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12个理由 你定会爱上宜城

熊海晏

<h5><font color="#010101">  文字:熊海燕</font></h5><h3></h3><h5><font color="#010101"> 摄影:石昌国</font></h5><h5><font color="#010101"> 杨效锋</font></h5><h5><font color="#010101"> 熊海燕(除署名外)</font></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宜城,宜居宜业之城。</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早在先春秋早期就为鄢县,公元前192年(汉惠帝3年)更名为宜城,是襄阳地区乃至湖北最早的县治之一。</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这里四季分明,风景秀美。</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这里文化厚重,人才辈出。</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这里民风淳朴,勤劳智慧。</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爱上这里,您只需要12个理由。</h1><h3></h3> <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因为一座城池</font></b></h1> <h5>石昌国 摄</h5> <h3>  </h3><h1> 这座城是楚皇城。</h1><h1> 位于宜城城南7.5公里处的楚皇城,是楚国鼎盛时期的都城,据考证楚国曾在此建都304年。楚皇城由外城和内城组成,外城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1840米、东西宽1720米,周长6420米,总面积2.2平方公里,城址四周至今仍保存有封闭的土筑城垣。楚皇城内有紫禁城、烽火台、跑马堤、晒金坡、白龙池、金银冢、捞尸湖、鞭尸台等原有的自然景观和遗址,至今仍清晰可见。这些历史遗迹,既展现了楚皇城遗址的原真度和古朴美,也充分描绘了2000年前楚国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h1><h1> </h1><h3></h3> <h3><br></h3><h1> 宜城,在作为都城300余年的历史岁月里,伴随着楚国文化、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发展和积淀,孕育和发展了与古希腊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成为了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h1> <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因为一个牛人</font></b></h1> <h5>楚庄王</h5> <h1>  这个牛人,就是雄霸天下的楚庄王。</h1><h1> 楚庄王熊旅,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侣、吕),楚穆王之子,庄王元年(前613年)到庄王二十三年(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13年,穆王去世,庄王熊旅即位,&nbsp;这个时候熊旅年龄尚不足20岁,国内矛盾重重,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在复杂的形势下,旅公子采取了以静观动、以感辩奸的对策,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状况。三年后,他对楚国的政局和各类人物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随即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攻灭了前来进犯的庸国,使楚国的势力向西北扩展,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生产生产,兴修水利,发展经济,充实国力。</h1> <h5>筚路蓝缕</h5> <h1>  楚国在北林打败晋军后,郑国开始听命于楚国。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在邲之战中大获全胜,这场著名的战役,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不久,灭掉了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访楚国,称楚庄王的政治思想与儒家的“仁”的思想相符。在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楚国的强大,也为华夏文化的传播、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h1><h1> 楚庄王的辉煌业绩已经过去2000多年,但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筚路蓝缕、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h1> <h5>饮马黄河</h5> <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因为一种文体</font></b></h1> <h5>宋玉</h5> <h1>  赋体文学,雅俗共赏,是中国文学的一种文体。而这种文体的鼻祖,正是战国晚期的楚国大夫、宜城人宋玉。</h1><h1> 宋玉在楚辞与汉赋之间承上启下,对汉赋的空前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历经2000余年,宋玉留下来的传世之作现存16篇,其作品有《九辩》、《招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等。</h1> <h5>东家之女 </h5> <h1>  作为史上的四大美男之一,宋玉的文学成就显然高于其他几位美男,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和发展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后人多以屈宋并称,诗圣李白曾长叹:“屈宋长逝,无堪与言”,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h1><h3></h3> <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因为一条大江</font></b></h1> <h1>  绵延1577公里的滔滔汉江,由北至南从宜城喧嚣而去,然而,59公里的汉水江岸,留下了无数的传奇和精彩。汉江流经宜城,被称为汉水、大河,收纳了宜城大大小小和河流103条,润泽了宜城2115平方公里的土地和58万宜城人民。</h1><h1> 在历届政府的精心治理下,百余里汉江已经成为一条美丽的自然风光带,以万洋洲湿地公园、莺河一、二库景区为代表的汉江流域风光,让无数游客在此即可欣赏风光旖旎的江滩美景,又可领略沿岸的山光秀色,还可品尝无数道汉水美食。到2020年底,雅口水利枢纽、襄阳新港将相继落成,届时,美丽的汉江风光将会发生更加巨大的变化,一定会使宜城这颗汉江明珠更加煜煜生辉。</h1> <h5>石昌国 摄</h5> <h5>石昌国 摄</h5> <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因为一条古渠</font></b></h1> <h1>  百里长渠,又名白起渠、 三道河长渠、荩忱渠,是古代荆楚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最早是由楚国令尹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后来被秦将白起用于水攻楚城,一举将楚城攻破,建设时间比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还要早23年。</h1><h1> 这条长渠西起南漳县谢家台,东至宜城市郑集镇赤湖村,蜿蜒49.25公里,号称“百里长渠”, 在宜城境内有36余公里。二战期间,张自忠驻军宜城,曾多次主持修补长渠,一度被百姓称为荩忱渠。2000多年来,这条古渠长流不断,沿岸风景如画,至今仍灌溉着宜城平原30多万亩良田。</h1> <h1>  2018年8月13日,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正式宣布,湖北襄阳长渠(又名白起渠)被确认成功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并予以授牌。“华夏第一渠”百里长渠成为湖北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h1><h3></h3> <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因为一池碧水</font></b></h1> <h5>杨效锋 摄</h5> <h1>  人们常说:一个城市如果有了水,就有了灵气,这个给宜城带来灵气的水,就是鲤鱼湖。</h1><h1> 鲤鱼湖风景区位于城区西南,是拦截灌溉渠-木渠沟而形成的人工湖,汇湖水面积45平方公里,最深处达60余米。</h1> <h1>  随着宜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宜城市把城市发展的目光瞄向鲤鱼湖,围绕湖区大做文章,打造了以居住、商务流通为主的宜城新区,建成了省级湿地公园,还环湖建设了襄阳最大的县级城区公园-楚都公园。园内以楚国文化为背景,浮雕廊道、亭台楼阁、荷花水岸、阳光森林、柳条堤岸、小桥流水等应有尽有,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游览胜地。</h1><h3></h3> <h5>杨效锋 摄</h5> <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因为一座丰碑</font></b></h1> <h5>石昌国 摄</h5> <h1>  1940年5月16日,抗日名将张自忠亲率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在枣宜会战与侵华日军殊死搏斗中,壮烈殉国于宜城长山。烈士长逝,英风不泯,1941年,国民革命军原38师师长黄维纲率部下历时两个多月,在宜城长山修建了张自忠将军殉国处纪念碑和同难官兵墓,这座丰碑,一直高耸在长山之巅,激励着后人不畏牺牲、爱国奉献。</h1> <h5>石昌国 摄</h5> <h1>  2015年,宜城市人民政府又投资1亿余元,在长山修建了张自忠殉国处纪念园,园区掩映在郁郁葱葱的长山山脉,十里长山绿色绵延,鸟语花香,环境优美;英雄墓碑高大巍峨、庄严肃穆,是襄阳及周边地区登高郊游的尚佳去处,更是干部群众和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必到场所。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全国抗战纪念重要设施,是国家3A级景区。</h1> <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因为一台大戏</font></b></h1> <h5>《长山壮歌》剧照</h5> <h1>  襄阳花鼓戏是宜城唯一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整个襄阳最爱听、爱看的一种地方戏曲。襄阳花鼓戏最早产生于清道光年间,主要以打锣腔为主,是用鄂北方言演唱的戏种。最初她叫“地花鼓”、“花鼓子”。 花鼓戏唱词通俗易懂,乡土味儿浓,唱腔高亢、细腻,唱词诙谐、风趣。演出不受地理、道具、物质等条件限制,因此,在宜城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早期的花鼓戏角色由小生、小旦、小丑的二小戏、三小戏,演变成了男角有小生、小丑、老生、大花脸;女角有花旦、老旦、彩旦、青衣的成熟剧种的构架。</h1> <h5>花鼓小戏《十八相送》</h5> <h1>  新中国成立后,带来了戏曲文化的春天,一批又一批花鼓戏艺人,对襄阳花鼓进行了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使襄阳花鼓戏不仅走向了全国,而且深深融入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之中。作为襄阳花鼓戏唯一传承单位的宜城市襄阳花鼓戏剧团,也先后对配乐、唱腔、唱词、舞美等进行改良和创新,排演了大量的花鼓戏作品,大型襄阳花鼓戏剧目《长山壮歌》、《宋玉悲歌》、《宋玉传奇》,先后在北京、武汉举行公演,获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特别是以张自忠为原型创作的大型襄阳花鼓戏《长山壮歌》,一经公演,就获得了广泛赞誉,2017年,还被中宣部、文化部调演北京,获得了巨大成功。</h1><h3></h3> <h5>花鼓小戏《逼休》</h5> <h1>  2010年,襄阳花鼓戏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8年,宜城还被命名为湖北省襄阳花鼓戏之乡。</h1><h3></h3> <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因为一个村落</font></b></h1> <h1>  从2014年以来,莺河村紧紧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省级美丽乡村试点的契机,围绕莺河、老树、古井、民宿、小桥、村落的独特风景,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乡愁定位,建成了索桥、漫水桥、风车、河岸栈道等风光景点,恢复了水磨房、豆腐坊、烧酒坊、公社大食堂等乡愁民宿景点,以及十二生肖亲乐园、水上乐园、观光温室采摘区等游客互动景区。</h1><h3></h3> <h1>  每年春季,莺河村都会举办不同类型的民俗节会,如油菜花节、民俗婚礼等;每到腊月,年货节也会如期而至,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游玩、赏景、采购年货。</h1> <h5>石昌国 摄</h5> <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因为一个场馆</font></b></h1> <h1>  宜城市博物馆是国家3A级景区,建馆于上世纪80年代,2010年新馆开放,为国家三级博物馆。</h1><h3></h3> <h1>  宜城市博物馆环境十分优美,东面,是碧波荡漾的浩浩汉江;北面,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馆舍四周绿阴环绕,馆内树木参天,花香满园;馆藏文物1万余件,其中很多都是国内绝无仅有的珍品、孤品,是湖北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收藏最多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宜城市民休闲学习的绝好去处,更是外来游客必到之地。</h1><h3></h3> <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因为一坛美酒</font></b></h1> <h1>  宜城产美酒,这在不争的事实。</h1><h1> 宜城的酿酒史很早,大约有3000余年。宜城酒作为贡品也很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与汾酒同时代受到帝王的青睐。</h1> <h1>  历代文人墨客都曾为饮宜城酒而在宜城驻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和名篇佳作。东汉时期,襄阳候习郁为饮宜城美酒,而亲在宜城修宅、建池,至今还有习郁老宅和习郁鱼池的遗迹存在;苏东坡《竹叶酒》云:“楚人汲汉水,酿酒古宜城。&nbsp;春风吹酒熟,犹似汉江清。耆旧人何在,丘坟应已平。惟余竹叶在,留此千古情”,正是宜城美酒最好的注脚。新中国成立后,宜城酒仍享誉荆楚,也曾有过辉煌的时期,引领着襄阳地区美酒潮流。上世纪90年代,以宜城出土的青铜器“蒜头瓶”为原型的楚瓶贡瓶装50度浓香型白酒,风靡整个湖北,一瓶难求。但随着盗版“楚瓶贡”的出现,风光无限的“楚瓶贡”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宜城人酿酒、饮酒,以及由此繁衍而生的酒文化和饮食文化,依旧引领着鄂西北地区的饮食潮流,长盛不衰。</h1><h3></h3> <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因为一道名菜</font></b></h1> <h1>  这道名菜,就是大名鼎鼎的宜城大虾。</h1><h1> 宜城大虾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风味小吃,由一群富于创造精神的鄂西工人首创,一经兴起就风靡整个襄阳。</h1> <h1>  宜城大虾个大肉多,鲜嫩爽口,吃起来一麻二辣三香,吃法可分卤、炒、煮,最好吃的还是卤虾,即:将洗净的大虾加入猪油干炒,然后放入胡椒、花椒、辣椒、酱油等各种佐料,猛火卤煮。2005年8月,在襄阳人民广场举行的首届中国·湖北·襄樊美食文化节暨烹饪大赛上,宜城大虾经过专家与群众评比,在众多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襄樊名菜"中的首道名菜。</h1><h1> 宜城自古以来以农耕为主,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宜城的美食文化,宜城大虾、腊蹄子、腊肉巴巴、锅巴饭、炸子鸡、大河鱼、筒子骨、盘龙鳝、糖锅烙………特色美食应有尽有,主导着整个襄阳、乃至湖北部分地区的饮食风尚。</h1><h3></h3> <h5>(文中采用画作均由贾文江和胡氏画室提供)</h5> <h1>  楚都宜城,楚楚动人,动人的不仅有美食美景,宜人的居住条件,更动人的是宜人的投资环境、真诚宜城人民,来宜城,你一定会触景生情,由情生爱,爱上宜城哦!</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