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临床诊疗新进展(二)

浙江省中医院精神卫生科

<h3>  在景色宜人的湘湖湖畔,由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咨询专委会、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精神卫生科、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心理科联合举办的《睡眠医学新进展》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于2019年11月30日正式召开!</h3> <h3>  上午8点30分,浙江省中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高静芳教授主持了会议的开幕仪式。高教授指出:睡眠健康是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提高国民整体健康、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临床医生需要关注睡眠,及时发现就诊者的睡眠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处理,保证睡眠健康。</h3> <h3>  学术盛宴的开味大餐,是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李俊伟教授带来的新版中国失眠障碍的解读。</h3> <h3>  李校长从睡眠障碍诊断标准,易感因素及失眠病因的3P模型出发,以“取类比象”的中医诊疗思维归纳总结了中医药诊疗失眠的模式。并特别强调,对于“失眠”要分清是临床的“主症”还是“共病”。</h3> <h3>  第二位讲者是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陶明教授。陶教授介绍了睡眠的结构、驱动机制及与睡眠节律相关的神经介质。</h3> <h3>  互动环节,有听众向陶老师提出了睡眠障碍治疗相关问题。陶教授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予以耐心细致解答。</h3> <h3>  接下来,高静芳教授就睡眠研究的前沿文献进行了解读: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大脑能够正常排出废物和毒素。缺少了深度睡眠清洁的大脑,则观察到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淀粉样蛋白的显著增加。最后,高教授风趣地说,熬夜可能真的会变傻。</h3> <h3>  陶明教授紧接大脑研究的话题,作了一场有关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困局与希望的主题报告。陶教授指出,阿尔茨海默病的诊疗水平存在区域差异。另外,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尤其特别要注意年轻人的睡眠问题。</h3> <h3>  短暂的午间休息后,下午的报告准时开始。</h3><h3>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志力教授,分享了自己实验团队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睡眠与失眠的调控环路——光基底神经节系统,引出了八种动物失眠模型,并对如何保持良好睡眠,给出了12点建议。</h3> <h3>  来自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田国强教授,带来的话题是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田院长介绍了几例治疗的真实案例,讲解了RBD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措施。</h3> <h3>  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沈连相院长,作了《艾利克森催眠治疗的临床应用报告》,就艾利克森催眠治疗的简介,特点,临床应用及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细致地讲解。艾利克森催眠治疗强调每个人的独特,每个人的无与伦比。</h3> <h3>  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心理科陶丹红医生,从理论层面,介绍了移空技术的相关内容,给大家一个系统的认识。在坐的听众好像还意犹未尽,纷纷报名晚间的工作坊。</h3> <h3>  晚间议程,我们为学员们提供了三场不同的工作坊。</h3><h3> 工作坊之一——移空技术工作坊。陶丹红医生先从模拟学员的角度出发,给予他提问和引导,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接下来,陶医生手把手教学,把步骤分解,从存在问题的象征物到想象的承载物,一一展现,学员们仔细地做下笔记,认真地跟着陶老师学习如何完成了静态和动态作业,以及疗效评估等环节。</h3> <h3>  工作坊之二——自我催眠体验。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心理科石敏医生在睡眠中心给大家讲述了催眠的科学依据以及催眠治疗的适应症,引导大家科学认识催眠,合理使用催眠。学员们热情地参与其中,在石医生的引导下,进行自我催眠训练,一同感受身与心的相碰,体验身心的别样变化。</h3> <h3>  工作坊之三——正念瑜伽体验。王贺丽老师带来了的是双人瑜伽。大家一开始还稍感陌生,但随着王老师一点点带入,学员们逐渐平静了浮躁的内心,闭上眼睛,慢慢呼吸,观察内在的自己,体会不一样的自我。王老师最后说,睡前练习一些温柔的正念瑜伽可以很好地自我放松,提高睡眠质量!</h3> <h3>  夜色已浓,凉意缓缓袭来。从白天的报告,到晚上的体验,学员们收获了很多——不止是精彩的内容,更有全身心的投入,感受和领悟。</h3><h3> 相信你和我一样,深深地融入其中,享受其中,我们共同拥有这份独家的记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