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迷(一)

娟子

<h3>  2019.12.01.骑行京杭大运河归来已整整两个月了,我对大运河的热情丝毫未减,仍在京城内对运河遗迹寻寻觅觅。这次我不像夏天时那样一个人行走,在我的“忽悠”下,原本就对古迹颇感兴趣的好友何明芹(以下称“老何”)也“上道了”。从11月17日那个周日开始,今天已是我们连续第3个周日探寻运河古迹了。同伴中还有一位,也是我的发小大辉辉,她加入的理由非常简单,只因喜欢听我跟老何神侃,只要我们不骑车,她一定随行。目前她还没有加入我们的骑行队伍。</h3><h3> 先来说说这篇日记名为“运河迷”的由来🤭我们这几次寻游运河遗迹,每一次老何都会发朋友圈,我的师傅——茶姐,在老何的评论区里称我们是“运河迷”,我看了觉得很贴切。就我们现在的发烧程度而言,称之为“迷”一点儿也不为过,“运河迷”的名字就此诞生😄</h3> <h3>  前两次我们分别去了 郭守敬纪念馆、什刹海、澄清闸(上、中、下)遗址、玉河故道、高碑店平津闸遗址、八里桥(永通桥)、张家湾清真寺、萧太后桥(通运桥)等,这些地方我在骑行京杭大运河之前已走过一遍,如今重走仍然收获颇丰。在这儿就不重复叙述8月份的美篇中记录过的内容了,只补上一些之前的遗漏以及与同行好友相关的照片。<br></h3> <p>  ⬇️与老何一起在玉河故道遗址处。</p> <p>  ⬇️玉河故道岸边的《京杭大运河风物图》</p><p> 骑行之前我曾来这里浏览过这幅巨幅浮雕,当时印象并不深刻。如今再看,望着画面上我曾凭借自行车车轮探寻过的历史古迹,唤起我无数回忆,感慨万千!</p><p> 图片中我正在给老何讲述我所到之处的历史故事与现实状况。</p> <h3>  ⬇️风物图上的这一段,讲述的是咱北京的八里桥。</h3> <h3>  ⬇️浮雕上刻着的文字显示:八里桥,正名为“永通桥”,因为距离通州城西八里,俗称八里桥。</h3> <h3>  ⬇️老何在拍高碑店村“北京最美的乡村”的标志。</h3> <h3>  ⬇️老何跟大辉辉被通惠河畔的美景吸引,全然不顾七级大风呼啸,全神贯注地拍照。</h3> <p>  ⬇️高碑店村通惠河畔的龙王庙。</p> <p>  ⬇️高碑店村通惠河畔的将军庙。</p><p> 我夏天来时,庙前有一座大香炉,今日不知香炉去了哪里?是不是这个季节要防火的缘故移去别处了。</p> <p>  ⬇️高碑店村平津上闸闸口。</p> <p>  ⬇️高碑店村平津上闸遗址。</p> <p>  ⬇️高碑店村通惠河景色。</p> <p>  ⬇️高碑店村的龙船。</p> <h3>  ⬇️蓝天里的那片白云好似从龙口中吐出的白雾。</h3> <p>  ⬇️八里桥桥下的镇水兽。</p><p> 上次我自己来时没敢下到桥下去,没有拍成。这回人多势众,下去拍个够。拍完上来时,老何还是把腿磕青了,看来对于我们这些老胳膊老腿的人来说,拍这样的照片还是有一定风险滴🤭</p><p> 仔细观察这只镇水兽很有意思,大爪子下还摁着一只小兽呢。</p> <p>  ⬇️八里桥桥头的戗栏兽。</p><p> 上次来时没拍,这次又忘了,这是老何拍的盗用一下🤭</p> <p>  ⬇️张家湾镇通惠河岸边有一座曹雪芹先生的雕像,上次来时没有拍照,也没有搞清楚在这里置放曹先生雕像的缘由。</p> <p>  ⬇️进到村里,看到南城墙遗址处这幅图片才知道,张湾村旧村址处,有一口曹雪芹家设在大运河北端码头张家湾处的染坊用砖井。</p> <p>  ⬇️遂向坐在城墙根下晒太阳的老者打听曹家井现位于何处。老者告诉我,原来就在城墙北边,后来开发商新建住宅小区时被填埋了,现在只能看看图片了。</p> <h3>  ⬇️张家湾镇上具有700多年历史的清真寺。</h3> <p>  ⬇️清真寺内景。</p><p> 上次自己来时没敢乱闯,只在大门外拍了一张照片。这回仗着人多,进去遛了一圈。</p> <p>  ⬇️不是很懂。</p> <p>  ⬇️清真寺内景。</p><p><br></p> <h3>  ⬇️清真寺内的这棵古树也有500多年的历史了。</h3> <p>  ⬇️萧太后桥  </p><p> 这是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桥,名为“通运桥”。通运桥所处的位置为北宋时期辽国萧太后所开的运粮河与京杭大运河汇合处,所以又称萧太后桥。</p><p> 这座古朴的石桥具有强烈的历史沧桑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极力推荐老何来此观赏。来到这里看到古桥,老何不断地重复着:“太有感觉了,不虚此行,不虚此行”。我听着很是受用,不枉我一番力荐。</p> <p>  ⬇️老何给我跟大辉辉拍的合影。</p><p> 这就是结伴而行的优势,上次独自来此,没给自己留下丁点儿影儿。</p> <p>  ⬇️我在给大辉辉拍照。</p> <p>  ⬇️拍出来的效果是这样滴。</p> <h3>  ⬇️老何同志好有气势🤭</h3> <h3>  ⬇️大辉辉在认真地拍摄石桥望柱上的石狮。</h3> <h3>  ⬇️老何跟大辉辉拍桥,我拍她俩。</h3> <p>  ⬇️萧太后桥桥头的戗栏兽。</p><p> 上次来时没有拍,这次补上。</p> <p>  ⬇️从萧太后桥上眺望运河冬天的景象,与夏天来时相比,虽少了柔美的风姿,却凭添了几分肃穆与庄严,让人感受到大运河的苍劲之美。</p> <p>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我在骑行京杭大运河前一直没有找到的地方。京杭大运河在北京市境内有两段,一段是什刹海到通州的通惠河,另一段是通州到天津三岔口的北运河在北京境内的一段。再次参观郭守敬纪念馆时,记住了通惠河与北运河交汇在通州的里二泗,今天我们的目的地就是里二泗。</p><p> 早上8点在1号线地铁四惠站与老何、大辉辉汇合,换乘八通线到土桥站下车,再坐通5路公交车22站至里二泗西口站下车,到达里二泗村。</p><p> 这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曾是元、明、清三代漕运重要通道。这个“泗”字,说的是泗河,就是白河、萧太后河、凉水河、通惠河汇流而成泗河,当时又有里、外泗河之说,村子在里泗河之畔,所以叫里二泗村。</p><p> </p> <p>  ⬇️里二泗村西北角,有一著名道家福地,与“白云观”齐名的观场“佑民观”。</p><p> 佑民观在明朝嘉靖年前称作天妃宫,天妃即海神妈祖林默娘。是人们为保漕运平安顺利,供奉水神之地。</p><p> 历史上曾有三个皇帝到过佑民观。第一个就是明朝嘉靖皇帝,清朝的顺治帝和康熙皇帝也都曾亲临佑民观。“佑民观”之名便是明嘉靖皇帝所赐。</p><p> 这座享誉四方的道观,在解放后尽毁,仅幸存一棵逾500年历史的古槐和几块残缺石刻。如今见到的佑民观是2003年重建的。</p> <p>  ⬇️佑民观四柱三楼式牌楼。</p> <p>  ⬇️佑民观山门。</p> <h3>  ⬇️香炉</h3> <p>  ⬇️山门前的一对石狮(右)。</p> <p>  ⬇️山门前的一对石狮(左)。</p> <h3>  ⬇️一进院门便看到了这棵古槐树,很是激动,以为这就是那棵有500年历史的古树。</h3> <h3>  ⬇️仔细看看树上的牌牌,原来这棵国槐要年轻的多呢。</h3> <h3>  ⬇️佑民观是四进院落,这是一重大殿灵官殿。</h3> <p>  ⬇️东侧是钟楼。</p> <p>  ⬇️西侧是鼓楼。</p> <p>  ⬇️二重大殿关帝殿。</p> <p>  ⬇️东侧是药王殿。</p> <p>  ⬇️西侧是子孙殿。</p> <p>  ⬇️三重大殿圣母殿。</p> <p>  ⬇️四重大殿斗姥殿和玉皇阁。</p> <p>  ⬇️玉皇阁前的这棵大槐树,才是那棵饱经沧桑、树龄近500年的古槐。它是佑民观昔日香客不断、香火旺盛的见证。</p> <p>  ⬇️东侧是三官殿。</p> <h3>  ⬇️龙王殿</h3> <p>  ⬇️西侧是祖师殿。</p> <h3>  ⬇️护法殿</h3> <p>  ⬇️明、清朝代的石刻。</p> <p>  据记载 ,北京市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地下文物埋藏区就在里二泗村。在里二泗村南有一巨大汉墓群。</p><p> ⬇️从佑民观出来,看见路边的修车摊旁坐着几位晒老阳儿的村民,去向他们打听打听汉墓群的位置,也许会有收获。</p> <h3>  ⬇️村民们告诉我们,他们也只是听说有古墓,到底在哪儿他们也不知道,让我们也不要找了,肯定找不到。</h3><h3> 我想这汉墓群应该是没有进行考古发掘,还在地下埋藏着呢,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具体位置。</h3><h3><br></h3> <p>  ⬇️再问问里二泗码头吧,村民说走着有点儿远,让我们坐三崩子去。我听着他们所说的码头,很像大运河森林公园里的码头,那个码头我去过,是为拍影视剧搭建的,不是漕运古码头,看来这里二泗码头也是无望了。</p><p> 我实在不甘心就这么回去了,最后问问原来从村边经过的大运河水还能不能看到?</p><p> 村民们还是让我们去运河公园,我坚持要看村边的运河,村民们让我们往东走,走到头过了牌楼就能看到水了。</p> <p>  ⬇️这就是村民所说的村东头的牌楼。</p><p> 过了牌楼就是G103国道,根本见不到河水的影子。四周除了疾驰的汽车,连个问路的人都没有,我们只好跑到马路对面京东物流仓库的院里去打听。那里的人也都是外地人,并不知道什么运河。正当我们感到无助之时,从里面开出来一辆小轿车,老何上前拦住司机,一打听刚好是一位知情的司机,让我们沿着G103往南走,见到红绿灯下到岔路上,然后一直走就能见到运河水了。我们三个像遇到救星一样十分激动,谢过那位救星就直奔运河而去。</p> <p>  ⬇️我们沿G103向南走了一站多地,下到岔路上,这条小路边堆着许多拆迁完没有运走的建筑垃圾。我心里想着,这大概也是要修建运河公园吧。</p> <h3>  ⬇️老何同志还捡了个小花盆。</h3> <h3>  ⬇️在小路上大概又走了一站多地,终于见到了这个牌牌。</h3> <p>  ⬇️也终于在属于北京市地界内见到了我心心念念的北运河水。</p><p> 若非特意寻找,沿着G103骑行或自驾,是绝对见不到的。</p> <p>  ⬇️河面其实挺宽的,只是这里很原生态,岸边没有整修,不知杂草下面暗藏着什么玄机,我们不敢贸然下到水边去拍摄,只能远远地把宽阔的水面拍成了这般模样。</p> <p>  ⬇️像不像一幅水墨画。</p> <p>  ⬇️修成黑白的更像水墨画了。</p> <h3>  ⬇️北运河岸边的树林,白色污染较严重,急盼治理。</h3> <h3>  ⬇️这边看着还不错,有点儿白桦林的感觉。</h3> <p>  ⬇️见到了北运河自是非常欣喜,但还是有点儿遗憾,这段已属北运河,我还是没有找到通惠河与北运河交汇的节点,也许就在这一带,也许再往北一些?我看着这周围的样子,感觉一定是要修建运河公园,到那时再来看看,也许会有答案。</p><p> 我们原路返回到G103国道,乘坐810路公交车22站,到西大街路口西站下车,准备去往燃灯佛舍利塔。</p> <h3>  ⬇️下车后先去吃午饭,今天是我的生日,感谢两位好友陪我度过56岁生日🙏🎂🍷</h3> <h3>  ⬇️吃完饭我们沿着通惠河向燃灯塔方向溜达。</h3> <p>  ⬇️远远地就望见了燃灯塔。</p> <h3>  ⬇️我8月初曾来过一次,那次是自驾跟着导航直接到达寺庙门前,没有像今天这样隔着通惠河欣赏这座古塔。</h3> <p>  ⬇️三教庙景区大门。</p><p> 我8月份来时,因要骑行京杭大运河,所以是来看京杭大运河上的四大名塔之一的燃灯佛舍利塔。并不知这里为何叫“三教庙”。</p><p> 原来这“三教”是指中国传统的儒、道、佛三教派。三座庙宇中,文庙创建于元大德二年;燃灯塔始建于北周;紫清宫建于明代中期。这三庙一塔共存的“三教庙”景区,集佛塔“镇河”、道观“抗旱”、文庙“兴盛”为一体,是国内唯一的三教合一的建筑群。</p> <p>  ⬇️文庙大成殿前坐落着孔子的雕像。</p><p> 景区内以儒教文庙居中,规模也最大,体现了封建体制中以儒教为核心的思想。</p> <h3>  ⬇️佑胜教寺</h3><h3> 文庙的西北是佑胜教寺。</h3> <p>  ⬇️寺内的燃灯宝殿。</p> <p>  ⬇️燃灯宝殿前的大钟。</p> <p>  ⬇️ 燃灯宝殿前的古树。</p> <p>  ⬇️燃灯宝殿前的石刻。</p> <p>  ⬇️燃灯佛舍利塔</p><p> 京杭大运河上四大名塔之一,具有导航作用的地标性建筑,南来的漕船远远地看见燃灯塔就知道到北京了。</p> <p>  ⬇️燃灯佛舍利碑。</p> <p>  ⬇️“古塔凌云”石碑。</p> <p>  ⬇️8月份来时,燃灯塔北边还是一片施工工地,杂乱不堪。如今整修工程已接近尾声,但四周仍用围挡围得严严实实,去时路过此地,我们想找个缝隙拍张照片都找不到。</p><p> 我们今天的运气是真好,回来时路过此地,刚好施工人员下班,正从里面往外走,我们赶紧过去跟看门的师傅请求,师傅挺好说话,把我们放了进来🤭于是,我便拍到了这塔景垂映在大运河中的奇景。通州八景之一的“古塔凌云”即指此处。</p> <p>  总结一下我今天最大的收获有二,一是见到了北运河,二是拍到了燃灯塔倒映在大运河中的奇观,这是我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我今天太高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