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有魅力 学习有活动 人人有机会 ——— 记2019年赴北京市垂杨柳中心小学学习篇

招招

<h3>  听课是教师采他山之玉,补自己不足,从而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最好途径。踏着冬的静美,11月27日,于都县10名学科骨干教师在县教研室张小金老师的带领下,赴北京市参加由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举办的第三届“变教为学”改革研讨会。</h3><h3> <br><br><br></h3> <h3>  11月28日,来到北京的我们,来不及洗去旅途疲惫,就来到垂杨柳中心小学报到,受到主管本次活动的尚玉洁校长热情地接待,她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课程安排,以及活动事宜。</h3> <h3>  本次活动主题是把课堂教学从“教师教为主”,改变为“学生学为主”。内容包括课例展示和课例点评,分会场展开,内容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个学科,可谓是“变教为学”的饕餮盛宴。</h3> <h3>  11月29日上午我们早早来到垂扬柳中心小学开始进行为期一天的听课。分别是《集合》《找次品》《方阵问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植树问题》。最后由专家范存丽教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h3><h3> </h3> <h3>  走进刘逸老师的《集合》课堂,刘老师巧借冰雪嘉年华活动设计问题:怎样才能一下就弄清我调查了多少位男生?女生调查结果是足球射门6人,百发百中5人,我又调查了几位女生呢?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经历集合图的创造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和建构中理解集合图的本质,学生初步体会集合思想。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融洽。</h3> <h3>  《方阵问题》从课堂伊始的阅兵仪式方阵队伍的观察,到为黄帝设计一个方阵队伍,到解决最外面一圈共有多少个拿矛的战士,到增加1行1列,新的方阵会是怎样的?需要拿矛的战士会有什么变化?到求8行8列,9行9列,30行30列......什么是变的,什么是不变的....在这个环节,方老师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学生思维的碰撞,思想的感悟。</h3> <h3>  王勐老师《找次品》以一段小视频让学生认识了天平,明白天平的原理。紧接着抛出大问题在27个乒乓球中找个次品,犹如一枚石子投进了平静湖泊,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王老师给学生提供材料,给予其足够的空间去探索最优化的方案。范存丽教授提到如果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这样就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到课堂中。在对方法对比时,问题应聚焦于: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追问每组几个?分几组?设计好问题,做好老师的引,是我们老师都应该去做好的事。</h3> <h3>  席开英老师这节《常见的数量关系》,通过大量问题解决,观察、计算、分析得出“1”与“多”的乘法模型:每份数×份数=总数。再由1个“1”到2个“1”的两积之和模型:每份数1×份数1+每份数2x份数2=总数。范教授提到课堂上理性了,抽象了,学生学习是有困难的,我们的数学课,要从孩子的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经历直观——半抽象——抽象的过程。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轻松快走,而不至于负重前行。<br></h3> <h3>  《三角形面积》全课围绕“转化图形——寻找关联——推导公式”安排探究活动,学生小组活动用双拼法探究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后,华有称老师再一次引导孩子们跃起:如果只有一个三角形,能不能像转化平行四边形一样用剪拼的方法也转换成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面积公式呢?并借助方格图,让学生直观发现剪拼转化的方法。学生体会到思维跃起的兴奋,体会不同转化策略的多样性和化归思想。</h3> <h3>《植树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解决,这一内容具有很强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田艺龙老师从“习近平爷爷和小朋友种树”入课,“习近平爷爷为什么这么重视种树?”,话锋一转“种树中还蕴含着数学奥秘”,将孩子们引向探索数学知识的殿堂。直接抛出植树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植树方案。孩子们想法非常丰富,“树与树之间要有间隔”“树的间隔可以是1米,也可以是0.5米”,“为了方便车进出一端种,一端不种”,“还可以两端种和两端都不种的方案”.......可惜,时间走得太快,还来不及梳理出植树问题模型,铃声已经响起。范教授提出:给的方案问题,开放性要适度,学生没有实践的经验,所以有的同学设计了0.5米的间隔,这肯定是不合理的。</h3> <h3>  听完六节课,看到六位老师气定神闲,问题设计目标明确,层层递进,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痴迷课堂,更让我连声赞叹。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她们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问题设计怎样才是适度?如何让学生们进行有效的交流?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h3> <h3>  很幸运,我们遇见了今年冬天北京的第一场雪。天虽然很冷,但我们依然早早出发,欣赏着一路的美景,来到北京汇文中学朝阳垂杨柳分校会场。今天的活动主要有课堂教学展示,郜舒竹教授点评,领导发证书,集团领导讲话。</h3> <h3>  首先我们聆听了李博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预备课。课始李老师直接抛出3个问题,两条平行线中,哪条线段最短?3条线段动起来会是什么图形?猜一猜他们的面积谁大谁小?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利用方格纸比一比三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得出面积与底、高有关,与邻边无。李老师再用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高有关,和邻边无关。真正的为后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做好准备。<br></h3> <h3>  接下来是以郜教授为首的"变教为学"的实践者,他们围绕着“知识有魅力 学习有活动 人人有机会”,给我们分享了他们“变教为学”的一些教学感想。</h3> <h3> </h3> <h3>  活动结束后,郜教授与授课教师留念合影,我们也忍不住上台与郜教授合影。此次的听课学习结束了,但我们的步伐没有停下,"变教为学"这条路,我们仍需努力。</h3> <h3>图文编辑:刘招林</h3><h3> 审核:张小金</h3>

学生

老师

份数

问题

课堂

变教

为学

平行四边形

面积

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