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遇见 向学而行——梅列区学科带头人鼓一小研修小组跟岗小结

简 静

<h3> 相遇,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h3><h3> 2019年的11月24日下午,在初冬的暖阳里我们遇见了本次培训班的班主任郝老师。眼神对视中充盈着满满的笑意,在异地他乡,这是多么美好的相遇。<br></h3><h3> 当天晚上八点,在班主任郝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第三批次的学员在锦贻酒店的五楼会议大厅集聚。我们小组成员之间有的虽从未谋面,但相视一笑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善意,在异地他乡,这是多么温暖的相遇。</h3> <h3> 11月25日清晨我们相约结伴而行,共赴鼓楼区井大小学开启了为期一周的跟岗实践研修学习</h3> <h3> 按照省教院的安排,井大郑炜芬校长为我们精心准备了营养大餐——《核心素养立意下的课堂教学变革》。遗憾的是郑校长临时有参训任务不能到场,委派了年轻有为的陈罗钰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呈现和讲解。</h3><h3> 一场讲座下来,陈老师的个人综合素养让我钦佩不已。一个刚毕业三年的小姑娘,临时接受代讲任务,从容自如、落落大方、讲稿和课例无缝链接,整场讲座行云流水,我想这份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是需要足够的底气做支撑的。我在心里暗暗想,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充实提升自己,不放弃任何一个历练的机会磨砺自己,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站上台也能拥有这样的一份自信和底气。</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本场讲座从点化生命的核心素养的高度,以统编版教材为例,剖析单元主题、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重点;接着在厘清统编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不同特点后,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的视角从不同层面提出了革新的要求。</h3> <h3>  郑校长指出当今的语文课堂已从简单的知识技能培养转向了学生阅读素质的综合能力培养、思维能力的建构、语言能力的建构等核心素养的落实。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要重新审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并且把它作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学科教学的研究重点。</h3> <h3> 郑校长还精心挑选了井大小学在课堂变革中的一些优秀的创新课例与我们分享。在这些展示的课例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入融合、什么叫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高效运用。</h3><h3> 感恩这份美丽的遇见,它似一扇窗,为我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视野。</h3> <h3>  讲座结束后,我们在导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井大小学的校园景观。精美的手工作品、明确的岗位职责、整齐划一的学具摆放……井大校园处处绽放学生自主管理的芬芳。<br></h3> <h3>  25日下午,我们来到了鼓楼第一中心小学,这是一所传承千载润泽百年的老校。</h3> <h3>  我们在鼓一小书记和导师林俊华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鼓一小的校史馆。小小解说员向我们讲述着古老学校的发展史,从中了解到了近代最有名的三大才女竟都出自鼓一小,她们是:冰心(谢婉莹)、林徽因、黄庐隐。<br></h3> <h3> 接着我们又参观鼓一小非常有特色的“鼓一小红色记忆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共产革命走过的艰辛历程,创造的辉煌,我们不能忘记并且要让学生时刻牢记历史。</h3> <h3>  最后,我们在鼓楼进修学校江卫红老师和林俊华导师的陪同下,参观了鼓一小的心理咨询室(兼鼓楼区未成年心理健康指导站)。在与心理咨询室老师(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的交谈中,我们读懂了孩子们一些特殊行为的心理需求。通过沙盘演示,我们才明确了原来人的潜意识的心理需求是可以通过沙盘可视化。在心理疾病越来越被大家重视的今天,咨询室的老师用数据告诉了我们心理健康课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我在思考,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否应该理性回归,从“揠苗助长”式的奔跑追逐赛中回归,先成“人”,再成“仁”………</h3> <h3>  26日上午,有幸在导师的带领下参加了“榕延岷共话均衡 幼小中聚焦衔接 福州市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 ”。实现教育均衡,关注学生可持续性发展,一直是教育的美好愿景。此次活动,力求通过横纵联动:横向关注同一区域、跨区域的联动;纵项关注9年义务教育幼、小、中三层级各校的联合互动。以省级课题“数学学科中小学有效衔接的研究”为基点延伸到幼小、中小、语数英三学科的学科教学衔接,尝试由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执教,进行同课异构教学。</h3> <h3> 参加本次活动有来自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李迅,鼓楼区各级领导。上午8点30分,活动正式开始。鼓楼区第二中心小学的郭力丹校长,和8位领导一起走向大屏幕,亲手开启大会的主题词:“集群,联动,融合,共享",真是教育大手笔。</h3> <h3>  在美丽的鼓二小我们一共聆听了低、中、高三节的统编版教材优质公开课。徜徉在鼓二小幸福的生本课堂里,我们看到了执教的老师笑靥如花,能言善“辨”、“善听善导”;课堂里的学生“能学善思”、互助成长。师生二者总能在不经意的思维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把课堂步步推向精彩的高潮。静坐课堂中聆听的我也深受感染,心中也不禁激荡起阵阵涟漪……<br></h3> <h3> 简单的午餐后,我们小组成员又匆匆奔赴井大小学,占领最佳位置,与马来西亚学员一起静候另一场精彩的邂逅。</h3> <h3>  知性、优雅而智慧的刘晔老师,理论联系实际,巧用生动案例,带给我们一场精神盛宴。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毫无保留地与我们分享了她的教师网络空间在班级管理中的妙用。结合结合自己的教学课例向我们展示了希沃白板与教学如何深入融合,为教学所用。</h3> <h3> 27日上午我们在林俊华导师的班级与孩子们一起上了一节情趣盎然的语文课。林老师执教《狐假虎威》一课,她在课堂上展示出优秀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令我们深深折服,她所展现的教学理念符合教学的规律,在特色目标确定和实施策略上守正出新,不走形式,不落俗套,让人有旧文新解,老文新教的感觉,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新理念和新策略。</h3><h3>1.关注文本亮点——提示语。林老师通过让学生划一划、读一读等方式,知道狐狸和老虎说的话是什么,同时认识提示语,初步了解提示语的作用,感受狐狸狡猾的形象和老虎的纳闷情绪。让学生对这种语言表达方式留下深刻的印象,避免蜻蜓点水、隔靴抓痒式地过场。</h3><h3>2. 落实课后重点——分角色表演。课后习题的编写意图是通过表演这种形式把“神气活现、大摇大摆、半信半疑……”等描写老虎、狐狸的词语演出来,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林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体会动物心情,表演动作理解词语意思,带头饰情境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体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让狐狸的步步为营、老虎的步步沦陷更加生动形象的拓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最后林老师还抓住了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引发孩子们思考,小动物们真得是害怕狐狸吗?如果你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你想对狐狸和老虎说些什么呢?引发孩子们去思辨厘清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h3> <h3> 陈灌榕老师的课因着学段的不同,有着朴实、扎实和真实的显著特点。</h3><h3> 陈老师执教的是一首古诗《枫桥夜泊》。课堂伊始陈老师让孩子们先交流自己预习时收集到的与古诗有关的资料,接着与孩子们分享了她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辅助学生了解枫桥在历史中的典故和由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陈老师基于学情、适时补充的做法很值得我学习。紧接着陈老师紧紧抓住诗中的“愁”字做足了文章,先是从古人构字的方法上解析愁字的字义,接着让学生用组词的方法理解愁字蕴藏的温度和情感,然后结合古代文人墨客诗句中的许多描写愁的诗句来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愁绪,最后通过补充课外阅读资料、结合诗句意境揣摩诗人为何而愁的方法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诗人张继的内心情感世界。整节课下来,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或深思或吟诵,或喷薄地表达,思维品质也在这些学习活动中有了质的提升。</h3><h3><br></h3> <h3>  27日下午我们在鼓一小的小会议室对导师执教的两节课进行了研讨,学员们畅所欲言向导师们提出自己教学中的困惑,导师们也是毫无保留地传经送宝、答疑解难,思维的火花在交流碰撞中绽放光彩。</h3><h3> 紧接着陈灌榕导师,又应我们学员的请求为我们开设了一个专题讲座——《利用课外资料 丰富阅读教学》。陈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了她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并殷切地告诉我们真知来源于实践,看到的是别人的,做到的才是自己的。</h3> <h3> 28日上午我们奔赴达明小学,参加了鼓楼片区的大教研活动。走进达明小学,首先吸引到我是墙上的这几个大字“明德达己 明理达人”</h3> <h3>  在达明小学聆听的这两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木木”教学软件真得好。两节课教师都是用到了“木木”,虽然名字很土但是它带给课堂的变革却是现在时代最前沿的。老师们可以用“木木”向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的平板电脑推送练习包,用于检测学生课前、课中对于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高效地运用大数据统计、反馈给老师以帮助老师适时结合学情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案。真正做到了依学情而教,顺学而导。我在心中暗想,啥时候我们山区的孩子也能用上这样先进的教学设备呀,那时候的课堂或许也会有不一样的精彩……</h3> <h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周的跟岗实践不知不觉中已步入尾声,是将思考放进课堂,在实践中检验的时候了。我们小组成员按导师的安排分成了两组进行汇报课的集体研备。在研修活动的最后一天,来自泉州惠安的淑萍老师和来自三元区的水莲老师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两节精彩生动的语文课例,这两节课例得到了导师们的一致好评。</h3> <h3>此次培训告一段落,但携知而归心悦之,静待再聚共欢颜。<br></h3>

我们

老师

教学

课堂

学生

导师

井大

陈老师

素养

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