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1月28日下午十六里河学区中段深度阅读交流活动在东河小学举行,教科室魏红老师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p><p> 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环节是由东河和吴家两个学校的老师分别执教两堂阅读课例;第二个环节是两个学校的老师就深度阅读课程设计进行分享交流,第三个环节是各校参会老师围绕”深度阅读”进行评课议课。</p> <p> 首先是由东河小学四年级赵青老师带来的《夏洛的网》读书交流。整堂课中,老师通过猜一猜,说一说,演一演,论一论,写一写这六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从理清人物关系入手,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内容交流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去观察分析,感悟人物品质。</p> <p><br></p> <p> 议一议这一环节,赵老师设计了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孩子们在思维碰撞中,领悟了友谊的真谛——“友谊是陪伴,友谊是鼓励,友谊还是付出和给予……"这正是四年级的孩子们所需要的,也正是深度阅读一本好书带给孩子的终生受益的精神财富。而在“论一论”这个环节中,学生围绕“威尔伯担得起王牌猪这个称号吗?”展开激烈辩论,最终将对友谊的认知推向深处。一堂课下来,学生参与分享热情高涨,参与面广达百分之九十九。</p> <p><br></p> <p> 第二节课是由吴家小学石天乐老师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这节课,石老师围绕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深入阅读”这一主题进行设计。</p> <p><br></p> <p> 课堂上,石老师分别从概括课文内容;感受中华不振;以及周总理为了达成自己的志向,如何读书努力的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在这堂课上,石老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将几件事连起来概括课文内容;借助画面,想象人物对话,还原故事真相。学生在老师提供的阅读工具中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p> <p>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时代背景,感知中华不振的局面,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三次材料补充。学生结合课内课外的知识,对“中华不振”这一含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了感同身受的体会。</p> <p> 第二个环节中,东河小学赵青老师和吴家小学的王婷老师结合课例就如何开展深度阅读研究进行了汇报交流。在各校老师评课议课后,魏红老师就如何在课内和课外进行深度阅读具体指导。在课外阅读中魏老师建议一个核心问题可以贯穿整堂课,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效推进;课内阅读教学中魏老师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为例,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确定本节课要学生深入理解的点是“中华不振”,整个教学过程也要围绕“中华不振”这个点层层深入。先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让学生感受到周恩来当时所感受的“中华不振”。然后再补充材料,通过了解历史背景,让学生自己真正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这样,每个环节都围绕“中华不振”展开,学生感受不断深入,环节之间有了逻辑关系,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发展,深入阅读也就能实现了。</p> <p>文字:郑富华</p><p>摄影:薛鑫梅 于承洁</p><p>编辑:薛鑫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