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兰缘

何沐恩

<h3>觅兰</h3><h3>自从搬入红旗厂的山沟沟,父亲就嘱托我挖些植兰的山泥带回上海。我上山采集山泥时,顺便寻觅徽州兰,未了愿。沉沉的山泥却苦了办事处的装卸工,他们本以为是大米,结果发现是山泥。不禁骂骂咧咧。殊不知优质兰花山泥比之大米既少又贵。</h3><h3>寻兰花而不得,倒让我多了份牵挂,心心念念地便与徽兰结了缘。</h3><h3>早春的徽州山脉,远处,山岚笼罩,呈铁灰色,近处,绿意葱翠。满目是李可染的泼墨山水画。</h3><h3>我和静刚趁天气转晴,上山觅兰。我们带了铲子、小拎包,从后山出厂,沿溪流,进入幽幽的山坳。山坡没有石阶,满坡乱石杂草,高低驳杂,参差不齐,难觅兰花形影。走遍高峰和低谷,阳阴坡面,除了草丛,唯有榉树、苦练树,青冈栎和柞树。</h3><h3>时近正午,人饿腿软,心灰意冷。正准备打道回府,突然随着一阵山风夹带着幽雅的兰花香扑面飘来。我们一时激动,兴奋得疲劳顿消,弓着腰,顺着这股味儿,在一棵松树下见到了此生第一株徽州春兰。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1)此番惊喜,至今未忘。</h3><h3>徽兰在松下,亭亭玉立。5-6枚的兰叶呈深绿色,光泽,长势强健,直立遒劲,然后呈弧度下垂,姿态极优雅。花朵泛着浅绿色,三枚萼片呈椭圆,基部紧缩,背面有细细的紫红色条纹。唇瓣上有鲜艳的朱红斑点。整株徽兰如西施、昭君,典雅动人。</h3> <h3>移兰</h3><h3>兰科植物是进化到最高端的花卉植物。她对土质、水质、阳光、空气、肥料要求独特而严格。觅兰难,移兰更难。须“且行,且珍惜”。我小心拨开徽兰根上的砂石,见洁白粗壮的肉质根向四周平面伸展。静刚轻轻提起兰株,把她及和根系紧密吸合(兰菌菌丝作用)、腐殖质含量丰富、疏松无粘性,呈微酸性非常珍贵的土放入小包包。然后把她周围松叶、细砂石也一起带回。</h3><h3>我们将徽兰安植在一只现成的木箱里。</h3><h3>高濂在1591年《兰谱》中提出“培兰四戒”:“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注2)成为我们培兰的金科玉律。春2-3月花季,徽兰放入室内,幽香满室。却也“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注3)夏季,放在宽廊下避开炎日。秋季,间断性沐浴秋雨。冬季,放在干打垒宽宽的窗台上,听兰细语,“格物致知“。</h3><h3>不久,红旗厂移兰蔚然成风。宿舍、科室、阳台、走廊常会看到各种不同姿态和品种的兰花。有人大胆采取水养,居然也成功。</h3><h3>夕阳下,有时会看到农民肩扛的锄头上吊着一、二株兰花,衬着后面的群山,好一幅《农夫暮归图》!我从农民手中买过一株惠兰,俗称九头兰,香气浓郁、花期绵长。</h3><h3>徽兰的品种,主要是春剑(春兰的变种)和蕙兰。其它兰种,如喜欢温暖的建兰、墨兰和寒兰,分布在徽州向南的各省。</h3><h3>2011年,我和静刚重回屯溪,在老街看到不少店主把兰花摆在街中央沐浴秋雨,显现雅俗共赏的融洽。有时透过破旧的窗棂,可看到室内老家具上摆放着兰花。让人感悟到徽州人与生俱来的对雅尚的追求。</h3> <h3>兰语</h3><h3>兰是有灵性的花。我在与她时时相处中,有许多感悟。</h3><h3>幽雅、唯美。她用幽而不烈的香,简而不繁的叶,雅而不俗的姿,启示我们极简地表达唯美。如老子的文,李白的诗,苏轼的词,八大山人的画,德彪西的曲,乔布斯的ipad与iphone。</h3><h3>品高、独立。她象征高士的气质、民族内敛的风华。她与众草同土,“惟奇卉之灵德,禀国香于自然。俪嘉言而擅美,拟贞操以称贤”。(注4)她卓尔不群,不媚俗,不做作,不因荣辱而自弃,阅日月之往来,知天地之兴衰,任“幽名得而不朽,佳气流而自远”( 注5 )。她启迪我们超越自我,追求高雅的品味,保持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远如老子、庄周、本杰明•富兰克林。近如陈寅恪、胡适。</h3><h3>洁净、自然。她喜好洁晶的晨露,清净的雨水,明暗各半的阳光、充满氧的活力的空气,天然肥沃的松土。宁死决不苟生于污浊。她暗示我们掇取宇宙的精华怡养生命,对生命的存在方式、生存环境作智慧的选择。历史上如吕岩、高濂。现代如南怀瑾、叶曼。</h3> <h3>忆兰</h3><h3>“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注6)今天我们依然与兰花相伴,但生态环境已非所愿。没有了当初自然的净水净空净土。细听兰语:”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注7)我仿佛听到远方山峦和溪流的呼唤,重回自然,返朴归真。</h3><h3>注:</h3><h3>1、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h3><h3>2、明•高濂《遵生八笺》</h3><h3>3、明•文征明《题画兰》</h3><h3>4、唐•颜师古《幽兰赋》</h3><h3>5、唐•韩伯庸《幽兰赋》</h3><h3>6、现代•胡适《兰花草》</h3><h3>7、明•陈汝言《兰》</h3><h3><br></h3><h3>2015/1/27</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