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h1><font color="#010101">不知从什么时候时候开始,喜欢上了吃学校灶上做的拌汤,每次非吃一大碗不可。看到二十出头的小年青对拌汤不喜欢的样子,觉得很不可思议,问他们:“挺好呀,你们怎么好像不喜欢的样子?”一个小帅哥笑了,说:“老大哥哎,中老年食物你自然喜欢了。” </font></h1><h1><br></h1><h1><font color="#010101"></font>哦,原来拌汤是中老年食物!</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1><font color="#010101">想想,这几年吃东西还真有变化。就拿吃米饭来说,以前喜欢吃干一点的,岳母当年曾说过:“我们家的小伙子,吃米饭得干一点,米要硬一点,最好能像撒种子一样一把能撒出去。”现在呢,吃不了这种米饭,米饭要蒸得软和才觉得可口。在家吃饭,总抱怨菜是“炸出来的”,没水份,以至于妻子说:“你越来越难伺候了,嫌我做得不好,出去买吧,爱吃啥吃啥。”</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吃饭之外,改变的还有不少!</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以前睡觉一觉到天明,中间刮风下雨、打雷闪电,一概不知。有了孩子后,孩子晚上哭闹,全不知道,以至于妻子说:“你呀,睡着后谁把你抬起来放到大路边估计你都不会醒。”现在呢,晚上不到十一点是不会上床的,偶然强制自己早上床,不过十一点是不会睡着的,并且总是半梦半醒,一夜总要醒两三次。早上五点左右必会醒来,醒来之后,睡意全消。</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以前知道别人牙疼总觉得不可思议,会得意地调侃:“牙怎么会疼呢?我的牙从没疼过。”近几年,天气突变、紧张过度、休息不好,牙都会疼,有时疼起来狠不得头往墙上撞几下。幸好服药之后都会缓解,消失。吃饭只能用一侧牙咀嚼,已近三年矣。</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今年暑假过后,又添了一样毛病:左膝关节疼痛。有一天,事多,楼上楼下反复行走,微信计步两万五千余步,至晚,疼甚,细看,关节部位已肿,到小诊所买了膏药贴,第二天肿消。此后便时时提醒自己,不适合运动,要多加注意。</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上一周作文,布置作文题目为《这样的你,真好》。批改作文时,发现一学生写道:我的语文老师,也就是我的班主任,他是一个老头。改完这篇作文后,忍不住和学生开了个小玩笑,又写道:悄悄告诉你,其实老师并不老,才四十多点,看起来老相,那是你们把他气得呢。</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玩笑归玩笑,过后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正在走向衰老,起码有了衰老的迹象。接近四十岁的那几年,动不动会感慨:奔四了!现在,没有了感慨,只有丝丝惶恐,有时会问自己:</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真上了年纪?好像连年少轻狂都还没经历过呢!</font></h1> 二 <h1><font color="#010101">真的,现在回想,年轻的时间好像特别短暂。和现在的年轻人相比,那段时间能记起的情形不是很多,特别是和现在年轻人的朝气、闯劲有关的,好像没有。</font></h1><h1><br></h1><h1><font color="#010101"></font>十八岁,一纸文件,被分到距家一百五十里左右的一个山区村小。咱本是山里人,山不山无所谓,难的是交通不便。从家到学校,先得乘洛南到丹凤的班车抵达丹凤县城,票价5元。县城到庾家河的班车只有一辆,错过时间就得再等一天,票价6元左右,问题是中途往往会临时加价,少则5角,多则1元。第一次到庾家河便遇到了,从此对坐车有了恐惧,那语言,那神态,真不想坐第二次。从庾家河到工作地点,二十四里地,无车,得步行。记得当年腊月回家,步行到庾家河,晚上住店,第二天早上五点多起床准备乘车,好不容易到丹凤,又等,回家就用去了近一天半时间。到了学校,发愁怎样回家;回了家,发愁到校艰难。当时工资每月150元,有一辆自行车要好很多,一问,三百多,罢了。经不起来回折腾,便一直坚守学校。</h1><h1><br></h1><h1>到<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了学校,才发现还有两个难题在等着自己:一个是,自己并不受欢迎;另一个是,星期天吃不上饭。</span></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当地村小已经连续多年“扛扫帚把”了,看到学校来了一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伙,村支书专门到当时的区教育组去闹,教育组领导承诺:如果一年内质量还是老样子,给你换人。教师节那天,村上几位领导来到学校,给我们三位教师一人买了一个不锈刚小茶壶。老支书说了很多,有一句话印象最深:“咱这村子只有两个吃公家饭的,还没一个考上学的,你们好好干,几年以后只要能出一个中专生,我给你们披红。”心里沉甸甸地,告诉自己,好好干。学校五个年级,学生分布在一路两沟,其中竹子沟的学生来往要过大河,山里的孩子是摔打大的,没有接送一说,逢大雨,我便到河边接送学生,把小点的孩子背过河。三名老师,复式教学,我代三语、四数、二数、五语。起初没有经验,只知道一定要给学生讲懂。字词掌握是个重点,一有自习课,逐词听写,要求学生必须读熟每篇课文,篇篇检查,记得当时五年级的一些学生语文课本到期末时已完全翻烂了。乡中心校在期末组织老师对调监考阅卷,三年级语文全乡第一,其他科目没得奖,也没有倒数。知道结果那天,大雪,我坐在落满雪的小小的操场上,大哭!第一年结束,学校便成了乡内第一。到今天,大学生已有很不少。</h1><h1><br></h1><h1> 到校的第一个周,学生走了,两名当地的代教回家了,村上给学校请的兼职炊事员拒绝做饭,说当时说好的星期天不做饭。只剩下了我一个,看着一点玉米糁、面和几个洋芋,无从下手,饿着肚子早早关门睡觉。村文书是一名中年人,姓李,很文气很和蔼,住在学校附近,知道了情况,第二天赶到学校,把我拉到他家吃饭,告诉我:“你看看,咱家椅子多,人客大,不缺你的一碗饭。以后星期天你就来吧,把咱这儿当家。”再后来,一到星期天,便有当地村民邀请,开始不好意思去,有人说:“咱这儿人都实诚,能叫你去都是实心的,你不去反倒人着怪,再说了,一顿饭还能把谁吃穷了?”于是,就这样跑遍了整个村子,吃了“百家饭”,学会了当地语言,和当地人融为了一体。第二年开学,村委会给炊事员涨了30元工资,我开始享受星期天有专人做饭的待遇。</h1><h1><br></h1><h1>工作起始几年的经历奠定了以后工作的基础,最起码觉得:工作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甚至是熬出来。加上不懂应酬,不善谈吐,不会来事,便越发醉心于工作,免不了淘气,也得到了不少欢乐。由最初的小某,到现在的某哥,过几年,自然会是老某了,反正,只要不是老东西就好!</h1><h1><br></h1><h1>自然地,青春好像与我关,张扬、个性、风华正茂沾都不沾。只知做事、反思,反思、做事。 </h1><h1><br></h1><h1>嗯,好像这应该称得上坚守初心了!</h1> 三 <h1><font color="#010101">教育是需要真诚付出的,学生的点滴成长背后,需要时间去培养,即使是所谓的“巧方法”,也离不开汗水去浇灌,甚至是泪水去冲刷。教育路上,不可能像很多人追求的“优雅老去”,所以,既然老去不可抗拒,那么,该来的一切便来吧。顺其自然,尽到了努力,坦坦荡荡,就好!</font></h1><h1><br></h1><h1><font color="#010101"></font>写到这儿才突然想到:据说老年人喜欢回忆,看来真有老的迹象了。还是打住吧,这样会不会给老年再留一点缓冲呢?</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