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有道 古文有法 学之有趣 ——林爱娟·田凌艳名师工作室第九次活动

小轩妈

<h3>  黄叶飘零,日短转寒,林爱娟·田凌艳名师工作室成员如期相约城西小学。初冬的校园,一树树金黄为研讨活动增添了一抹抹暖意!</h3><h3>​ </h3><h3></h3> <h1><font color="#ff8a00">课例呈现: 文言组合 大胆尝试</font></h1><h3> 此次教研研讨主题仍为群文小古文阅读。分别由永康市教坛新秀、工作室成员城西小学徐巧军和教进附小程静芝两位老师执教。</h3><h3> 第一堂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为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首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智慧名人;语文要素为:关注情节,复述故事。课上,徐巧军老师引领学生关注小古文的文体特点,在形式多样的古文诵读中,引导孩子发现古文表达的奥秘。通过有“之”字句子的群组合,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之”的不同含义,并从课内拓展课外结合语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之”的不同意思,做到知识点的有效迁移和运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后,老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走进了文言的故事情节,借助注释讲述故事。通过还原人物心理,引领学生感受王戎善于观察、分析和判断的美好品质,从而进行有效的朗读和多形式的背诵,较好地贮存了文言语料。课末采用1+X的群文组合方式教学《王戎观虎》这一小古文,让学生在迁移运用中,再一次感受王戎在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中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沉着和冷静。</h3><h3> </h3><h3></h3> <h3><h3>  第二节课上,程静芝老师采用群文横向组合的方式同时教学两篇文言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这两个神话故事的现代文学生已经在第四单元学过。基于以上学情,程老师并没有在释义和人物形象以及神话文体上多花时间,而是与学生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篇小古文的断句方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带领学生读出古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在充分的读后,程老师带领学生发现两篇古文表达上的共同特点——大量采用骈文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再一次感受古文言语的句式的整齐性、音韵的琅琅上口,所带来文言学习的趣味性。课末学生在人与神的对接中,再一次感受中国古代神话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实现了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的统一。</h3><h3> </h3><h3></h3></h3> <h1><font color="#ff8a00">专题讲座:文言朗读 有滋有味</font></h1><h3> 本次活动工作室我们继续邀请永康小学语文教学前辈——王炳超老师前来指导。王老师从小古文的诵读入手,为老师运用感觉朗读法现场给我们上了一堂有效提升的有滋有味的文本解读课和现场朗读指导课。王老师说:“朗读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老师在备课前都应该先进行诵读,诵读到位了,文章的文脉、表达也就清楚了,课堂教学自然不会走偏。”</h3><h3> 讲座中,王老师解秘《王戎不取道旁李》和《盘古开天地》两篇古文的朗读要点,在一两拨千斤的一次次点拨中,学员的现场有滋有味的朗读提升显著。学员在一次次的朗读实践中,感受到文字的质感和感觉朗读法的有效性。</h3> <h3></h3><h1><font color="#ff8a00">活动总结:文体定位 明确方向<br></font></h1><font color="#ff8a00"> </font> 活动的最后,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工作室导师林爱娟老师作了活动总结。林老师充分肯定了本阶段古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成果。古文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难点,是块硬骨头,因为古文离我们相去甚远,老师和学生在解读古文时常常存在望文生义和断章取义的做法,导致对古文教学望而生畏。但是在近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小学古文教学也是有法可依的。课堂上要注重诵读的层次性和情趣性,每个层次的朗读目标定位要准确,落实要到位,不要走过场。在释义方面,要与初中的古文教学区分开,小学阶段不需要逐句逐段解释,小学阶段只要求借助注释,大概了解文意,熟读成诵即可。要在各个层次的朗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储存文言语料,在文言的不断浸润和熏陶中,做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h3></h3><h3> 最后林老师希望工作室的老师们积极大胆尝试小古文群文教学的实践,将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中,不断提高自文言文的教学水平。</h3><h3> </h3><h3> 一次相聚总是短暂的,但收获却是丰厚的。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开启了小古文教学新的认识,也重新认识了寻求文字质感的感觉朗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效果。相信学员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会对本次活动的收获不断加以运用,让小古文群文教学更加有效、有趣、有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