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h3><h3> 红军来到大巴山,那个穷人不喜欢,</h3><h3> 打倒土豪分田地,打倒刘湘救四川。</h3><h3> 这是至今流传在福成底坪地区的一首红歌。</h3><h3> 1932年12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在钟家沟召开会议决议创建川陕苏区,12月29日四方面军先遣部队开进碑坝福成芭蕉坪、程家坝、余家湾等乡、村苏维埃政权建立。1933年5月碑坝、红庙、南海3个区建立了川陕省红江县苏维埃政府(即碑坝坝溪区)、川陕省乔北县空山区余家湾等乡、村苏维埃和程家坝、朱家坝、庙坝、西河秦家湾等8个乡34个苏维埃政权。川陕省红江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设在现今的南郑县碑坝镇的坝溪中南村的李子垭,故亦称川陕省红江县坝溪区。川陕省乔北县第七区苏维埃政府,今属南郑县福成(白玉、马元)和西乡大河、楼房坪、河西、镇巴县交界处。赤江县设在通江的苦草坝,红江县设在今通江县涪阳坝。碑坝、福成人民在乔北县、红江县的领导下,开展了清匪反霸、空山战役、反六路围攻和川陕苏区的经济建设。</h3><h3>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遗迹,作为陕西的部分,主要为:碑坝福成片红江县乔北县领导的第五、七区苏维埃政权,含碑坝福成部分地区,南郑福成白玉、马元、西乡县部分地区;程家坝芭蕉坪、红岩、中营、底坪余家湾战斗遗址、福成片区的红军标语群、红色歌谣和福成籍革命烈士、无名烈士墓坟等。</h3><h3> 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一部分,在红73师 217团主力部队的帮助下建立第五区、第七区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在乔北县和红江县的领导下,福成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开展清匪反霸、反六路围攻和空山战役斗争,福成儿女为保卫巩固川陕苏区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因如此,他们给碑坝福成大地留下了许多红色革命遗址旧址。</h3><h3>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赤身寒夜渡过汉江,红七十三师二一七团为先遣,18日抵达福成芭蕉坪、水磨坝、程家坝。1932年12月29日芭蕉坪、程家坝、余家湾等乡、村苏维埃政权建立。红军所到之处群众夹道欢迎,穷苦人民参军支前,参加游击队、赤卫军、童子团,参加苏维埃政权,翻身当家做主人。至今留传在福成与四川空山、川陕地区的红色歌谣不计其数,这些红歌分为:诉苦歌、觉醒歌、宣传动员歌、翻身歌、扩红参军歌、支前歌、鱼水情深歌、战斗歌、送别歌。</h3><h3> 例如《去投红军哥》:</h3><h3>家住巴山窝,</h3><h3>住的千柱脚,</h3><h3>穿的烂蓑衣,</h3><h3>吃的洋芋果,</h3><h3>包的圈圈帕,</h3><h3>照的松明火。</h3><h3>睡的包谷壳,</h3><h3>烤的疙瘩火。</h3><h3>要想把捎翻,</h3><h3>去投红军哥。</h3><h3> 这首红歌就表达了川陕人民,缺吃少穿,受尽剥削和压迫,听说红军是劳苦大众的救命队伍,于是奔走相告去参加红军闹革命,从川军、豪强、地主手里夺取武器闹红的真实写照。</h3><h3> 一首《红云崖》唱到:</h3><h3>叮叮当,叮叮当,岩上一个老石将,身子悬在半空中,白天晚上錾字忙。</h3><h3>睡到半夜大天亮,妈妈喊我快起床,爷爷收工才回来,红云崖上放红光。</h3><h3> 这首红歌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老石匠在川陕苏区,白天黑夜在石岩上錾刻红军标语,向反动军阀宣战、宣传红军的政治主张、动员更多的劳苦大众参加红军的生动场景。川陕地区多出石匠,他们拿起铁锤和錾子做武器,所錾刻的红军宣传标语,在川陕苏区,让川军和反动派吓破了胆,与天地同辉。就是这些无数的石匠的辛苦努力,才在碑坝福成留下70多条红标,永留史册。</h3><h3> 又如《我与红军情义长》:</h3><h3>燕麦炒面成金黄,我给红军推干粮,</h3><h3>盐搭多了怕口渴,盐搭少了怕不香。</h3><h3>不多不少搭合适,我与红军情义长。</h3><h3> 红军是川陕受苦人民的大救星,川陕苏区建立后,穷苦人民分得了土地、农具、翻身做了主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苏区人民将口粮省下,千方百计的支援红军。这首红歌道出了碑坝福成人民将燕麦磨成面粉,做成炒面干粮,送上前线,支援红军杀敌,多打胜仗的支前动人场景。</h3><h3> 再如《送红军》:</h3><h3>红军前脚走,我们后脚跟;</h3><h3>走一村,又一村,泪珠双双湿衣襟。</h3><h3>爷爷拿出叶子烟,奶奶送上苞谷饼,</h3><h3>剩下妈妈没啥送,怀里掏出线和针。</h3><h3>两眼泪花花,半天才说话:</h3><h3>衣服烂了早点补,针针线线连穷家。”</h3><h3> 1936年红四方面军强度嘉陵江实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川陕苏区的人民依依不舍一路相送,叶子烟、包谷饼、线和针,这些川陕地区最普通的东西,在这个送别场面里大放光芒,道出了苏区人民与红军的鱼水深情。</h3><h3> 这些洒落在碑坝福成这片红土地不计其数的红歌,让我们不能忘怀那些发生在福成地区硝烟弥漫的战场、那枪炮声咽的厮杀、福成儿女磨炒面、打草鞋、抬担架、送子弟参加红军的场面,送别红军长征的泪水,山崖崖上盼红军的眺望。这些红歌,至今仍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风向标和精神食粮。</h3><h3> 碑坝福成是川陕根据地革命老区的重要部分, 积淀着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名片。我们今天来研究、整理发掘川陕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要把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红色文化宣传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积究,积极开展史料收集、研究,</h3> <h3>更加广阔的历史情景、历史结构、历史叙事中去阐释、认知和感受红色文化,引发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既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境界,也充满现实情感和人文关怀,起到教育后人弘扬红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力量,服务于南郑的经济文化事业快速发展。</h3><h3> 碑坝福成是革命老区,碑坝福成儿女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研究红歌、鼓励支持老区乡村加快振兴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工作。为弘扬“红船”精神,擦亮红色历史文化品牌,坚定文化自信,助推实施乡村发展战略做出积极贡献。这些红色革命遗址是弘扬革命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红色历史馈赠给碑坝福成儿女最好的精神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发扬革命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团结带领各族群众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碑坝、福成等一批红色文化的研究、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从雄浑激昂的革命战争年代的斗争历程中,不断吸收优良传统,弘扬革命精神,让红色文化在碑坝福成大地焕发蓬勃生机。</h3><h3>2019年10月28日于福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