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从我们住的地方到甜甜的学校走路十多分钟路程,学校没有所谓的校门,只是一座五层长方形大楼,在门口的位置有一个不大的标志,显示他们的校名。第一次去是想趁着周末,办公室人比较少,可以多逗留一些时间。学校是刷卡进入,门卫是学校租赁给了物业公司,统一管理后勤事宜。学校主要精力基本都在学业上,这些后勤不用牵扯他们的精力。这些黑人大叔,非常敬业,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很难通融。因为是周末,原则上学生不能带访客入内,只有老师才可以。平时的时间学生是可以带访客入内的。两个孩子滴哩呼噜地和那个黑人大叔沟通,好说歹说把老弟留在下面,我俩才可以上去。一楼属于公共空间,有休息室,打印复印室等等,二楼是餐厅,三楼到五楼是他们的实验室与办公室。</h1><h1> 甜甜的办公室是一间超大办公室,目前拥有24人,可见药学院家大业大的。最感兴趣的是她的实验室,实验室也就几张实验台,她和barry一人一个独立实验台,其余的供本科生或硕士生实验。她还给我演示了她们的振荡仪,是比我们实验室先进得多。展示了她们实验室有毒作业操作空间,还配备了防毒面具,很是齐全,虽然她的实验是较少涉毒。还给我看了她培养的酵母细胞,她做的实验笔记,看样子这一年没有浪费时间。零下81度的冰箱存放细胞标本,有的标本都存放了二十几年了。从零下81度到零上30几度之间各个存放温度的冰箱和培养箱是她们培养的细胞之家,这些冰箱与培养箱从三楼到五楼都有它们的身影,甜甜说,有时就在实验室做一天实验,就这样从三楼到五楼来来去去,也能走一万步,根本不缺锻炼。</h1><h1> 每一层都有一个休息室,里面既有沙发,也有微波炉,热水壶,供学生们休息聊天。有的办公室刷卡进入,有的实验室输密码进入,总之外人是很进入他们的领地的。老师们的办公室也分散在各个楼层中,她指给一间办公室说是barry的办公室,我透过小窗望去,堆得满满的一间办公室,感觉一开门,里面的书籍就要流出来一样。虽然办公室很凌乱,但barry却是一个好老师,既和她探讨实验问题,也会和她聊天,聊聊东西方有些观念的差异,纯正英国人和外来欧洲人之间的差异。今年他又招了一名博士,面试的时候,十选一,每面试完一个学生就打着熟悉校园的旗号,让甜甜陪他们转转校园,然后征求她的意见,觉得哪个人性格和她合不来,一定要告诉他,他就不会录取,因为他认为,以后几年新博士要和她共事,所以这个也是很重要的。甜甜说能得到这种尊重觉得很高兴。这也许就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却给人温暖的感觉。</h1><h1> 第二次去学校是老弟请我喝他的胶囊咖啡,这次因为是工作日,所以门卫没有阻拦,顺利进入,只是不让我去图书馆。老弟的办公室是四个人一间的小办公室,因为是中午,所以就我们三人,他拿出一个果冻一般大小的东东放入咖啡机中,片刻之后就会出来一杯约30毫升的美式咖啡,我又加了点奶,味道还不错,他们则直接饮用。然后他就开始给我讲胶囊咖啡的原理,这个貌似还能听个半懂。又给我讲了一下他研究的线虫在生物环境中怎样怎样,如何如何,讲得很是起劲,又讲了比他的线虫高级一点的蚯蚓,因为有再生功能,可以用于人类器官的再生,但是那个需要的经费是很多的……天噜噜,这么复杂我怎能听懂。后来我对甜甜说,老弟真适合当老师,讲东西真认真。</h1><h1> 学校归来,甜甜说,纳税人,您可满意?我笑而答道,呵呵😄~</h1><h1> 佩服她“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的勇气与决心;欣赏她“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持与执着;期盼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成功与喜悦……</h1> <h3>伦敦国王学院</h3> <h3>路标</h3> <h3>圆梦</h3> <h3>老弟的办公室</h3> <h3>期待再相逢</h3> <h3>生活不止是眼前的实验,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h3> <h3>愉快的假期:布鲁塞尔到哈尔施塔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