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山东省“互联网+教学专业发展”工程初中数学省级工作坊现场会

Han

<h3>有幸参加了省级初中数学工作坊的现场会,聆听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初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王尚志教授的关于“整体把握数学课程标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案例分析”的讲座,收获颇多!王教授结合具体案例,给予现场400多一线教师明确的指导!本次活动还网络直播,给予更多的教师以指导</h3> <h3>首先是数学评价!目前中考高考数学的形式,字符由2000增加到3500左右,阅读量大大增加,而背后的原因呢,是否是一时的变化呢!王教授指出,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为什么犹太人会做生意,平均一个以色列人一年读书60本!阅读量的变化体现的正是各国课程标准的共性,learning to learn ,学会学习!而阅读量主要是增加了情境,关注阅读能力是应对试卷变化必须做出的努力!数学的阅读有区别于其他学科阅读的地方,主要因为数学有一套独立的完善的数学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也呼吁一线教师关注数学的阅读能力</h3> <h3>具体案例分析,如何上好一节复习课,以平行四边形的复习为例,复习课只能上成讲练课吗?王教授结合基本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告诉大家,重点是数学思想的理解!并且以一列成功的调动学生主动复习的案例,呼吁教师复习课回归学生的自学,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几何直观,学会如何抓住数学本质</h3> <h3>具体案例,数与代数部分——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王教授从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结合换元,配方等通性通法,向大家介绍了求解一类问题的方法,这才是我们需要渗透给学生的内容!</h3> <h3>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活动?王教授现身说法!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学生的需要出发,为了我们的学生见识广,我们需要有意无意的渗透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对于这个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对知识进行反思!</h3> <h3>现在计算机能帮我们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吴文俊先生的机器证明是代表!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所用</h3> <h3>做题是门艺术,解题机器人高考平均分可达127分,这是技术的进步!那我们能带给学生什么?这是技术进步背后推动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王教授提出一个令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的老师关注的点一直是如何解题,而很少有老师关注如何读题,如何想题!这正好是我们现在应该努力的方向!</h3> <h3>教育改革最迫切的命题:回应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而bbc的调查研究说明,教师目前仍然为最不容易淘汰的职业职业!吗技术如此进步,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带来什么?</h3> <h3>澳大利亚的研究给了我们一定的方向</h3> <h3>张泰庆院士说世界强国一定是数学强国!姜伯驹院士说,数学已经直接应用到各种技术之中,直接创造价值!数学与文学,数学与计算机,数学与各科等等!王教授以华为与数学为例,再次深入讲解!我们需要把这些告诉我们的学生,激励我们的学生</h3> <h3>只有老师能对数学有深入的了解,把数学留在学生的心中,学生才能更好的应用数学,了解数学</h3> <h3>教育要做出改变</h3> <h3>我们要不断的发现问题,比如阅读的问题,比如解题的问题</h3> <h3>高中课程标准修订过程</h3> <h3>有幸聆听大师的讲座,于教学,于数学,于中高考,于课程标准又有了更多的认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