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当今,社会的不断更新加速了人们追随时代的脚步,生活越来越快,心也越走越远。能坐下来专注静默,不带目的性的完成一件事情似乎在这个匆匆疾行的世界中显得尤为珍贵。还好,总有一些生命,愿意慢下来去守护那些承载着千百年的,古老而深沉的文明与情怀。<br></h3> <h3> 与黎锦的第一次相遇在海南省国际旅游博览会中。年轻活力的模特们身着极具民族气息却又时尚不落俗套的衣裙踩着节拍穿行在t台上。色彩鲜明的衣料在聚光灯下更是放大了她的细腻与精巧,别致的图腾为整体造型添了一丝神秘,行人们也时不时停下脚步,欣赏着这场美的盛宴。</h3> <h3> 这是锦绣织贝为这次国际博览会举行的秀台。与其说这是美的展现,不如说是一场色彩斑斓的文化输出。</h3> <h3> 锦绣织贝的总裁、黎锦传承人郭女士,被黎族族民们亲切的称为“异族黎家女”“现代黄道婆”“用双脚丈量海南的女儿”。</h3> <h3>二十年间,黎锦已然融入郭女士的血液,扎根在内心最深处。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是:提高大众对黎锦的认知和传播,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h3> <h3> 黎锦是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历史已经超过3000年,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她的图腾被称为“布上的甲骨文”。黎锦的纺织,需要大量的耐心与精力。一件作品的完成,少则也要小一个月。可这个世界一切都在高速运转着,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有多少人愿意花时间去等待这样一件民间艺术品呢?</h3> <h3> 可是郭女士却愿意等待,愿意学习,愿意用长远的眼光不断扩大着黎锦文化的可能性,愿意在浮躁的社会中扎根于深沉古老的文明。终于,这古老的文明用创新的方式登上了时代的舞台。</h3> <h3> “郭女士在政府的大力帮助下,2006年向国家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又向联合国提交了黎锦成为人类亟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2009年10月1日,大洋彼岸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黎锦申遗成功,黎锦成为了联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 郭女士是虔诚的佛教徒,她修持佛法不曾间断,每年都要排出时间来参加百日共修,把自己放空,关掉。来和宇宙链接。郭女士说:<br></h3><h3>“我们的视野太局限了。我经常举的例子是蚂蚁。蚂蚁的维度是二维,它绝对不会知道有宇宙卫星,有火车,有轮船的存在,它不知道这些运载能力比他大多少万倍的事物。它可能自认为厉害,自己的运载能力比体积还大。因为它意识不到。看不到。那么我们呢,我们外面有更多的东西也是我们未知的。”</h3> <h3> 因为这样清醒、超前的自我认知,郭女士在事业的发展上极具前瞻性。也正因为这种不浮不躁的生命态度,郭女士对万事万物都保持着尊敬与感恩。</h3> <h3> 黎锦文化的传播,与创办其他企业完全不一样,要几倍于其他企业的勇气、激情、担当、智慧、洞见。郭女士有这样的眼界与魄力让中国的黎锦走向世界,让人由衷敬佩。</h3> <h3> 在郭女士的感召下,很多热爱艺术,热爱历史,具有民族责任感的人也对黎锦传承产生了极大的渴望。黎锦申遗的成功,让黎锦有了民族文化遗产的大平台,更多赋予了大家去追梦的可能。不问年龄,不恋过去,不做减法,尽情去尝试未来的无数可能。相信自己,更相信彼此。因为义无反顾,所以一往直前。</h3> <h3> 很幸运的是社会正积极响应着习主席提出的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也将黎锦文化的发展推向了更大的舞台。</h3><h3> </h3> <h3> 英雄都有改变世界、中流砥柱的使命担当;英雄都向往历经磨难、浴火重生的史诗历程。</h3><h3> 捧起一块黎锦放在掌心感受,那何止是一块简单的布料。那里面有历史的进程,有四季的轮回,有阿婆指尖的温度,还有善缘聚合的美妙。</h3> <h3> 黎锦文化在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她不仅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纯粹而极致的生活态度。<br></h3><h3> 感谢锦绣织贝让我们得以了解黎锦文化,感谢郭女士的坚持,期待黎锦文化在国际舞台的绚烂绽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