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走进石围遗址</h3><h3> 马道红(文)</h3> <h3>初夏,我们几位文友在赵立新老师的带领下,驱车前去参观了华夏最大的石围遗址。它坐落在和静县哈合仁沟南岸。距考证,它是青铜器时期距今有三千年左右历史的一处建筑遗存。</h3> <h3>汽车穿过县城,又穿过乡村驶上了一条疙里疙瘩高低不平的石头路。路的两侧是一望无际多的几乎疯狂的石头。汽车颠簸着前行就像行驶在凝固的汪洋大海之中。</h3> <h3>走着走着,哈合仁沟河挡住了去路,我们不得不弃车前行。大家纷纷脱了鞋挽起裤腿,双脚踩进水中冰凉光滑的卵石上。这可是三千年前的古人趟过的河道踩过的卵石啊!踩在上面好像触摸到了青铜器时代古人跳动的脉搏。趟过了河呈现在眼前的依然是望不到边铺满荒野的石头。有的石头竟然高达两米左右,我都怀疑是不是外星人从天外运来的。有的神态怪异,像个地下恐龙将头伸出地面张大嘴巴呐喊。还有的怒目相望,拉着阵势一决高下。还有的像受尽磨难的怨妇,伤痕累累令人垂怜……一时间我的胸腔仿佛塞满了石头,使我的每一根神经都变的僵硬起来。</h3> <h3>我曾在巩乃斯漫山遍野的山花丛中穿着长裙,如花仙子般漫步。也曾在新源县一望无际的金色麦浪间像百灵鸟似的歌唱。还在罗布人村寨手捧温柔的黄沙吟诗……可此时,我抚摸着眼前这块伤痕累累被严寒酷暑百般摧残过的石头时,两行热泪不由自主的滴在了石面上……</h3> <h3>一地的石头,正是你的富有。</h3><h3>千年万载坦陈在戈壁滩上</h3><h3>经受着烈日风霜百般的摧残</h3><h3>忍受着寂寞单调千年的煎熬</h3><h3>洪荒时代,这里是亚细亚大内海</h3><h3>的一角。</h3><h3>每一块都是被海水拥抱过的石头</h3><h3>头。</h3><h3>而今,岁月将所有的艰辛与磨难,</h3><h3>把你塑成了一部沉默再沉默的寓</h3><h3>言!</h3><h3>难道你是大地潸然落下的泪珠?</h3><h3>化做了坚硬的石头。</h3> <h3>大家一路紧随着赵老师你拉着我,我拽着你,翻坡爬沟互相帮扶着终于走到了石围遗址前。该区域石围遗址分布在哈合仁沟东西走向南北相联的山谷台地上,分布于数十公里的范围内。石围种类主要有居所、水渠、羊圈和草料库、从这些石围遗址的分布和规模可以看出当时在这里居住和从事畜牧生产的人非常多。石围的形状有方有圆,或马蹄型,用戈壁卵石围成的石围,每个石围都留有进出的门。每块石头的表面都被太阳光度上了一层深浅不一的太阳漆。一路的趟河爬坡,满脑子都是神秘的石围遗址,充满了玄幻的魅惑。可当石围遗址真正呈现在眼前时,心里说不出是悲还是喜。</h3> <h3>赵老师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汉代以前欧罗巴血统的吐火罗人,大型部落游牧民居住生活的地方。曾经水草丰美牛羊成群。一圈圈的石围依势铺陈而去,远古时曾经为牧民遮风挡雨的毡账就镶嵌在石围上,一座连着一座。石围外还有长而直的石基墙和古代的引水渠遗迹。有的石围单个一组,有的数个一组,石围内都很平坦。而今立在石围上的毡帐已不复存在,只留下这沉默的石围遗迹供后人参观。这就是三千年前吐火罗人遮风挡雨,生儿育女栖息的地方吗?他们后来又去了哪里?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留给后人解不开的迷……</h3> <h3>是谁的手将你安置在这里</h3><h3>曾经繁华几世,牛羊成群</h3><h3>曾几何时,牧人转场而去</h3><h3>竟是千年不归</h3><h3>只留下这沉寂的石头</h3><h3>执着地等待着主人归来……</h3><h3>我坐在一个较大的石围上朝外看,瞬间打开了时间的窗口。眼前出现了吐火罗人放牧的情景,牛羊在肥美的植被间吃草,牧羊犬在乱石间撒着欢奔跑。彪悍的牧人打马而过……</h3><h3>吐火罗人,是原始印欧人的一支,发源于乌拉尔山和南西伯利亚。南下进入塔里木盆地,最东到达河西走廊。吐火罗人这个叫法,是希腊人把帕米尔以西的人称作吐火罗人。他们皮肤白皙,长颈高鼻,深目薄唇。浅色的眼睛和浅色的头发。春秋晚期和汉初有姑师(车师)在这一带活动,他们以天山南北为舞台,不时变换角色。汉代时期月氏人被匈奴人击败而西迁,征服了巴克特里亚以及恒河流域,建立了贵霜王朝。公元842年以后维吾尔突厥人进入塔里木盆地,并同化了吐火罗人。</h3> <h3>我惊喜的在石围中间捡到了几块残碎陶片,我将陶片握在手中,那陶片似乎还留有古人的余温和气息。我猛然间觉得三千年离我很近,近的拨开尘封就看到了他的面容。一脚踏进石围就像踏进了三千年前吐火罗人的部落。跟女人们一起用陶罐取回水,在毡房前烤肉煮奶。夕阳西下前男人们赶着浩浩荡荡饱食的畜群,踏着石路归来。牧羊人一挥鞭,羊儿们就涌入石围里,又一挥鞭牛儿们又涌入另一个石围。它们规规矩矩听从主人的安排。圈好了牛羊牧羊人都回到各自的毡房前和女人孩子们一起,吃着美味的烤肉,品着浓香的奶茶。享用一天最美好的时刻。不知哪个年代是否有划破夜空的悠扬琴声,是不是有窈窕的女子在星星满天下的石围间起舞。是不是有位智者在毡房内给孩子们讲比他们更远古的故事,以及哈合仁沟以外其他部落的故事。是不是其中有个听智者故事长大的小男孩向往外面的世界,于是,长大后带领这个部落的人们一起离开了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远走他乡……</h3> <h3>吐火罗人是最早定居天山南北的古代民族之一,西亚起源的小麦就是吐火罗人从西方引入中国的。吐火罗系与身边的汉藏系部族一起共同形成了后来的华夏系文明的源头。</h3><h3>远去的吐火罗人,他们浩浩荡荡的马蹄扬起历史的尘烟。载着一个民族远去的背影,留在华夏大地上浓浓的一笔辉煌。走过了历史的悲喜,推动激发了只有融入才能生存的智慧。他们一路向前再向前,相融到大疆南北的民族区域。给他们的子孙后代一个更加美好的前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