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

小石头

<h3>窗外的阳光,静静地洒在教室里,虽已入冬却一点没寒意。<br><br>教材刚好学到写信,告诉孩子格式,自己确定写信对象,把自己最想说的用笔写出来就行。<br><br>看着孩子们静静地书写着,只听见笔尖莎莎声,我喜欢这样的课堂。<br><br>现在提笔写信的人也许寥寥无几,但写信这种方式是中国最传统的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方式,作为科技发达的今天,孩子们也应该学会用笔记录传递自己的思想。<br><br>记得刚从师范毕业的那阵子,来自初入讲台的那种新鲜好奇感很快退却,山村小学孩子放学后的校园,静谧而安详。太阳不肯从西边的天空退去,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的日子很多时候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一个人在房间里只能是翻看几本发黄的书或是写信了。青涩时代的我们,写的大都是来自心灵的无端的寂寞,也有写给父亲告诉自己的近况,母亲说我读师范时每一次的信,父亲都要读给她听,母亲夸我的信上的话语很好听,听了再苦累都值得。每每听着母亲说着这些,我都只能低头,只能就这样写些无力的语言表达着对父母的感激。<br><br>记得,每一次的写信,我都努力写好每一个字,努力在清香的素笺里游龙走风,写完后细心折叠,偶尔也折成千纸鹤的样子,轻轻放入信封,再用胶水或两粒米饭踏踏实实地封口,对着封口吹几口气快速风干,崭新而又饱胀,贴好邮票,妥帖后才肯投进那个绿色邮箱。好多时候,自己投的是一种思念,投的是一种向往,投的更是一种心情。<br><br>整理家中杂物,有时会在角落处搜出几封旧信件,打开看一看。那些过往的千种情,万般意会有些碎片涌进心里,会有些惊诧于自己当时的情感……这些风雨不蚀的记忆,若不是文字的记录,曾经的岁月会荡然无存。可惜我还是属于懒散的女人,可惜了那一摞素笺。<br>  <br>如今,写信的日子渐行渐远,但还是怀念那些见字如见人的日子。<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