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凌晨五点起床,六点半乘地铁,出北安河地铁站,转乘公交1站,向西,拐弯向南,来到北安河西口公交车站,气温严寒,刘队让大家先进村,到阳台山门口集合。</h1> <h1>北安河村对我来说不陌生,记得中学时,我同叶鸿林、袁刚、王立航一起到鹫峰爬山,路过北安河村,当时村庄非常萧条,面积不大,有一个小庙改为烈士纪念馆,其余基本忘记了。</h1><h3></h3><h1>北安河无河,源于辽代,有碑记载为:「北安窠」,「窠」字乃人安居或聚会的处所,经过多年演化,「北安窠」由谐音变为「北安河」。</h1> <h1>这里老住户主要是给皇家看宅、看庙、看坟的人员,内地过来到东北或内蒙做买卖的商人,还有解放初派到这里搞土改、建政权的军队干部。剩下就是以种地为生的农户,靠赶车拉脚,开杠房、抬轿子,开饭馆、旅店为生的人员等。</h1><h3></h3> <h1>西行一个十字路口的西北角,有北安河五街177号院老民居,为海淀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目前原居民已搬迁,只剩空院,是一座青砖灰瓦石板顶的老四合院,外侧墙依旧能看出文革中的宣传标语。</h1> <h1>再向西,路北有地藏庵,也称北庙,始建於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曾重修,迄今已四百余年,今只存大殿,虽甚破败,然未被拆除亦属幸事也。</h1><h3></h3> <h1>在贝家花园路口处,铁路桥东侧有石板桥,横跨河两侧,河床干枯。</h1><h3></h3> <h1>我们向北,路边是采摘园,铁丝网里有这样几尊裸体西洋女郎,总觉得有点滑稽。</h1> <h1></h1><h1>得知公园关闭,返程来到贝家花园,我急忙来到门口,不开放,需要电话预约。于是绕贝家花园北侧而行,顺着小路上山,附近坟头很多,让人有点不愉快。</h1> <h1>绕过一个山坡,看到一座中式院门,乃杨家花园,进入后有残破的房子,院门西北有一个中式四方攒尖顶的小亭,出西侧院门,西面另有一个院子,也有残破的房子。</h1><h1>杨家花园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任直隶警察厅厅长兼天津警察局局长杨以德的私家住宅,杨以德从直隶警察厅厅长的高位上退下来以后,为颐养天年,来到了北京西山修建了这座杨家花园,并在离花园不远处为自己造了一座生圹,杨以德病逝于1940年,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死后并未葬在这里,只留下一座杨家花园供后人凭吊。</h1> <h1>楊以德,天津人,民国初年周旋於北洋军阀各派系之间,時保黎元洪,時奉段祺瑞,時靠张作霖,可谓左右逢源。官至直隶省长、天津警察厅长等职。<br>终其一生唯两件事尚值称许,其一即为楊三姐伸冤惩治杀姐凶手,其二则「七·七事变」 后拒绝日本人请其任天津市长。</h1><h3></h3> <h1>1918年,河北省滦县的暴发户高贵章的六儿子高占英娶杨二姐为妻,又与其大嫂裴氏、五嫂金玉通奸。杨二姐发现后苦苦规劝,高占英不但不听,反而将杨二姐杀死。杨三姐随母亲到高家探望,得知二姐已死,三姐怀疑二姐是被杀害的,于是状告县公署。高占英收买了贪官牛成,杨三姐三闯公堂却不得结果,于是到天津直隶高等检察厅上告。杨厅长带人挖坟验尸,可高价父子又收买了验尸人。杨三姐陈述自己告状的过程,验尸官深为感动,当场交出高家行贿的赃款。高占英被处决,杨三姐为姐姐报了血海深仇。——摘自百度百科</h1> <h1>院内坐北朝南为U字形房屋,前面是微型花园,目前房屋倒塌,只能看出大概轮毂。</h1> <h1>西侧的房屋迎面是一个小厅,里面有一走廊,另一侧是几间套房。</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小院。这里实在偏僻,2014年曾经发现无名男尸,至今没有破案,成为一桩疑案。</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门</h1> <h1>后门外侧小路通往贝家花园,需要绕过一个山头。</h1> <h1>出西侧院门,西面另有一个院子,房屋残破不堪。</h1> <h1>从杨家花园西侧院门向南走小路上山,翻过一道小岭,看见前面一座现代化的建筑,从走廊楼道通往贝家花园,远远就看见碉堡一样的二层楼阁。</h1> <h1>民国时期的社会秩序混乱,主人为了安全在大门口建了这个碉楼。城堡式3层石楼,坐西朝东,呈四方形,正门朝东,安装铁门2扇。<br>贝熙业将碉楼改为诊所,一层为候诊室,二层为诊疗室,三层为储存药品间休息室。</h1><h3></h3><h3></h3><h3></h3> <h1>贝家花园的主人乃法国医生贝熙业,1913年到1954年,抗日战争时期,他不顾个人安危,为抗日的中国军队运送急需药品、掩护共产党干部和爱国学生、免费为周边百姓治病,在中国人心里,是一位和白求恩一样的国际友人。<br>贝熙业是一位大胡子法国医生,讲得一口流利的北京话。他1913年3月抵达天津,1954年回到法国。贝熙业先后担任法国驻北京公使馆医生、圣米歇尔医院大夫、燕京大学校医、北堂医院院长等职,是民国初期最知名的外国医生。<br>1937年7月7日后,贝熙业代表外国驻京医官致函中国红十字会,愿意为红十字会服务。<br>不久,受共产党北平地下交通员黄浩委托,他从大甜水井胡同16号的旧宅住所秘密运送药品到西郊贝家花园,再由八路军地下人员辗转运到平西抗日根据地,这些医疗物资中有一部分是给白求恩大夫的。<br>在抗日战争时期,贝家花园还曾做过地下党的联络站,架设过秘密电台。英国人林迈可在他所著《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见闻录——一个英国人不平凡经历的记述》一书中,曾经详细讲述了他和贝家花园的一段往事: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后,在北平燕京大学执教的林迈可教授因同情和帮助八路军而遭到日本军警的搜捕,他逃离燕园后就是先到达贝家花园,然后与八路军的游击队取得联系,开始了他的抗战生涯。</h1><h3></h3><h3></h3><h3></h3> <h1>碉楼墙体用花岗岩石垒砌而成,不是很大,外观很像欧州的旧式城堡。门楣上镶嵌着「济世之医」石匾,因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h1><h3></h3> <h1>里面,通往二层楼梯为封死,底下扔着几个绿色的子弹箱子。</h1> <h1>拐弯,向西,沿着山路向上,里面有南大房和北大房及花园。</h1> <h1>「南大房」这是贝熙业会客之所,位于贝家花园的地势最高处,为一组青砖和花岗岩石混合搭建的建筑,这里是贝熙业为两个女儿所建的五开间平房。<br>南大房的房间很多,别院也比北大房多,由于地势较高,这里可以向东俯瞰北京城,视野很开阔,加之周围有很多树木,从外部也很难看到南大房,私密性好。</h1><h3></h3> <h1>因为其中一个女儿得了肺病,贝熙业决定在山里建造这处住所,让女儿能够呼吸新鲜空气,缓解病情,南大房是两个女儿的起居室。</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合影照片</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内部结构。为了拍摄电影,里面分若干房间,有警察局,有监狱,墙壁挂五色旗,还有电话,沙发,办公桌,电话等道具。</h1> <h1>南大房侧面有石阶,通往后面两个院子,没有铭牌,在贝家花园地图上也没有标注。</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大房后面建筑群</h1> <h1>我们沿着南大房的小路向北,当年曾有天然的小溪经过,还有藤架、水池、喷泉。</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的花园照片</h1> <h1>穿过花园就是北大房,是贝熙业与小自己50岁的夫人吴似丹的起居室。</h1><h1>主建筑为中国筒瓦箍头脊式样,前出廊,后抱厦,以钢筋混凝土模仿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柱、梁等上面的是以彩色绘画。</h1> <h1>1924年,吴似丹出生在北京,其父吴明远时为中法实业银行总经理。吴家是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本家,吴明远的大哥便是当时在政界、报界以及金融界都赫赫有名的吴鼎昌,吴鼎昌时任蒋介石总统府秘书长。<br>吴似丹是吴明远的第四个孩子,天性聪颖,相貌可人,不幸的是,吴似丹生下来就患有肺疾,及至八九岁时,又时常咳嗽,身体虚弱。大概在吴似丹十一二岁的时候,有一天,吴明远找到法国医生贝熙业治病。<br>吴明远经常带吴似丹到北京西郊的贝家花园,成了贝家的常客。吴似丹1939年9月进入辅仁大学美术系,学习中国山水画。<br>1942年,吴似丹毕业后没有去找工作,她似乎不想离开贝家花园。为了更多地介入诊所,她开始学习护理技术。凭着她的聪慧和认真,加上清纯的外表,热情的态度,很快就成为贝熙业的得力帮手。<br>贝熙业和吴似丹日久生情,转眼到了1952年,新中国颁布了《婚姻法》,他们按照新婚姻法的规定,到民政部门正式登记结婚。至此,两人的关系才正式公开,这一年,吴似丹28岁,贝熙业则正好80岁整。</h1><h3></h3><h3></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层楼道</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室内家具与装饰</h1> <h1>然后从北大屋东侧一条小路下山,森林茂密,路很滑,需要小心通过。</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山区被大雪覆盖,无法识别道路,只能根据树木草丛的空隙辨别方向,有一段路很艰难(驴友终南山照片)。</h1> <h1>经过一个天然泉水,有一个简易的塑料管子,有几个人等候用矿泉水瓶子接水。</h1> <h1>前面拦路有一铁门,可以隔断鹫峰与贝家花园之间的通道。</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来到鹫峰合影</h1> <h1>这里有一尊林行规塑像,1882年-1944年,清末民国司法人物。字斐成,浙江鄞县人。<br>林先生自幼天资聪明好学,1896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前身),毕业后入学京师译学馆(北京大学前身)。1904年官费留学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后入林肯大学法学院深造,1911年被授予英国大律师执照。1912年回国,先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法律顾问,后任民国司法部大理院推事,在任期间因公正、勤奋、谨慎得到各界人士的敬重。<br>1927年,购山下秀峰寺地产,自办农业试验场,种粮不成改种果树,求保持水土,改善环境。1928年,得知同乡翁文灏欲创建中国地震观测台,遂无偿捐赠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均适于地震观测的秀峰寺旁地产。</h1><h3></h3><h3></h3> <h1>秀峰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由太监高让修建,被当朝皇帝敕赐「秀峰寺」。清末荒废,殿宇坍塌。民国初年,刘仲鲁等创建鹤群社,租寺以为觞咏消夏之所。1925年寺僧将寺收回,让与道士王修真,改名为修真观。1929年,大律师林行规出资购下寺院及寺外山场,废观名,复更名为秀峰寺。</h1><h3></h3> <h1>秀峰寺的山门为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古寺坐西朝东,有殿三进,殿房数十间。<br>抗战时期,秀峰古刹是华北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据点、平西情报站和新闻要报社址。1950年,林夫人将古寺捐给政府,后归北京林业大学所有。</h1><h3></h3> <h1>秀峰寺南侧就是鹫峰地震台,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自建的第一个地震台,于1930年由林行规捐出寺旁山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建成,1937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后停止观测,原鹫峰地震台的房屋被抗日游击队作为指挥部之用,鹫峰地震台的历史从此告终。</h1> <h1>李善邦,1902年10月2日—1980年4月29日,出生于广东兴宁,地震学家,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研究室主任。<br>1930年在北平西郊创建中国第一个地震台——鹫峰地震台,成为当时世界第一流的地震台。</h1><h3></h3> <h1>沿着山路向上,目标是鹫峰最高点,太阳挤进树丛,石台阶的雪开始融化,空气极为清新,脚踩着厚雪发出吱吱响声,沿着山路,一个弯有一个弯,曲折而上,每步一景,处处有惊奇。</h1> <h1>来到鹫峰山庄,我记得以前有一个残破的山门,如今修缮一新,失去古韵味。<br>鹫峰原名秀峰,相传这里最早为辽代七十二寨之一。明代建有消债寺,清代太监沈柳亭建道观。民国时期(1917)徐容光所在此建别墅,北京律师林行规购得,易山名鹫峰,并扩建为「鹫峰精舍」,据1930年陈宗藩撰《九峰山庄记》等记载,当时建筑分为「盘景轩」、「旧雨馆」、「为我佳处」、「听松待宾」、「餐云引燕」等多处景观,房舍数十间。除「盘景轩」外,余皆仅存遗址。</h1><h3></h3> <h1>一夜大雪,此时阳光明媚,鹫峰到处都是古树,大雪压弯了古槐,雪花随风纷纷扬扬,天地之间在蓝色背景之下,飘洒银色的雪花和枯黄色的落叶,泛起星光点点,美得耀眼。</h1> <h1>清 · 纳兰性德在「临江仙·寒柳」写道: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h1><h3></h3><h3></h3> <h1>拐弯,有三岔路,向左是鹫峰主峰,向右为「消债寺」,寺庙早已无影无踪,只剩下正殿的框架遗迹,依稀仍然可以看出寺庙当年的规模。<br>遗址旁边,竖立着公园说明,有野史记录,其实消债寺最开始建立于明朝,那时候这只是一个小寺庙,里面也只有一位住持。后来,有一个年轻的商人来到此处,他唉声叹气,因为他做生意赔了所有的钱,还因此负债累累,准备轻生,站在此处,视野开阔,一眼望去平原田地像棋盘一般展现在眼前,顿时让人心情愉悦,心旷神怡,那瞬间他对人世间产生了留恋。遇到慈眉善目的住持,于是将自己的际遇都讲给他听。善解人意的主持给他一番开导,让他番然醒悟。住持还拿了一些积攒的香火钱给这个年轻的商人,希望他能重整旗鼓,他日东山再起还清欠下的外债。<br>年轻人用寺庙住持救济的香火钱,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意,在他的努力下,不但还清了所有的外债,还盈利百万,成了当地有名的富商。<br>富商为了感激寺庙里的住持,又回到了鹫峰,并要出重资重修这个寺庙。<br>民国时寺庙因年久失修十分破败,民国十九年因暴雨寺庙坍塌,后被重修,毁于文革。</h1><h3></h3><h3></h3><h3></h3> <h1>大地银装素裹,山下寺庙被积雪覆盖,露出黑色的一道道瓦楞,古树树叉一面银色一面褐色,在空间的具有高远、平远、深远概念,像一幅明代山水画。</h1> <h1>这里山雄奇险峻,峰峰相连,座座相拥,深沟险壑,断层淋漓。</h1> <h1>继续沿着山路向上,来到山腰一块平阔,这里有「朝阳观音洞」和小庙,据说,以前古道去妙峰山叩拜「金顶」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这年夏天,骄阳似火,香客们走到此地时,都酷热异常,饥渴难耐,纷纷在此休息。忽然间浓云密布,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香客们因无躲雨之处,都被淋成了落汤鸡,又冷又饿,狼狈不堪。这时恰逢观音菩萨巡游路经此地,见此情景,遂发慈悲之心。只见她轻轻拂袖,右手轻指山腰平地,此处顿时现出一洞,洞内摆满了美食和圣水,香客们于是饱餐一顿,又避过了大雨。人们知道此乃仙圣驾临相助,纷纷叩首谢恩。从此之后,香客们路过此洞,都会虔诚地上香朝拜,谢菩萨恩赐。后人为了纪念观音菩萨,便把此洞取名为「朝阳观音洞」。 </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观音洞向外拍照</h1> <h1>继续沿着山路向上,来到山之东侧的观景台,远望,云海浩荡,露出远际的山头,让人心潮澎湃,想起李白的关山月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h1> <h1>山下的观音洞及寺庙小巧玲珑,如同一个翡翠镶嵌在山腰断崖之上,红色的廊柱在白雪皑皑的世界显得特别红艳艳,李商隐写道:「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美哉。</h1> <h1>来到鹫峰最高点的地方,东侧为「望月」石,西侧为主峰。</h1> <h1>顺着小路继续向西,一阵大风吹来,满天飞雪,让人喘不上气,赶紧低身抓紧树叉,风小了,迅速通过,远望鹫峰,山峦上的两座峰相对而立,宛如一只俯冲而来的鹫鸟,栩栩如生,由此得名。</h1><h3></h3> <h1>站在鹫峰最高点,俯视山下,云海翻腾,苍茫无际,极为壮观。</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视鹫峰最高点</h1> <h1>山下那块形如嫦娥奔月的「望月石」,被白雪覆盖,字迹无法识别。</h1><h3></h3> <h1>冬天,白雪皑皑,苍松翠柏,蔚蓝色的天空是那么的透彻,几根树叉在寒风中微微发抖,风吹起地面雪花飞扬,眼前的美景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述。</h1> <h1>我们绕过鹫峰主峰,从北侧的小路向北,爬过一个山岗,沿着山坡向下,雪已经覆盖路面,只能凭感觉找小路,来到鹫峰有一条千年古道,源于辽代,沿着这条千年古道踏着历史的气息,寻着古人的步伐逆行下山。</h1><h3></h3><h3></h3> <h1>时时大风,满山飞雪,前面的视野模糊,只好侧身等候,风停后再下山。</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下风光如画</h1> <h1>沿着山路向下,路特别滑,不敢走石台阶,只好走旁边的土路,遇见大的斜坡,一手抓牢树叉,顺势而下,有时手脚并用。</h1> <h1>来到鹫峰山下,顺着山路向北,来到北安河沐春亭,正面立柱对联曰:「树木树人江山秀色开智慧,宜丹宜黛宇宙霞光著精华」。</h1> <h1>观景台,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h1> <h1>这段路特别好走,脚下积雪未结冰,很少有人通过,路边不时有雕塑,没有铭牌,不知作者,不知寓意。</h1> <h1>我仔细观看,终于明白了,这是音乐🎵符号,未后面的景观做铺陈。</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继续向上</h1> <h1>左边有一小片松树里,里侧有一厅,外侧有石碑,书写「法国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圣-琼·佩斯《阿纳巴斯》《流亡》创作地」。<br>原来圣-琼·佩斯(Saint-John Perse,1887.05.31 - 1975.09.20)原名阿列克西·圣-莱热·莱热(Alexis Saint-Léger Léger),法国诗人,外交官,代表作品有「阿纳巴斯」和「流亡」等。<br>孰不知这里却是上世纪初法国精英们在京聚会的场所。贝大夫曾常常在园中举办沙龙,沙龙里法兰西与中华文明交融碰撞,激发出一组文化神话:外交官圣琼·佩斯受东方文明启发,在西山秘密创作英雄史诗《阿纳巴斯》,196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h1><h3></h3> <h1>法国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圣-琼·佩斯照片。</h1><h3></h3> <h1>《阿纳巴斯》《流亡》创作思想表现一种和平的理念。</h1> <h1>然后来到金山寺,始建于金代,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烧毁,仅存地基,近期原址重建。<br>金代章宗时期,享有盛名的「西山八大水院」中香水院(法云寺)、清水院(大觉寺)都在阳台山一带。当年的金山寺青山环抱,池水盈门,树古泉老,石拙苔陈,深幽胜地,有学者认为,阳台山金山泉之金山寺即金章宗金水院。</h1><h3></h3> <h1>正在维修,还没有装饰,匾额,石狮等物件没有配备。</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原物</h1> <h1>金山泉为一绝,乃西山名泉之一,翠碧幽谷,甘水泉冽,清凉绵甜,沁心脾。</h1> <h1>有碑记清同治九年(1870年),钟粹宫太监范平喜曾修此道和金仙庵茶棚。碑词剥蚀不完,抄录如下:</h1><h1>「修创金仙寺记:赐进士第,中顺大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东吴陈天祥撰。赐进士第,冬官膳部政,安仁桂萼书。赐进士第,试监察御史政,于越陈宪篆。妙峰山陟而上之,阳台山也。山之巅则金仙寺也。寺之兴建始末,远莫考矣。其地幽间,人迹罕到,诚释家者流离俗究竟之所;非戒行精坚,神完志定者,弗能居也。前代殿宇寮舍,颓倾已尽,居之者惟诛茅结庵而已。成化之初,有曰归去者,来居于此;率徒众竭力修营,仅立佛殿三间,而僧房门墙,尚未弘敞。今圆觉上人,志欲修复旧观,力有不逮,惟晨夕焚修,罔敢怠忽。正德壬申,今上特建圣寿寺,并造七级浮图。时御马监太监谷公,奉命至止;游观之余,瞻仰其巅,顾而问之,遂扪萝跻登,慨其废坠,善念聿兴;遂捐白金千镒,派内官监少监李寅等,市材鸠工,拓其旧基。于旧殿之前,翼小殿于左右,以奉伽蓝祖师。增僧寮六间于殿前两掖。禅堂庖湢,门墙基砌,靡不毕备。辇石畚土,以固山麓。由是瓦砾荒凉之区,易为金碧宝坊之境。固其时之使然,亦由圆觉精修之所感格乎?落成之日,属予记之。夫都邑阛阓,檀越广集,其修举废坠,易 阙 募劝。惟此金仙,僻在北徼,非得中贵,[缺二字]修葺,非[缺约十字]壑。谷公,曷由而至此哉?此皆数之所存,信非偶然![下缺半行]夫沧海桑田,世阙 之常。不有言以垂诸后,则将来何所景仰,而 阙三字 无穷也邪?此谷公属言之意,诚有在也。遂书之。正德八年,岁次癸酉,阙 月吉日"按:妙峰山三字始见此,及温泉庙碑。御马监太监谷公,谷大用也。桂萼为世庙大礼功臣,清流不齿;此为权阉书碑,其鄙琐柔媚可以想见。史言其性刚使气,屡忤上官,伪也」。</h1><h3></h3> <h1>公孙林为一绝其二,入山门殿,寺前院尚存两株古银杏,雌雄两株对峙,直径近2米,约有七八百年树龄。寺前银杏成林,寺后山石有近代思想家国民党元老吴稚晖题篆「公孙林」。</h1> <h1>金仙寺北金仙庵,金仙庵门前就是妙峰山中北路古道。<br>妙峰古香道曾是旧时人们去妙峰山进香的主要道路,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北道最为繁盛。古道全程共20公里,其间有5个茶棚,金仙庵是中北道上著名的天津崇修堂茶棚。</h1><h3></h3> <h1>里面不让进,从门缝拍照,应当是新修建筑。</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仙庵前面的古松</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之南,发现金山寺石构件原物</h1> <h1>下山不远地方,路北有一平阔地,这里是朝阳院茶棚旧址,朝阳院茶棚得名於古刹朝阳院,朝阳院遗址在其之北百余米,现已成废墟。民国李慎言『燕都名山游记』载:朝阳院「内古松夭矫侧出,状如游龙,殿前有流觴曲水,做圆寿字,院后有塔,高约十数丈,明万历時建」。</h1><h3></h3> <h1>但見遗址内改为停车场,南侧有管家岭村民重建白塔一座,寺南墙之下有村民重刻清同治九年四月重修朝阳院茶棚碑一通及清宣统元年重修朝阳院碑一通。读碑文乃知「原京西北安河上坎青龙山旧有朝阳院一所,山门殿院前后四层,供奉关聖帝君,三教聖佛、佛塔院、覌音菩薩」。可見 朝阳院其時规模堪称弘大。</h1><h1>塔之北临山崖处有一石殿俱为石板建成尚属完整,遗址之上散落有旧時古刹建筑件。</h1><h3></h3> <h1>中北道历来是香客最多、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条山道。</h1> <h1>路之北为响墙茶棚,原名响福观茶棚,是阳台山古香道上的第一个茶棚。从清乾隆五十二年延续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直到中华民国,抗日战争期间被毁,现在修复后的茶棚未开放。</h1><h3></h3> <h1>清末慈禧太后欲妙峰山进香,太监刘诚印、安德海动用库银重修中北道,『妙峰山志』载:「光绪十八年,太监刘诚印者,号素云道人,俗称印刘捐资修中北道,由北安河往上至涧沟,道宽七尺,砌成层磴」,沿香道设有茶棚供香客休憩。</h1> <h1>走在古香道上,雪后初晴,天空一尘不染,几朵白云漂浮不定,大口大口呼吸新鲜的空气,有一种陶醉感觉。</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中道起始点标志</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留影纪念</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轨迹图,全程12公里</h1> <h1>由杨家院至贝家花园,再穿越进鹫峰,登顶,绕行千年古道下山,复上山至阳台山金山寺,一路美景,这是一条具有文化底蕴的线路,特别值得推荐。</h1><h1>感谢刘队,感谢同行驴友。</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年12月1日</h1>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考文献</h3><h3>「1」北安河.百度百科,2019</h3><h3>「2」贝家花园.百度百科,2019</h3><h3>「3」新浪网.北京大西山里的贝家花园</h3><h3>「4」林行规.百度百科,2019</h3><h3>「5」鹫峰地震台.百度百科,2019</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