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1月26日至28日,<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教育部、国家语委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发起的“最美乡音”纪录片摄制组一行在徐蓉导演带领下,深入</span>苍南、龙港两地,就蛮话方言文化、人文历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等方面内容进行踩点和拍摄。据了解,这次的踩点和拍摄结果将制作成纪录片,将纳入汉语方言文化系列内容。</h3> <h3>本次踩点和拍摄活动得到苍南蛮话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大力支持,吴学义会长组织各方面的力量,给予积极配合和协助,使踩点和拍摄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参加摄制组的有同济大学教授杨如增,原苍南县人民政府督学室副主任颜逸昌,原苍南文化局副局长林维斌,苍南县蛮话文化研究发展中心执行会长章志聪、陈文苞,以及有关学校领导、老师和蛮话文化的热心人士。<br></h3> <h3>摄制组一行所到之处深受欢迎。首先到望里镇护法寺参观唐塔宋桥,原苍南县文化局副局长林维斌和地方文史学者陈文苞介绍护法寺的人文景观和地理变迁。</h3> 随后到新安社区鉴桥村参观林氏宗祠,这是江南垟保护得最完好的祠堂,其古朴的型制和完善的格局使其成为蛮话区域极具代表性的建筑,林维斌先生向摄制组讲解鉴桥林氏悠久的家族历史。 第二天上午,摄制组一行从龙港八字桥出发,参观孝节牌坊。 乘着铁船,沿着白沙河,观赏十里白沙路的风情。 一路上看到农夫在田间劳作,在河中捕鱼,好一派原野风光。 轮船所经之处,有数不尽的祠堂和大大小小的古庙。 江南多桥,美丽的古桥,如长虹卧波,展示矫美的身姿。 还有古香古色的祠堂,祠堂边的榕树,勾起多少童年的回忆。 <h3>中午到杨如增教授的老家龙船埩村,杨教授带领摄制组参观制面工场,师傅展示长寿面的手工制作工艺。</h3> <h3>随后热心的村民端出热腾腾的黄鱼浇头的长寿面,浓浓的乡情让这位远离家乡多年的游子杨如增教授热泪盈眶。</h3> 用完中餐,摄制组马不停蹄到钱库拍摄大魁桥,这座建于嘉庆年间的古桥,曾承载着光辉岁月,依然保持完好的姿态,栩栩如生的狮子,稳固的桥梁,无不折射出经典古桥的魅力。 随后摄制组到桐桥摄制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石棚墓,追溯蛮话区域历史的源头,考察先民在江南垟活动的踪迹。 <h3>旁边还有建于唐代中和年间的千年古刹——灵鹫寺。</h3> 再到括山将军村,体验横阳古道支路将军岭古道,在岭上俯瞰整个江南垟美景。 下岭后,吴荣烈故居是摄制组必去的景点,这座故宅是江南垟最具代表性的清代建筑,吴荣烈家族诗书传家,维系数百年望族不衰,尤其是状告贪酷的平阳知县黄梅,展现了江南垟儒生的风骨。 <h3>再到海滨渔岙村,参观抗倭古城墙遗址——龟峰堡,当地文史学者陈明涌先生讲述古堡的前世今生,在沿海一带的抗倭遗址中,龟峰堡的完整性是仅次于蒲壮所城。</h3> <p>再到海滨渔岙村王氏宗祠,“胆大包天”的企业家王均瑶就出生在这里。</p><p><br></p> 在回来的路上,经过金乡卫,在望京门遗址旁,抚摸六百多年的城墙。城里城外,正是蛮话与金乡话的分水岭。最后天已黄昏,到著名的风景区炎亭,感受海滨风情。<br> <h3>一天半的行程,摄制组行程参观江南垟蛮话区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古迹,体会蛮话区域深厚的文化底蕴。摄制组徐蓉导演说,一天半的时间走下来,牌坊、古寺、运河、古宅、古城、古道,处处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蛮话区域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收获满满,要回去好好消化,争取早日将纪录片制作出来。</h3><h3><br></h3><h3> (文字|陈文苞 图片|上官光初)</h3>