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名师的脚步,一路收获,一路成长。——记婺源教育新视野第十届全国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

小橙子

初体验 <h3>  不仰望蓝天就不知道天空的辽阔,不亲临大海就不知道大海的无涯,不驰骋草原就不知道草原的无垠。11月30日我与朱娱婕老师有幸来到最美乡村婺源同赏名师风采,共沐教育春风。</h3>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 王崧舟老师 <h3>  第一节课是由王崧舟教授为我们带来的古诗《墨梅》,课中深刻地记得教授说的一句话,“课前我读了100首关于梅的古诗,发现有65首都是写梅花的香气的”。这体现了语文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古诗以一个个情景缓缓展开,让“家中梅,画中梅,心中梅”牢牢记在心中,以《墨梅》歌曲结束课堂更是让人有余音绕梁之感。</h3> 《墨梅》 <h3> 紧接课堂之后王崧舟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专题讲座《古诗教学的文化守望》,讲座主要围绕以下三点进行展开:一、古诗文教学是以理性为重还是以诗性为重?二、古诗文教学是以意识为重还是以意象为重?三、古诗文教学是以知识为重还是文学为重?听完了王崧舟教授的讲座,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懂得了古诗文的教学不是策略,不是技巧,而是文化价值的思考。让我们明白了在日后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的是“唤醒”而非“灌输”。</h3> 开放课堂、自读自悟的张学伟老师 <h3>  第二节课是张学伟老师执教的《走进三国演义》。张老师通过一读故事情节,二读人物性格,三读人生故事,四读世态人心,五读文章技法。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更好地掌握读名著的方法。</h3> <h3>  张学伟老师还为我们带来了专题讲座《统编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变”与“不变”》,让我们知道语文教学需要我们能静下心,潜心钻研教材,发掘每一篇课文的点,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来观察,体验、总结、运用。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h3> 幽默风趣、循循善诱的罗才军老师 <h3>  第三节课是由罗才军老师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罗老师通过一层一层地提高朗读要求,让学生自读自悟。一读,读通顺;二读,读停顿;三读,读意思;四读,读人物;五读,读道理。最后的《世说新语》两则激发了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h3> <h3>  罗才军老师此次讲座的主题是《天何言哉——古诗和文言教学谈》,现场秒变成课堂。罗老师通过绘本《安的种子》引入话题,接着罗老师用《江雪》和《渔歌子》对比。用低沉悲哀的声音朗诵柳宗元想表达的千万孤独。</h3><h3><br></h3> 浓浓语文味,品味真语文。 儿童初心不曾忘的 吴勇老师 <h3>  第四节课是由吴勇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六年级习作课《我的拿手好戏》,妙笔生花的课堂设计,循循善诱的课中引导,为整堂作文课了搭建好支架,让孩子从不会写到会写。直接指导了我们日后如何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h3> <h3> 吴勇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专题讲座是《写作支架:让习作教学释放“语力”》。写作教学要教到难处,挠到痛处,要懂得建构写作支架。听了吴老师的课让我们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h3> 落落大方的 孙世梅老师 <h3>  第五节课是孙世梅老师执教的《父爱之舟》。轻松高效的课堂让学生不断地超越自己,挑战自己,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让所有教师赞叹不已。</h3> 文质彬彬的   周益民老师 <h3>  最后一节课是周益民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观摩课《中国民间故事》,从文章的体裁入手,“歌谣体”“对话体”“加角色”,让学生感受变换形式或增加元素给民间带来的新鲜感,也为后面创作故事做了铺垫。这种群文阅读处理的不露痕迹,信息量很大,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h3> <h3>  周益民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专题讲座中指出“只要给学生一个阶梯,就能化难为易。”</h3> <h3>  怀学习之心,且行且珍惜,且行且思。感谢领导给予我们学习的机会,期待我们在各自的领域继续发光发亮,为府小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h3>

老师

教学

课堂

我们

读读

语文

古诗文

为重

专题讲座

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