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汇北京绽精彩 奋斗共圆教育梦——辽阳三市区中小学教研员高级研修第四天

心想事成

<h3>&nbsp;&nbsp;&nbsp; 一季一风景,一季冬风凉。晚秋还来不及回味,就已扬起了北风。冬天的脚步近了,在这寒意渐浓的日子里,我们齐聚教育的殿堂——北京。在这里遇到了众多的博学者,他们是智慧的使者,为求知若渴的我们开启了扇扇门窗,余新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教育大家,他的培训给了我们很多“干货”。</h3><h3>&nbsp;&nbsp;&nbsp;&nbsp;&nbsp;</h3><h3>&nbsp;&nbsp;&nbsp;&nbsp;&nbsp;</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h3><br></h3> <h3>  余新教授以独特的风格开始他的培训。他指出:我们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东西,学和学会是两回事。要把学到的东沉淀到生命之中,学——学会——会用——用出效果,用出影响力,所以培训后要思考怎么运用,我们不能“为了教研而教研”,忘了初心。要把我们的培训点镶嵌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根据自己的逻辑整合,如果你没有逻辑就会被逻辑。今天的学习任务是知道学什么,学会什么。</h3> <h3>  通过签到活动引出学习的差距,强调从活动签到开始就应该让人感到舒服,愉悦,幸福,以动力撬动动机,所以要想让我们的教研活动得到认可,就要教会人克服障碍,才能顺利进行。</h3> <h3>  通过项目案例分析,指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活动头脑风暴提出问题:你在教研活动中遇到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引出成人学习的特点,基于问题解决,基于原有经验,基于角色学习,基于内在动机,学习能力。学习动力来自内部。</h3> <h3>  校本培训是我们培训的核心内容。余新教授从为什么做校本培训,什么是校本培训,怎样做校本培训三个方面对我们进行培训。为了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这三个方面,进行参与式和镶嵌式活动。调动学员学习的兴趣,全员参与,发挥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让学员介绍设计的思路,最后余新教授进行了讲解,让我们豁然开朗。</h3> <h3>  </h3> <h3>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切瑳琢磨,乃成宝器”新时代需要一丝不苟、追求极致的敬业的教育者。你做了什么,你想的什么,你干了什么,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h3> <h3>  </h3><h3> 接受教育的孩子源源不断地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了命运,进而反哺社会,用爱心传递希望之光,无疑是一幅令人倍感温暖的时代画卷。</h3><h3> 崇山峻岭耸立巍峨铁塔,高崖深涧架起悬索大桥,苍茫戈壁建成光伏电站、千年冻土修筑高原天路……这些都是一代代具有工匠精神的教育人精心培养的功劳。</h3><h3> “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铸民。”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一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默默奉献,教育的蓬勃发展也凝结着广大教师的辛劳和汗水。</h3> <h3>  故步自封只能导致衰退落后,只有保持永远学习的姿态,才能为我们的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永葆生命力。特别是有这样一个发展的平台,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多观察,多体会,多思考,多实践,做好文化的传播者。一滴水,汇入大海方能奔向远方;一棵草,吸收阳光才能生机勃发;一首旋律,众人合唱必能迸发和美共鸣。</h3> <h3>  余新教授渊博的学识让我们惊讶,他的思想也让我们叹服,与他在一起学习时,仿佛时间也过得特别快。这样看来,他拥有的不仅是学问和思想,也是一种电流,以丰富的内涵向四周辐射个人魅力。他吸引我们走进来,帮助我们走出去。</h3> <h3>  记住美好,忘记疲惫。一次学习,一路艰辛,也一路风景。滴下汗水,收获快乐。留下行走的足迹,带走学习的感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岁月极好,把握精彩。做应该做的事,走想走的路。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不负此生,不负自己。回首往事无遗憾,展望未来多憧憬。</h3>

培训

学习

余新

我们

教研

校本

教育

教授

活动

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