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

lj520

<h3>  孩子到底是谁?这是这次我在济南时,宁问我的问题。我当时是哑然的。孩子不就是我的孩子吗?还能是谁?“孩子不是我们父母的附属品,更不是我们的私有物,而是活生生有思想的独立个体。”这是宁给我的阐释。</h3><h3> 宁的第二个问题是:你在冲孩子发火,打孩子的时候是出于什么心理?我又一次语塞。为什么?为了孩子不听话,为了孩子达不到我的要求,为了孩子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为了我觉得她可以她却没做到,为了她撒谎,为了她做事拖拉,为了…… “你看,你说的所有这些理由没有一个是关于孩子自己的需求的,也没有一个是你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去考虑的。你只是按照你的要求和标准来评价和衡量她做的对不对。你觉得她是你的孩子就要听你的,不听或达不到你的要求,就应该受到你的惩罚。”宁很直接地指出了我的问题。仔细想想还真的是这样。面对妮儿的时候我的标准永远是两个,一个是把她当做大人来看待,觉得她什么事情都应该达到一个大人应该达到的标准。另一个则是把她当做小孩子。既然是小孩子,自然没有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还是要听我的。很显然,这两个标准本身就是矛盾的。那么怎么做才好呢?我又纠结了。</h3><h3> 看出我的矛盾,宁没有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办,而是建议我先把妮儿当做一个和我一样的独立个体来看待,遇到问题,先换位想想,如果我是妮儿,我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我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还要想想我教育孩子管理孩子最终的目的是让她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她想成为的那个人,还是想让妮儿成为我理想中的那个人。</h3><h3> 我们俩就家庭教育这个话题聊了好多,也讨论了好多,而我们俩的每一句话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而有些都是以前我虽然知道,但却不明白的。</h3><h3> 巧的是,第二天中午发生的一件事真地考验了我。吃过午饭,我收到了妮儿的一个男同学给我发来的信息:阿姨,你告诉王艺媛,不要再八卦了。她和别人说我出轨。一看到信息,我的火又蹭的一下起来了。好在我不在家,没机会发作。说实话当时脑子真地是懵懵的。但很快我就让自己冷静下来,想想这事该怎么处理。其实,妮儿之前告诉过我,这个男孩子和她的一个好朋友谈恋爱,并且出轨其他的女孩子。她的好朋友给男孩子写了分手信。这是她们几个朋友中都知道的。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多大点小屁孩还谈恋爱还出轨,这都哪跟哪啊。所以我问妮儿对这事的看法,她当时的答复是这事不好。还和我说原来老二班她们足球队里,不管男生女生,大家在一起都玩得很好,没有人去想这个问题。这是大人的事情。那时我肯定了她的观点,并引导她理解什么是谈恋爱,什么时候谈恋爱才是合适的。我当时的想法就是现在手机电视这样的话题比比皆是,很难把她隔离开。与其让她从别人那了解,弄不好还会产生好奇心,再去尝试,不如我自己来引导。当时看着妮儿的反应,我还是挺放心的。却怎么也想不到说得那么好的妮儿转头就八卦起这个事儿来了。</h3><h3> 但不管是什么情况,人家孩子能给我发这个信息,说明妮儿对那孩子已经造成了伤害。作为监护人的我,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上这个男孩子。于是我把电话拨了过去,接电话的是孩子的妈妈。首先,我先向对方道了歉。随后问起了事情的究竟。原来是,妮儿和她另外的朋友说起了这事,而那个孩子又当面说这男孩子,男孩接受不了,哭了,便给我发了信息。。我承诺定会让妮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道歉。</h3><h3> 当晚回到家,我就单刀直入,把信息给妮儿看了。她看完后,我就没有再说话,等着她自己开口。看我什么也不说,妮儿便一五一十的交代了。原来妮儿的另外两个朋友看到她和“谈恋爱”的这两个孩子说话(他们说话的内容就是这俩孩儿分手的事),就问她在说什么,妮儿就直接告诉了她们。而其中一个女孩回头就问那个男孩怎么就“出轨”了。于是男孩觉得受不了了,因为他觉得“出轨”这罪名有点丢人。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我没有训斥妮儿,还是通过问一系列的问和答,让她认识到自己做错了,并承诺第二天一到学校就给人家孩子道歉。最后,妮儿问我“老妈,你为什么不训我或打我呢?”“我为什么要训你打你呢?”“因为我做错了呀。”妮儿的这番话让我感触良多。其实想想,训斥责打真地就那么有效果吗?孩子既然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知道怎么去改错,那就没有必要再用那些办法了。</h3><h3> 第二天中午放学,妮儿一上车就叨叨开了“老妈,那谁谁谁也给我那个朋友的妈妈发信息了。结果她妈妈揍了她一顿狠的。我比她幸福多了。”“就因为我没训你揍你?”“对啊,当时我们都不知道这样不对,都以为是闹着玩的。”“那你今天道歉了吗?”“那是肯定的啊。”“人家原谅你了吗?”“原谅了啊。”看到这件事情解决的还算可以,我便不再纠缠于此事了。</h3><h3> 事情虽然结束了,但这件事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妮儿原来身边的朋友,我都了解。也因为孩子们的友谊,我们家长也成为了朋友。但分班后,妮儿又有了一个新的朋友圈,而她的这个圈子,我了解的真心不多,只是通过妮儿日常的描述,知道那么一点。通过这次的事情,我明确了近期要达成的一个目标:引导妮儿清楚朋友之间的交往,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h3><h3> 很庆幸这次自己面对妮儿的错误所采取的比较温和的处理方式,很明显效果还不错。就像宁说的那样:孩子做错了,作为家长,我们得帮助孩子认识到她究竟错在了哪儿,怎样才能把错误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训斥打骂有的时候真地会让孩子陷入摸不着头脑的境地,说不定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反正惩罚已接受了,那她便不会再关注自己如何去弥补错误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也不会意识到今后要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