两次回到商州,一个县一个县走,体察风土人情,获得许多素材。底层有许多感人、有趣的故事,关键是你要吃得了苦,下工夫去深入挖掘。</h3><h3>6. 彭程:相比之下,构成一篇散文的基本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散文是在“有”之上,建立起自己的艺术开掘。</h3><h3>三、散文是一种求真的艺术</h3><h3>1. 彭程:真实性既是散文的立足点,也是散文的生长点,更是散文的独特魅力的重要来源。</h3><h3>2. 贾平凹:中国散文一兴一衰,皆是真情的一得一失。60年代初期之所以产生一批散文名家和名作,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高潮,依赖的便是真情的勃发。</h3><h3>四、散文是语言的艺术</h3><h3>1.散文的别出心裁,不仅指思想和结构,散文是语言的艺术,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也能让读者眼睛一亮,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h3><h3>2.陌生化的手法、打破现实的逻辑、诗化的语言</h3><h3>如:马原,著名的是先锋作家马原,作为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一九八二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冈底斯 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等。</h3><h3>五、散文要有“我”在场</h3><h3>1.王彬:散文作者就是叙述者,作者直接进入文本,叙事围绕真实的个人展开,因此叙事是真实的,情感是真诚的。这就引出了散文创作的另一个规律,散文创作要有“我”在场,有“我”的真情实感。</h3><h3>(王彬,男,汉族。出生于北京市,籍贯北京市。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971年参加工作,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任职。鲁迅文学院研究员,湖北大学客座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学术执行委员。曾任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2012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著有学术著作《红楼梦叙事》《水浒的酒店》《中国文学观念研究》《禁书·文字狱》《北京老宅门(图例)》《北京街巷图志》《胡同九章》《北京微观地理笔记》、散文集《沉船集》《旧时明月》等,主编有《清代禁书总述》《北京地名典》以及多种丛书。)</h3><h3>2. 贾平凹:我写散文主要写自己的情绪。必须有自己的发现、识见,哪怕一点点发现、识见,但必须是自己的,否则难写。</h3><h3>3. 张守仁:散文要有“我”。有了我,就有了独特的体验、识见、发现,就不会和他人重复,与别人雷同了。</h3><h3>(张守仁,京城四大名编,上海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历任《北京晚报》文艺编辑,北京出版社编辑,《十月》期刊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编审。北京作家协会理事。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废墟上的春天》、《文坛风景线》、《你就是爱》、《寻找勿忘我》、《爱是一种伤害》,译文集《道路在呼唤》[苏],《魏列萨耶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屠格涅夫散文选》[俄]等。《林中速写》、《老船》分别获第一、第二届中华精短散文大赛奖。)</h3><h3>4. 王兆胜:散文写作只有由“小我”进入“大我”,由现实人事进入天地大道,由世俗世界进入神圣境界,才能获得大格局与真正的彻悟。没有大光照临,散文写作只能在暗夜中摸索,甚至陷入世俗化理解和迷失方向。</h3><h3>(王兆胜,男,1963年生,山东蓬莱人。199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审,文学编辑室主任。已出版《林语堂的文化情怀》、《闲话林语堂》等作品。有散文随笔集《天地人心》,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课本、高考模拟试题和各种选本。曾获首届冰心散文理论奖、2007年《当代作家评论》奖等)</h3><h3>六、艺术上要博采众家之长</h3><h3>1. 周晓枫,所谓试错,其实是对常规套路的反叛,是对自我挑战的鼓励,就是试图打开另一种对的可能。数学存在对错,但文学没有标准答案。在我看来,创作上害怕犯错,这才是最大的错。</h3><h3>(周晓枫,当代著名作家,1969年6月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做过八年儿童文学编辑,2000年调入北京出版社,现任《人民文学》编辑部副主任。出版有散文集《上帝的隐语》、《鸟群》、《斑纹:兽皮上的地图》《斑纹》和《收藏:时光的魔法书》。曾获冯牧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奖项。协助张艺谋导演进行文学策划工作,担任了电影《三枪》、《山楂树》、《金陵十三钗》、《归来》的文学策划。2018年4月21日,荣获第16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 2019年1月5日,所著《野猫记》入选“《扬子江评论》2018年度文学排行榜”散文类第5名。)</h3><h3>2. 贾平凹:写散文不要拘泥于老套子。写作要花样翻新,不断出新,不断创造新形式,从继承旧形式中创造新形式。</h3><h3>3. 张守仁:我主张散文要破除种种束缚,应放开手脚,让百花齐放,千卉共绽。散文需要冲破樊篱,博采众长,向小说、戏剧、诗歌、音乐、绘画借鉴,丰富表现手法。</h3><h3>提问汇总</h3><h3>1.外国的作家作品就是读不进去,是什么原因?</h3><h3>买外国作家的作品要注意翻译版本,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是经典的版本。</h3><h3>2.南北方作者的区别?</h3><h3>区别不大,像迟子建就很温婉、细腻、温情。</h3><h3>3.因个人局限,既不能读万卷书,也不能行万里路,要怎么提高自己?</h3><h3>有计划读书,无捷径。</h3><h3>人物简介</h3><h3>俞胜(1971-)男,安徽桐城人。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城里的月亮》《寻找朱三五先生》,散文集《蒲公英的种子》等。作品入选《新实力华语作家作品十年选》《中国散文排行版(2014)》《2016年中国散文精选》《2017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2018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等多家文学选本。曾获安徽省首届鲁彦周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中国报纸副刊美文二等奖(2015)等文学奖项多次。《人民日报》</h3><h3>《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文艺评论》等报刊有关于其小说创作情况的介绍。中国作协会员,辽宁省作协特聘签约作家。《中国作家》杂志编辑部主任。</h3> <h3>曾红雨</h3> <h3>曾红雨《漫谈散文及其他》</h3><h3>2019年12月1日下午 文学照亮现实文学创作培训班</h3><h3>散文(最自由的文体)</h3><h3>1.散文的概念(一直以来有争议)</h3><h3>①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小品文、回忆录、传记、游记等文体。</h3><h3>②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h3><h3>2.散文的分类(一直以来有争议)</h3><h3>①记叙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h3><h3>②抒情性散文:《白杨礼赞》《荷塘月色》</h3><h3>③议论性散文:《我的灵魂》《艾默生随笔》</h3><h3>3.散文是否可以虚构</h3><h3>①“小虚构”</h3><h3>②“略有虚构”</h3><h3>③“有限制的虚构”</h3><h3>4.真实的散文要写真人真事,只在于取舍;虚写如余秋雨《道士塔》;虚实结合要注意不能过度虚构,要有依据。</h3><h3>二、怎样写好散文</h3><h3>1.丰富的知识积累是散文的支撑</h3><h3>①一个人在完全成年时首次读一部伟大作品,是一种极大的乐趣。从阅读经典中获取最大益处的人,往往是那种善于交替阅读经典和大量标准化的当代材料的人,把现在当作我们窗外的噪声来听,提醒我们外面的交通阻塞和天气变化,而我们则继续追随经典作品的话语,它明白而清晰地回响在我们的房间里。</h3><h3>——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h3><h3>伊塔罗·卡尔维诺,意大利语:Italo Calvino,1923年10月15日-1985年9月19日,生于古巴哈瓦那,毕业于都灵大学文学系,意大利新闻工作者,短篇小说家,作家。卡尔维诺曾参加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他的作品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其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用非英雄化的手法反映游击队的生活,他奇特和充满想象的寓言作品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意大利小说家之一。1985年9月,卡尔维诺突患脑溢血在意大利佩斯卡拉逝世,终年62岁。卡尔维诺的人生格言是:“我对文学的前途是有信心的,因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只有文学才能以其特殊的手段给予我们的感受。”</h3><h3>②经典教化于人,润物细无声。记笔记是好习惯,可以将碎片化的阅读梳理清楚;好词好句、自己的想法和灵感,随时随地用手机备忘录记下来。</h3><h3>2.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写散文的前提</h3><h3>如:汪曾祺《草木春秋》、普里什文《花溪》只有一句话:“在那些春水奔腾过的地方,如今到处是鲜花的洪流。”</h3><h3>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师从沈从文,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文艺》编辑。作品有《羊舍一夕》《羊舍的夜晚》《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菰蒲深处》《家常酒菜》[1],散文集《活着,就得有点滋味儿》《七十抒怀》《蒲桥集》《旅食集》《人间滋味长——汪曾祺的草木美食世界》《随遇而安》《自得其乐》。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h3><h3>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又名普里希文,1873-1954,被誉为"伟大的牧神"、"完整的大艺术家"、"世界生态文学和大自然文学的先驱"、"俄罗斯语言百草",是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世纪之初,他是作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具有倾听鸟兽之语、与树木对话、闻草虫之音的异能者,被俄罗斯文坛称为大自然的诗人与文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中,虽历经俄罗斯文学发展历程中批判现实主义的衰落、现代主义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繁盛,却始终保持了个性化的艺术追求。他的创作不仅拓宽了俄罗斯现代散文的主题范围,而且为其奠定了一种原初意义上的风貌,其作品中充满纯净的阳光、水流和蓬勃生长的树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大自然诗人与文人。</h3><h3>3.构思是散文成功与否的关键</h3><h3>要注意写出大框,然后调顺序的等,注意不能拖太久,否则灵感就消失了。</h3><h3>4.主旨是散文的灵魂</h3><h3>如:艾默生《幸福的真谛》、景凤鸣《在细密的森林里》</h3><h3>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r,1803年5月25日-1882年4月27日,生于美国波士顿,毕业于哈佛大学,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1836年出版处女作《论自然》。他文学上的贡献主要在散文和诗歌上。1882年4月27日在波士顿逝世。作品还有《论文集》《代表人物》《英国人的特性》《诗集》《五月节及其他诗》。</h3><h3>景凤鸣,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省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秘书长。现任吉林省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拟任副厅级领导职务。 [1] 200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篇小说《铁北区的司机》《户口》、《天尊院》《幸福中介》等,短篇小说《刘强买户口》《红梅》《会跑三步篮的姐姐》《看玻璃仓库的老张》等。现居长春。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八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作品曾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北京文学》《莽原》《鸭绿江》《飞天》《春风》《中华散文》《散文》《散文·海外版》《读者》等刊物发表及转载。有作品被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度散文精选》。2004年出版散文集《有一条河》。2004年获首届长春文学奖。2009年加入中国作协。</h3><h3>5.趣味性能衡量散文的价值</h3><h3>如:扶霞《鱼翅与花椒》、蔡澜《可爱的宠物,让人开心每一天》</h3><h3>扶霞·邓洛普(Fuchsia Dunlop),女,英国人,中文名叫邓扶霞。她曾四次获得烹饪餐饮界“奥斯卡”之称的詹姆斯·比尔德奖(James Beard Award)烹饪写作大奖。她把自己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写成了书。1994年邓扶霞来到四川成都,在四川大学学习少数民族历史。此前她获得了剑桥大学文学学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汉学硕士学位。2008年,《鱼翅与花椒》的英文版出版。2018年10月,她的书籍《鱼翅与花椒》在中国大陆推出中文版,广受好评。</h3><h3>蔡澜,1941年8月18日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州,电影监制、美食家、专栏作家、电影节目主持人、商人。 [1] 现任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中国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特邀蔡澜作为节目总顾问。与金庸、黄沾、倪匡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有“食神”美称。文学著作颇多。</h3><h3>6.个性是现代散文的核心</h3><h3>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h3><h3>7.好看是散文的基本标准</h3> <h3>如:汪曾祺《我的家乡》</h3><h3>8.真性情是散文的脸</h3><h3>如:林觉民《与妻诀别书》、归有光《项脊轩志》</h3><h3>林觉民(1887年-1911年4月),福建闽侯人,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先烈,与林文、林尹民,并称黄花岗“三林”英烈少年,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代表作有《与妻书》。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11年春抵香港,在广州发动起义。1911年4月27日(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进攻总督衙门,不幸受伤被捕,后被清朝杀害,葬于广州黄花岗。</h3><h3>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被称为“今之欧阳修”,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归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h3><h3>9.“闲话”的笔调是作家成熟的标志</h3><h3>如:周作人,(櫆寿、奎绶,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字星杓,号知堂、独应,浙江绍兴人,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与鲁迅、林语堂等创办《语丝》周刊,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h3><h3>周作人一生当中研究日本文化五十余年,深得日本文学理念的精髓。钱理群指出周作人散文存在着一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情”(调),“气味”,或者“境界”,“这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情”(调),“气味”,或者“境界”,是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生命所在,它正是与日本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周作人的散文是更接近日本的。而这种难以言传的情调或者境界,就是“物哀”。周作人的文章,字里行间,深深浅浅的情思当中总是涌动着一股淡淡的“物哀”思绪。对日本文艺中的“物哀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悲哀美”。悲哀只是“物哀”中的一种情绪,而这种情绪所包含的同情,意味着对他人悲哀的共鸣,乃至对世相悲哀的共鸣。在不同的层次里,“物哀”可能是悲哀的消解、超越或深化。正如叶渭渠所指出:这种无常的哀感和无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h3><h3>周作人在情感处理方式、讽刺修辞运用、语言以及文体诸方面均一定程度地受到日本审美经验的影响,与这种影响相关,他形成了一种近似于日本传统文学的文风,以温和、冲淡之笔书写个人的闲适、寂寞与不平,把玩人生的苦趣。其实,他看似有闲而心无暇,不只是由闲适透出淡淡的哀绪,而且在闲适背后隐有无限忧愁;他不是以创作去体验生活的寂趣,乃至玩味这种寂趣,而往往是借创作排解寂寞、忧愁,由此与日本文风区别开来。</h3><h3>10.情节是大多数散文的基础</h3><h3>11.文风是散文的风骨</h3><h3>不要滥情,不动声色,朴素</h3><h3>如:唐晓芙《去领导家洗澡》</h3><h3>人物介绍:</h3><h3>曾红雨,52岁,《吉林日报. 东北风周刊》副主编,正高三级。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理事,第三届吉林省新闻出版奖优秀人物奖获得者。作为主笔或主编,先后出版《礼仪与禁忌》(丛书)《新闻例话》《失误作文点评》 《记忆芬芳》《梦想绚烂》等六部作品。散文《最好的时光》《世界很大》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度一等奖,《我们走在长春的解放大路上》《你看你看战士的脸》《郭亮村: 悬崖间“掏”出挂壁公路》获吉林新闻奖一等奖,此外,还获得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全国党报副刊作品及吉林新闻奖二等奖若干,作品《当城市与幸福连在一起》被《人民日报》转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